目录页 下一页
●简介
常纪,字铭勋,号铭廷,又号理斋,盛京北90里栖霞堡人。其先世居山西,前明徒辽东。父常国材。乾隆甲子科(1744年)举人,丁丑科(1757年)进士。选四川西充知县,复迁崇庆知州。乾隆辛卯年(1771年),金川藩部会降蛮叛乱,常纪提刀迎击,身遭十余处而死。遂入祀昭忠祠,荫一子,立祠浣花溪岸,祀同死难者。著有《爱吟草》、《爱吟前草》。其所荫之子常承武为其父二诗集有请于王尔烈。王尔烈序并刊之。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岁九月,王尔烈作《校刻常理斋爱吟草序》:
今昭忠祠享祀金川死事诸臣,吾乡常君纪与焉。常君号理斋,家于盛京城北九十里之栖霞堡。为人貌奇伟,性尚慷爽,文思清拔,尤嗜吟咏。余蚤年耳其名,介同学高君惟钦,兹君星圃以订交。丁丑,理斋登进士;丙戌,谒选铨曹,时余以计偕入都,因得朝夕过从,纵谈古今,益服君之学识卓迈,殊不可及。既而余以不第去,理斋遂捧檄入蜀,余方以百里其所优为而以波清才逸气,遇山水之奇,将有所发抒,此行为不虚矣。何以不数年而金川构逆,理斋竟死于贼。余初闻之,窃叹夫豕突狼奔之际,玉石俱焚,不知其临难之状何如也。是时,余已入翰林,求之国史昭忠传,则但云登春遇害,别无记载。此外无可问询,惟付之太息而已。
乙未,余以先君忧归里,理斋之弟显斋纯,闻之驰至余家,言已具衣冠以葬。苛蒙赠诸典,请书黄将勒石表于墓,且以墓门绰楔大字求书。余欣然为之,薰沐敬题,署名于后。然意理斋必有著作藏于家,显斋固未之省也。丙申之冬,余特造其庐,以犹子礼请见太翁,至墓所,则已穹碑屹然,翁仲华表,森严壮观矣。再拜哭奠,为欷歔久之。既夕,太翁留宿乃遍出家人以次环列,语昔岭事,因得悉其在贼中提刀上马,裂眦骂贼诸情状,不胜惊叹。以为向之所期许,今果不虚,而为之抱憾,无可如何。迄于今理斋之殁,已十余年矣。嗣子已壮,以荫授直隶之唐县宰。恂谨不坠家声。
念余为父执,且曾以著述为问,乃以所掇拾其先人诸遗稿,请为校刻。检之得《爱吟草》一卷,读之且悲且喜,曰:"何幸有此。"盖自丙戌别后,其身所经历,其才所展布,皆宛然如亲见之。而余曩者所叹然于怀,无可表章,庶藕此以少为偿矣。乃丞为之校录付镌,并叙其始末,以冠简端。其余尚有诗一册,皆未定稿,残阙紊乱,姑俟徐为编辑,以成全璧云。张君洲与余素未相识,观其所叙录,及寄示元亭给谏应山令二书,惟恐其烈迹淹没,义形笔墨,其于友谊亦笃矣哉。王元亭,名猷,义州人,壮终少廷尉。高惟钦,名德峻,庚辰孝廉。兹惺圃,名国璋,戊戌进士,官农曹,此皆与理斋相契合者,每共话理斋之事,思有所表扬。今乃先后物故,独余以六十有余年,与其荫嗣往来,手把遗编,俛仰今昔,可慨也夫,亦幸也夫。时乾隆五十有三年,岁次戊申阳月辽阳王尔烈瑶峰氏,书于顺天府府丞官署。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戎岁仲春上浣,王尔烈作《续刻常理斋爱吟前草序》:
余所梓常理斋爱吟草,乃甲申以来,理斋赴选入都,至西充所作。西充以后,军务倥偬,篇什有无,所不可知。而其嗣君衣轩所摄拾于慈氏败簏中者,尚有诗近百首,皆丁丑榜后,需次里居,朋友唱酬,流连景物之作。字多蝇头小草,间有阙残,知未为定稿也。而其中深情雅韵,发于自然,足以见胸怀之洒落,学养之深纯。异日感颂在民,临难不夺,盖基诸此,因不可废也。且在衣轩既痛其先人之殁,时方幼冲,今日抱恨终天,无可申慕,而此诗得于故纸,几成灰烬,手泽幸存,零缣碎墨,皆所宝惜,因尽以质余。余盖如逢故友于数十年之前。每读一篇,三叹不忍释手,乃为补缀,悉以付梓,命之《爱吟前草》,另为一卷,以别前刻,所以成衣轩之孝思也。庚戌仲春上浣,辽阳王尔烈识。
同年是岁仲夏,王尔烈作《附刻慈惺圃寄常理斋诗序》:
慈惺圃,名国璋,字奉峨,惺圃其号也。与常理斋居相近,同学素契时,相唱酬。癸酉(1753年)惺圃举于乡,理斋犹未第也。及理斋仕蜀,惺圃尚家居。邮筒往来,遥为赓和,不异曩时。至戊戌(1778年)惺圃始捷南宫,官农曹,而理斋死于难,已六年又七年,惺圃亦卒于京邸矣。惺圃之逝也,一子方幼。理斋之荫嗣衣轩,已为唐县宰。闻其丧来吊,见书笥纷然狼藉,家人舁敝簏于庭,将焚废纸。衣轩恐其有当存也,止而检之,则《爱吟草》、《殉节录》及惺圃自为诗,俱杂于其中焉。衣轩得之,大惊,且悲且善,因宝持以付余,余既为之刻,理斋诸诗。而惺圃之诗,分年编录,观其庚寅(1770年)草,有寄和理斋诗。然后,知《爱吟草》之所以幸存者,理斋之寄之也。观其癸巳(1773年)草,有哭理斋八首。然后,知殉节录之所以幸存者,以惺圃访求而珍藏之也。噫,二人生前莫逆,情见乎诗,而是诗同出于故纸中。其不为灰烬者,几希以理斋之清才峻节,天固不忍没,亦岂非惺圃在堂之魂魄有以护持之。而然耶用,是于惺圃之诗有关理斋者,节录而附刻之。若其全诗则俟,别为汇梓焉。乾隆庚戌(1790年)仲夏王尔烈叙并书。
同年是岁仲夏,王尔烈作《集录〈爱吟草〉题跋序》:
余既刻常理斋《爱吟草》及《殉节录》,以示京师士大夫,见之者无弗赏叹。于是,欣然各为题跋,笺楮之投。殆无虚日,积久渐多,遂成卷轴。余既一一检读,随以付梓。凡如干续来者,犹未已也。夫昔岭之事往矣。理斋之著作,其散佚者亦多矣。越十数年之久,荫嗣克家遗笔,忽出于尘埃,烈迹不埋于灰烬。一旦冠裳之族,各有一理斋在心目间,而命笔抒词,使理斋之才华气节,烜赫如昨日事,岂偶然与故,是录也。可以上承昭忠慰忠之表章,可以下为孝子贤臣之风励。而或长篇钜什,或古调清歌和平之音,则一唱三叹。慷慨之气,则激羽刻商,非泛然之作也。固宜寿诸枣梨,传于不朽。若其篇次,则随收随录,不复以官阶科第为后先,所以俟续至者于无穷也。庚戌(1790年)仲夏王尔烈叙并书。
王尔烈之第三子王志翰,字西园,亦有《读常理斋老伯〈爱吟草〉及〈殉节录〉谨赋一律》:
骂贼当年气志刚,
儒臣风节比颜张。
清新诗句留寰宇,
皎洁忠心达庙堂。
昔岭愁云空漠漠,
浣溪清韵自汤汤。
英灵应是归天阙,
祠仰昭忠俎豆香。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