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 阅世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三

 

  ◎建设

  从来制作,无一定之法。通变随乎时,废兴因乎势,虽圣人不能使千百年无

  更易之制矣。特善变者,转弊而为利;不善变者,无益而滋害。原其兴革之心,

  无非为国为民,及其变更之后,遂分世升世降,斯亦气数使然,若非人力所能为

  也。谨略举其概,笔而录之,大者可以觇世运,小者可以观士风,庶使后之览者,

  得以考也。

  华亭水次仓在西郊跨塘桥之内,秀州塘之南,土旷水深,以便漕船停泊交运

  也。其初不过环以水垣,内列仓宇公廨,以便积贮官司暂憩而已。崇祯之初,谷

  城方禹修先生来守吾郡,虑其地近泖滨,盗贼出没不时,冬春贮米,防御难周,

  乃与缙绅士大夫谋筑城以卫之。爰即其地,浚濠启土,环筑瓷砖,建四门以通出

  入,分街道以便往来,引水贯城,架梁度水,监临督护,廨字森列,虽斗大一城,

  人烟辐辏,居然有金汤之势。本朝因之。后分娄县,以城中河为界,北属华而南

  属娄。每值贮米,提标娄员防汛,至今赖之。董其役者,为吾邑陈仲台于阶,时

  为凤司博士,相国徐文定公之甥也,才多知巧,与方守为忘形交,其委托专任,

  其册籍尚存。数年前,仲台嗣君子式、子正持来,予曾见之,今不复可考矣。

  府、县城隍之神,向故各有庙貌,以司香火,然亦重门复道,殿宇轩举,备

  堂皇之制而已。自崇祯之初,府城隍前启台门,后营寝殿,壮丽特甚;而吾邑县

  城隍庙亦于仪门上建楼,以备演剧,中堂后扩地,以造寝宫,称并美焉。盖自殿

  以前,规模不逮府庙,而后寝之制较胜,亦地势使然耳。自是以后,村镇社庙,

  楼门寝殿,亦纷纷并建,总不若府、县城隍之规模弘远也。

  阁老坊在县治之南,为相国徐文定公讳光启所建也,成于崇祯辛巳之秋,工

  费甚繁。予初见其立柱时,每柱基下先掘地方丈,布木桩数十,并于高木悬大石

  以下桩,桩与坎内土齐,铺以方石,而后立柱于上。柱之立也,先于架上横亘大

  木作盘车象,施大ㄌ以垂,下缚于石柱,用数十人作气以盘之,ㄌ渐短而柱渐升,

  俄而直立,复用二大石斗笋,合抱于柱底,用压石兽于其上,故顶盖纷叠而下不

  动摇,亦石工之巧也。以后吾郡名公钜卿不乏,旋逢鼎革,而建坊者罕见矣。

  江南旧为陪京,原设五府、六部、大小九卿、科道,一如北京之制。以后官

  虽量裁佐贰,然衙门如故。惟都察院有操江都御史,则管上下两江地方民事,其

  余非奉钦差者,则与地方无与也。故明季好讼之民至操江而止,无总督及布、按

  两司也。顺治二年乙酉夏,大兵下金陵,改南京为江南行省,始设布、按二司。

  豫王凯还,命大学士洪公承畴总抚江南,驻扎江南省城,总理文武兵饷,总督之

  任,自此始矣。以后马公国柱继任,总督江南、江西、山东三省,既而河南、山

  东亦设总督,江督所辖惟二省而已。康熙四年,麻公勒吉来任,统辖犹如故也。

  至十二年癸丑,每省各设总督,至今因之。总督之衔,不大远于巡抚,然而事权

  极重,敕令巡抚、提督,并听节制,文臣六品而下,武臣四品而下,皆得便宜行

  事,庶几古节度使之风矣。

  吴中带江滨海,赋甲天下,最称重地,然前朝未闻有武臣提督也。相传嘉靖

  中,因倭乱设总兵于镇江京口,后移驻吴淞海口已耳。自顺治二年,大兵定江南,

  始设提督。时奉旨张天禄着授都督同知,充总兵官,提督徽、甯、池、太军务;

  吴胜兆着授郡都督同知,提督苏、松、常、镇军务。如吾松虽有李总戎成栋,亦

  止以都督佥事驻扎吴淞,时至松城而已。自李帅调征闽、广,吴、张相继来松,

  吾郡始有提督。然至马惟善逢知,亦止辖四府,时驻吴淞,亦不专在松城也。十

  六年己亥,崇明水师总兵官梁公化凤破海宗于江上,遂解金陵之围,克复镇江

  等府、州、县,朝廷嘉其功,遂以梁代马,提督江南全省,仍驻防松江,遂为定

  制。康熙辛亥七月,化凤以疾卒于官。继任王公之鼎、杨公捷,统辖驻防如故。

  十三年甲寅,因楚中告警,徽、甯、安、池震动,提督驻扎海滨,鞭长难及,因

  分上下两江,各设提督云。

  江南故为南京直隶卫、府、州、县,自顺治二年改为行省,于是始设布、按

  三员,然亦仍前朝行省之制,布政使二员,左右并建,按察使则惟一员,俱驻省

  城。顺治季年,因苏、松赋重,特分江甯及苏、松、常、镇五府属右藩,而驻扎

  于苏州;左藩则辖安徽等九府,徐、和、滁、广四州,驻扎省城。至康熙六年丁

  未,尽裁天下右藩,独于江南添设江苏布政使,照旧驻苏,而按察司亦添一员分

  辖安徽等府,驻扎安庆,于是上江下江,名虽一省,几同贰省矣。

  上海仓,旧在小南门之外,面东启门,当浦水薛家港口,以漕船泊浦,便于

  交兑转运也。方广百余步,外周土垣,内列仓禀,中设公廨,以备官司临视,规

  制亦略具焉。崇祯十三年庚辰,邑宰章茂暗光岳,因而修葺之,周垣覆瓦,门建

  重楼,雉堞森然,殊有仓城之象,中添公廨一所,以为监司督兑憩息之所,尤为

  轮奂。未几鼎革,贮米运漕,犹存旧制。至顺治十年癸巳九月,海寇入浦,直至

  闵行镇,大掠而去。时汝南阎康、侯绍庆正宰吾邑,虑徵漕贮仓,万一海宗复

  入,则贻误不小,因申请各台,迁仓入城,相度东南隙地,遂即杜氏废宅而建仓

  焉。以其地近旧仓,去浦不远,运米出入亦易,而在城内水关之口,堤防尤便耳。

  仓宇凡数百间,重门公廨,虽稍逊于旧,乃越两月而毕具,公私俱赖,亦称能吏

  矣。

  松江之有娄县,自顺治十三年始也。按旧志,自元以前为华亭县,属嘉兴府。

  元始建淞江府,而分府北一带立上海县。明初,以郡多水灾,因于淞字去水而纵

  松,称松江府。又分上海之西,立青浦县,以后废而复建于嘉靖之间。吾生之初,

  松府惟华、上、青三县而已。钱粮土地,华为最,上次之,青又次之。即有公事,

  则华任十之五,上任十之三,青任十之二,百有余年,莫之易矣。顺治十年,河

  间李茂先正华来守吾郡,以松属积逋多而役繁重,华亭尤甚,乃议将华亭中分为

  二县。十二年,请于各台,时巡抚大中丞张公中元素重李廉能,遂允其议,具疏

  上闻,得邀谕旨。分华之西半为娄县。县初寄治于西仓城,后因遇公事入城,往

  还道远,遂买府后朱太史第而立县治焉。然而狱囚、仓库,尚附华邑,学宫亦未

  鼎建,诸事犹多草创云。

  苏州赋甲天下,府治门无丽谯。惟松江之丽谯最为巍焕,下筑台基,上建危

  楼五楹,楼上横匾曰谯楼,楼前竖匾曰松江府,匾旁立冕服木人二,相传于其中

  设大鼓,司更漏,规模极为弘敞。崇祯十七年五月,以弘光帝讳,改松为嵩,因

  易匾额,重加修葺。次年八月,大兵下松城,府前一带直及西郊街市俱毁,谯楼

  亦废于火,守臣即台基盖屋,而立匾于门上焉。至顺治十五年,辽左祖公永勋,

  以任子来守松,谋复旧观,不支公帑,不扰民间,惟令呈禀者计纸输砖,自三至

  五不等,所费人不过分文,松俗多好事者,每朝总计之,千百立具。又取本府赎

  锾及属县官助工银,遣幕僚采办木料于上江,用作台下栋宇,而台上重楼,则买

  故尚书张公第后楼改建之,砌新砖于旧筑之外,施新楼于旧楼之基,东西较旧,

  虽量节一间,然而绣闼雕甍,飞矢棘,南轩北牖,外绕花阑,工巧较精于昔矣。

  谯楼横匾,照旧安设,而楼前竖匾,仍移楼下,门上规制,稍远于旧,而楼前明

  旷,可以登眺,上架鼍豉,用司更漏,为一郡之壮观焉。谯楼上下二匾,皆周公

  远裕度所书。公远即学宪莱峰思兼孙也,笔法遒劲。

  前朝吴中抚院,原辖应天、苏、松、常、镇五府,而衙门驻扎于苏府学宫之

  西北,体制规模,极为弘敞。顺治初年,苏城初下,抚院公廨,毁于兵火。时以

  河南总戎土公国宝改大中丞,首来抚吴,乃暂驻节于故相国申文定公旧第。顺治

  八年辛卯,春,予适吴门,道经抚院故址,犹一望瓦砾也。次年,土公被参自经,

  周公国佐继任,不欲居申相第,复即抚院旧址,鼎建廨宇,重门复道,前堂后寝,

  绵亘几百余亩,楼观台榭,以备宴游;库厩仓廪,以储峙粮。宾有公馆,吏有直

  庐,列戟当门,高牙外拥。康熙之初,兼统淮扬,俨然江南半壁之屏翰矣。

  前朝文宗,每逢科试,则在句容吊考。逢岁试,则按临各府。自万历四十一

  年癸丑,分南直学院为二:上江辖八府、三州,应、安、徽、甯、池、太、庐、

  凤及滁、和、广德是也;下江辖六府,一州,苏、松、常、镇、淮、扬及徐州是

  也。于是上江仍以句容为驻扎之所;下江建书院于江阴为驻扎之所。而科试吊考,

  岁试按临则仍旧焉。玉峰之有旧院,向为学使者按苏时岁试之地,且以介在苏、

  松之间,间或吊考松江,亦两便故也。会逢鼎革,书院圮废。顺治乙酉冬,江阴

  未下,学使陈公昌言于常府吊考苏、松以后按苏、则驻节于苏州府学,地更宽敞,

  为尤便焉。十二年乙未,奉旨改学院为学道,以山西张公能麟督学三吴。因府学

  在抚院之前,鼓角发炮,体统不便,爰即玉峰书院旧址而重建焉。取材于苏、松,

  协济各属助工。越二载而落成,前堂后寝,一如江阴之制,文场号房,亦俱瓦盖,

  特下未铺砖,内衙稍狭耳。自是以后,即有奏销、减额之令,苏、松应试生童无

  几,即逢岁试,竟于玉峰吊考,而按松之例废矣。康熙十八年己未,总宪魏公象

  枢条奏学政内一款:凡学臣岁试,必须逐府按临,不得任意吊考,致士子跋涉间

  关,告病者远赴临验。独松江之馆坍毁,有司议修,工费难办,乃详请抚院移咨

  部院而止,仍于昆山玉峰书院吊考云。

  前朝旧制:学臣提督学政,南北两畿,各差御史一员,其他行省,则于布、

  按两司中特差佐贰一员,并给敕印关防,专一提督。凡关学政,抚、按各衙门不

  得参预中制,重事权也。南直隶幅员几二千里,三年中,岁科不能周匝,子衿往

  往有终身未经岁试者,而童子进取之期亦旷,大非鼓励作人之意。万历中,邑绅

  姚永济通所先生居礼垣,疏请分南畿学臣,上下江各设一员,于是三年两试,士

  知儆励,入泮者亦易。本朝因之,江南虽改行省,提督则仍差御史。至顺治十年

  癸巳,上以台臣为耳目之官,不应出使,除巡盐照旧钦差外,他如提学、巡按、

  巡漕、巡屯、茶马各差御史,尽皆撤回。京畿及江南督学则差翰林院侍读,仍异

  各省也。阅二年,乙未,谕者谓行省不宜与京畿同,始命上下两江,俱改学道。

  江南之学道,上江自李公来泰始,下江自张公能麟始。康熙改元,复裁江南学道

  一员。自是以后,提督通省学政,以佥宪为之,与各省一例矣。

  御史之出差,自前朝已然,如两畿提学,京省代巡,两淮、两浙、河东、长

  芦之盐课,四川、陕西之茶马,河南、江北之巡屯,上下江之巡江,淮上之巡漕,

  其职不一,要以皇华衔命,察吏风闻,霜威特重焉。本朝因之,其始代巡不得其

  人,长吏无所顾忌,士民重足而立。世祖章皇帝洞悉其弊,极重巡方之权,首惩

  代巡之不职者,立置大法,革去巡书、承差,以清本衙门之蠹,禁带主文记室,

  以端文职官之方。敕内开载:在外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官,如有蒙蔽专权,

  擅作威福及纵兵害民,纵贼害良等事,许巡方御史不时纠劾,则下此不待言矣。

  时江南正当法敝纪弛之日,而瑞寰秦公世祯奉命巡方,首劾监司之最不职者,继

  之参总戎,既而参巡抚。抚臣土公国宝留心地方,兴利除害,无他大过,只以宽

  于察吏,驯至纵奸,遂蒙严旨,投缳自尽。他如衙蠹之蟠踞而挟持官府,地棍之

  刁讼而鱼肉善良者,往往访惩诛死,半壁为之肃清。顺治十年癸巳,上虑台谏空

  虚,撤回各差,御史巡方遂废。越二年,乙未,复差。至十八年辛丑,凡御史一

  概停差,惟巡盐向来独留。近来盐使亦禁出巡,专驻省会,殆与运使无异。其他

  御史,至今尚未有出差者。

  道臣之职不一,其出驻外府、州、县者,一曰分巡,一曰分守,皆以布、按

  二司佐贰为之。当未设抚、按之时,道臣得专举劾之权。分巡即如代巡,分守即

  如巡抚也。迨既设抚、按,则道权遂轻,然而总辖文武,兼统军民,依然宪台之

  体。南北两京无布、按,则借员于他省,故衔称钦差整饬某府等处地方兵备兼理

  粮储,某省提刑按察使司,或副使佥事,或布政使司参政、参议,与京差等。其

  后因事添设,一省增至数人,合巡、守二道计之,几于每府一员,不无太冗。国

  初因之。至康熙六年丁未,裁汰各道,凡非省会要地及事权职专之所,共裁道臣

  一百八员。其后稍稍渐复,然已非昔日之旧制矣。即如苏、松、常、镇四府,其

  初有二道:一驻太仓州,一驻江阴县,而驻虞山之督粮道不与焉。今两道衙门俱

  废,而并苏、松、常三府为一道,驻扎苏州,亦可以见道员之省也。康熙二十一

  年,抚院余公国柱奉旨议裁道员,又裁去苏、松、常道而并于虞山之督粮道,移

  驻苏州。

  松江府佐,旧制五员:曰海防、曰督漕,丞也;曰水利、曰粮捕,丞也;曰

  理刑、推官,位班五员之末,然为各上台耳目之官。按院出巡,必先委推官一员

  查察钱谷、刑名于所属州县,一如上台出巡体,以故按君统辖之地,皆禀奉之。

  如本府司理最称权要,其胥吏、舆台骄踞加于绅士,小民畏之如虺如蜮,彼视府

  吏蔑如,各厅无论矣。顺治四、五年间,裁去督漕、水利,理刑之权愈重。九、

  十年间,先复水利。康熙四、五年间,又复督漕。重见五厅之制矣。六年丁未,

  尽裁天下理刑,积年衙蠹,俱为怨家告讦,奔窜四散,至今永废。郡守领官,向

  有经历、知事、照磨、检校,今检校亦汰。

  前朝儒学,府教授一员,训导四员,县教谕一员,训导二员。国初因之。至

  顺治五、六年间,府学裁训导二,县学裁训导一。康熙初,尽裁天下训导,每学

  惟留教职一员。十五年丙辰,因学贡铨选壅塞,不论府、州、县学,各添训导一

  员。又以军兴费繁,俸薪难办,令正佐共食一官之俸而兼视其事云。

  松江守御,前朝止设千户一员,统兵有限。盖以内地承平,不须武卫,聊备

  狱囚、仓库、司城门之启闭而已。本朝初,驻总兵官,继之以提督,而标官遂众,

  提标额兵五千,分配前、后、左、右、中五营。又设城守营兵一千,各统以游击、

  守、把,共计六营,而提督亲兵之戎营不与焉,俨然重镇矣。上海向承倭乱之

  后,留兵独多。吾生之初,甯谧日久,裁定额兵,尚有三百余名。然惟统之以哨

  官,官皆札委,衔不过千、把总,设公廨于城隍庙东之李公祠内,遇霜降及上台

  按临,例应阅操,则各兵集演武场听操,若令长及哨官新任,则邑宰与哨官共临

  阅焉。然而日饷每名不过银二分,兵皆土著,或习工技,或负贩贸易,与市井小

  民无异。崇祯之末,又添水营,哨船数只,水哨官一员。自鼎革以后,间以参将、

  游击统各兵分驻,因而裁去土兵,仅存数十名,以备仓库、城门之守,谓之城守

  营。迨顺治十年,海宗入犯,直至闵行,人心惴惴,当事者谓城守单弱,议拨

  抚标参将一员,统兵一千,长驻上海,谓之黄浦营,而建牙于学东之南察院。十

  七年庚子,大司马苏公讷海奉诏巡阅,请调崇明水师二千名,副总兵一员移驻上

  海,建牙于虹桥南艾方伯故第,几与郡城等矣。康熙七年戊申,邑绅张青周宸

  为夏官郎,疏请裁归崇明,而于提标量拨汛兵防守,驻于城隍庙西之驿馆,即今

  所称松江分府,为海防驻扎之地也。十三年甲寅,以方隅多故,复移吴淞副将一

  员于上海,亦谓之黄浦营,而驻于北门褚氏之民舍焉。十七年戊午,副将王虎山

  陛(升)去,复于提标拨守备一员为黄浦营,而仍驻南察院云。

  川沙滨海而城,向设把总一员,额兵四、五百名,北连宝山,南达南汇,与

  青村、柘林诸堡,并隶金山卫参将。自顺治十七年,江上之警。次年庚子,上命

  兵部尚书苏公讷海等相度沿海机宜,乃议于镇江京口设镇海大将军一员,松江设

  川沙参将一员,罢宝山城守兵而并于川沙,共一千名,建牙于南城故乔宪副第,

  而以旧总司为中军守备所,与金山卫参将,分辖松江沿海,自南汇以北隶川沙,

  以南隶金山。时苏州添设甯海将军,驻扎于娄门海甯陈相国之拙政园内。康熙甲

  辰,撒(撤)回将军,园改苏、松、常道,后复归陈相公子,旋卖于王额驸永甯。

  永甯为平西王吴三桂婿。康熙癸丑冬,吴三桂反,额驸已没,第入于官。十七年

  戊午,苏、松、常道祖公泽深,输价于官,复买为驻扎之公廨焉。

  吾郡府学明伦堂后,旧有尊经阁,予犹及见。崇祯之季,阁虽稍残,而巍然

  雄峙也。后遭兵燹,竟致坍毁,明伦堂亦废。顺治初,廖公文元守松,重建明伦

  堂,不三载而毁于飓风。顺治十二年乙未,太守李茂先正华以听讼,罚庠生唐廷

  球宝言鼎建,共费八百余金,规制不甚弘丽,至今因之。堂额旧为朱徽国文公手

  书,笔法端凝雄壮,不知何往。今所悬者,宝言愤其费多,不复更求名笔,肆意

  挥成,殊无古意矣。文庙之红墙衖西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皆训导公

  廨也。今亦俱废。

  上海县学文庙,西北有训导斋、有射圃,东南有文昌祠,今俱废。尊经阁自

  有藏书数十部,自鼎革后,散失无存。顺治中,学博高雨吉遇重修尊经阁,迎文

  昌像供于阁上,而移藏书旧橱于侧,至今因之。

  松郡向有公馆三,以为上台巡行驻扎之所。府东东察院,规模最为壮丽,大

  抵抚、按及文宗诸院驻焉。华亭县南南察院,体制同而宏壮稍差,大抵各道及监

  兑诸部差查盘、理刑驻焉。城东南隅新察院,则商灶所建,以为盐运司分巡之所,

  崇祯以前未有也。顺治季年,南院犹称完备,府试生童于此,与东无异也。今已

  废为瓦砾之场。东察院自按差裁后,文宗因奏销减额,生童寥落,不复巡试,数

  年之中,日就坍毁,不堪驻足。康熙十八年己未,学臣因总宪条奏,岁、科必逐

  府按临,檄行盖厂,有司议葺,物力难办而止。第恐失今不修,将来亦必为平地,

  旧制不可问矣。余于康熙乙丑入郡,固已为平地久矣。

  闻东察院东尚有公馆,云是东理刑厅。盖司理嫌本衙门湫溢,仅可为私第,

  而别营此厅为听断之所。今惟荒址一邱,门前外屏仅存,一望旷然,故迹甯可问

  哉!

  海邑县治,内衙前后堂,旧有界河横亘,上有石梁,规制甚壮。崇祯甲戌,

  刘念先潜来令吾邑,填土筑室,遂失旧观。大堂后有穿堂,康熙中,陈令君之佐

  解任时拆去,迄今未建。大门外石狮,则陈令君自北察院移来,旧所无也。

  沿浦自吴淞海口而入,率浒筑土墩,高方数丈,上匝土墙,内盖小房,谓之

  寨台,前此无之。自顺治十年,海寇入犯,因而签役建筑,并于浦之近邑入郡一

  面,约计数里,择要害处,筑台拨兵防守。浦滨两岸,大小水口,俱造桥梁,通

  马步。凡遇寇至,则守御官兵,夹岸堵截。十二年己未,闵行之捷,不无得力于

  此。然建立之初,台有卒,哨有巡,人心犹知警备。迨日久懈弛,登陴无卒,台

  上墙屋俱废,甚者或溃于水,或宅于草,徒弃良田,空劳民力而已。其后更有架

  木为台,九里一建,置鼓其上,一闻寇警,鼓声相应,以便官兵援捕,则官塘要

  路,在在有之,不但沿浦也。然法非不良,今亦或毁或废,徒为具文,宁独一寨

  台为然哉!

  太平庵在裕伯题桥之北,百曲之西,向止结庐一间。有陈和尚者,土人也,

  栖息于此,苦行焚修,忽于顺治七年庚寅,若有所凭依,言辄验,群往叩之。病

  者求治,随取座间灰土之属与之,辄有效,远近翕然向风,进香皈信者,绎络而

  至。一岁之中,径为之开,庵亦鼎建,重轩匝宇,宛若名园,丹碧涂金,拟于古

  刹。逐末者辐辏而集左右,遂成市肆,肩摩毂击,昼夜不停,旅次留宾,舳舻数

  里,江南海外,奔趋恐后。抚院土公,虑有他故,檄迁和尚于苏之北寺,越三载

  而示寂,庵亦遂衰。今益寥落矣。

  万安桥在朱泾镇,当苕、诸溪由浦入海之冲,水势最为汹涌。镇中人烟万

  井,商贾辐辏,往来济渡,舟楫颇艰。崇祯之初,谷城方禹修相国来守吾郡,设

  法输助,构石为梁,极称雄壮。顺治初,桥有倾侧之势,忽逢异人,自言力能挽

  正,遂募麻ㄌ数条,克期于某日某时,候东北风起,以ㄌ缠桥,召集多人,向南

  挽之,届期观者如堵,须臾东北风果起,遂如其法,鸣锣作气,顷刻而桥正,其

  人不取酬而去,众共异之。越数年,一夕暴风骤雨,桥竟砉然而崩。后有僧募资

  重建,略移北首,基址甫定,而工用不继,迄今告成无期。甲寅春、冬,余曾两

  经其地,积石填塘,工作犹未兴也。镇之东市,向闻有洪武中富人沈万三之卧床,

  今为佛座。予时往观,座高六、七级,上周以雕栏,内施以窗桶,质皆彤镂,顶

  如佛殿体制,斗拱架叠,盘旋以上,渐锐而结,世俗所谓螺顶也。闻之昔年,漆

  色最古,如断纹古琴,所以为贵。今则丹雘焕然,不复辨其为古器矣。然看来或

  本是佛座,乃沈所施耳,未必是卧床也。

  松城西南数里,有北钱村,相传为吴越王分封子弟于此。以北钱别之者,因

  其南亦有村也。今居民寥落,当年邸第,不可问矣,大半废为邱墓。有石桥当道

  而峙,下俱垦田,绝无池影,惟桥北有多坟,想造坟时,从此收水口而入,以桥

  锁之,今已湮为平地故也。桥下镌:成化五年里人张辅等鼎建。此张辅必非英国,

  计其年不过二百五十耳,然而沧桑已不可辨,况远而千百年哉!乃今之造坟者,

  为千百年不朽计,争执风水,不遗余力,吾恐数百年后,谁复辨其故迹耶?可发

  猛省。

  崇福庵,俗名三官堂,在十七保七团大护塘之内,为滨海乔氏发源之所。庵

  建于元,一修于嘉靖之初,先大夫东瀛公书其事于碑而立于门左,再修于万历之

  初,张方伯七泽先生记其碑而立于门右,虽非古制,由来久矣。每当春初,兹庵

  香火,千里走集。自朝至暮,舟楫络绎不绝,香舶所停,舳舻相接者三、四里。

  崇祯辛未,予初入小学,从师游观,近庵有街市,摩肩挥汗,炉烟闻于里外,犹

  甚盛也。自乔氏既衰,少年子弟,轻薄无赖,至春日以游荡为事,三五成群,环

  观进香妇女,遇少艾者,甚至循途踪迹,偶语戏谈,远近惩之,遂罕至焉。鼎革

  后,日益衰落,二十年来,寂无一人,而庙貌亦日圮矣。庵后高阁,下临八灶港,

  东可以眺海塘,诸烽堠累累可数,上供三茅真君,左文昌,右真武,颇足壮观。

  康熙十九年春,为乔氏子拆去,余亦剥蚀仅存,恐再经一、二十年后,莫为修理,

  必将废为瓦砾之场矣。东北有庵,在护塘下者曰小普陀,其初香火亦盛,凡至崇

  福者必到焉。今庵已荒废,惟正殿仅存,巍然为鲁灵光尔。至康熙甲子,里人龙

  九上等倡募修葺,今复旧观,惟崇福庵仍旧废。

  松江西门外市西尽处,有南北桥石梁跨秀州塘,曰跨塘桥。潮汐最急,舟行

  遇逆水,数十篙师不能挽一舟而过,水洞三环,高可通巨舰,漕船当水涨亦出入

  无碍也。南北两岸,更楼当其上,列栅以司启闭,规制颇壮。康熙十九年庚申坍

  毁,土人改木架梁。鼎新旧制,尚未有日。至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得重造成功。

  崇明县旧隶苏之太仓州,为苏、松沿海外屏,然在前朝,素无重兵。本朝定

  鼎后,因海寇出没不时,特设水师营总兵等官,额标兵六千。康熙十三年甲寅,

  起原任浙江总督刘公兆麟为帅,以官阶既贵,改陛总兵为提督,而标兵如故。至

  二十三年甲子,以台湾荡平,海氛尽熄,户部酌议节饷,疏请裁减,崇明营水师

  乃裁去三千,存兵三千,仍设总兵官统辖,提督撤回。

  提督学政,各省向设司道官。江南在国初,虽因旧京之制,与北直隶并差御

  史,从未改翰林。至顺治十二年乙未,上下两江,俱改学道,与各省一例矣。康

  熙二十三年冬,山西道御史郡绅张集题奏:学臣文运攸关,必得年富力强,才华

  俊杰之员,方能考拔得才,不宜专用资俸深满部郎道守陛补。奉旨:直省提学,

  必得品行素优,才学兼长者,方能称职,应不拘定例,将内外各衙门由进士出身

  官员作何选择铨补,着九卿科道会议具奏。于是江南已铨赵随,改用翰林院侍讲

  李振裕;浙江已铨毕忠吉,改用右春坊右赞善兼检讨王,各以本衙提督学政与

  直隶学臣一体,而各省仍用佥事如故。

  五方贤圣神,不知始于何代,亦不悉其氏族爵里。或云通称福德五圣,固上

  界贵神,明太祖悯阵亡战士,因五人为伍之义,俾得庙食一方,遂假托五圣之名,

  要不见于正史,莫可得而考也。惟大江以南,庙貌最盛,自通都大邑以及三家村

  落,在在有之,不下数千百万,名亦种种不一。在田者曰田头五圣,在大树者曰

  树头五圣,在民居屋上者曰檐头五圣,在路间者曰路头五圣,在水滨者曰水仙五

  圣,民间婚嫁或在新妇冠上者曰花冠五圣,在桥者曰桥前五圣。庙制壮丽者,等

  于府第,湫溢者不过盈尺,高不过箭,或塑像,或画图,或托巫言,或凭病者,

  或迷妇女,或现真形,皆能著灵异,祭祷迎赛,殆无虚日,而惟苏州之上方山为

  尤甚。大概一筵之祭,约费中人十家之产,士民竭蹶修诚者,日以数至,犹惧不

  能感格,于是庙僧巫觋,因以为奸,故张诞词恫吓,人无贵贱贫富,不敢拟议也。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中州汤公斌以内阁学士来抚吴中,廉明持己,属僚凛凛奉法,

  访知吴俗惑于淫祀,下车即行严禁,不能遽止。次年乙丑秋,躬诣上方山,先取

  五圣神像,立毁之。于是遍檄属郡州县,庙无大小,尽行拆毁,神无塑画,悉投

  水火,凡一阅月,而汤公已内召为大宗伯。时属境虽无五圣之迹,犹虑去任之后,

  巫觋仍复创兴也。因于起程之先,拜疏上闻,请敕直省通行禁止,部议准行。奉

  旨:淫祀惑民者甚众,着再议具奏,部议请敕直省严查,凡属淫祀,一并禁革,

  如有遗纵者,将地方官严加议处,奉旨依议。数百年之惑一朝而解,亦世变之一

  奇也。

  郡城蓬莱道院,在东门大街上面南牌坊下往北,其衖甚小,向西开门,至内

  始向南建庙。鼎革以后,日渐倾圮。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重建字庙大门于大街上,

  面南高敞,规模甚壮,远胜旧观。

  邑城正阳道院,俗称水仙宫,因其庙内供水仙五圣像也。旧制庙向南。国初,

  里中嫌五圣庙庭狭窄,每年出会,排班挤拥,改建向东,前庭颇大。康熙二十五

  年春,毁五圣像,供天妃于内,正合水仙之名,亦有兆也。

  予初见缙绅家大门外墙门,或六扇,或四扇,或二扇,皆以木为骨,而削竹

  如箸者竖编上下,中间以横板而刻花于其上,皆墨质而或红或绿其花,以昭文也。

  其后下则用板,而上仍编竹,或用细花蔑簟,以鎏锡钉钉之,可谓华美矣。年来

  则以实板厚三寸许者为门,而截竹筒阔寸许、长尺许如人字样密排,而各以鎏锡

  泡钉钉之,皆始于世家,后及于士类,甚且流于医卜胥吏之家,皆用之矣

  上海之有榷关,始于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关使者初至松,驻扎氵崇阙,后因

  公廨窄陋,移驻邑城。往来海舶,俱入黄浦编号。海外百货俱集,然皆运至吴门

  发贩,海邑之民,殊无甚利,惟邑商有愿行货海外者,较远人颇便。大概商于浙、

  闽及日本者居多。据归商述日本有长耆岛者,去其国都尚二千余里,诸番国货舶

  俱在此贸易,不得入其都。岛上居民,华夷杂处,格物者多利比中国,不能倍价。

  凡奇技淫巧,市俱有禁,惟必需之物方收,若细帛书籍尤易售,严禁西洋货及画

  像,携入者必置重典。向来交易,俱用纹银,今日滥恶,只八九成,直有三成者,

  客商扣算资斧及官税外,余利无几矣。其人物土俗,颇有华风,初尚直朴,今渐

  狡滑,恐任其往来,奸民或纠合倭之黠者,如明嘉靖中故事,又为地方酿祸耳!

  当事者不可不防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