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全後漢文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全後漢文卷四十九

 

  烏程嚴可均校輯

  呂蓋

  蓋字君玉。一作君上。(和帝紀注作君王。魯恭傳注作君上。)宛陵人。永元中為光祿勳。代劉方為司徒。

  奏劾張酺

  酺位。居三司。知公門有儀。不屏氣鞠躬以須詔命。反作色大方言。怨讓使臣。不可以示四遠。(後漢張酺傳。永元十二年。)

  鄧騭

  騭一作陟。字昭伯。南陽新野人。太傳禹孫。和熹皇后之兄。永元中辟大將軍竇憲府。除郎中。三遷為虎賁中郎將。延平初拜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永初初封上蔡侯。固辭。尋拜大將軍。建光初封上蔡侯。位特進。為安帝乳母王聖所譖。免特進。徙封羅侯。不食而死。

  呂蓋 鄧騭   一

  上疏自陳

  臣兄弟汙穢。無分可採。過以外戚。遭值明時。託日月之末光。被雲雨之渥澤。並統列位。光昭當世。不能宣贊風美。補助清化。誠慚誠懼。無以處心。陛下躬天然之姿。體仁聖之德。遭國不造。仍離大憂。開日月之明。運獨斷之慮。援立皇統。秦承大宗。聖策定于神心。休烈垂于不朽。本非臣等所能萬一。而猥推嘉美。並享大封。伏聞詔書。驚惶慚怖。追觀前世傾覆之誡。退自惟念。不寒而慄。臣等雖無逮及遠見之慮。猶有庶幾戒懼之情。常母子兄弟。內相敕厲。冀以端愨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刻骨定分。有死無二。終不敢橫受爵土。以增罪累。惶窘征營。昧死陳乞。(後漢鄧禹附傳。)

  鄧耽

  耽。未詳。

  郊祀賦

  咨改元正。誕章厥新。豐恩羨溢。含唐孕殷。承皇極。稽天文。舒優遊。展弘仁。揚明光。宥罪人。群公卿尹。侯伯武臣。文林華省。奉贄厥珍。夷髦盧巴。來貢來賓。玉璧既卒。于斯萬年。穆穆皇王。克明厥德。應符蹈運。旅章厥福。昭假烈社。以孝以仁。自天降康。保定我民。(初學記十三。)

  伊皇母以延慈。(文選褚淵碑注。)

  許慎

  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為郡功曹。永元中舉孝廉。為太尉南閣祭酒。後除洨長。有孝經古文說一卷。五經異義十卷。說文十五卷。淮南子注二十一卷。

  鄧騭 許慎   二

  說文解字敘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進學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節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號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象物之本也。(本脫此句。依書序正義左傳宣十五年正義補。)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本作可見。依漢蓺文志改。識意協韻。)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訕。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箸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也(也字依小徐本補。)其後諸侯力政。不統于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 異 。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漢興有艸書。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書(本作籀書。依蓺文志封氏聞見記五經文字刪籀字。)九千字。乃得為史。(本作為吏。依漢蓺文志封氏聞見記改。)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

  許慎   三

  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孝宣皇帝(本脫皇帝二字。依小徐本補。下孝平皇帝放此。)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時。徵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楊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頡已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貌之所作也。四曰左書。(本佐書。依小徐本改。)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墓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倉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开。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頗(頗本作叵。依汗簡略敘改。)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而世人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如[如當作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于世。諸生競逐。(逐字依小徐本補。)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可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于史籀。俗儒 夫。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睹字例之條。舊勢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祕妙。究洞聖人之微恉。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號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 之術焉。其迷悟不諭。豈不悖哉。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亡也天。蓋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已私。是非無正。巧說衰辭。使天下學者疑。蓋文字者。經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證。稽譔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分別部居。不杞雜廁。萬物咸睹。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以諭。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蓋闕如也。(宋本說文。)

  許慎   四

  說文解字後敘

  後敘曰。(本作敘曰依小徐本補後字。)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其建首也。立一為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條群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形系聯。引而申之。以究萬原。畢終于亥。知化窮冥。于時大漢。聖德熙明。承天稽唐。 崇殷中。遐邇被澤。渥衍沛滂。廣業甄微。學士知方。探嘖索隱。厥誼可傳。粵在永元。困頓之年。孟陬之月。朔日甲申。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縉雲相黃。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呂叔作藩。俾侯于許。世詐遺靈。自彼徂召。宅此汝瀕。竊卬景行。敢涉聖門。其弘如何。節彼南山。欲罷不能。既竭愚才。惜道之味。聞疑載疑。演贊其志。次列微辭。知此者稀。儻昭所尤。庶有達者。理而董之。(宋本說文。)

  許沖

  沖。慎子。

  上書進說

  召陵萬歲里公乘草莽臣沖稽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臣伏見陛下神明盛德。承遵聖業。上考度于天。下流化于民。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萬國咸寍。神人以和。猶復深惟五經之妙。皆為漢制。博采幽遠。竊理盡性。以至于命。先帝詔侍中騎都尉賈逵。修理舊文。殊蓺異術。王教一耑。苟有可以加于國者。靡不悉集。易曰。窮神知化。德之盛也。書曰。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國其昌。臣父故太尉南閣祭酒慎。本從逵受古學。蓋聖人不空作。皆有依據。今五經之道。昭炳光明。而文字者。其本所由生。自周禮漢律。皆當學六書。貫通其意。恐巧說 辭。使學者疑。慎博問通人。考之于逵。作說文解字。六蓺群言之詁。皆通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艸木。鳥獸 蟲。雜物奇

  許沖 舒承梵   五

  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凡十五卷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慎前以詔書校書東觀。教小黃門孟生李喜等。以文字未守。未奏上。今慎已病。遣臣齎詣闕。慎又學孝經孔氏古文說。古文孝經者。孝昭帝時魯國三老所獻。建武時給事中議郎衛宏所校。皆口傳。官無其說。謹撰具一篇并上。臣沖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稽首再拜以聞皇帝陛下。建光元年九月己卯朔二十日戊戌上。(說文本作已亥朔二十日戊午上。今依四分術推改。)

  舒承梵

  承梵。永元中為太史令。

  天度遠近對

  案官所施漏法令甲第六常符漏品。孝宣皇帝三年十二月乙酉下。建武十年二月壬午詔書施行。漏刻以日長短為數。率日南北二度四分而增減一刻。一氣俱十五日。日去極各有多少。今官漏率九日移一刻。不隨日進退。夏厤漏隨日南北為長短。密近于官漏。分明可施行。(續漢律厤志中。)

  養奮

  奮字叔高。鬱林人。永元六年舉覽良方正。(廣韻引孝子傳。有養奮。)

  賢良方正對策

  策問陰陽不和。或水或旱。方正鬱林布衣養奮對曰。天有陰陽。陰陽有四時。四時有政令。春夏則子惠。布施寬仁。秋冬則剛猛。盛威行刑。賞罰殺生。各應其時。則陰陽和。四時調。風雨時。五穀升。今則不然。長吏多不奉行時令。為政舉事。干逆天氣。上不卹下。下不忠上。百姓困乏。而不卹哀。眾怨鬱積。故陰陽不和。風雨不時。災害緣類。水者陰盛。小人居位。依公營私。讒言誦上。雨漫溢者。五穀有不升。而賦稅不為減。百姓虛竭。家有愁心也。(續漢五行志三注補引廣州先賢傳。)

  佞邪以不正食祿饗所致。(續漢五行志三注補引奮對策。)

  養奮 鄭璩 張皓   六

  當溫而寒。刑罰慘也。(續漢五行志三注補引袁山松書。)

  鄭璩

  璩字平卿。

  拜內史上疏

  臣斗筲之小吏。擢在察視之官。職任過分。當糾邪矯枉。(東觀漢紀。)

  張皓

  皓字叔明。楗為武陽人。留侯張良六世孫。永元中仕州郡。辟大將軍鄧騭府。五遷為尚書僕射。出為彭城相。永寍初徵拜廷尉。永建初代陶敦為司空。免。陽嘉初復為廷尉。卒年八十三。

  上疏諫廢皇太子

  昔賊臣江充。造構讒逆。至今[今當作令]戾園興兵。終及禍難。後壺三老一言。上乃學悟。雖追前失。悔之何逮。今皇太子春秋方始十歲。未見保傳九德之義。宜簡賢輔。就成聖質。(後漢張皓傳。安帝廢皇太子為濟陰王。皓與桓焉來歷廷爭之不能得退而上疏。書奏不省。)

  上疏諫誅趙騰

  臣聞堯舜立敢諫之鼓。三王樹誹謗之木。春秋采善書惡。聖主不罪芻蕘。騰等雖干上犯法。所言本欲盡忠。正諫如當誅戮。天下杜口。塞諫爭之源。非所以昭德示後也。(後漢張皓傳。順帝時。清河趙騰上言災變。譏刺朝政。章下有司。以誹謗當伏重法。皓上疏諫。帝乃悟。)

  張綱

  綱字文紀。皓子。永建中舉孝廉。不就。尋辟司徒府。以高第為侍御史。漢安初出為廣陵太守。拜光祿大夫。

  上書諫縱宦官

  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尋大漢初隆。及中興之世。文明二帝。德化尢盛。觀其理為。易循易見。但恭儉守節。約身尚德而已。中官常侍。不過兩人。近倖賞賜。裁滿數金。惜費重人。故家給人足。夷狄聞中國優富。任信道德。所以姦謀自消。而和氣感應。而頃者以來。不遵舊典。無功小人。皆有官爵。富之驕之。而復害之。非愛人重器。承天順道者也。伏願陛下。少留聖思。割損左右。以奉天心。(後漢張綱傳。)

  張綱 高慎   七

  上書劾梁冀

  大將軍梁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國厚恩。以芻蕘之姿。安居阿保。不能敷揚五教。冀贊日月。而專為封豕長蛇。肆其貪饕。甘心好貨。縱恣無猒。多樹諂諛。以害忠良。誠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謹條其無君之心。十五事于左。皆忠臣之所切齒也。(蜀志張冀傳注引續漢書。袁宏後漢紀十九。後漢張綱傳。)

  高慎

  慎字孝甫。陳留人。永元中為陳國戶曹史。歷二縣令。遷東萊太守。

  諫國相

  諸侯射豕。天子射熊。八开六樽。禮數不同。昔季氏設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左傳曰。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奢僭之漸。不可聽也。(後漢陳敬王羨傳注引謝承書。)

  霍融

  融。永元中待詔太史。

  上言改定官漏刻

  官漏刻率九日增減一刻。不與天相應。或時差至二刻半。不如夏厤漏刻。隨日南北為長短。(續漢律厤志。宋書厤志二。隋書天文志刻漏。)

  曹鳳

  鳳。永元中為隃麋相。

  霍融 曹鳳 法雄 唐羌   八

  上言建復西海郡縣

  西戎為害。前世所患。臣不能紀古。且以近事言之。自建武以來。其犯法者。常從燒當種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內。諸種易于為非。難以攻伐。南得鍾存。以廣其眾。北阻大河。因以為固。又有西海魚鹽之利。緣山濱水。以廣田畜。故能彊大。常雄諸種。恃其權勇。招誘羌胡。今者衰困。黨援壞沮。親屬離叛。餘勝兵者。不過數百。逃亡棲竄。遠依發羌。臣愚以為宜及此時建復西海郡縣。規固二榆。廣設屯田。隔塞羌胡交關之路。遏絕狂狡窺欲之源。又殖穀富邊。省委輸之役。國家可以無西方之憂。(後漢西羌傳。)

  法雄

  雄字文彊。扶風郿人。和帝時仕郡功曹。辟太傳張禹府。除平氏長。遷宛陵令。安帝時為青州刺史。遷南郡太守。

  移書南郡屬縣

  凡虎狼之在山林。猶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獸不擾。皆由恩信寬澤。仁及飛走。太守雖不德。敢忘斯義。記到。其毀壞檻井。不得妄捕山林。(後漢法雄傳。)

  唐羌

  羌字伯游。辟公府。補臨武長。

  上書陳交阯獻龍眼荔支事狀

  臣聞上不以滋味為德。下不以貢膳為功。故天子食太牢為尊。不以果實為珍。伏見交阯七郡獻生龍眼等。鳥驚風發。南州土地。惡蟲猛獸。不絕于路。至于觸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復生。來者猶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壽。(後漢和紀注引謝承書。)

  尚敏 蘇順   九

  尚敏

  敏。爵里未詳。

  陳興廣學校疏

  臣聞五經所以治學為人。五經不修。世道陵遲。學校不弘。則人名行不廣。故秦以坑儒而滅。漢以崇學而興。所以罔羅天下。統理陰陽。彌綸、治道而視民軌則也。光武中興。修繕太學。博士得具五人。五經各敘其義。故能化澤沾洽。天下和平。自頃以來。五經頗廢。後進之士。趣于文俗。宿儒舊學。無與傳業。由是欲吏繁熾。儒生寡少。其在京師。不務經學。競于人事。爭于貨賄。太學之中。不聞談論之聲。從橫之下。不睹講說之士。恐五經六蓺。浸以陵遲。儒林學肆。于是廢失。所以制御四夷者。以有道德仁義也。傳曰。王者之臣。其實師也。言其道德可師也。今百官伐閔。皆以通經為名。無一人能稱。孔子曰。無而為有。虛而為盈。難乎有恆矣。自今官人。宜令取經學者。公府孝廉皆應詔。則人心專一。風化可淳也。(袁宏後漢殤帝紀。)

  蘇順

  順字孝山。洋兆霸陵人。和安閒以才學稱。後拜郎中。

  歎懷賦

  悲終風之隕籜。條枝梢以摧傷。桂敷榮而方盛。遭暮冬之隆霜。華霏霏之將實。中夭零而消亡。童烏濬其明哲。悲何壽之不將。嗟劉生之若茲。奄彌留而永喪。(蓺文類聚三十四。)

  和帝誄

  天王徂登。率土奄傷。如何昊穹。奪我聖皇。恩德累代。乃作銘章。其辭曰。

  [ 當作恭]惟大行。配天建德。陶元二化。風流萬國。立我烝民。宜此儀則。厥初生民。三五作剛。載籍之盛。著于虞唐。恭惟大行。爰同其光。自昔何為。欽明允塞。恭惟大行。天覆地載。無為而治。冠斯往代。往代崎嶇。諸夏擅命。爰茲發號。民樂其政。奄有萬國。民臣咸秩。大孝備矣。閟宮有侐。由昔姜嫄。祖妣之室。本枝百世。神契惟一。彌留不豫。道揚末命。勞謙有終。實惟其性。衣不制新。犀玉遠屏。履和而行。威稜上古。洪澤滂流。茂化沾溥。不 少留。民斯何怙。歔欷成雲。泣涕成雨。昊天不弔。喪我慈父。(蓺文類聚十二。)

  蘇順 史岑   十

  陳公誄

  化侔春風。澤配甘雨。(文選曹植上責躬詩表注。)

  賈逵誄

  惟天行君。繼孔之跡。光明克哲。果論至賾。(初學記二十一。)

  史岑

  岑字孝山。爵里未詳。(案。後漢王隆傳。初王恭末。沛國史岑。字子孝。莽以為謁者。文選出師頌注。考定有二史岑。字子孝者仕莽末。字孝山者當和熹之際。引流別集及集林載岑和熹鄧后頌并序為據。今從選注。編入和安帝閒。)

  出師頌

  茫茫上天。降祚有漢。兆基開業。人神攸贊。五曜霄映。素靈夜歎。皇運來授。萬寶增煥。歷紀十二。天命中易。西零不順。東夷遘逆。乃命上將。授以雄戟。桓桓上將。實天所啟。允文允武。明詩悅禮。憲章百揆。為世作楷。昔在孟津。惟師尚父。素旄一麾。渾一區宇。蒼生更始。朔風變楚。薄伐獫狁。至于太原。詩人歌之。猶歎其艱。況我將軍。窮城極邊。鼓無停響。旗不蹔褰。澤霑遐荒。功銘鼎鉉。我出我師。于彼西疆天子饑我。路車乘黃言念伯舅恩深渭陽。介珪既削列壞酬勳。今我將軍啟土上郡。傳子傳孫顯顯令問。(文選。蓺類聚五十九。)

  楊倫

  倫字仲理陳留東昏人。師事丁鴻。為郡文學掾。久之去職。元初中。郡禮請三府並辟。公車徵。皆不就。延光末徵博士。為清河王傳。免。永建中、拜侍中。免。陽嘉中徵拜太中大夫。大將軍梁商請為長史。出補常山王傳。病不之官。

  上書案坐任喜舉主罪

  臣聞春秋誅惡及本。本誅則惡消。振 持領。領正則毛理。今任嘉所坐狼籍。未受辜戮。猥以垢臭。政典大郡。自非案坐舉者。無以禁絕姦萌。往者湖陸令張疊、蕭令駟賢、徐州刺史劉福等。釁穢既章。咸优其誅。而豺狼之吏。至今不絕者。豈非本舉之主。不加之罪乎。昔齊威之霸。殺姦臣五人。并及舉者。以弭謗讟。當斷不斷。黃石所戒。夫聖王所以聽僮夫匹婦之言者。猶塵加嵩岱。露集淮海。雖未有益。不為損也。惟陛下留神省察。(後漢楊倫傳。)

  楊倫   十一

  辭補常山王傅

  有留死一尺。無北行一寸。刎頸不易。九裂不恨。匹夫所執。彊于三軍。固敢有辭。(後漢楊倫傳。)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