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20、怨天不尤人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离开齐国。弟子充虞(就是前文帮孟子办丧事的那个)在路上问老师:"您好像脸色不大好看啊。以前我可听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又来了个怨天尤人的成语(这个说法《论语》里就已经出现了)。充虞这位学生到这里是第二次露面了,上一次是孟子的母亲死了,孟子派充虞监督木匠做棺材,充虞不知死活地去问什么"棺材用的木料是不是太好了",如今这次是孟子下课了,充虞又拿孟子以前的教导来质疑孟子现在的表现。这个学生啊,两次都是专拣老师最伤心难过的时候往老师的伤口上撒盐。
孟子能怎么办呢,谁让自己是老师呢,见学生给了条成语,自己也答一个成语好了:"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接着解释说:"自古以来,每隔五百年就会有一位王者兴起,随之而来的还会有许多闻名天下的英雄好汉。从周代开国以来,已经七百年了。数数年头,五百年早就过了;看看时势,也该出现圣君贤相了。老天爷要是不想让天下大治也就罢了,如果想让天下大治……"孟子说到这里,想想学生说了一条成语"怨天尤人",自己也说了一个"彼一时,此一时",一比一可不像话,怎么着也得再多说一个,于是想了想,接着说道,"如果想让天下大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呵呵,所以呢,我哪里会脸色不好看呢--那是防冷涂的蜡。"
孟老先生满怀着神圣的使命感,人若得了这种感觉,再加上他那独门的浩然之气,配合起来确实是最厉害的一种励志武器。可是,五百年的历史轮回当真如此吗?天命又在哪里呢?孟子已经老了,还能够等到天命降临的那一天吗?
其实,周人对天命并不是那么当真的,早期的儒家对天命更不那么当真。相信这些是不是很单纯呢: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有谁真的相信这些呢?
--我小时候就真的相信这些。当时很有趣,知道又有哪个犯罪分子落网了,我心里就想:这些犯罪分子为什么这么傻呢,谁不知道犯了罪早晚都得被抓住,那为什么还要犯罪呢?看电影的时候,无论银幕上的斗争多激烈,我心里仍然有一份踏实感:别看坏蛋现在闹得凶,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好人最后一定会胜利的!
长大一些以后明白了:世上的人要是都像我这么想,这个世界该多太平啊!
又长大一些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你说它是正义还是邪恶,你说它是对还是错,实在太难搞清了。就算世上的人真都像我小时候那么想,这世界一样不会太平。
孟子不是傻瓜,老先生走南闯北一辈子,学问极大,阅历极深,到头来壮志未酬,也要感叹天命,看来再强的人,也有无助和无奈的时候。
那么,无助了,无奈了,怎么办?其实呢,怨天尤人也未尝不是个办法,孟子这段话要是细细体会,多少是有那么一点儿"怨天"的意思的。过分压抑会导致心理疾病,那就得去看心理医生,不过,要是看心理医生的费用太高,骂骂老天爷或许是个简便而便宜的法子,反正人家老天爷那么高的身份也不会跟凡人计较的。
孟子的历史周期说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些。他这说法其实很模糊的,你也不知道他这理论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被验证的,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他老人家是不是随口一说,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但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孟子理论中有很多地方都带着"五"。前文讲过荀子批评孟子"搞出什么'五行'之类的怪调调",我说后人一般认为这"五行"就是"五常",但相反的看法也是音量很大的,说这"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再根据孟子一贯的五百年来、五百年去的历史周期说等等,认为孟子虽然从没提过"金、木、水、火、土"这类的话,但他确实是持有五行系统轮回演化的观点的。郭沫若就是持这种看法的。
--有没有人问问我是怎么看的?呵呵,我没看法,一点儿看法都没有,我只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给大家介绍介绍罢了。@不过呢,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是郭沫若没看到的,这里有一篇子思的《五行》,是说"仁、义、礼、智、圣",是谓儒家的"五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