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4月9日 《水浒传》与水浒戏 刘荫柏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07日 15:17
主讲人简介:刘荫柏,满族,1941年生于黑龙江,拜泉县人。出版著作《魏征》《李泌》《马致远及其剧作论考》《元杂剧史》《洪升研究》《中国古代杂技》《中国武侠小说》《西游记研究资料》《封神演义导读》。并以上官云龙笔名写过武侠小说。1991年为研究员,1996年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7年为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关汉卿研究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
内容简介:《水浒传》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之所以变得家喻户晓,与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样式的水浒戏是密切相关的。有很多目不识丁的人一说起水浒中的人物故事,都能娓娓道来,说得头头是道。那么是先有书还是先有戏呢?其实早在元代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水浒戏,尽管元杂剧中目前存在的有名姓的剧目不太多,但是元杂剧促成了《水浒传》这本书的形成。元杂剧中的水浒戏都还有草寇性质。并且出现最多的就是李逵的形象。这一点表现了元代人对除暴安良英雄的歌颂。
那么到了明代,最丰富的就是传奇了,明代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把水浒英雄人物都纳入了忠义道德天理这个规范来歌颂他。因为明代的剧作家都是士大夫阶层,都是在明朝政府当官的。所以他要把他纳入这里才能歌颂他。比较有名的就是李开先的《宝剑记》。主要写林冲,他笔下的林冲就不是《水浒传》中的林冲,而是真正的士大夫林冲。首先是林冲因为看不惯高俅童贯这些人的卑劣行径,他上书弹劾人家,所以高俅才报复他。那么这样他把林冲的思想更符合封建正统了。
另外明代的传奇中还有一个就是沈璟的《义侠记》,比较有名。它取《水浒传》中23回到32回这十回之间内容写的,主要是武松。那么他笔下的武松跟《水浒传》中的武松也不一样。也是封建正统的味比较浓。因此我们从明代这些传奇中来看,它突出忠义,突出天理,把它纳入封建社会道义的轨道来写。这是明传奇和元杂剧思想上的一个特别大的区别。
到了清代就出现京剧了,那么京剧也大量地改编了水浒戏,把水浒故事改编成京剧。比如说有名的像《野猪林》《丁甲山》《石秀探庄》等等。
(全文)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水浒传》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之所以变得家喻户晓,与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样式的水浒戏是密切相关的。有很多目不识丁的人一说起水浒中的人物故事,都能娓娓道来,说得头头是道。那么水浒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水浒传》又牵引出多少不同版本的水浒戏?今天我请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刘荫柏先生为我们专门讲《水浒传》与水浒戏,大家欢迎。
刘荫柏:《水浒传》和水浒戏之间关系是比较密切的。但是《水浒传》和早期的水浒戏,元杂剧中的水浒戏关系不大。而《水浒传》它吸取过元杂剧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后来基本上是独立的。
《水浒传》这个故事本身它是根据宋代真实的人物宋江的事迹演化而来的。我们看《宋史》,它里头没有《宋江传》,只是在后来的一些野史中提到他。比如像徐梦莘的《南宋北朝会录》,还有像杨仲良的《通鉴纪事本末长篇》,还有李埴的《皇宋十朝纲要》,这里头提到过。说宋江投降以后征过方腊,那么在当时宋代文人比如说像《夷坚志》乙志卷六上,叫蔡侍郎这个人,这个里头记载好像水泊梁山等人降了以后全被他杀了,下场极惨,全部被杀了。那个当然有带小说的性质,蔡侍郎后来突然得病死了,然后他的亲信王生请来道士,后来见到他的灵魂。他告诉他让他转告他老婆,说他现在下狱受罪了。他老婆就说我就不让他杀梁山泊的人,五百个人投降,都给杀了。
另外我们从《宋史。蒲宗孟传》,这个人是王安石新党最得力的一个人。那么他是对梁山所谓惩处最狠的一个人。他被迁到郓州当官的时候,他凡是逮着水泊梁山的人都酷刑,甚至连小偷都挑断脚筋,把脚筋都给挑断了。这个人呢,就是当时持新法忠于王安石的这种人。所以后来元代人陆友在题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里头,他就提到,他说“忆夕熙宁全盛日,百年曾未识干戈。江南宰相变法度,不恤人言新近多。蔡氏京汴出门下,手乱中原倾大厦”。他们不说王安石好,而且我们看在邵博《邵氏闻见后录》里,他提到有人献媚于王安石。说水泊梁山这么大,是不是把这个湖水给填平了,变成粮田,种庄稼这多好,这样你那个政策就更能推行了。王安石想了想,那么大的湖泊给填平了,水搁到哪儿去?旁边有一个大臣叫刘贡父的,笑着跟他说,你可以在旁边再挖一个那么大的湖,后来王安石笑了,他说这不大可能。
另外我们从钱愐的《钱氏私志》那里也提到,说徐神翁到京城的时候见了蔡京。蔡京说河北贼刚刚平定。就指宋江那伙人。这回天下可太平了。徐神翁笑着跟他说,说不会的,上天正派下很多魔军来做坏人间。蔡京说那如何识得,怎么能找到这些人呢?徐神翁笑着说,太师就是,就是魔军里头的。也就是说,你就是破坏社会的人。从这些笑话中可以看到,当时关于这种的传说已经很多了。以至于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出现像《大宋宣和遗事》这本书,这种书的出现,跟当时民间传说有关,那么这些资料后来就演成《大宋宣和遗事》。那么元代的杂剧我认为它就吸收了宋代的这些传说,包括《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包括民间的传说,包括《大宋宣和遗事》,在这种基础上出现了元杂剧。
元杂剧中目前存在的有名姓的不太多,一个是李文蔚写的,叫《同乐院燕青博鱼》。赌博,拿鱼作为赌博,不是用钱来赌博,用鱼来赌博。这个《同乐院燕青博鱼》在第一折里,有一个六国朝的曲子里有这么两句。这两句非常重要,写出了元代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他说“我不梁山泊寻东路,我则拖着你去开封府的南衙”。那就是社会只有两条路,或者像梁山泊好汉一样,走上以暴抗暴的道路。或者希望出现像包公那样的清官,能平雪冤狱,能够使百姓的冤屈得到昭雪。就这样两条路,实际第二条路是幻想,哪有那么多清官。这两句实际就写出了元代社会只有这样两条生路。因为元代它突然受到异族统治,所以中原的很多百姓他都有不愤,因此水浒戏大量地出现。另外呢,在元代水浒戏中还有草寇性质,像李逵下山的时候,宋江有时候叮嘱他,说别去劫道,别去乱杀人。《水浒传》中就没有劫道,而且他多次提到“风高能放连天火,月黑提刀去杀人”。每个剧中都有这句,可见他草寇性质还是比较浓的。因为元代的作者都是下层文人,跟明代不一样,明代都是士大夫,正统知识分子。元代都是下层文人,没饭吃了,当书会的才人,靠写点剧本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少有谁当官的。地位都比较低,所以有九儒十丐之称。儒甚至都在乞丐妓女之下,地位如此之低。那么这些文人呢,他就不忌讳这些,而且他打破了有些传统的概念。元杂剧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李逵,元杂剧中,几乎所有的戏中都有李逵。而且李逵还不是光粗鲁,有时候还很幽默,就是李逵这个形象,我觉得在元杂剧中,似乎比《水浒传》中还丰富。《水浒传》中仿佛比较单一,他在元杂剧中他特别丰富。因为现存的元杂剧中都有李逵,叫山儿李逵,也叫黑旋风李逵,是梁山好汉第13个头领,就是第13名。那么高文秀这个人是东平人,离水泊梁山比较近,山东人,外号叫小汉卿,是关汉卿的好友,很早就去世了。但他留下来的剧本很多,他那个《黑旋风李逵双献功》写到,郓城县的孔目孙荣要到泰安去烧香,这个人跟宋江有交情。宋江就跟李逵说,你保他去泰安如何?李逵就保送他去,结果在店中,孙荣的妻子郭念儿和一个叫白衙内的两人私奔跑了。孔目孙荣很生气,就回来告状。
没想到这个白衙内,他借这个大衙门当三天官。还有借衙门当三天官的,结果他一告状,正好他当官,就等着他呢,给他送进监狱了。李逵看自己保的人进监狱了,回梁山如何交代呀,他干脆化装进去了。拿药酒把牢卒给药倒了,把孙荣救出来。他觉得还不解气,一会儿他又化装成家人,混入白衙内府中,把白衙内和郭念儿都杀了。然后把他交给梁山叫“双献功”。这个剧在元杂剧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个,这是高文秀写的。还有一个就是叫康进之,也有的《录鬼簿》中写叫他康退之。他写得是《李逵负荆请罪》,这个后来在京剧中老演,就是李逵到了王林的酒店,看到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被人家说是,实际上不是宋江和鲁智深,是一个叫做宋刚和鲁智恩的,把她给骗走了。所以他就大闹忠义堂,最后发现是假的,最后把这两人逮捕了,把他们捉住了,然后把这两人杀死了,把王林的女儿满堂娇救回来了。这个京剧中有时候也叫《丁甲山》,也叫《杏花村》,好像袁世海常演这个。有一段“真宋江假宋江,真假的宋江叫我李逵遭殃”。有一段道白,他写李逵的形象就很正直。他下山的时候就有唱词:梁山泊风景真漂亮,有人说梁山泊风景不漂亮,我都不能饶过他。但是一听说他最器重的大哥竟然做出这种事情,他大怒,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最后等到闹清楚了,因为赌的是人头,他又不愿意死。于是他就说东说西的,说瞎话,李逵编瞎话漏洞百出,但是又很幽默。他把李逵的形象写得很生动,这是元杂剧中存在的一个。就是康进之的这个,这是元杂剧中。
明代出现杂剧还有传奇,有两种。明代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把水浒英雄人物都纳入了忠义道德天理这个规范。明代的作家都是士大夫阶层,都是在明朝政府当官的。所以他不能让梁山好汉,草寇习惯太多了,所以他要把他纳入这里,才能歌颂他。你要不纳入这里,那不就歌颂草寇了嘛,明代最丰富的就是传奇,第一,我要提的就是李开先,李中麓,这人当过官,太常寺少卿。是明朝的官吏,真正的士大夫。他的《宝剑记》主要写林冲,他笔下的林冲就不是《水浒传》中的林冲,而是真正的士大夫林冲,特别浓。首先林冲是因为看不惯高俅童贯这些人的卑劣行径,他上书弹劾人家,主动出击弹劾人家,所以高俅才报复他。这就跟《水浒传》中不一样了,把林冲的思想更符合封建正统了,因为他敢于向权臣进行斗争,才遭到打击的。那高俅当然不会饶过他,马上就报复他。听说他有一个宝剑,就给他引入白虎节堂,然后想杀死他。但是后来刺配沧州了,在刺配沧州的途中,他把高俅的儿子喜欢林冲的妻子搁在后头。是林冲的妻子贞娘到庙里烧香,希望神佛能保佑他丈夫,被高俅的儿子看上,要把她得到手。这才派陆谦到那里杀林冲,并且把林冲的母亲逼死。那么林冲的妻子贞娘在王婆的帮助下,逃出京城。他又把史进改上了,《水浒传》中有史进,教头史进。他让史进拿着林冲家的宝剑去追杀贞娘,史进把宝剑给她了,然后跟她说你赶快逃跑,史进自己也逃跑了。于是林冲的妻子就在一个尼庵暂时出家了。那么林冲到了沧州以后,那伙人又去杀他,林冲忍无可忍才杀了那些人,风雪草料场。杀完那些人的时候,他决定投奔柴大官人。柴大官人说,我认识梁山上的王伦,你去梁山吧。他就去梁山,这时候东京派徐宁来追捕他,这跟《水浒传》中不一样。他在山神庙里,因为神佛保佑,说他是天上的文曲星,结果徐宁没找到他。那么我们看林冲在奔梁山的时候,有一段词,写得很精彩。“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奔水浒,回首望往天朝”。不甘心,成草寇了,他不甘心这个。他说“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而且他有一段诗,后来我们常说。“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伤心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呢,他急急忙忙跑了,所以《林冲夜奔》这个常常上演,尤其在昆曲里边。昆曲里边唱,那个唱词很好,明代剧本文学水平特别高。它提到林冲想到自己,本来可以做万里封侯的班超,却做了背国的红巾,叛主的黄巢。心里不甘心,他希望能有出现像孔子那样诛杀少正卯,希望像皋陶那样的清官来平雪他的冤狱。此一去要博得斗转天回,须叫它海沸山摇。他充满了怒气去走,想到自己的老母妻子都没有依靠,自己生死难料,在这种情况下逃跑。在逃跑中听到声声振山林的虎啸和绕溪间哀哀的猿叫。而且在百忙中,他慌慌张张走不出山前的古庙。把林冲那个逃走的心情和自己不甘于成草寇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李开先的《宝剑记》写得很好。那么林冲到了梁山以后,后来梁山去打大宋朝,打到汴京,那么宋朝赦林冲无罪,把高俅父子送到军前。结果林冲把他们杀了,归顺朝廷了。归顺朝廷后,有一天他去散步的时候,走到一个尼庵。忽然发现他家传的那口宝剑了,一进去和他妻子团圆了,所以就叫《宝剑记》。
明代第二个《水浒传》中有名的传奇,就沈璟的,这个叫《义侠记》。取《水浒传》中23回到32回这十回之间内容写的,主要是武松,那么他这笔下的武松跟《水浒传》中的武松也不一样。这个武松一直想封侯当官,就是说士大夫那个劲头比较浓,草莽英雄的劲头倒稍微差一点。那么因为他佩服宋江,就去找宋江,路过景阳冈,阳谷县的景阳冈,结果打虎当了都头。他当都头的时候他还说“今日当都头,他日列封侯”。还想这个。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西门庆的介入,他哥哥被杀了。所以这样的话,武松要报仇,武松有一段他谈到过。他说兄和弟,恩义两无亏。为什么叫《义侠记》呢?它突出恩怨两报,恩绝对要报,怨也绝对要报。这就叫义侠,它一开头就有这段。那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觉得恩义两无亏,一定得杀死西门庆,那么他杀死了西门庆潘金莲,被刺配。在路途中路过梁山,人劝他上梁山,他不去。那么到那儿以后,因为施恩对他好,他就报答施恩,打了蒋门神。最后那伙人陷害他,在飞云浦,他断锁掰枷,杀了几个解差。但是之后呢,他本来可以一走了之。这个作者要突出忠义两字,武松又一想,就像那些人活在世上,总要害人,天理不容,所以他又返回头去,为了维护天理正义,把另外那几个人全杀了。杀完以后,在上头写了这样几个字,“杀人者武松也”。金圣叹先生在品评的时候说“他以打虎之力写下这几个字,掷地作金石声”。他特别赞美,杀完人以后写上“杀人者武松也”。后来武松因为这之后呢,那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后来就到梁山了。那么这个《义侠记》后来被周祥钰编到《忠义璇图》里,就是清代宫廷大戏,把它收录进去了,全部收录进去了。
另外明代的剧本,它都改编了《水浒传》。但是改编中就存在一个问题,一部经典著作,不是轻易能改编的。它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的结果,每一步每一点都很合乎情理的。如果你一旦要改了一部分,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可能毁坏它整个的结构。比如像沈自昌的《水浒记》中,他写到晁盖劫了生辰纲以后,他觉得白胜让人逮捕了,有点叛徒行径。结果他就改为晁盖让白胜去自首,说这事是我们几个干的,然后他又做好了逃跑的准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宋江得到消息通知他,这个紧张气氛就没有了。实际人家全都做好准备了,宋江不通知,人家也不会遇难。像《水浒传》中冒着那样的关系去救他们,这个气氛没有了。所以一改动的话,往往不是那么好改动。包括很多人现在改动《三国演义》,这些改动方法最后结果都不是很好。一部伟大的名著,它能够被人承认是一部经典性的著作,它不是偶然的,它一定每个环节都是很连贯的。所以我们发现明代人在改编时候,结果都不是很好,不如忠实于人家原著。
那么到清代就开始出现京剧了,下面简单谈一下京剧。京剧起于1790年,就是乾隆五十五年。高朗亭,也有人说他后到的,带了三庆班子,徽班入京,唱的是二簧调。之后四喜、春台、和春这样三个班子也进京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叫四大徽班入京。那么在道光初年,李六、王洪贵带了楚调汉剧入北京。他们唱的是西皮调,西皮调和二簧调融为一体才是皮簧,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京剧。那么京剧它大量地改编了水浒戏,把水浒故事改编成京剧。比如说有名的像《野猪林》,当年黄润甫侯喜瑞师徒都演这个,京剧中常演的,是比较有名的一出戏。再有就是《丁甲山》,另外像水浒戏中,后来比较常演的叫《三打祝家庄》《石秀探庄》等等。
我觉得水浒戏本身它从不同的角度修改了《水浒传》,有的可能有所提高。但绝大部分并没有超出《水浒传》的水平,至于改编的《水浒传》,我觉得不如原来的小说写得好。正像改编的《三国演义》,改编的《红楼梦》,都不如小说好。包括《西游记》也算,都不如那个好。这就说明了一个名著能站得住脚,并非偶然的,尽管后人在修改它的时候,可能在某些小的方面,能够稍稍提高一下。但是在总体的把握上,还是不能达到经典著作原来那个水平,好,谢谢各位。
主持人:从刘先生给我们讲《水浒传》与水浒戏,我们可以了解到书与戏有着非常复杂和交互的一种关系。无论书和戏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戏的改编是否忠实于原著,换一个角度来说呢,书和戏都是以不同的艺术方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遗产瑰宝,最后让我们向刘先生的演讲表示感谢。(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com)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