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太平天国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三部份 太平天国史卷三至卷二十一 表

 

  表一

  太平天国史卷三 会党起义表上

  从清初康熙年间起,秘密会社就潜谋倒清。乾隆末年,白莲教领导农民在北方起义,大战经八年,不幸失败,势力浸衰。而天地会(又名三合会)却在南方一天比一天兴盛,到了道光末年,清朝统治愈益贪歼,民不聊生,就在湖、湘、粤、桂、台湾等省起义。天地会由于「山堂分峙,不相统一」,「谁有交通,不相节制」,故起义谁众,指挥不统一,致被清朝各个击破,十九世纪中页中国农民大起义的领导地位逐归于太平天国[一]。但是,它先驱的功劳,却是不可泯没的。

  表二

  太平天国史卷四 会党起义表下

  天地会起义,为金田前驱。太平天国既建,四方响应,南方以天地会为首,北京以捻党为首,各地会党都一时并起,争先倒清,大大小小的起义活动遍布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在福建,有以黄德美为首的小刀会(天地会支派)起义。在苏南、上海,有以刘丽川为首的小刀会起义。在广东,有以陈开为首的三合会起义。在淮河流域,有以张洛行为首的捻党起义。在云南、四川,有以李永和、蓝大顺为首的哥老会(也是天地会的支派)起义。

  有人说太平天国拒绝天地会归附。这种说法是错的。太平天国曾主动招致天地会和捻党加人,对其他会党的加入也一律欢迎。文献具在,事宾昭然[一]但太平天国对加入的会党军队,未能予以改编,就不可能如同自己的军队一样加以教育。反之,他们带来坏作风,太平军裹面,有些部队,受了他们的坏影响,便把太平天国军队的严明纪律破坏了。而对那些各自为战,忽起忽灭的会党队伍,又未能大力争取他们加入,统一革命战线以压倒清朝统治者。

  至于天京失陷后第三年正月,清廷命严缉军营哥老会,显然是针对当时哥老会在曾国藩湘军中起义事件而发。哥老会就以不断地在湖南起义来回答清朝的镇压。这一大事,已显示出了南方会党在辛亥革命中推翻清朝的巨大潜力。兹将金田起义后,会党起义大事列表于后:

  表三

  太平天国史卷五 各族人民起义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封国内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清皇朝不仅采取各种高压手段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并且和少数民族中的反动上层结合起来压迫和剥削各族人民。他们为了保持封少数民族的封建统治,还经常挑起民族纠纷,遂使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常发生械斗和仇杀。在这些地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各族劳动人民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

  太平天国起义,一声春雷,各族人民四起响应,造成全国起义的大形势。他们抱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推翻代表地主阶级的清朝统治,建立一个各族兄弟一家的中国而奋斗。他们都蓄发易服,以恢复祖国古代的衣冠制度,作为共同行动的鲜明标志。在政治上,云南回民起义军领袖杜文秀提出各族「联为一体」的主张,他又谦辞进位称王,提出与太平天国互相支持,共安中国的主张。在经济上,苗民起义军到处打倒地主,解放苗、汉农民。当时各族人民起义,充分表时了毛泽东所说:「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一],「在民族斗争中,阶级争斗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表现了两者的一致性」[二]这一道理。

  这一次全国各族起义,包括满族、蒙古族在内,在遵王赖文光领导的大军裹面有满族和蒙古族参加[三],在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军裹面有满族参加。清朝统治者面临这全国性大起义,使它顾此失彼,大大地分散了力量。而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各族人民大起义,在反对共同敌人—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斗争中,彼此支持,互相激荡,加深了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的革命情谊,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巩固了祖国的统一。兹将当时各族人民起义大事列表於后。

  表四

  太平天国史卷六 前期王侯表

  一

  前期七王表

  太平天国革命,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与天王同谋起义,故首封东、西、南、北、翼五王。到建都天京后,以功封秦日纲为燕王,胡以晄为豫王。太平天国前期所封仅此七王。其后天京事变,秦日纲附从韦昌辉,天王诛韦、秦,并废除他们的爵位,所以北、燕没有嗣君。

  二

  前期侯爵表

  太平天国封侯,自癸好三年九月封秦日纲和北伐大将林凤祥等开始。其后论功行赏,更封胡以晄、陈承瑢诸人[一]。不久,秦日纲、胡以晄封王,林凤祥等牺牲,侯爵以佐天侯陈 承瑢位次居首。凡侯爵都系「真忠报国」,世袭。这时期得封侯的仅约二十人,虽功高如冬官正丞相罗大纲远不得与其选,故人都视为很光荣的大典。但黄维江、刘绍廷、吉成子、傅学贤等都以东王杨秀清亲信得封侯,实不协公论。这却是杨秀清的专擅。兹将前期所封侯爵表列於后:

  表五

  太平天国史卷七

  前期百官人物表

  太平天国前期授官,有正职官、同职官、恩赏职官、守土职官等分别。其百官人物,见於记载者较后期为多。其中多是金田起义或建都天京前参加的。兹将所见前期百官人物,分表列於后。

  一 正职官人物表

  甲 六官丞相人物表

  乙 检点人物表

  丙 指挥人物表

  丁 将军人物表[一] 

  戊 总制人物表

  己 监军人物表

  庚 附军长、御林传卫人物表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设军长、御林待卫。辛开元年七月在桂平茶地时,即改军长为军帅。御林侍卫至建都天京后亦废[一]。兹将曾任军长、御林侍卫人员可考的表列于后。

  二 同职官人物表

  甲 朝内同职官人物表

  乙 宫廷给事同职官人物表

  丙 王殿同职官人物表

  丁 百工衙同联官人物表

  戊 军中同职官人物表

  己 月将侍卫、节气侍卫人物表

  三 恩赏丞相人物表附平胡丞相人物

  四 国宗人物表附国伯、国兄、西贵舅、西贵亲人物

  五 守士职官人物表

  表六

  太平天国史卷八

  后期官爵人物表序

  太平天国后期人物,记载较前期更为残缺。以王爵来说,共封二千七百多王,但今可考的祇二百多王。王爵以下各爵所封的人数更多,而记载可考的也有限。至于百官人物,由于当时[举朝内外,皆义皆安][一],百官职位,虽上至丞相也卑微得很,故见于记载的更少。兹将所见记载上的太平天国后期人物,断自侯爵为止,分别表列于后。

  后期王爵人物表

  一 后期王爵表

  二 天王诸子封王表

  天王有五子,长即幼天王洪天贵福。戊午八年颁行的太平礼制,在世子以下,即接第三子,次子当系早夭。第三子洪天光封光王,第四子洪天明封明王[一]。第五子洪天佑,承嗣东王杨秀清。太平天国末期颁布朝天朝主图[二],有「爷、哥、朕、幼、光、明、东」,「光、明、东、西八数龕」等句,知天王晚年仍祇有四子。光、明二王年幼,朝天朝主图中缺他们的座位,故图上诗说「共成四七二十八,光、明加上三十增」便是。天京陷落时,光、明二王与幼天王走依李秀成。李秀成独带幼天王出走,光、明二王后不知下落[三]。 

  三 洪氏诸王表

  洪氏封王,以洪仁发封安王,洪仁达对福王为最先。时约在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十二月[一]。嗣因朝中不服,改封天安、天福。至己未九年春,洪仁玠到天京,封为干王。其后广封王爵,洪氏兄弟子侄遂都封王。除洪仁玠为太平天国后期€「朝纲之首领」,已见於后期王爵人物表外,兹将洪诸王可考的表列於下。

  四 追封诸王表

  太平天国晚年广封王爵,因对开国功臣也加以追封。在太平天日、李秀成答辞手卷及王定安贼酋名号谱中可考的仅有五王,所封或不止此数。他书记载如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中「所谓天堂路通碑」上题名,谬误可案,这是一部大伪书,是不可信的[一]。 

  表七

  太平天国史卷九

  天将、朝将、神将、主将人物表

  太平天国於天京事变后,设羲、安、福、燕、豫、侯六等封爵。初制羲爵中有加主将的、羲与主将同级。后来在羲爵和主将之上,再多加等级,直到天将之上才是王爵。兹将记载所见天将、朝将、神将、主将人物,分表列於后。

  一 天将人物表

  二、朝将人物表

  三、神将人物表

  四、主将人物表

  表八

  太平天国史卷十

  六等爵人物表序

  天京事变后,天王初不欲再封異姓为王,故在侯爵之上,设义、安、福、燕、豫五爵,共成六等之封,以待功臣。其后愈封愈多,几乎到了举朝外皆义皆安的地步,当时所封六等爵的众多可以想见。兹将所见记载裹面六等爵人物,分表列于后。

  六等爵人物表一

  义爵人物表 

  表九

  太平天国史卷十一

  六等爵人物表二

  安爵人物表

  表十

  太平天国史卷十二

  六等爵人物表三

  福爵人物表

  表十一

  太平天国史卷十三

  六等爵人物表四

  燕爵人物表

  表十二

  太平天国史卷十四

  六等爵人物表五

  豫爵人物表

  [1]太平天国晚期,在颁布的敬避字样裹,规定豫爵改泻作预,以与豫王胡以晄王衔的豫字分别,详见官爵志

  表十三

  太平天国史卷十五

  六等爵人物表六

  侯爵人物表

  表十四

  太平天国史卷十六

  六等爵人物表七

  六等爵追封人物表

  太平天国设义、安、福、燕、豫、侯六等封爵,以广封功臣。因对已去世的功臣,亦予追封,以酬其功。得追封的人当不少。现只从残存的幼主诏旨中,考出寥寥十多人,列于后表。

  表十五

  太平天国史卷十七

  翼殿起义回朝人物表

  石达开于太平天国丁巳七年四月走出天京,把太平天国的好兵好将都带走,明年放弃百战经营作为当时太平天国前卫基地的江西,远征四川,走上分裂路线。初时将士跟随石达开,转

  战赣、浙、闽、湘、桂五省,后来他们看见石达开对太平天国的「官制礼文多更改」,「继则观其动静行为,多滋物议」,他们逐渐认识清楚了,于是于庚申十年在广西纷纷起义,反对石达开,誓师回朝。他们以勇往直前的革命斗志,「逢关破关,逢卡破卡」,从广西一路扫荡清朝军队的截击,回到太平天国革命阵营来。他们给后来太平天国解放浙江,进军上海抗击外国侵略者两大战役增加巨大的力量。直到天京失陷后,长江南岸大军坚持战斗,最后转战到广东嘉应州,还是以他们做基本的队伍。

  起义将领吉庆元等向天王奏报他们在广西起义事说:「统下各兵士欢欣鼓舞,万里回朝,出江扶主,非一人之功,乃众官与众弟兄数十万人之力」。不错,这是太平天国史上一场几十万革命军队在革命内部明辨大是大非的正义斗争。

  当年翼殿军队在广西起义,是各部队纷纷起义,先后不一的。其中惟有彭大顺领导下吉庆元等这一个部队有文献遗留,起义将领得以考见[1]。其他各部队则记载残缺,可考的只寥寥数人。兹将有姓名可考除了后来确知沦为叛徒之外表列于后。

  [1]据破忾军大佐将吉庆元等六十七将领上天王本章。本表用引号标出有文名,都见这篇本章。

  表十六

  太平天国史卷十八

  翼殿远征人物表

  翼殿官员起义回朝人物已列於上表。本表所列为隋石达开远征的官员。元宰张遂谋是从恿石达开走分裂路线的祸首,余忠扶也曾阻挠部下起义被杀死。至於其他诸人究有不同,有的还是在石达开回到广西后才加入的,如称为军帅的曹伟人便是。兹将可考的列於表。

  表十七

  太平天国史卷十九

  叛徒表

  太平天国由于受农民革命的局限,未能把那些不良分子加以教育改造,竟致出现了一些叛徒。在前期还只寥寥几人,而到了后期革命最艰苦的时候,有的被反革命收买,有的经不起考验,常有叛变,给革命以重大损失。为使叛徒们遗臭万年,分表列于后。

  一 前期叛徒表

  二 后期叛徒表

  甲 王爵叛徒表

  [关于叛徒邱远才的结局另有于太平天国戊辰十八年正月三十一日(清同治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一八六八年三月十六日)在直隶饶阳战死之说。据注此说据自淮军平捻记。案淮军平捻记为周世澄著,查该书记这一件事说:

  「立将伪怀王邱得(远)才、伪幼沃王张五孩所踞两大庄同时攻毁,斩毙无算,邱逆一股斩除殆尽」。考周世澄这一部书是据「所见章疏文报」而成(见该书赵烈文序)。他所记这一件事,即据自李鸿章清同治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官军儿剿大捷逼贼南趋摺说:「立将伪怀王邱得(远)才、伪幼沃王张五孩所踞两大庄同时攻毁,斩杀无算,邱逆一股,剿除殆尽」(见李文忠公奏稿卷十三)。周世澄只把李鸿章奏稿改了两个字。但是,无论从周世澄的记载看,或从李鸿章的奏报看,都没有说到邱远才的被杀。至于所谓「斩杀无算」,「剿除殆尽」,乃是反动统治者一向惯用的铺张词名,断不能根据这一类词句就理解作为主将邱远才就在这一役被杀死的。考这一个叛徒邱远才实于太平天国戊辰十八年六月十六日(清同治七年六月十三日,一八六八年八月一日)在山东挤阳投降敌人李鸿章清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各军追贼获胜片说:「据侍卫陈国瑞呈称十二日在阳之主桥接仗,生擒百余贼。十三日伪淮王邱远才率八百余骑来降。该侍卫令其带罪立功」(见李文忠公奏稿卷十四)。都兴阿清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九日附奏伪淮王邱远才投诚片记得更详细说:「据侍卫陈国瑞呈称六月十二日在高桥遇贼迎击,该匪不敢接仗,折向东南狂奔,追杀四、五里。……十三日,至齐东仁和镇,忽有贼马八百余匹,下马投诚,系伪淮王邱元(远)才泣求乞抚。该侍卫当将邱元(远)才派员看守,……并因邱元(远)才等乃粤西余党,不敢擅才,声明已经禀巡防大臣等情」(钞本都兴阿奏稿)。由此可见,邱远才乃是于太平天国戊辰十八年六月十六日在山东挤阳降敌,而不是于戊辰十八年正月三十一日在直隶饶阳战死,记载是分明可考的。邱远才如果是战死,他便是流芳百世的革命英雄;但他却穷羞極辱地投降了敌人,他便要遗臭万年。这在革命史说来,是一件大事,并非细节,所以不能不详考于此。又邱远才的王号,据遵王赖文光自述作怀王,李鸿章清同治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奏报也作怀王,但后来李鸿章、都兴阿根据陈国瑞呈报向清廷奏报都作淮王。案李鸿章对遵王赖文光自述曾有窜改,故本书暂从陈国瑞呈报作淮王,而记其不同于此。

  乙 天将、朝将、神将、主将叛徒表

  丙 六等爵叛徒表

  表十八

  太平天国史卷二十

  奸宄表

  奸宄是钻入太平天国内部进行颠覆活动的敌人。本书除在传部份编有奸宄传,以揭露其鬼蜮技俩外,并把太平天国后期打入内部的奸宄,有爵职可查的列于下表,使牛鬼蛇神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表十九

  太平天国史卷二十一

  输出贸易表

  丝是中国十九世纪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中国主要产丝区在江苏、浙江两省。

  在太平天国没有起义之前六年至建都天京这九年间,中国丝的输出数量每年平均是一六、○○○包至二五、○○○包;自从太平天国建都天京领有一部分产丝区之后,蚕丝的出口就从二五、五七一包飞跃地增加到六一、九八四包;庚申十年(一八六○年)四月,克复产丝首府苏州,五月克复浙江嘉兴,在太平天国解放这一个地区后的第一个贸易年度终了时——一八六○至一八六一年度,从一八六○年六月一日起到一八六一年五月三十一日止——丝的出口数量增涨到八八、七五四包,达到了中国在以往任何一个年度中输出数量的最高峰。到清军与外国侵略者联合向江苏、浙江进犯,太平天国被迫从产丝区撤退之后,丝的输出就比太平天国统治期间的输出数量下降几乎一半。

  这一件事实,光辉地说明了太平天国发展生产、扶植贸易的业绩,无比坚强有力地驳斥了外国侵略者所宣传的太平天国「在任何地方取得成功,那里就随之发生彻底的破坏」[一],与地主阶级所狂吠太平天国军队杀人放火的诬蔑,也回答了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谁是生产的破坏者的问题[二]。兹将太平天国领有丝产地时期及其前后各时期丝的输出贸易表列于后[一]。

  一 金田起义前六年丝输出贸易总数

  (注)呤唎原注说:「这些正式报告数字是从议员西克斯(Sykes)上校所写的一本一八三三年至一八六○年英国对华贸易的进展小册子和另一种定期刊物中国之友报上摘录的,这个刊物在广州发行,它有系统地表列着一八四三年至一八五八年中各通商口岸(宁波除外)的输出贸易总数」。

  二 金田起义后最初三年丝输出贸易总数

  三 建都天京及领有一部分产丝地区时期丝输出贸易总数

  表和第四表同属一时期,故并为一表。至于呤唎所列的统计数字都是有根据的,但是当时这些统计,常常有同是一年度,各处所载就有几个不同的数字。这一点是应该说明的。不过,每一年度的统计数字虽不一定一致,但从整个时期的统计看来,却都同样可以看清楚总的趋势,得出同样的结论。

  (注)呤唎原注说:「这些统计数字是从中国对外贸易报告(TheChinaOverlandTradeReport)两月刊上慎重地抄录下来的」。

  四 太平天国领有江苏浙江全部产丝区时期丝输出贸易总数

  五 太平天国从江苏浙江产丝区撤退后丝输出贸易总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