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萧观音身后的辽朝国祚
辽道宗耶律洪基1055年即位,在位46年,至1101年才驾崩,时年七十岁.如果是个锐意治国的皇帝,活到古稀之年肯定是王朝福份.但辽道宗在位日久,沉湎酒色,虽然在写作方面有那么几下子,真正的文功武治都很不及格.特别是他统治后期的皇后案、太子案,株连甚众,大臣戮死,从根本上伤动了辽朝的元气. 皇帝爷爷一死,萧观音的孙子,时年已经二十六岁的耶律延禧即位.
估计是承袭了爷爷奶奶的显性遗传,耶律延禧即象萧观音那样能歌善诗,又像耶律洪基一样酷爱打猎,渔色不已.现在的河北张家口坝上有一个安固里淖旅游区,在辽朝时其地名为鸳鸯泺(安固里淖蒙古文原意也是鸳鸯湖的意思),是辽国帝王最喜欢游猎的地方.当时的鸳鸯泺美丽似仙境,湖水充盛,草原广阔,走兽成群,飞禽四集,环境还没有因垦荒而遭到破坏,比起今日的情景要壮观百倍.据《辽史》所记,仅此一处,天祚帝在位时就带大队人马来过七次,"捺钵"游猎.契丹语"捺钵"即"行走"的意思,在王都之间往来巡视,主要是游猎取乐.
天祚帝耶律延禧游牧民族天性难改,很喜欢打渔射猎.当时的鸳鸯泺湖广八十多里,水面飞禽无数.天祚帝常派成群的卫士以鸣鼓惊吓飞禽,待湖面上方的天空遍布天鹅等禽鸟时,就会亲自纵放一种名叫"海冬青"的俊禽."海冬青"是一种隼类猛禽,能够由人饲训,放飞后直飞霄汉,搜寻目标后,会箭一般直落,以利喙啄落天鹅.辽帝左右卫士此时会蜂拥而前,手执尖锐的"刺鹅锥"一阵乱捅,获得第一只鹅头的人会获以丰厚赏赐,皇帝也会"与民同乐",大摆"头鹅宴".
好玩是好玩,但谁也不曾想那爪白体健的大鸟"海东青"正是辽国灭亡的"勾命鸟".
"海东青"只在当时女真部落出产.深受辽国契丹人盘剥的女真人每年都要大量进献上好的"海东青"作为贡品.索贡的辽国使臣"银牌天使"也凶横残暴,以皇使身份到处搜刮勒索,理直气壮地污人妻女,并常常去榷场中强买强卖女真人的贡品,还找乐似地称之为"打女真".
"仇恨的怒火"暗中蕴积,只待机会炽然燎原.
公元1112年(辽天庆二年)2月,天祚帝大老远地游幸到混同江(松花江)钩鱼玩耍.依照辽朝礼制,四周各部落的酋长此时都要来拜会这位大朝天子.酒宴之间,天祚帝喝得高兴,命各位头人挨个跳舞助兴,偏偏有个生女真酋长完颜阿骨打一脸沉静,推辞不能.这种举动,比起现在领导劝酒不喝要后果严重得多,大皇帝给小蛮酋面子让他跳舞取乐,是天大的面子,阿骨打竟敢说不会跳,简直就是找死.当其时也,天祚帝的酒劲再高一点儿或再低一点,一恼一怒一挥手,完颜阿骨打的脑袋肯定在十秒内就会搬家.估计是天祚帝老远游玩,一路心情不错,看见这个黑乎乎的傻大个一脸憨直,也就挥挥手作罢.这下可好,不仅仅是养虎贻患,简直就是留了一个自己王朝的掘墓人.历史,有时仔细思之,就是大人物们心血来潮的偶然性,电光石火,一念之差,就可以更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公元1114年冬天,完颜阿骨打汇集周围女真部落,以区区二千五百兵马,一举攻下辽国的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不久,女真人又在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大破辽国万余正规军.辽天祚帝又惊又怒,自率七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完颜阿骨打当时只有两万兵,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两军相会,女真战士以一当百,锐气正盛,竟把辽军杀得尸横遍野.天祚帝亏得多年打猎练得一身好骑术,一天一夜竟能狂逃五百里.
1115年正月,才起兵几个月的完颜阿骨打就建国大金,从一个土酋长摇身变为"金太祖"了,尽有辽河以北土地.
南朝方面,当时的宋朝正是大画家宋徽宗赵佶当皇帝.北有天祚帝,南有宋徽宗,这两个活宝都是顶级文学艺术大师,在政治上也是顶极的昏庸无能.无能归无能,宋徽宗一帮宋朝君臣对当年石敬瑭割给辽太宗耶律德光的"燕云十六州"一直耿耿于怀,本想来个"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直到1118年,看见大辽军被金军打得快趴下,就秘密与金国签订夹攻辽国的"海上之盟"(宋朝使者常从山东经海道赴金国密谈,故有此称),双方约定事成后以长城南北为界,"胜利"后宋把每年给辽国的"岁币"转与金国.
宋国君臣当然不乏有识之士,纷纷上书指明,舍此已经汉化得和宋人差不多的"友邦",竟和"茹毛饮血"还处于奴隶制状态下的金国为友,化柔国为强邻,绝非国家之福.大画家赵佶当然听不进去,大公公童贯等人又一个劲儿地窜掇他"开疆拓土",于是宋金双方夹击本来就已摇摇欲坠的辽国.
七十万大军溃败之后,本来是正统皇帝的天祚帝只得逃入夹山(今内蒙中部武川境内),东躲西藏和金军打起游击战.仓惶败退间隙,天祚帝仍旧不改往日闲兴,还常常带着从人打猎饮酒为乐.天祚帝文妃萧瑟瑟见国事蹙窘,皇帝又畋游无忧,忠臣能将广遭疏斥,便做诗讽谏:"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女真.不如塞却奸邪路,选取好人;直是卧薪尝胆,激壮士之捐身.便可以朝清漠北,夕枕燕云."诗格虽流于平直,但忠心忧国之气盎然纸上.
久之,见诗词献上天祚帝没什么反应,文妃又上诗一首:"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宫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蓄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
此诗一上,"天祚见而衔之",认为是讽刺自己柔弱无能,听由强臣摆布,恼怒之下,不久下令赐死文妃萧瑟瑟. 不到十年之间,金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接连攻下辽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西京大同府(进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虽然1124年完颜阿骨打病死,但金灭辽的势头没有丝毫减弱.其弟完颜吴乞买(金太宗)联合西夏,马不停蹄穷追本来想逃往西夏的天祚帝.最后,公元1125年,在东躲西逃了五年之后,金将完颜娄室在余睹谷(今山西应县)抓住了正饿得大嚼地上肮脏冰雪充饥的天祚帝耶律延禧.至此,辽灭.
辽朝自耶律阿保机称帝,共历八帝,当国二百一十年.
辽国灭亡后,先行西向的皇族耶律大石在西域一带却进展顺利,在伊梨河谷受到早年同宗部落的拥戴,大败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此后,他挥兵西进,胜报频传,击破西域诸国十多万大军,并于1128年在起尔曼(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称帝,建立喀喇契丹王朝,改元延庆,史称西辽.三年后,耶律大石定都八拉沙衮(今吉尔吉斯坦境内),改元康国.他即位后,东行的军队伐金很失败,人马死伤大半;但在中亚,西辽的军队称得上是"万里可横行",连喀喇汗王朝也在耶律大石强有力的打击下俯首成臣,成为西辽附庸.耶律大石精通辽、汉文字,又是进士出身,他把整个辽国制度搬用于西辽,王朝的官方文字语言也是汉字和汉语.而后,西辽男帝女后统治八十多年.元朝兴起后,西辽夹在蒙古和花剌子模之间,又值被成吉思汗灭掉的乃蛮部王子屈出律以驸马身份篡夺了西辽国政,很快招至蒙古大军进讨.1218年,西辽亡于蒙古.
契丹族在历史上人口最盛时达一百多万,金灭辽后,契丹成为被统治民族.元灭金后,女真、高丽和契丹就都变成"汉人"了.
天津宝坻是有耶律各庄,村民多姓刘,正是耶律的汉姓.此外,宝坻又有达子庄、哈喇庄,蓟县有科科在、律家庄等等,皆可能是契丹后裔留存于今的踪迹.西辽的契丹人统治初期虽然自己信奉佛教,但并未强迫当地的伊斯兰人放弃信仰.屈出律篡权后,强迫推行佛教,很快就遭受到当地人与蒙古人的联合打击而灭亡.此后,剩余的契丹人就慢慢伊斯兰化,融合并消失于当地民族之中.但契丹对西方的影响一直不可小视,俄语和拉丁语一直以"契丹"称谓中国,阿拉伯兵书也把火药称为"契丹花".契丹人惟一未被别族同化的族群,可能仅仅是现在的达斡尔一族.但这仅仅是学者根据达斡尔人的日常习俗、传说故事、崇尚风俗以及通婚礼仪等等进行推测而出的假设,不是定论.
话说回头.萧观音以白练自缢死后,当时的辽道宗依旧恼怒自己戴了绿帽子,让人把萧观音尸体扒个精光,随便裹个苇席草草埋葬.天祚帝继位后,一方面族杀诬害自己父亲的诸大臣,一面又把奶奶的尸体刨出,重新洗沐装裹,遍体皇后衣饰,以"宣德皇后"的名号把奶奶与爷爷辽道宗合葬在一处.金兵凶蛮,对辽朝又怀有深刻的阶级仇、民族恨,攻灭辽国后大毁京城,遍挖辽国皇族陵寝,萧观音的尸身又被刨掘出来,剥去身上金玉,任由牛马践踏."自古红颜多薄命",香消玉殒过后,女诗人仍旧不得安生,灵魂竟无安生之地.
清朝风流倜傥一时的王孙纳兰性德惺惺相惜,作词追悼萧观音,叹道: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琯风深夜雨.
公园1128年盛夏的一天,一行装束奇怪的俘囚队伍被凶神恶煞的金朝兵将押送,在道上艰难行进.所有这些人,个个面黄肌瘦,男人面如死灰,女人遍体污垢,日复一日的轮奸使她们的走路姿势呈现奇怪的外撇.凤子龙孙,帝胄皇戚,如今皆成为身披破烂羊裘的奴隶俘虏.靠近队伍前部的一架破牛车上面,踉踉跄跄下来一位男人,大热天,仍然是一身肮脏到看不出颜色的老羊皮袄,内中没有任何衫衬,腰间系着条麻绳.如果近距离观看此人的容貌,就会发现这一张早衰的脸,正是昔日大宋帝国的皇帝——宋徽宗.过了一辈子精洁生活并 且有洁癖的皇帝,现在沦落到连从前东京城内乞丐不如的份上.
徽宗皇帝双腿已经麻木,喉咙冒火,当然再没有龙团凤团那样的顶级饼形压金的嫩茶,他只能掂着脚,摘取路边树上的桑葚来食.由于狼吞虎咽,徽宗皇帝差点没一下子噎死.他咳了许久,对身边跟从的侍臣曹勋说,"我记得小时候两三岁当王爷时,我的乳母曾吃这种东西.当时也抓了几颗吃,食之甚美,随即被乳母劈手抢去.今天,是我这辈子第二次吃桑葚,不料落到如此境地!"言迄,徽宗皇帝泪下.
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宋太祖赵匡胤在混乱的五代末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为帝,建立宋朝.宋钦宗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2月,宋钦宗出降于金,北宋共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以及宋钦宗,共九帝.
宋王朝的一统天下(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版图只有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近200年的时间内,北宋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不仅在文学方面也有中国历史上与唐诗比肩的"宋词",四大发明之中,其中竟有三项(活字印刷、航海指南针、火药)都出现在这短短的两个世纪内.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不仅富,而且庶,人口多达一亿多,"国家之盛,前世未有".
公元1101年,宋徽宗赵佶继位,北宋王朝才忽然由盛到衰,他在位的二十五年时间,成为北宋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宋神宗崩后(公元1085年),其生母高太后立神宗第六子、自己的孙子赵煦为帝,即宋哲宗,时年仅10岁.其后九年多,宋朝最高权力机构实际掌权的是高太后.高太后一直憎恶王安石的"新法",她召司马光入朝,尽废新法,即后世所谓的"元祐更化".
由于王安石党羽蔡确以诗文影射高太后为"武则天",宋廷大起狱案,党亲名单成册成集,朝中洛党、朔党和蜀党人士心照不宣,大打出手.宋朝党争,至此到达一个小高潮,其 恶劣程度一点也不比唐朝"牛李党争"要弱.
高太后病逝,乖乖做了九年"孙子"的真孙子宋哲宗终于亲政,他对祖母心中非常怨恨.继位后,这位年青皇帝一反其道,把老奶奶的所有政治纲领全部颠个,回到其父宋神宗的"改革"路线.哲宗皇帝任章惇为宰相,把司马光一党打为奸侫,全力打击元佑重臣,司马光本人还差点被刨棺掘墓,"元祐党人"成为当时群臣恐惧的一个罗织罪名.北宋朝廷经这么大折腾,元气尽伤.同时,宋哲宗本人的宫闱生活也乱七八糟.他自己身子骨弱不说,内宫又闹厌魅之案,无数宫女和太监搭上性命,正宫孟皇后也牵连被废.
元符三年,年仅二十五岁的宋哲宗一病不起,才折腾六年,国事没有丝毫起色,他自己先"驾鹤西归"了.可悲的是,宋哲宗死后无子.由此,他同父异母弟弟端王赵佶被推到前台,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宋哲宗驾崩,当时,哲宗的嫡母是向太后,就劝哲宗生母朱太妃,说哲宗临崩表示要立自己的弟弟端王.朱太妃善良妇人,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对此不置可否.
于是,向太后垂帘问政,询问继承人问题,执政大臣章惇"厉声"答道:"依据礼律应立母弟简王(即哲宗的同母弟)".向太后不愿再立哲宗的母弟,就不接章惇话头,继续对下面其他大臣说:"神宗诸子,申王年纪最长,但他有目疾;再往下就是端王当立."在场的几位大臣如曾布、蔡卞、许将都很讨厌章惇.他们私下各自心中打小算盘,章惇没有和别人商量就公然在朝堂上自己单独提出侯补帝王人选,倘若哲宗母弟简王为君,日后新帝追念"拥立"之功,肯定又是这位本是宋哲宗宠臣的章惇莫属.为此,几位大臣们纷纷附合向太后,"如皇太后圣谕极当",章惇一下子在朝堂上成为孤家寡人,刚才的汹汹气势也融冰般消解,只能"为之默然".
"先帝(宋神宗)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向太后终于在大宋皇庭上为新君赵佶做出总结性的推举评语,使得这位本来一心喜爱诗词书画的王爷能够兄终弟及,登上本来离他并不很近的皇帝宝座.
"徽宗未立,(章)惇谓其轻佻不可以以君天下."《宋史》徽宗本纪的结尾赞语中有此言语.章惇是历史上有名的奸佞之臣,但他确有"识君"之才.章惇并非高俅那样的浮浪子弟,也不是蔡京那样的轻薄之才,此人"豪俊、博学善文",年青时与大文豪苏轼相交甚厚.宋仁宗时,章惇与其侄章衡中同中进士,由于他侄子当时是殿试第一的状元,章惇一气之下竟不去接敕令任官,重新再考下一科.宋哲宗继位后,他自称有拥立功,大行因扰民而被废止的王安石"新法"(王安石是提拔章惇的"恩公"),诋毁司马光等大臣,劝说宋哲宗对司马光、吕公著等死去大臣剖棺掘尸,株连亲族,可谓是穷凶极恶.这位老章官报私仇,朋比为奸,屡兴大狱,并在西北与西夏挑起边衅,屡战屡北,丧兵失地.章惇如此不堪,却有两件事还值得称道,其一,就是他执掌朝权时从不滥封亲友,四个儿子都是籍籍无名的小官;其二,就是他有超凡的识人之明,深感赵佶不能继统为君.
宋徽宗继位不久,即贬章惇出外.不久,这位权臣就于贫困之中死于睦州.即使死后被列入《宋史·奸臣传》,估计章惇还能有颜面于地下会见北宋先前诸帝:
"我早就讲赵佶这小子不能为君,现在好了,北宋近二百年的江山都毁在他手里!"
宋徽宗赵佶继位后不久,就重用与他气味相投的一帮文人哥们和宵小,其中以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等人最为"知名",时人称之为"六贼"奇怪的是,大名鼎鼎的高俅在《水浒传》中虽名列奸臣第一,但《宋史》中根本没有他的单独传记.在南宋作家王明清的史料笔记《挥尘后录·卷七》中,有如下记载:"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东坡在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曾布),文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元符末,(王)晋卿为枢密都承旨时,佑陵(宋徽宗)为端王,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与晋卿善.在殿庐待班,邂逅.(端)王云:’今日偶忘带篦刀子来,欲假以掠鬓,可乎?’晋卿从腰间取之,(端)王云,‘此样甚新可爱.’晋卿言,‘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驰内.’致晚,遣(高)俅赉往.值(端)王在园中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当汝亦解此技邪?"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奴辈云:"可往传语都尉,既谢篦刀之况,并所送人皆辍留矣."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位.上优宠之,眷渥其甚厚,不次迁拜,其侪类援以祈恩,上云:"汝曹争如彼好脚迹邪!"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卫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高)俅始也.父(高)敦复,复为节度使.兄(高)伸,自言业进士,直赴殿试,后登八座.子侄皆为郎.潜延阁恩幸无比,极其富贵.然不忘苏氏(苏东坡一家),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问候甚勤.靖康初,佑陵(宋徽宗)南下,(高)俅从驾至临淮,以疾为解,辞归京师.当时侍行如童贯、梁师成辈皆坐诛,而(高)俅独死于牖下."可见,高俅还是大文豪苏东坡的门下,而且为人还算忠厚,富贵后对苏氏子弟也很照顾.他凭机缘攀龙附凤,加之一脚好球技,平生好似无甚大恶,而且善终于家,死的非常是时候,免去北国和徽宗一起风霜劳苦.
"六贼"诸人,为了满足宋徽宗的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滥增捐税,于天下搜集奇花异石,费百万役夫之工,在汴京修建可列入"世界之最"的宏伟"艮岳"园林,放养珍禽怪兽成百上千万于其间,耗费钱财无数,北宋国库多年的蓄积为之一空.试想一下,当时的东京汴梁(开封)距江南千里迢迢,巨石奇木,经陆路、水路络绎千里,役夫无数不讲,一路上累死、病死、淹死无数人,加之不停对民众破屋坏墙,践田毁墓,致使天下嚣然,民不聊生.此外,这位皇帝还酷信道教,于国内遍建宫观,自称道君皇帝,没事就和一群道士相聚一 起作法行祭.在赵佶治下的二十五年间,除了他宠信的奸臣以外,惟一快活的只有狗.赵佶属狗,所以他下令全国禁止屠狗.
宣和二年,由于宋廷到处奇石巨木,人民贫苦不堪,最终引发了宣和二年(公元1120)睦州方腊的造反.方腊本是个邪教头子,趁民众为"花石纲"所扰,他就以摩尼教为号召,聚集之命,起兵作乱,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劫良民为兵,接连攻陷青溪等地,共陷六州五十二县,一直打到杭州.在半年多时间内,近二百万人民在"方腊之乱"中死亡.究其实也,方腊也只是个小巫汉而已.最初起事时,方腊老婆红妆艳饰,打扮得如同一个娘娘,然后以一个大铜镜缀嵌于前胸,轻移莲步,对着太阳行走,远远望去,光彩夺目,愚民不知,争相传言方腊夫妇有祥瑞,一哄而起,渐成燎原之势,致使广大江南人民在苦遭"花石纲"荼毒后,又吃这帮贼寇的"二茬苦",受"二茬罪".虽然最终方腊被平灭,但北宋的根基已经受到了严重动摇.
一直在北方与宋朝对峙的辽国,晚期已经高度汉化,在"澶渊之盟"后,有一百多年与宋朝相安无事,与宋朝本来算是"友好兄弟邻邦".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大太监童贯出使辽国,辽人见这位没胡子的公公到来,不免言语之间有嘲笑之意,礼数上也有不周之处.太监被割去命根后心理就原本就有些畸型,如今身为堂堂大宋使臣,竟然被一帮辽人看上看下地窃笑,变态的大公公报复心顿起,忽喇剌一下子变成大爱国者,在卢沟河畔私自接纳从辽国叛逃的燕人马植,一起回至汴京.接着,两人一起建议宋徽宗联合刚刚兴起的女真人一起夹攻辽国,事成后宋得燕京,金取中京.
金人虽剽悍粗蛮,也是粗中有细,盟约中已经有附带条件:"与宋夹攻辽国,双方一同攻取的就平分,金人自己攻占的就完全归金国,不在分割之议."
对于当时宋朝伐辽,当时的宋朝大将种师道就谏劝过:"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文臣王庶还曾对种师道讲:"国家(宋)与辽,百年之好,今视其败亡而不之救,毋乃基女真之祸."另一个文臣宋昭对当时情形也有清楚、中肯的分析:"比年以来,北虏(辽国)为女直(女真)所困,势已穷蹙.顾谓与女直合从,腹背攻讨,则扑灭之易,易于反掌,此亦不思之甚.夫灭一弱虏,而与强虏为邻,恐非中国(指宋朝)之福,徒为女直之利.北虏(辽国)足为夷狄,然已久沾圣化,颇知礼义,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不敢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今女直刚悍善战,茹毛饮血,殆非人类.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与之邻,又将何求以御之乎?"
此外,宋朝大臣如孙尧臣、蔡元长等皆上书极谏,劝宋徽宗不要轻启兵衅,"以百年怠玩之兵,当新锐难败之虏;以久妄闲逸之将,而角逐于血肉之林."
宋徽宗皆不听,好大喜功,以图全复燕云十六州旧地.不久,辽朝果然败亡.此时,宋朝如果坚守边境,拾取些残地余民也就算了,偏偏宋徽宗文人性情,爱惹事端,他亲以瘦金体御书密诏,派人暗送给已成俘囚的辽末帝耶律延禧,说:"若来中国,当以皇兄之礼相待,赐甲第,极所以奉养."天祚帝得书大喜,整治行装暗中准备从金营跑掉,想窜归宋朝.金人搜得宋徽宗手诏,大怒,遣使诘问斥责:"始与我盟誓,今又写诏书,招纳我叛亡!"金人把柄在手,为日后翻脸找足了借口.
由于北宋官兵长年腐败,战斗力极弱,屡屡出师不利.联金伐辽的战争初期,宋军遇见被金兵打得大败的辽军,本来想趁机捞个便宜,却时常被这些原本的败兵败将打得狼狈而逃.面子丢了还不要紧,让女真人一下子弄清了这样一个事实:赫赫大宋原来是徒有虚名,其实完全不堪一击.
灭辽之后,金人一鼓作气,如入无之境一般,迅速攻入宋境,包围宋都汴梁.被派去太原祝贺金人俘获辽国皇帝的大太监童贯,没高兴几天,刚刚出了一口恶气,忽然发现本来是同一战壕战友的女真哥们对待自己还不如先前辽国人有礼,不仅随意叱骂耻笑自己,金军还搂草打兔子,不停地收纳辽国城池,连陷宋朝土地.已被封为广阳郡王的童公公再也不要那本来就没有胡子的老脸,趁金国人不注意,一口气逃回东京汴梁.
宣和七年,惊吓过度的宋徽宗下"罪己诏"后,把帝位内禅给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宋钦宗登基后,改年号为靖康.
金朝初围汴梁之时,兵力不过五万人.太常少卿李纲劝阻了被吓得肝胆俱理裂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主持城防,有效阻挡了金兵的攻势,加之各地勤王兵马纷纷来到,总数有二十万之多,形势对宋朝非常有利.如果将师有方,兵民得力,二帝能临机决断,双方夹击,一举攻灭金军主力绝非什么难事.然而,赵佶父子的文弱和怯懦估计是遗传显性因子,加之平时一起诗文唱和、主执朝政的大臣多数是"主和派",钦宗皇帝下令各地勤王兵马绝不能进攻金军,并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给金国,孝敬金银财宝无数,并尊金朝皇帝为"皇叔",才换得金人暂时的撤围.
金军北退后,宋钦宗把童贯枭首都市,贬斥蔡京一帮奸佞贼臣.心有余悸之下,他同时罢免了守城有方的李纲,贬之为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李纲这个人日后为南宋理学和民间演义逐渐渲染,慢慢成为完美的"忠义英雄",其谏劝宋帝不要逃跑的言语,也为后世忠臣所不断引用:"天下城池,安得有如都城者?且宗庙社稷百万官民所在,陛下舍此又将安之!" 其实,明代大儒黄宗羲、王夫之以及近代史学家陈登原都清醒指出,皇帝从都城逃跑避难,确实有再造国家的机会,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皆是先例."恨其时之小儒,未能知晓大义,执李纲之一言,未敢力争",上述话语,皆是把宋徽宗父子的"枯守都城"当成了反面教材.其实,与李纲同为朝臣的邓肃就对他有过公允的评价,"(李)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南宋高宗也有言:"朕以其人,心虽忠义,但志大才疏,用之必亡国!"
贪心不足的金军并非真的撤军,没隔多久,又兵分两路杀个回马枪,合围汴梁.
当时大风苦寒,雨雪交下,兵临城下,此时此刻,一直深养于宫内的宋钦宗终于冒出一丝血气,"帝被甲登城,以御膳赐士卒,易火饭以进,人皆感激流涕."感召之下,宋朝兵民踊跃抗战,双方攻杀相当.由于先前的各路勤王兵马来不及赶回,宋城只有三万禁卫军和未经训练的居民,不久就因激战死掉大半,汴梁逐渐不支.由于大雪奇寒,守城士兵冻死甚多,活下来的人也被冻得几近僵仆,手指都几乎不能持兵器.无奈之余,宋钦宗在禁庭内光着双脚跪在地上,祈祷老天开眼放晴.大概是时运已去,宋钦宗叫天不应,呼地不灵."大风自北起,俄大雨雪,连日夜不止."关键时刻,徽、钦二帝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事实记明也是最臭的一着——轻信妖人道士郭京能用"六甲法"御敌,"尽令守御人下城,大启宣化门出攻金人,军大败."本来,如果困守坚城,拖延时日,争取时间,四周勤王兵到,很有可能致金兵解围.现在,反而驱使为数寥寥又因冻饿而战斗力奇差的守御军大开城门出战,面对身强力壮、适应寒冷天气作战的金兵,无异于驱弱羊入狼口.结果不判自明,宋兵立马就纷纷被金兵刀砍斧剁,横死一片,血肉狼籍.城门上穿着一身奇装异服、口中连连念咒的郭京一看如此情势,忙称要去城下作法,带着剩下的兵丁慌忙逃去."金兵登城,众皆披靡".京城失陷.
北宋灭亡之前,虽经徽宗二十多年折腾,社会经济依旧达到高度的发展阶段.笔者不想用枯燥的统计数字来一一陈列北宋的富饶、先进,只引几首宋徽宗自己的清词就是以形容描述宋王朝的繁盛、富足:
罗绮生香娇上春.金陵开陵海,艳都城.宝舆回望翠峰青.东风鼓,吹下半天星.万井贺升平.行歌花满路,月随人.龙搂一点玉灯明.萧韶远,高宴在蓬瀛(《小重山》)
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万金光射龙轩莹.绕端门、瑞雷轻振.元宵为开圣.景严敷坐,观灯锡庆.帝家华英乘春兴.搴珠帘,望尧瞻舜.(《金莲绕凤楼》)
雅怀素态,向闲中、天与风流标格.绿锁窗前湘簟展,终日风清人寂.玉子声乾,纹楸色净,星点连还直.跳九日月,算应局上销得.全似落浦斜晖,寒鸦游鹭,乱点沙汀碛.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劲敌.玳席欢余,芸堂香暖,赢取专良夕.桃源归路,烂柯应笑凡客.(《念奴娇》)
帘旌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泮.杏花笑吐禾犹浅.又还是、春将半.清歌妙舞从头按.等芳时开宴.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探春令》)
紫阙苕翘,绀宇邃深,望极绛河清浅.霜月流天,锁穹隆光满.水精宫、金锁龙盘,玳瑁帘、玉钩云卷.动深思,秋籁萧萧,比人世、倍清燕.瑶阶迥.玉签鸣,渐秘省引水、辘轳声转.鸡人唱晓,促铜壶银箭.拂晨光、宫柳烟微,荡瑞色、御炉香散.从宸游,前后争趋,向金銮殿.(《聒龙谣》)
寰宇清夷,元宵游豫,为开临御端门.暖风摇曳,香气霭轻氛.十万钩陈灿锦,钓台外、罗绮缤纷.欢声里,烛龙衔耀,黼藻太平春.灵鳌,擎彩岫,冰轮远驾,初上祥云.照万宇嬉游,一视同仁.更起维垣大第,通宵宴、调燮良臣.从兹庆,都俞赓载,千岁乐昌辰.(《满庭芳》)
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迥.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沉沉洞天向,冕宝舆、还花满钧台.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触处笙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万家帘幕,千步锦锈相挨.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声声慢》)
春梦绕胡沙的宋徽宗父子
金兵命宋徽宗郊迎,作为"孝子"的宋钦宗此时倒是有帝王气度,说:"上皇惊忧成疾,朕当亲往."奇怪的是,汴梁城陷之后,连日大雪忽停,一朝放睛.
不久,金人囚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太子于青城,作为人质,大索金帛子女,并随意斩杀宋朝守城将士和文武百官.金人共勒索黄金一千万锭,白银两千万锭,绢一千万匹,并多次在宋朝官员"协助"下入城搜括,劫取了无数宝物,大约有北珠四千斤,玛瑙一千二百斤,水晶一万斤,象牙一千四百六十座,其它杂物无算.
总以为在满足金人一切要求后能苟延残喘,以"儿皇帝"名义继续统治.不料,靖康二年四月,金人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驱持宋徽宗、宋钦宗、皇后、皇太子及宗室、百官北行,"凡法驾、卤薄,皇后以下车辂、卤薄,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坛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玉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 北去途中,平日里锦衣玉食,只知品茶饮酒、作词度日的宋徽宗眼见周遭三千多宗室男女一路上任金兵杀戮、凌辱,心中凄凉肯定无法诉说,从下面诗词中,可以窥见其忧惧、悲凉之一斑: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乡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无题》)
国破山河在,宫廷荆刺深.衣冠今何在,恶作北朝臣.(《无题》)
杳杳神京路八千,宗祧隔越千年.衰病残渴那能久,茹苦穷荒不怨天.(《无题》)
投老汗州北,西风又是秋.中原心耿耿,南国泪愁愁.(《无题》)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燕山亭》)
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绝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临江仙》)
早在金兵围城时,宋徽宗已忧惧成疾,得了半身不遂.亡国之后,以衰残之躯,行万里之路,风霜苦寒,饿冻交加.男宗成戮,女眷受辱,皆在眼前一幕又一幕,考其原由,均因"玩物而丧志,纵饮而败度."在韩州监禁一段时间后,徽宗、钦宗皇帝父子不久又被迁往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相传,一夕月明,有负责看守的女真头目斜吹番笛,惹起徽宗旧国情思,命钦宗作词一首,其中有"如今塞外多离索,迤逦远胡沙.家邦万里,伶仃父子,向晓霜花"数语,父子相拥痛哭,其情其景,想象之中亦能令人鼻酸.
苟延残喘了近九年,公元1135年四月,病困交加的道君皇帝死于五国城,年54.
"徽宗性嗜书画,作花鸟、人物、山石,俱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如神品者.所作《梦游化城图》,人物如半小指,累数十人,城郭、宫室、旌幢、鼓乐、仙嫔、云雾、霄汉、禽畜、龙马,凡天地间所有物,色色齐备,为功甚至,令人起神游八极之感,不复知有人世间奇物也."汤垕在《画鉴》中这番评价,绝非虚词浮夸.观其存世画作《四禽》、《池塘晚秋》、《雪江归棹》等,虽其中有画工代笔,但仍真迹可徇,诚为画中圣手.2002年4月23日上午,北京昆仑饭店举办嘉德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真伪仍有待考据)以780万人民币起拍,20分钟后,此画被人以2300万人民币的天价买走,成为中国书画在全球市场上的最高价.地下有知,宋徽宗对后指斥他的"私智小慧"以及"用心一偏",不知该有如何感悟!
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八月,宋徽宗尸体还临安下葬.南宋亡国后,元朝军队中有个凶暴的恶僧名杨连真珈,率人遍挖宋帝陵寝,把宋帝头骨斫砍琢磨后,串成佛串挂于胸前招摇(类似《西游记》沙和尚的打扮,现在灵隐寺山上的一些不伦不类的佛头,也是此恶僧的"大作"),不知这赵佶大画家前世有多少恶孽相积,生前死后,竟没有安生之所.当然,也有不少证据显示当时金国送来的棺木中根本没有宋徽宗的尸体,只是一段朽木而已.他的真正"肉身",估计被金人抛弃于苦寒的北地.
宋人写的《宣和画谱》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伪后主李煜,字重光,早慧精敏,审音律,善书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尤喜作行书,落笔瘦硬,飘神溢出.然殊乏姿媚,如穷苦道人,酸寒书生,鹑衣而鸢肩,略无富贵之气.要是当我祖宗(宋朝人对本朝开创者赵匡胤的称呼)应运之初,揭云汉奎璧,昭回在上,彼窃据方郡者,皆奄奄无气,不复英伟,故见于书画者如此.方(李)煜归本朝,我艺祖(赵匡胤)尝曰:煜虽有文字,一翰林学士才耳.乃知笔力纵或可尚,方之雄才略之君,亦几何哉!"观毕这些评价文字,再想想宋徽宗的"瘦金体"及一生所为,是多么地相似!
据明人《良斋杂说》记载,"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宋神宗一日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李煜)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有娠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宋徽宗).及北狩时(即被俘掠),金人用李后主见宋艺祖故事(待徽宗),亦异矣!"
如此看来,古人早已见出李后主与宋徽宗两人的相似之处,并以小说笔法附会穿凿之.但李煜的南唐地窄人稀,生前并无大过失;宋徽宗的北宋富庶广大,奸佞肆虐,百姓倒悬,其亡国昏庸之势,相较之则变本加利.
死人无知,朽骨无觉,宋徽宗毕竟有生之年才受了九年苦.这位大艺术家,天天持锄耕种、上房割草修屋,完全成了一个闲杂工人."道君(宋徽宗)在五国城,凡有小小吉凶,丧祭节序,北朝(金人)必有赐赉.一赐必要一谢表,北人集成一轶,刊在榷场博易四五十年,士大夫皆有之".从谢表可以看出,昔日的大宋皇帝是多么可怜,即使是获赐一束干肉也要低三下四地向金朝皇帝谢恩,摇尾乞怜,令人心酸. 更悲惨的,当属宋钦宗.这位爷"享国日浅,而受祸至深",在位也就一年多,就成为俘囚为金人执送五国城,而后困辱达三十一年之久."帝在东宫,不见失德.及其践祚,声妓音乐一无所好."连史官也对这位没有做过任何坏事的年青皇帝打抱不平,大呼"真可惜也夫!真可惜也夫!"
据逸史《大宋宣和遗事》记载,金主完颜亮继位后,于正陵六年(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56年)以击戏马球为名,把金国俘掠的辽国末帝耶律延禧和宋钦宗一并拉到讲武殿前的广场上,大阅兵马.此后,完颜亮命令两个末帝为队主,各自率一队人马玩马球游戏.双方马队合击之时,有数百金兵纵马从广场边上一涌而上,其中的褐衣兵士一箭先把辽末帝射个透心凉,死于宋钦宗马前.见此情景,宋钦宗本人惊骇至极,也"失气堕马",紫衣士兵乱箭齐发,把尘埃中翻滚的宋钦宗射成个刺猬.而后,完颜亮挥手示意,乱马奔腾,辽天祚帝和宋钦宗两人的尸体不大功夫就被万马践蹂,成为两堆肉泥.忍死苟活于苦寒穷荒三十一年,最终仍死于非命,酷毒遭遇,千载莫匹!(辽朝天祚帝应该在被俘后病死,此中记载不是十分可信;至于宋钦宗,倒真有可能被杀.也有记载是病死.总之,绝非善终)
叹过靖康年被俘掠的北守二帝后,人们会因好奇心以及受佛家轮回报应理应相左,探究灭亡北宋的金国帝王、将师以及他们后人的下场.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将会揭示这些"胜利者"及其后代们的悲惨下场.果真是,天道煌煌,报应不爽,恰似一出绝妙的、峰回路转的离奇大戏!
宋徽宗手下诸无赖文臣、太监、以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六人最"有名".其实这"六贼"之称出于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上书使然.太监李彦,史书记载不是很多,附于杨戬传之后,其实大可加上杨戬.陈东上表中之所以未提杨戬,只因为这位公公在宣和三年已经病死,现一一录此,以曝诸"贼"之恶,以彰"宣和"政治的黑暗.
其一:精书法的大宰相——蔡京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蒂、蔡京),今人多指"蔡"为蔡襄,实则不然,乃宰相级巨奸蔡京也.蔡京四度入相,权倾人主,而当初获宋徽宗青睐的,恰恰是他那双书法妙手.宋徽宗是昏君,指其政治与治国方面,这位爷的艺术品味臻至妙境,为上上人,自然他的鉴赏眼光不会低.在徽宗皇帝眼中,蔡京书法应在四大家之首.所以,在宋徽宗年代,能讨这位浪子皇帝欢心的需要的是肯定是高妙的艺术天赋,才能让书法绘画高手一见倾心.今天,诸如单凭陪陪领导桑拿、打高尔夫、钓鱼等小技,在赵佶面前肯定吃不开.
"绍圣间(宋哲宗在位),天下号能书无出鲁公(蔡京)之右.公在北门,有执役亲事官二人,事公甚恪,各置白团扇为公扇凉.公心喜之,皆为书少陵诗(杜甫诗)一联."不日(二人)忽衣戴新楚,喜气充宅,以亲王持二万钱取之矣.亲王乃(后来)太上皇也(宋徽宗,时为端王).后宣和初,曲宴在保和殿,上(徽宗)语及是,顾谓公(蔡京):"昔二扇今尚藏诸御府也"(《铁围山从谈》)可见,宋徽宗当亲王时,对蔡京的书法喜欢到狂迷,能以二万钱从其随官手中购买两团扇.这种喜欢,绝非现在企业家出资巨万购大官涂鸦变相贿赂拉关系,而是艺术相通之人气味交投的真欢喜.
蔡京,兴化仙游人(今福建仙游),宋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与其弟蔡卞同为中书舍人(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朝廷荣之",由此,可见蔡氏兄弟皆是有真才实学之人.蔡京本来是王安石"变法"一派,司马光上台尽废新法,蔡京又力赞之,五天之内就把司马光的命令执行的毫厘不爽,致使司马公叹道:"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
宋哲宗亲政后,又恢复新法,蔡京马上附和章惇,把司马光废掉的法令重新搬回."差雇两法,(司马)光、(章)惇不同.十年间(蔡)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两人相倚以济,识者有以见其奸."见风使舵,蔡京算是做到家.
宋徽宗初即位,因御史弹劾其"交通亲侍",蔡京被外贬,得一虚官在杭州闲住.大公公童贯到杭州来办"书画奇巧"等物,在杭州呆了近一个月,"与(蔡)京游,不分昼夜".小人气场相吸,自然一见即欢.为报蔡京大把金银的馈赠,童贯回京时带回不少蔡京亲笔书写的扇面、条幅、屏风等物.宋徽宗对蔡京书法早就有崇慕之心,由此更加想把这位书法家弄回朝中.回京后,宋徽宗当面对蔡京表示要恢复其父宋神宗的"新法",蔡京一脸虔敬,顿首示忠,表示愿尽死力.为此,宋廷封蔡京为左仆射.此时的蔡京,奸侫未显,天下人多寄希望于他,"天下拭目(观其)所为",都认为他会帮助新君宋徽宗重振朝纲.
可是,蔡京大权在手,任用私人,"推方田于天下,榷江淮七路茶,官自为市,尽更盐钞法",开始大折腾,致使平民富户纷纷破产.
投桃报李.蔡京在任,又擢童贯公公为节度使,其后杨戬、梁师成等宦官纷纷领此方镇官衔,坏了不少宋朝法制."凡寄资一切转行,祖宗之法荡然无余矣."为了收买军将人心,他新设四辅军镇,置兵八万,以自己的姻亲为各部首长,这些将卒的饷俸是普通将卒饷俸的十倍以上,"威福在手,中外莫敢议."
蔡京不仅"奸",还很"贪",在同时享受"大仆射"俸禄的同时,又给自己发额外一份"司空寄禄钱",可以说是对自己"高薪养奸".
在蔡京主持下,宋徽宗时期把曾经反对新法的"元佑党人"整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贬窜死徙略尽",还刻名于石,遍颁天下,即臭名昭著的"元佑党人碑","凡名在两籍者三百九人,皆锢其子孙,不得官京师及近甸".如此阴狠老辣的打击政敌,在北宋一代属蔡京动静最大,下手最黑.
宋徽宗时代,承平日久,国库中钱帛堆积.蔡京导引宋徽宗大兴土木,追求"丰享豫大","视官爵财物如粪土,累朝所储扫地(无遗)矣."本来,宋徽宗在国宴上想用珍稀玉器以盛酒,心中还怕引起国人议论.蔡京劝告说:"陛下当享天下之奉,区区玉器,何足计哉!"专捡宋徽宗爱听的说.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由于台谏官争相弹劾,蔡京一度致仕.当时的太学生陈朝老追疏蔡京十四恶事,条条中肯:"渎上帝,惘君父,结奥援,轻爵禄,广费用,变法度,妄制作,喜导谀,箝台谏,炽亲党,崇释老,穷土木,矜远略."
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宋徽宗想得慌,蔡京又回朝辅政.此次回朝,蔡京又大修"文治",追封王安石、蔡确两个时人痛嫉的变法头子为王爵,又劝宋徽宗花费巨亿,"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在京师大兴工役,疲乏天下.
中间虽有反复,直到宣和六年,蔡京又领三省事,至此四次当国为相,坏事做尽.不仅他坏,他一家子都坏,其子蔡攸、蔡儵、蔡翛,其孙蔡行,四人皆官至大学士视执政,还有一子蔡鞗尚公主."帝七幸其第,赉予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不过,由于宋徽宗赐他的大宅子太大,蔡京年老不堪寒冷,"幕帘不能御,遂至无设床处",最后,老头子竟然捡了一间小工房当卧室,有福也不能享受. 蔡京晚年,儿子蔡攸当权,与老父争权,父子关系形同水火,很似明朝的严嵩、严世藩父子.一次,蔡京正坐家中与来客谈话,蔡攸忽然闯入,上前抓住老父的手为他把脉,说:"大人脉动缓滞,身体可能有不舒服吧?"未等蔡京回答,蔡攸急起,说:"宫内有事",言毕匆匆离开.来客一旁发呆,不知这父子演得什么戏.蔡京叹息,"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这孩子是想咒我病,让皇上以病罢免我的官职."不数日,果然朝中诏告下,命蔡京致仕.不仅如此,蔡攸由于愤恨弟弟蔡絛常给老父出主意,在宋徽宗面前"极言其奸",希望皇帝下旨杀掉弟弟."帝不许".当然,这位蔡攸在宋徽宗面前有人缘,也不是因为蔡京的原因.宋徽宗为端王时,每退朝总会遇见蔡攸.这小伙必定下马拱立,极其礼敬.当时的徽宗只是一个普通王爷,就问左右:"这小伙子是谁呀,对我这么恭敬?"旁人答,这是蔡学士之子.当时的端王"心喜之",牢牢记住此人.
蔡京自奉甚厚.老哥们爱吃鹌鹑羹,每天这一道菜就要杀数百只鹌鹑来烹做,其余可以想见,可以说他是野生动物杀手.蔡京另一样的偏嗜是"蟹黄馒头",每一次宴集,光花在这馒头一样东西上的钱就高达一千三百余缗,穷奢极欲.同时代士人的笔记《鹤林王露》记载,一个人在汴京买得一妾,此女自言从前在蔡京家做厨婢,专负责做包子.士人高兴,一天,他专门唤来此妾,让她为自己做一笼包子,想尝尝"蔡府包子".小妾皱眉,辞以不能.士人又疑又气:"你从前是蔡太师家厨婢,又专门做包子,怎么推托不会呢?"小妾回答:"我只是在太师厨房内包子组负责切葱丝的,有好几十人专门做包子".士人愧叹.此外,蔡京熏香,不似常人以香笼熏蒸,而是派人在堂屋旁边的屋子燃烧上好龙涎香数炉,然后,突然撤帘,香雾如瀑,四涌而进.面对客人惊诧之色,蔡京总会对人说:"香须如此烧,乃无烟气."
蔡京的儿子蔡攸后来与童贯、王黼一起兴伐燕之役,并做为童大公公的副手前往河北.陛辞时,蔡攸见有两个绝色美嫔立于宋徽宗座侧,他指着二人说:"臣功成后归京,请陛下以这两个美人赏赐我.""帝笑而弗责".蔡京老奸巨滑,根据多年政治经验,他知道宋军乘人之危攻伐昔日的"友邦"不道德,更怕童贯、蔡攸兵败会牵连自己,便在京中做诗一首寄给蔡攸,以示他有"先见之明":
"老懒心情不自由,封书寄与泪横流.百年信誓当存念,三伏征途益少休.目送旌旗如旧梦,心存关寒起深愁.缁衣堂下清名满,早早归来醉一瓯."
宋徽宗知悉此诗,丝毫不以老蔡的"讽谏"为意,做起诗评专家来,把"三伏征途益少休"改为"六月王师合少休".昏君奸臣,无意有意,搭配得挺好.
蔡京晚年,对其侄子蔡耕道讲:"吾想得一有道德的士人,延请入府教我诸孙,可代我访之."蔡耕道推荐新进士张角.张小伙入蔡府没几天,忽然对蔡京十来个小孩子说:"你们也别学什么书算了,学学逃跑就可以了."小孩子们不解,问:"为什么?"张小伙回答:"你们家蔡京老祖父大奸大恶,擅政多年,天下丧乱,指日可待.你们学会奔窜,来日或可免死,学别的没有用!"孩子们被吓哭了,跑入蔡京房中泣诉.蔡京"愀然不乐",命仆人设宴,招待张角,"且询以救弊之策",张小伙也直爽,回答:"事势至此,无可言者.目下姑且收拾人才,改往修来,以补万一,然无及矣."老蔡京深知张小伙讲的是大实话,一时间老泪纵横.日后蔡京遭贬,其门客临别相问::"明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难道不知国事会衰弱至此吗?"蔡老头俯首,想了半天,说:"不是不知道,只是我以为老夫自己可以幸免于祸罢了."
宋钦宗继位,金人侵逼甚急.蔡京为保全宗族,"尽室南下".言官弹劾,钦宗皇帝深知其奸,把他贬至衡州安置,复贬岭南.行至潭州,年老多病又自觉恶贯满盈的蔡京终于死掉,终年八十二.可异的是,其祖父、父亲,包括他自己,三世同忌日,祖孙三代皆在相同日子死掉,也算一奇.临死,老才子还做词一首:"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蔡京身死,事未算完.其子蔡攸、蔡翛皆伏诛,蔡絛死于流放途中,"余子及诸孙皆分徙远恶郡."报应虽不爽,却一点也不惨.因为,钦宗窜逐这些恶臣子孙后,汴京被金人攻陷,这些坏分子们因贬窜而逃出大难,反倒是几个月前刚刚召还京城的从前直正大臣们的后代及家属惨遭荼毒,即使不死,也皆被金人掳至恶冻北方,死得更惨.真是苍天无眼.
宋钦宗即位,大臣孙觌弹劾蔡京,内容可谓一针见血.
"自古书传所记,臣奸老恶,未有如(蔡)京之甚者.太上皇(徽宗)屡因人言:‘灼见奸欺.’(蔡京)凡四罢免,而近幸小人,相为唇齿,惟恐失其凭依.故营护壅蔽,既去复用,(蔡)京益蹇然.(他)自谓羽翼已成,根深蒂固,是以凶焰益张,复出为恶.倡导边隙,挑拔兵端,连起大狱,报及睚眦.怨气冲塞,上干阴阳,水旱连年,赤地千里,盗贼 遍野,白骨如山,人心携贰,天下解体.敌人(金兵)乘虚鼓行,如入无人之境"……
蔡京四次入相(崇宁二年、大观元年、政和二年、宣和六年),结党营私,不仅他一个人坏,其家族及由他援引的亲党枝蔓方方面面,一个比一个坏,由此,他才能当得起"大奸臣"之名.
其二:长胡子的大公公——童贯
童贯,少为大太监李宪所养.李宪没老二的公公,却也在西北做出过一番功绩.王韶"熙河开边",他一直是监军,做战也很勇敢.宋神宗五路大军攻西夏,李宪作为统师,诸路损失惨重,惟他所率一军"持重",死人丢物最少.大公公打仗上瘾,又拥大军屯兰州,遭西夏五十万大军围困,几遭不免."(李)宪以中人(宦者)为将,虽能拓地降敌,而惘上害民,终贻患中国",李宪五十一岁病死,还被宋廷谥为"敏恪"(后改"忠敏"),下场很不错.
权阉门下出权阉,童贯自是"门庭"光显,"性巧媚,自给事宫推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顺承".皇家专业服务行业出身的宦者,自然都是八面玲珑讨人喜欢.宋徽宋继位后,在杭州设立明金局,即制作各种皇家专用奢侈品的专门作坊群,由童贯主持.巡视杭州时,童贯遇见了正郁郁不得志的蔡京,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日后蔡京重新入京,童贯出力不少.
投桃报李,蔡京拜相后,宋朝致意于河湟地区,蔡京就推荐童贯作监军,拥兵十万,直奔青唐杀去.童贯春风得意,纵马扬鞭,终于继承了恩公李宪大太监的遗志,得以在西北展示威风.大军到了湟川,宋徽宗因内宫失火,认为是上天阻止他用兵,下诏命童贯勿行.童大公公很有魄力,读诏之后,放入靴中,没事人一样继续督促大军前行.旁边有人问皇帝有何"指示",童公公一脸坦然,"皇上让我们赶快成功".人算不如天算,命运青睐童公公,此次冒进贪功竟能一举成功,加上对手是功力不深厚的吐蕃、杂羌,宋军一鼓作气,收复四州之地.如此"奇功",童贯得授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内侍太监能身带两使,宋朝前无"古人".不久,童大公公凭借手下大将出力,驰骋河湟,击破诸杂蕃部落,收复积石军旧垒以及洮州,宋廷又加其检校司空.其实,宋朝在河湟击吐蕃,完全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唃厮啰政权的继承者打得灰溜溜,最终使得宋朝自己在西北丧失了最有力的同盟者.
童大公公成为"天才指挥家",官越做越大,与宰相蔡京关系开始紧张,二人互相在底下琢磨对方.政和元年,童贯以国使身份出使辽国,蔡京在宋徽宗面前表示不满:"以宦官为上介(国使),国无人乎?"不满也没用,童贯有拓地破敌之功,得封太尉,三镇宣抚使,又"签书枢密河西北两房",接着"领院事",地位上与蔡京完全相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就是"母相"的意思,其实童贯是不公不母).
太监打起仗来上瘾.童贯又将兵出河陇,想对西夏发动大规模战事.在他催逼下,宋朝大将刘法不得已出兵,遇伏而死.这位西北名将被杀,"(宋朝)诸军恟惧".童贯隐瞒败报,上表称大捷,"百官入贺,皆切齿,然莫敢言".
政和元年,童贯出使辽国,归途中燕云一带的汉人马植秘密参见,献"平燕之策",童贯喜功,闻言大喜,把马植偷偷带回京城.宋徽宗接见后,马植献计,窜掇皇帝联络女真,合击辽国,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自然听得受用,赠马植国姓赵,改名良嗣,即大名鼎鼎的赵良嗣.赵良嗣受宋徽宗指派,以买马为名,出使金国,相约夹攻辽国.宋徽宗在"御笔"书信中只要求得到"燕京并所管州城",赵良嗣力争西京等地,金人称宋帝都不提,关你屁事,至此,宋廷才知宋徽宗"御笔"误事.此约由于是赵良嗣等人由登州渡海去谈判,故称"海上之盟".其后,宋朝"选健将劲卒,刻日发兵."不巧的是,方腊在睦州反势凶猛,于是宋徽宗忙改童贯为江浙淮南宣抚使,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先去摘除方腊这一"心腹之患".
方腊是睦州富民,世居堨村,当地是唐朝女叛首陈硕真曾经起事的地方.这位女贼头当时自称"文佳皇帝",故而当地有"天子墓"、"万年楼"的遗址,方腊认为自己可应此吉兆,便以邪教左道惑众.江南地区因宋徽宗侫臣朱勔"花石纲"之困,不胜其扰,方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于宣和二年十一月造反,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由于江南多年未识战事,各地守兵、人民"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方腊贼势"如火如荼",连陷睦州、歙州、衢州等地,并进逼江南重镇杭州."凡得官吏,必断脔肢体,探其肠肺,或熬以膏油,从镝乱射,备尽楚毒,以偿怨心",方腊本人财主出身,根本不是"苦大仇深",只是借此发泄平日交税的怨气和抒发其虐待狂的快意.
方腊土贼,遇见童贯从西北带来惯战的十来万正规军,登时瓦解.方腊及妻子皆被活捉,贼徒被杀近十万.宣和四年四月,方腊之乱完全平定.方腊之乱,"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由汤岩、椔岭八十五里间,九村山谷相望."可见,方腊乱军不是人民的队伍,而是"淫民"的队伍.《水浒传》讲宋江征方腊,乃子虚乌有之事,真正主人公乃童贯大公公,由此,他又进为太师. 童贯在南方拥大军剿方腊,金人已经把辽国打得大败,辽朝的天祚帝率残众逃入夹山,宗室耶律淳被人拥上帝位.
刚刚打败方腊,童大公公踌躇满志.杮子都捡软的捏,他掉头率大军直扑河朔地区.辽兵打不过野蛮的金兵,这些残兵败将遇见乘人之危的宋军可不孬,在白沟、范村、雄州等战役中大败宋军.童贯见状,忙上奏说军将不听指挥,诿过于人,大将种师道等人相继被贬.
汴京朝中,王黼作相,也打算立功,便力劝宋徽宗趁耶律淳病死之机再让童贯出兵,派大将刘延庆代种师道.宋朝十万大军临边,辽朝的涿州方面将领郭药师墙头草一个,率八千汉兵以涿州、易州向宋朝投降.刘延庆高兴,童贯高兴,王黼和宋徽宗更高兴.接下来的事,是高兴变成不高兴——郭药师想为宋朝立功,血战攻打燕京,宋将刘延庆都爽约不至.郭药师惨败,刘延庆连辽军影子都没看见,听见鼓声就烧营而逃,半路于白沟竟然被辽兵追及,又是一场大败.这次大败很致命,金朝把宋朝的实力看得一清二楚,谈判桌上,金朝答应向宋朝交割燕京周围地区,同时又勒索二十多万两白银的"犒军费".临行,金军把燕京及周边城市能搬走的东西都装车运走,原住汉人居民也全部裹胁而去,宋朝到手的只是废墟而已.
虽如此,宋朝君臣上下沉浸在前所未有的狂欢之中,似乎是光复遗志,终于在宋徽宗手中完成.至此,燕云十六州之地,已有近半重归宋朝.由于宋神宗有遗诏,能复燕境者封王爵,童贯大公公成为太监历史上为数罕有的王爷——广阳郡王.
宣和五年九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病死,金太宗继位,下令燕地一带原辽朝降官和居民迁往东北后方.原辽兴军节度使张觉知道当地人民不愿迁移,便乘间以平州(河北卢龙),滦州(河北滦县)以及营州(河北昌黎)三地降宋.金朝大将完颜宗望大兵骤至,张觉苍惶逃入同为降将的郭药师营中,其弟降金,其母、妻均为金兵所俘.
金朝抓住借口,要宋朝交回张觉.赵良嗣也恳求宋徽宗不要给金朝借口生事,让他拒纳张觉.贪心之下,宋徽宗先收纳张觉,后来,他见金军勇猛,又心虚,便秘派人杀掉张觉及其二子,函首送与金人.此种出卖行为,使得辽朝降将郭药师疑惧,其手下常胜军再也不相信宋朝.
后来,金军以渝盟为借口大举进攻宋朝,童贯大公公一反昔日气冲霄汉的傲气,只率数万亲军,逃窜回京城.当时,宋钦宗已受禅即位,下诏让他留守东京.童贯不受命,跟从宋徽宗往南逃跑.童贯的亲军号称"胜捷军",都是他在西北精选出来的大个子士兵.宋徽宗过浮桥,禁卫军卫士"攀望号恸",哭劝这位退位的上皇不要离开汴京.童贯惟恐一行人跑不快,让自己属下的胜捷军将箭乱射,把皇家禁卫军的卫士射死百余人.这一下,童大公公惹起众怒,继位的宋钦宗又一直讨厌他,把他贬窜于外.不久,宋钦宗又派监察御史张澂追斩童贯于路.
张澂在南雄州追及童贯.这位御史害怕童贯事先知道消息提前自杀."不及明正典刑",就赶忙派一个官校乘快马飞奔,见童贯恭礼拜谒,说:"皇上已派中使来赐大王茶药,召您赴京共商大计,听说是充任河北宣抚使."童贯起先还将信将疑:"真的吗?"官校跪禀:"现在的将师都是新进之辈,没有任何做战经验,主上(钦宗)与大臣商议多时,觉得再无任何人比得上大王您这样又有军功又有声威."
童贯大喜,对左右说:"看来,少了我还真不行!"
转天一早,御使张澂赶到,童贯起身相迎,众兵士上前,立时把这位没老二的王爷捆个结实,押至人众处,宣示十大罪状,快刀落下,大脑袋终于时隔小脑袋脱离身体数年后也落于尘埃.
宋钦宗知道童贯素来狡诈,怕他诈死,非要亲眼见他的人头.于是,张澂用皮匣注水银,装上童公公人头送往汴京.
童大公公,"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他不仅身形壮伟,还长胡子,估计是当初阉割未净,还有几枝微细血管往肚子以上传输雄性荷尔蒙.一反太监贪财的常态,童公公"有度量,能疏财",后宫内的嫔妃太监宫女包括扫厕所的净军没有他送礼不到的人,故而"善言日闻",宋徽宗凡是听起有关童贯的话,没有一句是不好的.
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童大公公可以说是威风八面,但他造下的祸端,流毒四海,终至北宋亡国.
童大王爷公公虽牛逼,也有特别下不来台的时候.崇宁年间,童公公巡视边地,与秦州知州钱昂约见迟到.钱昂问"太尉为何来迟?"童贯心里不高兴,觉得这一小小知州敢问自己为何来迟(领导迟到是品级的反映),回答说:"我所乘的骡子个小难骑,所以走得慢".钱昂问:"太尉乘的是公骡还是母骡?"童贯回答:"公骡".钱昂一语双关:"公骡不好骑,阉掉这东西!"童大公公愧怒,却又无可奈何.遇上士大夫"轴头",确实不好办.
另一个值得交待的,是赵良嗣(马植).这哥们很冤,"世为辽国大族,仕至光禄卿,"绝非是想发横财想得歪门斜道的混子.史书上讲他"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完全是瞎抹黑,一丁点儿证据也没有.赵良嗣献策,本是出于对宋朝一片忠心,真正实行与否,决定权在宋朝最高决策者.如果遇上良主能臣,赵良嗣之计一一得行,未必是坏事.作为宋使,赵良嗣与金国交往中也据理力争,比起后来的秦桧要好上一万倍,且从无出卖宋朝利益的言行.当然,宋辽和好百余年,确实要怪宋朝首先破坏,但所有的一切源自宋徽宗君臣的好大 喜功.观赵良嗣初衷,完全出于对宋王朝的一片赤诚.靖康元年,开封几乎要玩完了,宋朝的御史还有心思上章弹劾赵良嗣,把逃至郴州的这个哥们逮住杀头.不仅如此,元朝史臣不知出何居心,把赵良嗣编入奸臣传,这位爷竟与大奸蔡京同传,真是千古奇冤.所以,宋朝与邻国边境的有志汉人很难做,做好了,成为辛弃疾;做不好,就只能当赵良嗣了.
其三:善伺人意的侫臣——王黼与朱勔
"六贼"之中的王、朱二人,官大恶多,但影响远不及蔡京,所以他们只在"侫幸传"中占有位置,还上不了《奸臣传》的"大台面".
——王黼
王黼,字将明,开封人,原名王甫,徽宗皇帝多才学,认为王甫二字与东汉一个宦官重名,赐名"黼".不知是基因变异还是这王黼祖上有胡人血统,老小伙子"美风仪,日晴如金,有口辩,才疏隽而寡学术",一双金眼珠,面若傅粉,长身玉立,确实在古人中是个另类,难怪令徽宗皇帝刮目相看.虽然"寡学术",但他能说会道,人情练达,倒少了做学问 过深所有的迂腐气,难怪让皇帝深喜.不过,王黼绝非无才之人.他进士出身,功名既不是买的也不是捐的,更不象杨澜老公那样是编的,真正当初用功考上的.
王黼有位叫何志的同事,他爹何执中在朝中为执政,见小伙伶俐懂事,便荐为校书郎、左司谏.徽宗继位,不满当时的宰相张商英,并向闲居杭州的蔡京赐以玉带,王黼嗅出味儿来,立刻上书赞扬蔡京从前的"政绩",并抨击张商英无所作为.蔡京入相,为感谢王黼助已,马上提拔他为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小王一下子从副司级升至正部级,为时才两年,"进步"真快.缺德的是,为使蔡京独擅朝政,他竟暗中上疏指斥引他入朝的恩公何执中"二十恶事".蔡京也觉小王过份,一次,他与何执中聊起王黼,老何"犹称(赞)王黼不已",蔡京拿出小王的疏奏给老何看,气得老何一口痰上来差点没憋死:"畜生安敢尔!"
王黼人精一个,不久又抱上大太监梁师成粗腿,"父事之",称梁师成为"恩府先生".官员结交宦官,并非是喜欢大公公皮嫩肉滑没胡子,而是因为宦官是皇帝近侍,多与皇帝亲近,能够递得上话.如同现在的人都喜欢结交大官儿门房、司机和保健医一样,古今同理.宣和元年,王黼得拜特进、少宰,"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宋朝命相未有前比也."小王升官,比火箭还快.趁蔡京致仕,王黼假装顺从民意,一改蔡京所为,易弦更张,"四方翕然称(之为)贤相."
相位坐稳,王黼"乘高为邪,多蓄子女玉帛自奉,僭拟禁省."狰狞面目,一时毕露.他不仅强夺官员宅院,为了诱夺大臣邓之纲的美妾,王黼竟诬之以罪,把老邓窜贬岭南.很快,徽宗皇帝又加王黼少保、太宰,"中外名钱皆许擅用,竭天下财力以供费."只要把徽宗皇帝这个"领导"伺侯舒服,富贵荣华一齐来."凡四方水土珍异之物,悉苛取于民,进帝所者不能十一,余皆入其家,"所以王黼之富,能拟帝府.
王黼一辈子惟一做过的"好事",在于考古学.宋徽宗本人喜欢古玩,臣下们就大发墟墓,挖来不少宝贝.王黼奉诏,撰数十卷《宣和博古图》,其中详细开列宋徽宗宣和殿中所藏的历代青铜器、字画、玉器等,考证精严,追本溯源,详细注释了各种古物的出处、年代和典故.当然,此举此行,也是迎合皇帝,属于比较高雅的拍马屁.
江南方腊乱起,王黼粉饰太平,没有及时上报宋徽宗,"蔓延弥月,遂攻破六郡."最终,大公公童贯提十余万西北劲卒,才把方腊剿平.童贯临行,徽宗皇帝全付以东南之事,并赐他有御笔行诏的权力,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皇帝名义施行政策.童贯率大军到达江南,得知吴民大乱皆因"花石纲"扰民,大公公很讲政治,就以徽宗名义尽罢江南一带为皇帝搜罗奇珍的应奉局,"吴民大悦",方腊之乱迅速平定.闻知童公公立功,王黼不悦,便乘间向徽宗皇帝进言:"方腊造反是由于盐茶专卖的缘故,童贯以皇帝您的名义下诏罪已,是归过于陛下啊."徽宗皇帝很恼怒.童贯大公公侦知消息,很生气,就想重新拥蔡京入朝做宰相以代王黼.
王黼听说童贯要与蔡京联手扳倒自己,很害怕,便忙弥缝与童贯的关系,支持童大公公伐燕取功.本来宋徽宗因方腊造反已经把伐燕之事搁置,经王黼窜掇,"遂复治兵".为让徽宗皇帝和童贯高兴,他专门设置经抚房,"专治边事,不关之枢密,指天下丁夫,计心出算,得钱六千二百万缗,竟买空城五六而奏凯."徽宗皇帝得到燕京等数座废墟后高兴得忘乎所以,看见王黼率百僚称贺,大喜之下,解自身玉佩以赐,"优进太傅,封楚国公",并诏许王黼的仪仗与亲王相等.
宋朝在与辽朝结好的一百多年间,辽使入京,宋朝有关部门都会专门派人引导,"迂其驿程",一来是不想让辽人知道宋国的内部路程,二来以显大宋疆域辽阔.此外,宋朝的宴饮接待也很平实,"不示以华侈."王黼无远谋,急于求成,与金国打交道,他命人派专车把女真使臣直接从燕京护送至汴京,只走大道,七日即到.宴请金使时,王黼大陈金银宝物,夸示富盛,"由是女真益生心".金国人由此既知道了入侵的通道,对宋朝的金银财富也大生凯觎之心.
王黼豪奢,在东京就有两处大园宅,一在城西,一在相国寺东边,每座都占数里的面积.园宅正厅,皆以青铜瓦覆盖,宏丽壮伟,园中皆垒奇石为山,光是有题额的"风景"就有二十多处,梁柱门窗都是螺钿嵌饰,穷极工巧.宋徽宗本人参观王黼园宅,叹道:"好快活的地方!"
王黼身为三公,与徽宗皇帝相处,全无大臣尊体,完全是两个哥们儿亵游戏乐.宋徽宗效仿南朝昏君东昏侯,在宫内设集市,王黼戴乌帽穿小衣,装做小卖肉掌柜以博皇帝一笑.平日徽宗出宫微服私游,每次踰越宫墙,王黼皆蹶屁股使马步在墙下给皇帝当板凳,君臣腻乎得和哥们一样.宋徽宗对他恩宠至及,为其居室亲书大匾"得贤治定",完全当他是诸葛亮.不过,"诸葛亮"晚年也有失策时,一次,他家里的大柱子旁生出蘑菇,估计是大块狗尿苔,王黼以为吉瑞,上报皇帝说自己家里生灵芝.徽宗皇帝亲临,对"灵芝"没什么印象,倒发现王黼家后院有小门直通大公公梁师成内宅,"帝始悟其交结状".还宫后,徽宗皇帝便下诏让他"致仕".
黜落王黼,宋徽宗又用李邦彦为少宰.李邦彦,子士美,怀州人,是位著名银匠之子,家里有钱巨万,社会地位很低.小李好文,喜欢与进士交游,河东举人入京,肯定中道要在李邦彦那里流连.不仅大吃大喝不要钱,进士举人们临行多会得到银两资助,"由是(李)邦彦声誉奕奕",试想,举人多有得第者,得第即得官,谁也忘不了李官人先前的"厚爱".因此,银匠之子入补为太学生,得以踏上功名之路.大观二年,李邦彦上舍及第,成为秘书省校书郎,进入仕途.李邦彦文才俊爽,风仪俊美,一表堂堂美男子,"然生长闾阎,习 猥鄙事,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轰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传之,呼为李浪子",这么一个人,是那种最高级的"帮闲"人才,故而宋徽宗一直很喜欢他,加上宦官们受李哥金银无数,争相致誉,故而能代王黼为相,时人称为"浪子宰相".所以,宋徽宗之政,蔡京擅权最久,中间几上几下,间用郑居中、王黼、李邦彦之流,"以不肖易不肖",坏人接坏人的班,纯用小人,国家不亡也难.
宋钦宗即位,王黼"惶骇入贺",吃了个闭门羹.金兵第一次入侵,老王也像别的奸臣一样,未等有朝命,忙携家南逃.钦宗皇帝大怒,下诏抄家,并授命开封府去逮捕王黼.开封府尹聂山同王黼有宿怨,派武林高手在雍丘以南的一个村子追及王黼,一刀杀死,割头而去."帝(钦宗)初即位,难于(显)诛大臣,托言为盗所杀."金晴金发老美男子,终于难逃应有下场.
——朱勔
朱勔,苏州人.他的发迹,当由其父朱冲说起.朱冲,底层劳动人民出身,"本微贱,庸(佃)于人,梗悍不驯,抵罪鞭背."苏州混不下去,朱冲流落城外,得遇游方道人,估计几度"后庭"后,老道爽极,送他几个治病的药方.朱冲回城,在市集摆小摊卖药,"病人服之辄效,远近辐凑,家遂富."这种神话,古今中外一直上演不衰,小药一卖,肯定有 人上当有人当托,有了名气,钱就好赚.朱冲心气大,出手阔绰,"结游客,致往来称誉."
蔡京在杭州闲居,想筹建寺庙,僧人向他推荐朱冲.不几天,朱冲就请蔡京视察工地,"大木数千章积庭下",老蔡大惊,知道遇到一个能散财干事的能手.转年,蔡京入京为相,便带朱冲一同回去,"以其父子姓名属童贯,置军籍中,皆得官."白丁贱民,一下子变成有"军队背景"的能人,此乃朱家发达第一步.
得知徽宗皇帝钟爱奇异花石,朱勔与父亲朱冲赶紧商量,搜罗之后,果然从浙中搜得三株珍异的黄杨木,徽宗很满意."后岁岁增加,然岁率不过再三贡,贡物才五七品.至政和(1111至1118年间)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州,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有徽宗皇帝这么大的"主顾",朱勔父子千方百计,只有一个人满意,天下钱任花.特别是延福宫和艮岳修成后,朱勔搜罗的奇花异木充溢其中.由于有如此"大功",朱勔被升为防御使一级的高官,"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
"(朱勔)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人不幸有一物小异,共指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朱勔)斫山辇石,程督峭惨,虽在江湖不测之渊,百计取之,必出乃止.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既至,赐名"神运昭功石".截诸道粮饷纲,旁罗商船,揭所贡暴其上,篙工、柁师倚势贪横,陵轹州县,道路相视以目.广济卒四指挥尽给挽士犹不足."
由于朱勔动静太大,东南民不聊生,最后连大奸臣蔡京也看不过眼,向徽宗皇帝讲起"花石纲"扰民太甚,"帝亦病其扰",于是禁止朱勔占用官用运粮船,禁止挖墓毁屋.朱勔小小有所收敛.不久,朱勔故态复萌,又大兴土木,建道观神霄殿,并矫诏称他自己所居的苏州孙老桥一带被皇上下诏赐予朱家,强迫周围百户人口五日内清拆搬迁.当时政治黑暗,人民连自保也不敢,只得收拾东西苍惶搬走.不仅如此,朱氏父子在苏州大兴园池,式样拟同宫禁,又招募数千人为私人卫士,"流毒州郡者二十年."
方腊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诛杀贼臣朱勔",由于御史弹劾,朱勔及其子侄官职皆被黜落.方腊攻陷杭州,发现州府衙门贵宾招待所有数十人,皆锦衣金带.大刑伺侯,才知这些人皆是朱勔家奴.所以,当时的谚谣称"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但是,寇平之后,徽宗皇帝好了伤疤忘了痛,宠幸信任朱勔如旧.这个大商人在锦袍上绣上金手印,告诉别人徽宗皇帝常"以手抚之".有时从内宫饮酒归来,他又用黄帛缠臂,与人交揖,一臂不动,表示说这只胳膊刚刚被皇帝拍过.
"(朱)勔复得志,声焰熏灼.邪人秽夫,候门奴事,自直秘阁至殿学士,如欲可得,不附者旋踵罢去,时谓(朱家)东南小朝廷.帝(宋徽宗)末年益亲任之,居中白事,传达上旨,大略如内侍,进见不避宫嫔.历随州观察使、庆远军承宣使.燕山奏功,进拜宁远军节度使、醴泉观使.(朱家)一门尽为显官,驺仆亦至金紫,天下为之扼腕."
金人侵汴京,宋徽宗退位为太上皇,朱勔想得很美,拥徽宗南行,准备想邀皇帝临幸其苏州老家,露把光宗耀祖的脸.钦宗皇帝上台后,老账新账一起算,把他贬为平民,没收财产.核查数日,竟然发现这个朱勔的田产达三十万亩之多,他物无算.大怒之下,宋钦宗把朱勔贬至循州(今广东龙川,南昆山旅游盛地所在,当时是僻荒之地).没多久,又遣使至其贬所当众斩杀.忙乎大半辈子,搜罗金山银山,最终朱勔还是在岭南小县城把脑袋喂了大刀片子.
其四:太监"三贱客"——梁师成、杨戬、李彦
宋朝大太监虽然有名,但基本祸国殃民的坏分子皆出自宋徽宗一朝."宋世待宦者甚严",宋太祖开国初期,内宫只有五十几个宦者以供洒扫杂役,严令宦官中年后方可收养子为后,下诏严禁官员私蓄阉人,民间有私阉人孩童贩卖得利者,可处以死罪."去唐未远,有所惩也,"晚唐五代的宦官之祸,宋初之人仍记忆犹新.太监王继恩于宋太宗有拥立之功,但是太宗坚定地不予他宣徽使之官.宋真宗想以太监刘承规为节度使,大臣们也一片反对声音.仁宗、哲宗两朝太后听政,如果此类事发生于汉、唐,早已是大公公们耍威风的年代,但太后与太监皆慑于"祖宗严法",又有群臣牵制,防微杜渐,确实没有出格的祸患.对西夏战争中,虽一直有李宪等大公公掌兵当元师,可败退致祸之由基本与他们无关,反而这些人小心翼翼,还帮过不少小忙,主要原因,在于太监们手中一直没有掌兵的私权,人主喜则用之,怒则退之,他们基本搅不出大祸端.可见,北宋的宦官之所以不能酿巨祸,与当时政治制度有深刻关联.宋徽宗之前,北宋对宦者有完全区别于士大夫的阶官任命,景德年间,地位最高的宦官也不过是"从五品",且与士大夫清流之官泾渭分明.《宋史》中的宦者传,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宦者评论是正面的,"淳谨"、"公忠"等褒义词不少.两次太后临朝,北宋仍旧没出现大宦祸.
太监们也有自知之明,大臣彭孙拼命巴结宋神宗宠信的大公公李宪,一次为李公公洗脚,他谄媚说:"太尉您这脚丫子真香呵!"李宪又笑又恶心,一大脚踹在彭孙身上,骂道:"你这个小子,谄媚太过!"童贯大公公封王拜相,确实也有平方腊、招西北的功劳,虽为祸不小,也绝非是北宋灭亡的终极原因.
宋徽宗时,公公们权力最盛,以梁师成、杨戬、李彦最"有名". 梁师成,(别搞混了,不是大建筑师梁思成),字守道,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史书对此一直含混支吾,估计有八、九成是真.苏东坡名声一直很好,当时、后世之人都不忍心他生出这么一个坏种(何况梁师成是个太监),所以一直没人就此事"炒作".
由于梁师成"慧黠习文法",在宦者里面算得上高级知识分子,"主出外传道圣旨",很荣耀显赫的工作.政和年间,宋徽宗尤其宠幸他,并把他的名字划入进士名籍,很类似现在的黑煤矿矿长有北大博士衔头一样,光耀一时.他主持修建明堂,并因此得授节度使,最后得拜检校太傅、太尉(三公之位,梁公公竟也能得其二).
深知宋徽宗喜欢"礼文符瑞之事",梁师成奉迎谨慎,深得皇帝欢喜,"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梁公公很会用权,挑选善于摹仿皇帝笔迹的书吏跟从左右,常常仿写任命诏令,与真诏令混杂在一起,"外廷莫能辨",没有哪个官员敢问皇帝本人:王二麻子当太守的诏书是您亲自批准吗?当然,王二麻子们都曾送重礼于梁公公.大臣王黼就靠梁师成发迹,拜之为父.蔡京父子也相继谄附,时人称梁公公为"隐相",即幕后宰相.只有士人能出钱百万,梁公公一定答应给对方廷试的机会,甚至他自己一个仆人储宏也以此得中进士,"而执厮养之役如初".进士当成了,储宏仍安心"本职"工作,天天在梁府为公公铺床叠被.
梁师成贪财爱钱,但也有一功,即"保护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由于他自认为苏轼亲生子,宋徽宗时蔡京大兴文狱,天下禁毁苏东坡诗文,"其尺牍在民间者皆毁去",梁公公力挽狂澜,在宋徽宗面前申诉:"先臣何罪!"(我老爸有啥罪呵,他冤!),由此,"(苏)轼之文乃稍出",现在苏东坡文集洋洋数卷,和当初梁公公的挺身保护大有关系.苏轼的儿子苏过,虽然从"辈份"上讲是梁公公的兄弟,但也"父事之".老公公却以苏东坡遗腹子自居,待苏过如亲兄弟,并对宫廷内库的官员讲:"苏学士(苏过)支使一万贯以下任其意,不必向上汇报",对于老苏家真是仁至义尽.
后来,宋徽宗去王黼家花园游玩,发现其中小门暗通梁公公家,这才对梁、王二人起疑,逐渐疏远他们.
徽宗晚年,喜欢另一个儿子儿子郓王赵楷,宋钦宗的太子之位摇摇欲坠,梁师成首鼠两端,赵楷闯宫不成,钦宗已立,他才表示"坚定"站在钦宗一边,"能力保护",依理也是有功之人.靖康乱起,大臣们纷纷指斥"六贼"乱国,有人还直斥梁师成为"李辅国"(唐代大太监),吓得老梁天天不离钦宗皇帝左右.很快,金兵兵临城下,大索宝器金银,为平民愤,钦宗派他出城献宝,半路把他逮捕,最终赐死,一条白绫送上路.
苏东坡有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侯."其实,也是悲愤郁结之言,梁师成不仅不"愚且鲁",更是"精而滑"之集大成者,处心积虑一辈子,还是逃不脱"被杀"二字.
杨戬,自幼阉割入宫,主管御花园,"善测伺人主意",崇宁年间有宠,主掌大晟府等"形象工程".政和四年,杨公公已经有节度使的封号,与梁公公地位相当.不同的是,梁师成是东宫派,杨戬是郓王一派,有动摇东宫之意.杨公公最大的"贡献"是敛财,立法逼索人民田契,然后更为国有,增立租赋.有幸的是,杨公公在宣和三年即病死,宋徽宗还追赠这位财神公公为太师.
杨戬死,李彦接掌其职权,大肆搜刮民间良田,把居民田契收上来后就一把火烧毁,然后就说是公田,致使千万户人家流离失所,缺德带冒烟.如果有人诉冤,李彦马上指使官府重拁,不把人弄死不罢休."发物供奉,大抵类朱勔",四处为宋徽宗搜罗奇竹异木,"经时阅月,无休息期,农不得之田,牛得不耕垦,骈财靡刍,(人民)力竭饿死,或自缢辕轭间".单单是从岭南弄一棵龙鳞荔枝树到汴京,李彦就能花费百万缗,他事可以联想.李公公四方罗致金银,兢兢业业,当时人称:"朱勔结怨于东南,李彦结怨于西北".靖康年间,一根牛筋送到面前,李公公只能把鸡脖上往上耷挂,与梁师成公公前后脚,阴曹地府去报到.
宋徽宗做皇帝,只是开始的一年多有善可陈.而后,小人迭进,蔡京攘权,天下逐渐成大乱之势.二十多年间,君也戏来臣也戏,皆拿国事、政事、边事、民事不当回事,君戏臣,臣戏君,上下相瞒,粉饰太平,"君不似乎人之君,相不似乎君之相,垂老之童心,冶游之浪子,拥离散之人心以当大变,无一而非必亡之势!"
最后,选摘《宋史》中有关宋徽宗君臣精心营造的"良岳"描写,从一个小小侧面彰显一下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和殚竭民力的愚蠢:
万岁山艮岳.政和七年,始于上清宝箓宫之东作万岁山.山周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山之东有萼绿华堂,有书馆、八仙馆、紫石岩、栖真嶝、览秀轩、龙吟堂.山之南则寿山两峰并峙,有雁池、噰噰亭,北直绛霄楼.山之西有药寮,有西庄,有巢云亭,有白龙沜、濯龙峡,蟠秀、练光、跨云亭,罗汉岩.又西有万松岭,半岭有楼曰倚翠,上下设两关,关下有平地,凿大方沼,中作两洲:东为芦渚,亭曰浮阳.西为梅渚,亭曰雪浪.西流为凤池,东出为雁池,中分二馆,东曰流碧,西曰环山 ,有阁曰巢凤,堂曰三秀,东池后有挥雪厅.复由嶝道上至介亭,亭左复有亭曰极目,曰萧森,右复有亭曰丽云、半山.北俯景龙江,引江之上流注山间.西行为漱琼轩,又行石间为炼丹、凝观、圜山亭,下视江际,见高阳酒肆及清澌阁.北岸有胜筠庵、蹑云台、萧闲馆、飞岑亭.支流别为山庄,为回溪.又于南山之外为小山,横亘二里,曰芙蓉城,穷极巧妙.而景龙江外,则诸馆舍尤精.其北又因瑶华宫火,取其地作大池,名曰曲江,池中有堂曰蓬壶,东尽封丘门而止.其西则自天波门桥引水直西,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过阊阖门,为复道,通茂德帝姬宅.折北者四五里,属之龙德宫.宣和四年,徽宗自为《艮岳记》,以为山在国之艮,故名艮岳.蔡条谓初名凤凰山,后神降,其诗有"艮岳排空霄",因改名艮岳.宣和六年,诏以金芝产于艮岳之万寿峰,又改名寿岳.岳之正门名曰阳华,故亦号阳华宫.自政和讫靖康,积累十余年,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斯,楼台亭馆,虽略如前所记,而月增日益,殆不可以数计.宣和五年,朱勔于太湖取石,高广数丈,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毁堰拆闸,数月乃至,赐号"昭功敷庆神运石",是年,初得燕地故也(指从金朝获取了燕京等数座废墟空城).(朱)勔缘此授节度使.大抵群阉(众位太监)兴筑不肯已.徽宗晚岁,患苑囿之众,国力不能支,数有厌恶语,由是得稍止.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新,凿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啖卫士云.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