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大明朝的另类历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气灼天下千刀万剐:刘瑾公公的时代

 

  明孝宗临崩前,弥留之际,勉力支持,派人把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召至乾清宫病榻前,

  嘱托道:“朕遇病不起,也是天命。朕继位以来,一直遵守祖宗法度,不敢怠慢荒惰。日后之事,多烦爱卿诸人费心!”

  他又拉着刘健的手,托孤道:

  “太子年幼,好逸乐,爱卿等当教之读书,辅导他成为有德明君”。

  继位的明武宗朱厚照,他的“出身”方面讲,正的不能再正。其生母乃明孝宗正宫皇后张氏。而且,孝宗与张氏夫妇二人,乃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恩爱夫妻,“帝(孝宗)与张后情好甚笃,终身鲜近嫔御”。明孝宗由于不好色,儿子很少,除朱厚照以外,还有一个儿子朱厚炜,三岁时就病死。所以,明孝宗只有儿子朱厚照一个“根红苗正”的接班人。知已莫若父,对这个儿子的心性,明孝宗临崩前一语道明,可见他对少年儿子心中一直怀有忧虑。稍感欣慰的是,正臣在朝,天下不乱,明孝宗觉得儿子继位后,有大臣们匡正,应该能学好。

  但在皇权极其专制的明朝,在根本制度上就只有皇帝大如天的弊病。如果赶上明君或者庸君,一般都不会闹出太多乱子;但如果赶上明武宗这种青春期继位的骚动帝王,异想天开,想啥干啥,国家可就倒了大霉。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初,太监刘瑾被委任为掌管“五千营”的重任。刘瑾,陕西兴平人,原姓谈,他与王振一样,属于成人后自阉入宫。这种人深知世事,坏起来就比一般自幼阉割的宦官坏得多。他在明景帝时代入宫后,认一刘姓太监为义父,故而改姓刘。明武宗当太子时,刘瑾在东宫伏侍,把少爷哄得团团转,斗鸡玩狗,须臾不得离开这位善解人意的刘公公。所以,明武宗当皇帝后,很快就对刘瑾加以提拔。

  明武宗从太子东宫带入皇宫中的近侍宦官,除刘瑾外,还有张永、谷大用、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等七人,合称“八虎”。这八位太监都是人精,专门会逗十来岁的小皇帝开心,尤以刘瑾最为狡黠,此人颇通古今,心中常慕王振的为人,人生理想就是学习前辈王公公好榜样。多么荒谬,导致明英宗土木堡之败的王公公,竟然是后来的刘公公称羡效仿的目标。

  刘瑾为了邀宠,天天进献鹰犬、歌舞、角抵等戏法、玩艺给小皇帝,又常常引诱明武宗“微服”出宫游玩,可以说是把皇帝教坏的罪魁祸首。

  明武宗朱厚照,当时只是个十五、六岁一个少年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喜欢身边这些日夕与自己欢歌玩耍的公公,讨厌那几个终日向自己灌输仁义道德的大学士。明孝宗遗诏中,有要求罢免宦官出监各城门外任的内容,刘瑾均沮之不行。他还劝明武宗下诏,要那些在外监军的宦官每人上交“万金”的“承包费”,导引皇帝大兴敛财之念。同时,刘瑾又在京城周边广置“皇庄”,达三百多所,夺人土地,侵民害物。

  外廷方面,大臣们开始对明武宗从东宫带至大内的几个宦官们并未多在意,只以为是几个人逗皇帝开心在宫内乐乐而已。但是,这些人窜掇皇帝广置“皇庄”,四处捞钱,扰民侵利,大臣就不能坐观,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一时进谏,“不报”。

  阁臣们累谏不听,尚书张升、御史王涣以及南京给事御史李光翰等人纷纷上章论谏,亦不听。直到负责星象观察的杨源拿“星变”来说事,表示这几个太监作害已经上干天谴,明武宗才有所心动。

  大学士刘健、谢迁等人与户尚书韩文等人接二连三上章,劾奏刘瑾等人,说这些人“置造伪巧,淫荡上心。或击球走马,或放鹰逐兔,或伏俳杂剧错列于前,或导乘万乘之尊(皇帝)与人交易,狎呢惵亵,无复礼体。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劳耗精神,亏损圣德……前古阉宦误国,汉(朝)十常侍,唐(朝)甘露之变,是其明理”。

  大臣们希望皇帝把汉朝、唐朝的宦官乱政引以为戒,恳请明武宗下诏,把几位太监下狱,严加鞠问。

  见大臣们如此来势汹汹,大有不杀自己的玩伴不罢手的气势,明武宗毕竟是个刚登帝位的少年人,为此惊泣不食,几个太监也“大惧”,一起抱头痛哭,觉得好日子到头了。时任太监“总司令”的司礼太监王岳也是明武宗东宫旧臣,可这位王公公是个好太监,本性刚直,对刘瑾等人诱引武宗皇帝偷鸡摸狗胡玩海乐的事情非常反感,支持大臣们法办刘瑾等人的疏议。

  明武宗无奈,派太监李荣向上朝的太监们传话,表示说:

  “这些宦官奴才们伏侍自己日久,不忍马上处置他们。希望诸臣宽延,朕慢慢自会处理这些人。”

  大臣们喧嚷不已,非要皇帝立刻下旨裁处。此时的刘瑾、张永等人,惊骇异常,自求发配南京安置,表示只要能饶自己的狗命即可。大学士刘健等人固执异常,表示“流放”不可以接受,强逼明武宗武下旨杀死这几个太监。司礼监太监王岳附和阁臣意见,希望武宗皇帝下诏立逮诸人入狱,严加惩治。武宗皇帝不得已,只能应允,只待转日发旨,逮捕刘瑾等人下狱治罪,给大臣们一个交待。

  其实,朝中大臣此时大可给明武宗“情面”,先流放了入众太监,只要这些人离开皇帝左右,到时候想杀想剐,容易得很。但阁臣刘健等人,得理不饶人,非逼明武宗表态,立马要收拾刘瑾等得宠的公公,已经让明武宗很不舒服。惶急之中,刘瑾等人忧泣不知所为。其实,大臣当中,当时的兵部尚书许进就是个明白人,他说:“这些宦官被流放在外就足够了,如果逼急了他们,没准会有甘露之变那样的事情发生!”众人不听。恰巧,吏部尚书焦芳是个坏人,他一直与刘瑾交好,便把朝臣动向马上通知刘瑾,并暗中为刘公公等人出主意。于是,当天深夜,明武宗正在宴饮听戏之际,刘瑾、张永、谷大用等八个人忽然出现,向小主子跪头叩头不已,大声哭泣喊冤。

  见此“惨”状,明武宗也起悯然之情。

  刘瑾哭诉:“陷害我们的,主凶是王岳!”

  武宗皇帝不解:“为什么说是他?”

  刘瑾:“王岳提领东厂,与外臣相勾结,里应外合,想陷害我们几个忠心耿耿的奴才!朝臣们所说奴辈等买鹰进犬供陛下玩乐,难道只有我们几个,王岳没份儿吗?”

  听闻王岳与朝臣里外交通,明武宗怒从心头起:“应该马上先逮捕这个吃里扒外的王岳!”

  刘瑾察言观色,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马上进言:“狗马鹰兔这类玩艺儿,何损万岁您盛德!如今左班大臣敢于大言无忌的原因,是司礼监没有我们自己人啊。如果陛下您让自己人掌握司礼监,谁还敢嚷嚷!”

  明武宗大悟,他立即传旨命刘瑾入掌司礼监,并“提督团营”。这样一来,东厂、西厂这样的特务机关不仅掌握于刘瑾手中,他还有了京城禁卫军的指挥权。(刘瑾为“总指挥”,丘聚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张永等人掌管禁卫军营务,分据要地。)刘瑾连夜处分,太监可比朝臣们果断得多,他立刻逮捕王岳等不与自己一心的原上司,流放南京。大事忙了一宿,外廷大臣什么都不知道,皆被蒙在鼓里。

  转天早朝,众官正要上奏逮治刘瑾等人,未等开口,有中官宣旨,宣布了皇帝对刘瑾等人的新任命以及对王岳等人的处治。

  朝臣一时愕然。谁能料想,一夜之间,情况大变。

  刘健等阁臣知道事情不可挽回,只得上章求去。明武宗自然乐得清闲,交与刘瑾处理。刘瑾自然“批准”,勒令刘健、谢迁致仕,独留李东阳一人看守内阁。

  李东阳能留下,是因为日前阁议时,刘健拍案痛哭,谢迁大骂宦官不止,惟独李东阳一人反应不是很激烈,沉默无言。刘瑾耳目多,侦知此情后,才决定留下李东阳一人当障眼牌。

  消息传出,山西道御史刘玉等人上书恳谏,要求武宗皇帝不要弃逐顾命大臣,武宗览奏大怒,把几人逮捕入狱,削职为民。看到皇帝如此表态,刘瑾等人更加肆无忌惮,“于是(他们)同揣帝意,在外日以深文(峻法)诛求诸臣,使(大臣们)自救不暇,而莫敢进言。”

  眼看刘谨主事后大臣们的奏章少了很多,明武宗感觉耳目清静许多,欢喜之余,他觉得刘公公办事有能力,深可信赖,大加倚用。

  刘瑾当然不会放过老上级王岳公公,派人于半路追杀之。

  刘瑾非常有心机,素善矫饰,对老同事谷大用等人办事也非常“挑剔”,以显示他的“公心”。这样做,既威慑了同辈,又在明武宗面前买了好,直称赞他执法公允。同时,刘瑾又擢升首先向自己告密的吏部尚书焦芳为大学士,入阁办公,表里为奸。“凡变紊成宪,桎梏臣工,杜塞言路,酷虐军民,皆(焦)芳导之。”

  外廷有了焦芳这么一个同谋,刘瑾羽翼顿丰,为事更加顺手。依据明代制度,吏部首长不能兼任内阁之事,因为内阁负责看详拟票,吏部负责官员铨选,如果二者由一人兼而有之,就相当于总理兼组织部长,把宰相的职责都拿到手里。明朝立国以来,一直禁行这种任命。刘瑾打破成法,由自己人“焦芳一人兼两任”,主要是为了他们办事方便。

  由于先前户部尚书韩文也是率导众臣劾奏太监的带头人,刘瑾自然不放过他,日伺其过,找碴把韩文贬官,逐回老家为民。改任吏部尚书的许进与刘瑾意见相左,也被刘瑾逐出。只要有大臣上章疏提意见不符刘瑾心意的,轻则免官,重则入狱被杀。

  时任兵部主事的王守仁上书谏明武宗惩罚言臣太过,刘瑾览之大怒,矫诏逮王守仁入狱,狠杖五十大板,几乎把王主事活活打死,然后罚他为贵州龙场驿丞。流放途中,刘瑾派人在途中伺伏,想置王守仁于死地。行到杭州,王守仁怕自己被害死,连夜把衣服抛入水中,又写遗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想造成投水自杀的假象骗过杀手的追杀。这一招做得很到位,连其家人都以为他真死了,服丧告殡。王守仁隐姓埋名,窜入武夷山中,终于逃脱刘瑾的毒手。但不久,他又怕自己连累其父王华,只得重返“人间”,赴贵州龙场充当驿丞。王华时任南京吏部尚书,刘瑾强逼他退休。王守仁终得不死,否则,中国思想史就少了一颗巨星。他后来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以“阳明”学派著称后世。

  刘公公有东厂、西厂在手,大搞特务活动,“悉遣党阉分镇各地,迁擢官校至一千五百六十余人,又传旨授锦衣官数百名……散布校尉,远近侦伺,使人救过不瞻。”

  刘公公爱搞创新,他开创“枷法”,有事没事就以皇帝名义把大臣们囚枷于长安门,战错队的大臣被枷死者甚众。对于关键部门,他要插自己人,超拜官秩,以刘宇为兵部尚书,以曹元为陕西巡抚……宁王朱家濠有不轨之心,派人送大批金宝给刘瑾,希望朝廷还回他的旧有护卫军,刘瑾立许。顺已者昌,逆已者亡。

  兵部尚书刘宇原先只是宣大总督这样一个地方官,入京后为左都御史,马上向刘瑾送万两白银为“见面礼”。彼时刘瑾刚刚当权,期望值不高,不过数百白银的盼头,忽见这么多白花花银两,惊喜莫名,大叫:“刘先生待我太好了!”因此,刘公公投桃报李,手中有“组织”权后,立马就任刘宇为“兵部尚书”。所以,刘宇确实捡个彩头,押宝得当,识人的时机非常关键,在刘公公欲显未显之时,果断送大礼。当初这一万两白银对刘瑾的影响,日后几十万白银也换不来。司空见惯后,刘谨对银子这种见面礼的印象就不再深刻。这位刘宇是个人精,几年后,刘谨败前两月,见刘公公一直排斥正人,树敌无数,预感到公公要倒台,便激流勇退,告老还乡。当然,刘宇依然名列奄党,可他毕竟身家性命得以保全。且老刘当政几年来,收受白银成十上百万两,相比当初送刘瑾那区区一万两银子,绝对是个大好的买卖。值了!

  刘瑾之所以能把天下大事一把抓,招术并不新奇,但此招于太监们来讲屡试不爽:趁明武宗聚精会神看杂耍、歌舞表演或戎服骑射玩打仗游戏时,刘瑾总会捧着一大堆章奏要皇帝“省决”。一来二去,明武宗兴头被扫,叱骂道:“我要你们这些人是干什么用的!拿这种屁事烦朕!”刘瑾等的就是这句话,立刻自己全权负责处理这些军国大事。

  刚开始时,刘瑾还象征性地把章奏批复意见进内阁“拟旨”。内阁的办事官员不傻,纷纷逆探刘瑾公公的真实意图,然后按照他的要求拟旨。其事大不能决者,内阁官员先让堂侯官到刘瑾处请明,然后方敢下笔。到了后来,刘瑾索性这道程序也省略,全部把章奏文件带回自己私宅,由师爷张文冕一手操办。这张师爷松江胥吏出身,因犯法被通缉,逃入刘瑾府中,大受信用。由此,这么个“副股级”胥吏变成了真正有权操掌天下万机的“真宰相”。

  由于权势熏天,大小官员奉命出外及还京的,朝见皇帝后,肯定会赴刘瑾私宅辞拜。公侯勋戚,谒见刘瑾均行跪拜礼。

  刘瑾办事,“当仁不让”,他自建“白本”,然后把大意写好后送内阁拟者,李东阳等人自顾不暇,皆惟惟诺诺,极口称美。诏旨中有言及刘瑾的,皆称“刘太监”而不敢写其“名讳”。在都察院的奏章中,有一次官员误写“刘瑾”名于其上,惹得刘公公拍案大怒,最后都御史(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屠滽率全体僚属向他下跪求饶。

  为了进一步加强太监权力,刘谨矫诏“天下镇守太监得预刑名政事”,并革除天下巡抚的称谓,让地方大权也被公公们牢牢掌握。

  宦官不男不女,半阴不阳,非常记仇,果真是嫌隙之怨,易构难消。于是,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刘瑾命百官跪于金水桥南,宣布“奸党”人员及他们罪名,为首的“奸党”,就是最早想要“八虎”太监性命的大学士刘健、谢迁以及户部尚书韩文,共五十三人之多。名在“奸党录”中的人,在官者全被开除。

  至于李东阳方面,刘瑾不忘旧恨,把这位阁臣构陷下狱准备弄死。但由于老李善于乱世浮沉,依违其间,加上刘瑾一直敬佩的大名士翰林康海到刘瑾家中说情,最终老李才捡得一命。此后,老李更加小心翼翼,委蛇避祸。他之所以一直未被刘瑾拔除,也是当时刘瑾阉党不想尽逐旧日阁员,怕行事太过会引起朝野更大的反弹,加之老李为人做事不是特别冲动冒失,平日又能为公公们写碑文进赞语什么的,所以他才被刘太监最终“包容”。

  日后,刘瑾身败,李东阳被不少人誉为能识大体,夸奖他能在虎狼公公们当道时保全“善类”,这其实也是言之过当,老李不过是“恋栈”而已,没有什么对恶势利做斗争的勇气和实际举动。但李东阳为人廉谨宽厚,小心谨慎,又为明朝一代文学宗师,从本质上讲绝对不是什么坏人。上有昏君,下有阉党,他沉浮其间,殊为不易。

  除焦芳以外,刘瑾在正德二年冬又任命张彩为文选司郎中。这位张彩虽也是佞幸小人,但他有真本事,乃进士出身,曾为吏部主事,因与焦芳关系好,自然为刘瑾所用。

  张彩是个美男子,面貌白皙,身材修伟。见刘瑾时,张彩高冠鲜衣,须眉蔚然,词辩泉涌,很是招人喜欢。刘瑾看见如此人才投奔门下,又敬又爱,执手移时,相见恨晚。他赞叹道:“张先生,真神人也,我怎么能得到您这种人才呀!”

  这位张彩一路高升,不久入阁,并加太子少保。张彩很会来事。每次刘瑾公公休假期间,满朝文武公卿皆在其宅前等候,有时等了大半天也不见刘公公露面。但惟独张彩总是故意徐徐而来,缓步摇身,直入刘瑾小阁,与公公欢饮好久,才怡然而出。由此,大家更加畏惧敬惮张彩,拜见张彩的规格和拜见刘瑾一样恭谨。

  张彩人精美男子,人品却真是极差。在官任上,他变乱旧格,贿赂肆行。此人生性好色,无所不为。抚州知府刘介是他安定老乡,张彩知道他有一个美妾,便升任刘介入京当了太常少卿这样的京官。然后,张彩入刘介府贺升迁之喜:“老刘你怎样报答我?”刘介惶恐:“我一身之外,皆是您张公之物!”张彩不客气,径入刘介后房,手牵其妾,洋洋自得载之而去。不久,他听说平阳知府张恕有美妾,便向对方求索。张恕不与。张彩恼怒,准备派御史诬称张恕有罪,准备加以逮治。张恕闻讯害怕,只得献出美妾,方才免祸。

  张彩虽好色爱财,但为主子刘瑾尽心尽力,出过不少主意收买人心。见外官纷纷向刘瑾行巨贿,他私下对公公说:“这些人在地方上搜刮小民,然后献给您的不过十分之一,但天下之怨都归于您,应重罚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以昭示天下!”

  刘瑾大声称善,一时间搞运动一样“反贪”,“反行贿”,使得行贿的地方官员因贿得罪入狱的有不少人。时人为此有段时间大受蒙弊,以为张彩能引导刘瑾为善。

  正德三年(1508年)七月,明武宗上朝时,发现有人趁众臣朝拜时朝堂投匿名信。武宗皇帝眼尖,命人拾取,仔细一读,全是上告刘瑾不法说情的内容。青春期的武宗皇帝逆反心理很严重,他当着百官的面恶狠狠拿着匿名信说:“你们所说的好人,朕就是不用!你们所说的坏人,我一定要用!”

  刘瑾更怒。他把当天上朝的三百多大臣皆驱至奉天门外,让他们集体东向罚跪。众臣跪了一天,因干渴当场就死了四个人。见酷署天众臣罚跪,太监李荣也看不过去,趁刘瑾不在时派内侍们向人群中扔冰冻西瓜以救渴,刘瑾见而恨之。太监黄伟也很义愤,话里有话地高声叫道:“匿名信中所书,皆是利国利民之事,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奈何枉累他人!”事后,刘瑾把李、黄二太监逐出宫并予以免职。最后,刘瑾准备把所有当天在场的大臣们皆打入诏狱拷问,大有不审出投匿名信的人绝不罢休之势。后李东阳苦劝,又有他亲信告称匿名信乃宦官内部有人投放,刘瑾才“饶过”众官一回。

  除老同事管理的东厂、西厂、神机营之外,刘瑾又设“内行厂”,他自己亲自督理。这“内行厂”权利最大,是特务“王中王”,往往中人以微法,被“惦记”上的人本人及家族基本上是活不了几天。不仅仅常人能监察,连厂卫的特务和特务头子也在侦察之列。也就是说,刘谨对“老同事”们也不放心,对这些同类不断加强监视,惟恐他们不与自己同心同气。

  正德四年,刘瑾得力心腹焦芳退休。刘瑾便升任心腹刘宇由吏部尚书为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办事;迁吏部左侍郎张彩为吏部尚书,所以,当时的吏部、户部、兵部尚书,都是刘谨党羽。焦芳此人,居内阁数年,帮助刘瑾浊乱海内,变置成法,荼毒缙绅,是一个大恶之人。他每次拜谒刘瑾,必称刘公公为“千岁”,自称“门下”。在阁中裁阅奏章,焦芳皆对刘公公言听计从,是真正的太监奴才。众臣向刘瑾行贿,首先都先向焦芳送大礼。他的儿子焦黄中,傲狠无学术,参加廷试,以为必得第一。李东阳等人持平,把他列为二甲头名,焦氏父子恨恨不平,径自找到刘瑾,焦黄中凭空立得“翰林检讨”的美官。但刘瑾也有“公正”时,见焦芳天天口中骂李东阳不停,便对他说:“你儿子有天在我家作《石榴》诗,非常拙劣,干吗总恨人家李东阳不取他第一!”从此,焦芳不敢再言。

  日后,老焦与张彩有隙,惹起刘瑾愤怒,数次当众斥责焦芳父子,他这才不得不退休避祸。也幸亏焦芳出局早,刘瑾败后未被牵涉加以重罪,竟得良死。

  刘瑾除在京城抓权外,又广在地方生事。他多次矫诏遣人查盘天下军民府库,凡地方有存留的财物,皆强令解送京城。郡县积储,为之一空置;同时,他又对各外地入京朝觐官员下死命令,每布政司入朝,一定要献纳白银二万两;他还吃饱撑的慌,把京城客佣之人全部逐出(当时没有“暂住证”);又下令全国寡妇必须出嫁,家里有人死亡不及时埋葬的立刻焚烧……等等。不一而足,天下怨恨。

  盈满必亏。刘瑾身败,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宦官集团之间的内哄,外因是安化王朱宸濠之叛。

  正德五年(1510年)五月,安化王朱寊磻造反。王爷造反,当然要有名义,他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檄文中列举十七条刘瑾的“大罪”。这位安化王当然“清君侧”是假,他要当皇上才是本意,但檄文中写明的刘瑾罪状件件是真。

  刘瑾大惧,立刻安排手下绝对不许明武宗看见这份檄文,同时,他调兵去镇压这位王爷的造反。

  思来想去,刘瑾对于这种军国大事自己拿不定主意,最终在阁臣等人的建议下,起用都御史杨一清为提督,太监张永为总督,提数万劲旅前去征讨。

  刘瑾百密一疏,杨一清和张永均与他自己有大过节,虽然事后刘瑾忙派自己心腹陈震为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的身份赶往前线,想“总制其事”,但安化王寊磻的造反十八天即完蛋,功劳自然算不到刘瑾和陈震身上,倒被张永和杨一清得了头彩。

  在此,交待一下刘瑾与张永、杨一清之间的过节。

  张永,保定人,本来是与刘瑾铁哥们,均是“八虎”中的干将。明武宗继位后,张永总掌神机营。他与刘瑾通力合作,把司礼太监王岳、太学士刘健等人挤出朝廷。

  利益永恒,友谊不恒。刘瑾当权后,作恶多端,却总爱拿捏自己昔日最铁的老哥们以示“公平”,时不时驳回张永等人的“建议”,并找茬抓张永手下宦官刑讯拷问。张永气恼,溢于言表。刘瑾就向明武宗进言,准备把张永打发到南京降级使用。如果是别人,哪怕他是大学士,也只得听天由命,自认倒霉,但张永可不。他本人即是内廷大太监,可以想见皇帝就见。听说此事后,张永直接跑到明武宗面前,哭诉刘瑾陷害自己。明武宗招来刘瑾对质。未及开言,张永扑前当面就给刘瑾一开花老拳,把气焰熏天的刘公公打坐在地。对明武宗来讲,刘公公、张公公都是自己东宫当太子时的老玩伴,手心手背都是肉,处理谁都于心不忍。于是皇帝当和事佬,让另外一个宠信太监谷大用做东家,宴请二人讲和。

  太监心性,林黛玉一样,表面举杯互相致意,心中积怨日深。

  至于杨一清,在正德三年他任总制三边都御史时,曾被刘瑾逮捕下诏狱。其实,他并未直接得罪过刘瑾,只是因为刘公公恼怒他不向自己送礼、不向自己表忠心站队,就诬称杨一清“冒破边费”(杨一清曾建议在延绥至横城一带三百里筑“长城”,明廷同意,拨银十万两修筑),逮下锦衣狱。幸亏大学士李东阳等人紧劝,言杨一清有“高才重望”,治罪会“影响不好”,刘瑾才放他一马,但仍然勒令杨一清致仕,打发回家。此次老杨重被起用,主要因为他晓悉边事战事。

  张永、杨一清临行,明武宗一身戎服,骑马送二人至东华门,亲赐关防、金瓜、钢斧,给足了面子,可以说宠遇甚盛。一旁的刘瑾又眼红又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刘瑾本想趁张永外出期间陷害于他,但明武宗正依赖他平叛,再怎样也说不进话去。

  至于安化王朱寊磻乃庆靖王曾孙,弘治五年嗣王位。他身在西北,天高皇帝远,身边又多佞妄之人,一直怀有不臣之心。但究其身边谋事之人,水平确实不高,只有宁夏的两个生员,一个叫孙景文,一个叫孟彬,其实是两个自不量力的穷酸,喝酒吃肉后就劝安化王应该雄踞西北造反,然后一统江山。更可笑的,这两人还未使安定王下安决心造反,有一个巫婆,名叫王九儿,是玩鹦鹉骗人的,她教鹦鹉说话,每见朱寊磻,鹦鹉就大叫“老天子”。朱寊磻见这五彩斑斓的大鸟都知道自己是“天子”,益怀不轨之心。

  当时朱寊磻造反,在宁夏当地还真有“客观”环境。刘瑾派人在宁夏重新丈量田亩,征马益租,敲榨日酷,当地诸戌将卫卒皆怨恨满心。于是,安化王在王府中大摆酒宴,宴请诸边将,以言激怒众武夫,决定尽杀诸文臣,劫众起事。武将们头脑简单,又恨刘瑾手下人欺侮太甚,纷纷表示:“即使大事不就,死且无恨!”于是,都指挥何锦、周昂、丁庆等人皆参与谋反。

  一日,朱寊磻摆下鸿门宴,杀掉了巡抚安惟学、总兵姜汉、少卿周东等人,放狱囚,焚官府,劫库藏,夺河舟,把庆府诸王、将军等宗室都抓了起来,勒索金币数以万计。接着,他又招平卤城千户徐钦引兵入城,伪造印章旗牌,四发檄文,以讨刘瑾为名,开始造反。

  安化王造反时,派人去招时为宁夏游击将军的仇钺来与自己会军。仇钺很老炼,当时他正外出在玉泉营防边,根本不清楚情况发展。领兵还镇后,仇钺单骑归于私第不出。安化王以为这个人好欺负,没有再派人杀仇钺,只是把他手下军马全部劫走为已用。当时,京城人纷纷传言仇钺已经附贼造反,而时为兴武营守备的保勋与仇钺是姻亲,时人讹传保勋也是安化王的外应。

  明廷毕竟还有不少明白人,不仅没有听信传言,还传令任仇钺为副总兵,以保勋为参将,让二率兵讨贼。保勋忠义之人,上疏朝廷,表示自己“恨不飞渡黄河、食贼肉以谢朝廷!”

  仇钺处于被软禁状态,他假装得重病不起,暗中招纳游兵壮士于府,准备与保勋等人里应外合。同时,仇钺假装积极,派人为安化王出主意:“应急守渡口,防止敌人决江灌城,并阻遏东岸之兵,千万不要让他们过河。”叛将何锦等人信以为真,率数千叛军主力出城把守渡口,只留周昂等带领少数兵士守于城内。

  安化王死催。他出城出拜神,又让叛将周昂来请仇钺前来给自己当陪同。仇钺装出一病不起的样子,连唤数次都不出。安化王便派周昂本人亲自来催。这下被仇钺侯个正着。周昂刚到床前施礼问候,仇家的两个仆人就突出其身后,用大铁骨朵把周昂灌顶砸死,并立马割掉首级。

  于是,仇钺披甲仗剑,跨马出门。他身后有一百多壮士、家丁跟从,一行人直奔安化府杀去。由于叛军大多在外,王府根本没多少人守卫。仇钺来得急,手下又多神勇百战之士,一下子就冲进去,生擒了安化王父子,并杀掉为他出谋划策的孙景文等人。干完这些,仇钺又假传安化王命令,让守渡口的叛将何锦返城。何锦等人行至半路,便遭迎头痛击,狂逃至贺兰山中,不久皆被擒斩。

  所以,这倒霉的安化王造反,自起兵到失败,总共十八天。

  安化王父子被擒,是正德五月阴历四月二十三日,路遥水远,明廷并不知道这一消息。所以,张永、杨一清出师北京,是五月份的事情。也就是说,二人受诏提大军出发的时候,安化王造反已经失败了十几天,只是明廷没得到消息。

  事定后,张永和杨一清仍旧驰往宁夏,抚定地方。当时宁夏盛传京营士兵将屠宁夏,人心不宁。二人入宁夏后,晓谕地方,镇抚民众,派人认真分别首谋、共谋、随从等罪犯,遣押安化王入京受审,保全了百多余被胁从的边将。由于恩威并行,宁夏大定。

  安化王父子自不待言,入京伏诛;仇钺功高,得封咸宁伯。

  恰恰是张永、杨一清在宁夏灵州共事期间,二人相得甚欢,定下了除掉刘瑾的谋略。

  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谨有嫌怨。一日,二人饮酒,杨一清叹言道:“张公您神武明达,定宁夏易如反掌,但国家大患在京城!”

  张永知道杨一清话中有话,反问:“杨公您指是谁?”

  杨一清移至张永身边,在他掌上用指划定一个“瑾”字。

  张永不停点头,但又很为难的表示:“此贼朝夕侍于帝侧,朋党遍朝野,根深叶茂,耳目众多。”

  杨一清慷慨激昂地说:“张公您也是皇上信臣,今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圣意可知,对您极其信重。如今,功成奏捷,张公您如乘机以论军事为名,陈言帝前,揭发刘瑾罪恶,皇上必听您之言而诛刘瑾。刘瑾一诛,张公您可悉矫前弊,收天下人心,千古功业,在此一举!”

  一席话,张永深为之动。但张公公仍旧有所顾虑:“万一事不成,奈何?”

  杨一清激励道:“只要张公您肯在皇上面前进言,大事必成。万一皇上不信,您一定要顿首泣谏,做出剖心明志的姿态,力以死请,皇上必为您所打动。如获应允,立刻逮捕刘瑾,切毋迟疑!”

  张永闻言,拍案勃然而起:“杨公此言是也,老奴何惜余年,定揭发巨奸,以报主上!”

  由此,二人议定,也决定了刘瑾的命运。

  阴历八月,张永回京叙功,杨一清仍留守,总制三边军务。

  杨一清也真够受,成日提心吊胆,盼望张永事成,害怕失败。

  刘瑾不知死。他获悉安化王造反被平定,竟侈然自以为功,矫旨给自己增加俸禄,又超拨哥哥刘景祥为都督。这位刘大哥福薄,刚接任命就病死,无福消受都督一职。

  也可能出于某种不祥的预感,听术士说自己的侄孙刘二汉有天子命,刘瑾一时间竟起谋逆之念,在宅中广置甲杖,准备伺机起事。查其原意,本想借其兄刘景祥发丧时,百官送葬,他准备兴兵把众人一网打尽,然后率徒党弑明武宗,推侄孙刘二汉称帝。

  其实,这位刘公公也是脑子一热发疯,侄孙当了皇帝,再怎样也不会让他这个没老二的太监爷爷当“太上皇”。

  张永有心机,他先报称要在八月十五日入京献俘贺捷。刘瑾一边在京中加紧谋逆准备,一面让人告诉张永不必这么着急就入京。

  张永闻此,公公们心意相通,更觉老刘要干大事,他就比预定日期更早一步,急急赶入北京献俘。

  明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在东华门参加献俘礼,大摆宴席,犒劳张永等人。

  君臣多日不见,倍感亲切,明武宗、张永两个边喝边唠,渐至深夜。

  刘瑾一旁陪的厌烦,起身告退,殿中只留下张永与皇帝二人在席。事实证明,历史上,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不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忍住不睡觉,不该上厕所的一定要忍住不去厕所,否则,重则家族性命,轻则右派帽子,肯定没好果子吃。

  见刘瑾退席还家,张永立刻从怀中取出安化王的檄文,指控刘瑾激变边塞,结怨天下,阴谋不轨。

  对此,明武宗起初还敷衍,说:“算了,说这个干吗,喝酒吧。”

  张永连忙跪地叩诉:“离此一步,老奴再无机会生见陛下!”

  武宗闻此瞿然,问:“刘瑾想干什么?”

  张永答:“他想取天下。”

  武宗当时喝得很高,摇头一笑:“天下任他取罢了。”

  张永大声疾呼:“刘瑾取天下,置陛下于何地!”

  听此言,明武宗稍稍酒醒,可允其奏。张永完全依据杨一清教诲,马上派禁兵连夜逮捕刘瑾。

  刘瑾正在熟睡,宫廷禁卫军撞门而入,刘瑾惊起。军将也不多说,命令刘瑾立刻受逮入狱。

  刘瑾倒不是特别惊惶,问:“皇上在哪里?”

  军将回答:“在豹房。”(其实是和张永在一起)。

  刘瑾对家人说:“这事真是可疑!”但有诏逮人,他不得不从。

  转日,众臣上朝,不见了大太监刘瑾,交头结耳,似乎知道了他已经“出事”,但没什么人敢声张。京城内情势也很紧张,巡逻士兵大批大批骑马上街,交驰于道,严防刘瑾党羽生变。

  起初,明武宗并没想杀刘瑾,毕竟多年老伴当,没功劳也有苦劳,没苦劳也有疲劳。

  听说要把自己发配凤阳,刘瑾写信向明武宗哀乞,说自己被捕时没穿什么衣服,想让家人回家捎两件衣服给自己,以此试探皇上意思。

  明武宗见帖,顿起怜意,命人交还刘谨故衣百件。刘瑾得意,对看望的家人说:“我仍不失为一富太监矣。”

  张永知道这件事,心内大惧,知道不马上重办刘瑾,哪天皇上“回心转意”,刘公公又会卷土重来要自己的命。

  于是,张永下令有司以最快速度对刘瑾家宅进行抄搜。结果,“得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白银)五百万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二斗,金甲二,金钩三千,玉带四千二百六十二束,金汤盒五百,蟒衣四百七十袭……”,清单送上,这些骇人听闻的财物,并未让明武宗感到愤怒。让他勃然大怒的,是看到下列抄家搜得的东西:盔甲三千,衣甲千余,弓弩五百。

  最终要刘谨性命的,是搜得平日刘瑾在宫中陪侍皇帝时的一把扇子,让明武宗惊怒异常:扇骨内藏锋利匕首二枚!

  “这王八蛋果真要造反啊!”武宗皇帝拍案顿喝。于是,他下令锦衣卫、法司把刘瑾押至午门,命朝臣廷讯。

  刘瑾仍大大咧咧不在乎。在午门跪定,听闻给事中李宪也弹劾自己,他笑了,大声说:“李宪出自我门下,他也来弹劾我!”

  刑部尚书刘璟素怕刘公公得紧,此时也噤口不敢开言。

  见百官呆呆沉默,泥塑木偶一般,刘瑾更来了精神,大言道:“满朝公卿,皆出我门,谁敢审我?”众人闻言屏息。

  此时,驸马都尉蔡震上前,扬手给了刘瑾一个嘴巴,怒喝道:“我乃国戚,不出汝门,待我审汝!”

  此时,内廷又有武宗旨意传出,“打四十”。于是,五棍一换打,八名大汉轮打,一顿杀威棒,终于打消了刘瑾的嚣张气焰。

  蔡震问:“为何家中藏甲?”

  刘瑾:“用来保卫皇上。”

  蔡震大喝:“藏甲于自己家中,如何保卫皇上!”

  刘瑾语塞。这时,又有官员上前宣读抄家所得禁物,刘瑾知道事已毕露,只得承招。

  由于又挨打又挨夹棍,最后画押时,刘公公连笔也拿不住,揉手半天,才颤巍巍画成一个十字,算是画招认罪。

  “既上狱,(皇)上命毋覆奏,凌迟之,三日枭其首,榜狱辞、处决图于天下。”

  至于刘瑾受刑挨剐的详情,正史皆略,但当时监斩官张文麟为刑部河南主事。此人文人出身,退休后写书,详详细细记录了刘公公被剐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的经过:

  (刘瑾)凌迟刀数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不知是怎样“科学”计算出的如此刀数),每十刀,一歇一吆喝(类似卖肉表演),头一日,例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先剐零头,后来好计数)。(所剐之肉)如大指甲片(大小),在胸膛左右起,初动刀则有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矣(刀少,血易凝结)。(旁)人言,犯人受惊,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剐毕开膛,则血皆从此出(不知是否合医理)。至晚,押(刘)瑾至顺天府宛平县寄监,释缚数刻,(刘)瑾尚能食粥两碗(保留元气,留待慢慢剐),反贼乃如此。次日,则押至东角头(第一日在西角头)。先日,(刘)瑾受刑,颇言内事(泄露国家机密,骂领导人),(现)以麻核桃塞口,数十刀气绝……奉圣旨,刘瑾凌迟数日剉尸免枭首……剉尸,当胸一大斧,胸去数丈。

  张文麟目见耳闻,当可足信。但就是凌迟数与天数含混,他笔记中只记录凌迟当日和次日,依理应凌迟三天。第一天剐了三百五十七刀,而他描写次日时,“数十刀气绝”,不知是如何凑算成律定的“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可能是漏记,也可能行刑记数另有讲究,但有一点非常可信:刘公公以近六十之年受剐,死得非常非常痛苦。但想想他从前害死那么多人,四位朝中御史犯小过也被他凌迟,就觉得这也真是上天有眼,罪有应得。

  行刑之时,昔日受害家属“争买其肉啖之,有以一钱易一脔者。”生吃仇人肉,也算替亲人报仇了。刘公公日日山珍海味,身上之肉味道应该不算质量太差。况且他又是阉人,定无膻气。

  刘瑾不仅是一人被杀,其亲属,包括有“天子之相”的刘二汉,一共二十五人,皆被斩首示众。好在他哥哥刘景祥死的是时候,否则也被从家中拖入闹市砍头。至于刘瑾党羽,前大学士焦芳、刘宇以及现任户部尚书刘玑等人,皆被削籍为民。只有张彩最倒霉,他在刘谨败后被逮入狱,严刑拷打。

  张彩大呼冤枉,狱中上疏,指斥阁臣李东阳等人也阿附刘瑾。

  此时,张永大公公非常有定力,对众臣讲:“刘瑾用事时,我们这些人都不敢言声,甭说两班官员了!”言外之意,是保护李东阳。

  锦衣狱内吏卒希旨,对张彩夹棍、脑箍、灌鼻、钉指、“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一齐用上,老美男子没几天就被折磨死,仍被“剉尸市中”。

  诛杀刘瑾后,根据廷臣所奏,把刘瑾变易的“成宪”尽数更回,共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禁令各地镇守太监干预地方刑名政事,并罢内行厂与西厂。日后,特务机构之一的西厂未再重设。

  这时候,明武宗已经是二十岁小伙子,不再是事事依赖太监玩伴的少年人。此后十年,他沉浸在“豹房”的天地一家春淫乐与四处巡游的玩乐中,诱导他失德的不再是内廷公公,而是外镇军官江彬一类人。

  “阁臣自(刘)瑾党败后,所用亦非甚不肖,时士大夫风气未坏,特资擢用,所得亦多正人,而帝(武宗)之不可与为善,则童昏其本质也。”(孟森语)

  刘瑾乱政,确实引起社会动乱。他被杀两个月后,河北地区就有刘六、刘七起事;四川保宁刘烈率众造反进攻陕西,不久廖麻子等人也自称“扫地王”,众达十余万,肆掠陕西、湖广等地;江西方面,也陆续有王钰五、汪澄仁、何积钦等人造反。可幸的是,明朝刘晖、王守仁、彭泽等人善战善抚,几年内陆续平乱,没对明朝政府造成伤筋动骨之患。

  现在,该交待一下诛杀刘瑾的主策划杨一清和张永。

  在张永援引下,杨一清在刘瑾败后入朝,拜户部尚书,不久改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明朝六部中,吏部权最重,连巡抚等官皆由吏部任用,吏部长官自可以“高下在心,予夺任意”。为报谢老杨,张永不遗余力。

  杨一清为人精敏时政,爱惜士大夫,“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他)尝再帅关中,起偏裨至大将封侯者,累累然不绝。”他不喜金钱,馈谢之资,缘手即散,因此广得人心。明武宗后期,钱宁、江彬乱政,杨一清辞官回乡。明世宗继位,特别敬重杨一清,诏其以少傅之衔总制陕西三边军务。宰相行边,实由杨一清而始。明世宗还下诏褒美,把老杨比之为郭子仪。再后,杨一清遭张瑰排挤,落职闲住,郁郁而死。

  杨一清天阉之人,无胡须,容貌寝陋,但为人博学善权变,特别晓畅边事,可以说是明武宗一朝最有才干的臣子,不少人把他比为唐玄宗时的贤相姚崇。

  张永呢,当时号称是“辑宁中外,两建奇勋”(把平安化王之乱和擒诛刘瑾头功都弄在他身上),其兄弟二人皆被封为伯爵。张永本来想自己受封为侯爵,因阁臣不同意作罢。正德九年,他督兵宣大,击败入侵的蒙古人。

  明世宗即位后,御史弹劾张永与谷大用等人“蛊惑先帝(武宗),党恶为奸”。张永被诏令退职,“永不复用”。嘉靖八年,还是杨一清上疏直言,奏言张永有诛刘瑾大功,他得以重被起用,提督京城团营。由于年纪已大,张永不久即病死于任上,实为善终。

  这个公公早期为太监“八虎”之一,作恶想必不少,但有主谋诛除刘瑾大功,其余就不算什么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