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郑樵

 

  〖郑樵〗((1104-1162年)字渔仲,号溪西逸民,世称溪西先生,学者称夹□先生,南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少时居夹□山,谢绝人事,苦学三十年,于"经旨、礼乐、文学、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皆有论辩"(《宋史·郑樵传》)。自负不下刘向、杨雄。尝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应召廷对,因言班固以来历代治史之非,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后任枢密院编修官,寻兼摄检详诸房文字。因博学而从学者众多,主要弟子有林光朝。晚年,专心整理《通志》,其中二十略卓有见解。他提倡实学,反对空言。认为"义理之学,尚攻击;辞章之学,务雕搜。耽义理者,则以辞章之士为不达渊源;玩辞者,则以义理之士为无文彩。要之,辞章虽富如朝霞晚照,徒□耀人耳目;义理虽深如空峪寻声,靡所底止。二者殊途而同归,是皆从事于语言之末,而非为实学"(《通志·原学》),批评讲穷理尽性的学者,是以"虚无为宗",置实学而不问。从实学出发,主张治史收集资料"贵乎广博"。大著述要"深于广雅",尽见天下之书,然后而无恨。并提出"一曰即类以求;二日旁类以求;三曰因地以求;四日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日求之私;七曰求之人;八日因代以求"(《通志·校雠略》)的收集方法。他敢于批判传统的神学迷信观点,反对违反客观实际的褒贬观。认为"仲尼即没,先儒驾妖妄之说而欺后世。后世相承,罔勇失坠者。有两种学,一种妄学,务以欺人;一种妖学,务以欺天"(《通志·灾详略》)。灾详与国家兴亡无关,治史应"专以记实迹,削去五行相应之说,所以绝其妖"(《通志·灾详略》)。纪传中既载善恶,足以为鉴,于纪传后无须再加褒贬。史家要据事直书,因此,应给汉吕后、唐武后立纪。不立纪,就是"不察实义,徒事虚言",是史家的大患。他提倡治史要创新,"虽采前人之言必自成一家之言"。所著《通志》成纪、传、谱、略、记五种体裁的书,改"表"为"谱",易"志"为"略"。称二十略。"皆臣自有所得,不用旧史之文。"主张著史要"会通",赞成通史,反对断代。认为断代有沿革不明,前后重复,事不联接,是非不公,昧学术源流等缺点。故他极推崇司马迁《史记》,谓"《六经》之后,惟有此作。"郑樵治史以儒学为宗。但在南宋盛谈"穷理尽性"之际,提倡实学,独树一帜,产生很大影响。另著有《尔雅注》、《夹□遗稿》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