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三魏学派

 

  〖三魏学派〗创始人魏际瑞(1620—1677)、魏禧(1624—1680)、魏礼(1628—1703)。际瑞,字善伯,一字伯子,学者称征君先生。清宁都(今属江西)人。魏禧,字冰叔,一字叔子,号勺庭,又号裕斋,际瑞叔弟。魏礼,字和公,一字季子,际瑞季弟。三人并有时名,号“三魏”。其中魏禧名望尤重。后际瑞子魏也杰,魏礼长子魏世□、次子魏世俨,传其家学。魏禧有弟子梁份。三魏交游者有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谢文□、宋之盛、甘京等。三魏以气节文章名世,以古文实学为归,其学志在经世。际瑞“于兵刑礼制律法皆穷析原委,遇难事剖决如流”。魏禧“肆力古文辞,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其为文,识议凌迈雄杰,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淋漓”。魏礼“足迹几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访遗佚,慷慨好义”。他们都提倡“见诸行少有用之学”,反对“虚谈性命”。魏际瑞指出:“人之为学秆,必于日用努物求其妥当。如欲获稻,不求诸稻,但为耕锄灌溉,稻必获矣;如欲成井,不求诸井,但为去上掘石,井必成灾。圣人言仁,必言其事,如答颜渊、仲弓、樊迟、司马牛,皆非空言仁体,教人体认太极。益事当乎理即渭之仁,圣贤学术原欲施诸行事,非但为正襟危坐而设。”魏禧指出:“读书所以明双也,明理所以适用也。故读书个足经世,则虽外撒博综,内析秋毫,与未尝读书同。”他又认为。“经世之务,莫备于史”,以《尚书》为“史之大祖”,以《左传》为“史之大宗”,谓”古今治天下之理尽于《书》而古今御天下之变备于《左传》”。魏禧认为,天下事无一不在治学之中,“尝欲集诸同学志当世之务者,各因所已知而讨古论今,以成其说”,“既各成书,然后合并贯穿”。三魏因期于经世致用,故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争,反对对前人观点固执一端。魏际瑞指出:“吾党为学,因其易者,勉其难者,事贵阅历,理必躬行而已。至于诸儒格物、主敬、存诚、致良知各持一说,要不过自其一己得力者言之,我正不必执一教门,以启争辩。”魏禧认为:“朱、陆之学,原无异同,而异同特生于其辩。息其辩而致其学,则朱、陆之门人可合为一,而况于朱、陆乎?”在政治思想方面,魏禧较有代表性。他曾提出“天下公器,非一人一姓之私也”的论断。又提出“三统”说,“古今之统有三,别其三统而正统之说全矣。曰正统,曰偏统,曰窃统。正统音,以圣人得天下。德不及圣人而得之,不至于甚不正,功加天下者亦与焉。偏统者,不能使天下归于一统,则择其非篡弑居中国而强大者属焉。窃统者,身就其君而篡其位,纵能一统乎天下,终不与之以正统,而著之曰窃统”。他将唐、虞、商、周、西汉、东汉、蜀汉、东晋、唐、南宋归之于“正统”;将后唐、后汉归之于偏统;将秦、魏、西晋、宋、齐、梁、陈、隋、后梁、后晋、后周、北宋归之于窃统。此派主要代表著作有魏际瑞《文集》、《杂俎》,魏禧《左传经世日录》、《文集》,魏礼《诗古文集》等。三魏之学有一定特点,且较有影响。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