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左海学派

 

  〖左海学派〗创始人陈寿祺(1771—1834)。寿祺,字恭甫,号左海,清闽县(今属福建)人。此学派因其号而名。寿祺祖父陈起龙、父陈鹤书,皆为学者。寿祺十五岁时,曾从孟超然学经书,深受孟之赏识。他曾应阮元之邀,于敷文书院及诂经精舍讲学,并协助阮元编纂《海塘志》及《经郛》。后讲学于泉州清源书院十年,复讲学于福州鳖峰书院十一年。其家学有其子乔极承传。其弟子较著者有林昌彝、孙经世、王捷南等。其交游者有张惠言、王引之、许宗彦、方履□、谢震、何治运等。此派专为汉儒之学。陈寿祺以《尚书大传》自宋以后刻本率多伪漏,因撰《尚书大传定本》三卷、《序录》一卷、《订误》一卷,并附录《洪范五行传论》三卷于后,力图再现《尚书大传》本来面目。又撰《五经异义疏证》三卷,《五经异义》系许镇校订《五经》经文之作,此书宋代即失传,经寿祺疏证,几将其恢复原状。又著有《左海经辨》二卷、《东越儒林文苑后传》二卷、《东观存稿》一卷、《左海文集》十卷、《左海骈体文》二卷等。在其文集中,有《义利辨》篇,谓古者义与利合,故六经莫不善言利;春秋之时,利始与义分,故《论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罕言利;战国之时,知有利而不知有义,故孟子屏绝利,曰“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古之仁义未尝不利,但后世知有利而不知有害,利己必至于害人,害人者未有不害己,“贪之甚,则昏蔽而忘理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至怨仇。然则所谓利者,皆□之□耳”。他主张“去利而返之义”,指出:“仁义忠信积于身,故位禄闻誉轻于世;道德问学崇其实,故膏梁文绣绌其华;廉耻名节爱其荣,故腥臊垢浊畏其浼。虽有以利□之者,莫由而夺志焉?是故学者之于义利辨之不可不早辨也。”在其主鳖峰书院时,以为士子奔兢成俗,宜严加别择,以品行贤否为去留,主张先察学行而后考文艺。“耳为规约,教以正心术,广学问,慎交游,肃礼仪”。寿祺子乔枞,字朴园,“少承家学,于《诗》、《书》、《礼》致力尤勤”。寿模晚年,尝以郑注《礼记》多所改读,又鲁、齐、韩三家诗佚文佚义与毛氏亦多异同,又《今文尚书》共二十九篇,其传者有伏氏、欧阳氏、大小夏侯氏三家,今除《大传》外,余皆失传,每欲钩考成书,未竟而卒。乔檄乃搜讨群籍,旁征博引,撰《礼记郑读考》六卷,《鲁诗遗说考》二十卷、《叙录》一卷,《刘诗遗说考》十二卷、《叙录》一卷、《朝诗遗说考》,十八卷《叙录》一卷、附《韩诗内外传补逸》一卷,《今文尚书经说考》三十四卷、《叙录》一卷,《尚书欧阳夏侯遗说考》一卷,从而完成其父未竟之志。他著有《齐诗翼氏学疏证》、《诗纬集证》、《诗经四家异文考》、《毛诗郑笺改字说》、《礼堂经说》等,“亦皆实事求是,恪守师承”。寿祺弟子林昌彝,博学多通,尤邃于三礼,著《三礼通释》二百八十卷,“因礼书制度仪文诸儒所辨证者,参合比引,究其旨归,书例略依陈氏《礼书》,而持论各别,为图者五十卷,兼取宋以来图说,使与经相考订,于清代诸儒所著录,凡于《礼》有发明,广为采振,一以郑学为义,参考诸儒之说,纠正其失,历三十年始成”。他还留心时务,兼诸韬略,著有《破夷志》、《平夷十六策》、《平贼论》、《军务备采十六篇》等。孙经世“少喜读《近思录》,后沈研经义,谓不通经学无以为理学,不明训诂无以通经,不知声音文字之原无以明训诂”。著有《说文会通》、《尔雅音疏》、《释文辨证》、《韵学渊源》、《十三经正读定本》、《经传释词续编》、《周义本义发明》、《四书集解》、《春秋例辨》、《孝经说》、《夏小正说》、《诗韵订》、《惕斋经说》、《读经校语》等。王捷南治《诗》、《礼》、《春秋》诸经,尝“采取经疏、诸史志传、《说文》、《通典》诺书及近儒辨论,而以己意参订贯通,成《疏证》三卷”。此学派影响较大,徐世昌《清儒学案》云:“闽中诸儒,承李文贞、蔡文勤之后,多宗宋儒,服膺程、朱,自左海始兼精研汉学,治经重家法,辨古今文,朴园继志述事,父子并为大师,世以比元和惠氏、高邮王氏,洵无愧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