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融堂书解

 

  〖融堂书解〗二十卷。宋钱时撰。时字子是,人称融堂先生,浙江淳安人,自幼即绝意科举,精研理学,尤通《易经》,为江东提刑袁甫延聘为象山书院主讲;丞相乔行简又荐于朝廷,授秘阁校勘、史馆检阅,助修国史,以国史宏纲未毕求去其职,一生著述颇多,有《两汉笔记》、《四书管见》、《春秋大旨》、《学诗管见》、《周易释传》等,除前两种及此书尚存外,余则全佚。此书为钱氏专解《尚书》之作,体例一仍《尚书》其旧,在每篇的前面,都要阐释融贯其大旨,凡遇逸书之序,则参考《史记》,核其肘事以论篇题。钱氏主张,说解《尚书》,首先要“表章”书序,只有将书序阐释清楚,才可涉及其他问题,故此书特点,就在于其说解书序较详。之后,再引征《经典释文》、《史记集解》、《史记正义》、《史记索引》中所引马融、郑玄等汉儒旧说,用以引申其义。如解说“羲和旷厥职”,则从苏拭之说;康叔封卫在成王时,仍本孔安国《传》,“康王之诰”,则兼采张九成之说,不专主一家之言。认为,《泰誓》是告西歧之师旅,《牧誓》则是告远方诸候,都不依傍前说,自主一言。又认为《武成》一篇并无脱简,其前半部分为武王告师之辞,后半部分则为史臣纪事之体,《康诰》首节,以“周公初基定为东都营洛邑,封康叔以抚顽民”,不应当移置于《洛诰》中。尤可见其不惑于旧说,是宋人经解中的特出一家。其说解对研究《尚书》的篇题、书序、内容等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此书《永乐大典》作今名,《四库全书总目》仍之,朱彝尊《经义考》则作《尚书演义》,题为八卷。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书名仍袭其旧,厘作二十卷,但缺《伊训》、《梓材》、《秦誓》三篇,《说命》、《吕刑》也不完备,时有缺文,其他则全在。传本为《四库全书》本。 “崇德辨惑”章,谓“诚不以富”及“亦只以异”二句乃是证明“爱欲其生,恶欲其死者之为异”;“齐景公有马干驷”节,钱氏合上文为一章,谓“其斯之谓与”句乃指夷齐便是求志达道而言;又大学“此谓之本”、“此谓知之至也”二句,仍将其附于第一章之末,谓此是圣人承上厚本薄末,反复晓人之意。此类说解,俱根据旧文而盲,不取所谓“错简”之说。按陆九渊以自己所持的“心学”,也即主观唯心主义理学与朱子的“程朱理学”,也即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相论争,故九渊与朱子之书所谓各尊其所闻,各行其所知。但金期之学,惟凭心悟,有时便难免陷入“恍惚窈冥”之中。钱氏虽出于金□学派,为学却以笃实为宗,其诠发义理,类多平正简朴,不为离析支蔓之言。所以,此书之说独成一家,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论语》、《孝经》、《大学》、《中庸》等经典,开辟了许多新的思路。书前有绍定二年(1229)自序,未有景定二年(1261)天台钱可则刊书跋。《宋史·艺文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均失载,惟有张董《内阁书目》著录。虽以《四书》为名,所解却不及《孟子》,亦可见其学派与程朱不同。以《四库全书》本传世。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