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斋中庸讲义
〖蒙斋中庸讲义〗四卷,宋袁甫撰。甫字广微,宝文阁直学士袁燮之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第一,为秘书省正字,迁秘书郎,历任提举江东常平、本路提点刑狱、福建转运判官;入为中书舍人,屡言边事不在外而在内,议和恐致误事,官至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著《蒙斋集》等书。此编备列经文,逐节训解,实际上是作者平日所录以教授弟子的讲义。中间委曲推阐,但往往言之不尽,复又重言以申之。甫父燮师从陆九渊,而其自己则为杨简弟子,简又为陆九渊高足,甫之学术渊源亦出自九渊一派。故甫解《中庸》,为文立说多与九渊相合,以“心学”为本,发挥了陆氏的形而上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如解“语大语小”一节,甫认为包罗天地,该括事物,天下不能载者,惟君子能载之;而天下又何以载?幽通鬼神,微入毫发,天下不能破者,惟君子能破之;而天下又何以破?此即对《象山语录》中“天下莫能载者,道大无外,若能载,则有分限矣。天下莫能破者,一事一物,□悉微末,未尝与道相离”一段的发挥。其训释“自诚明”一节云,“诚”不可传,可传者为“明”。明也即性也,不在诚之外也。此即对《象山语录》中“诚则明,明则诚,此非有次第,其理自如此”一段的具体运用。同陆氏一样,甫亦把“性”,也即陆氏的“心”、“理”,看作是永衡不变的,是物质世界的第一性存在。此书是现存较少的、宋代理学中“心学”一派注释儒家经典的著作之一,其在宋代理学中自成一家之言,反映了“心学”,也即“金溪学派”的注经特点。为研究宋代经学史,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材料,学术价值颇高。此书不见《宋史·艺文志》及其有关书目,唯朱彝尊《经义考》著录甫撰《中庸详说》二卷,云已佚,盖为此编之别名,朱氏未及见原书。此书散见《永乐大典》中,清修《四库全书》,馆臣自《大典》中录出,勒为四卷,“以存金溪之学派”。传本仅见有《四库全书》本。
|
|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