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易纬

 

  〖易纬〗十四卷,《四库全书总目》作十二卷。佚名撰,东汉郑玄(127-200年)注。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后游学归里,聚徒讲学,至数百干人。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称郑学,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学家,撰《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纬书乃与经书相对而言,“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班固称圣人作经,贤者纬之,实际上纬书是混合神学附会儒家经义的书,两汉末逐渐流行,东汉称为“内学”。《易纬》既为汉代流行的纬书之一,故郑氏为之作注。此书今本均为辑佚,故多有残缺,其内容包括《易纬乾坤凿度》、《易纬乾凿度》、《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易纬通卦验》、《易纬乾之序制记》、《易纬是类谋》《易纬灵坤图》等。《易纬》一书,对宇宙发生多有所解释,提出太易、太极、太始、太索等哲学概念,认为“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弗法”。通过卦气的征验,阐述天象与人事的相应关系,特别是自然现象同万物成长、政治兴衰、人体疾病等等关系。所述如六日七分、消‘鼠、征应等,为孟熹、京房学派继承发挥。特别是所注《易纬乾凿度》,后人征引最多,皆于《周易》之旨有所发明,较他纬独为纯正。但其中亦包含有浓重的迷信怪涎色彩,后来发展成所谓的符□瑞应之说。纬书内容“有纯有疵”,此纬亦不例外,其中所反映的“周秦旧法”,决不可“尽弃”。因此,汉唐以下研究《周易》各学派,于此书仍经常有所称引。有《古经解汇函》本及《四库全书》本传世。

  易象抄

  〖易象抄〗十八卷。明胡居仁(1434-1484)撰。此书前有胡居仁自序,称读《易》近二十年,稍有所得,随读随钞,积之既久,不忍弃去,手订成恢,故名《易象钞》。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胡居仁《易通解》,而不载此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已散佚,疑是后人搜其绪言,重为编次,非胡居仁手著。《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书四卷,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此书前所冠提要著录为18卷,书亦分为十八卷。第一至十五卷大抵取先儒图书论说合于心得者录之。第十六卷、十七卷前半部分为书,皆与人论《易》之往复札记及自记所学,第十七卷后半部分为《古易质疑》六条、《古易题辞》一条。题于万历丙午秋季,即万历三十四年(1606)。胡居仁卒于成化二十年(1484),去此已逾百年,自不当有此题辞,或编者阑入。第十八卷为诗,包括《光后天图杂咏》十六首、《先天八卦吟》六十四首、《先后天卦图杂吟》等。《四库全书总目》谓胡居仁之学虽出自吴与粥,而笃实则远过其师,胡在明代与曹端、薛□俱号醇儒。所著《居业录》,被称为道学正宗。其说《易》亦简明确切,不涉支离玄渺之谈。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1544)进士,官至滦州知州。著有《易象江解》、《论语类考》、《孟子杂记》等。此书专门阐述经文取象之义。士元认为《易》以卜筮为用,卜筮以象为宗。先儒解《易》,论义理不论祸福,害怕因言卜筮而使《易》理变行俗浅,故对《彖辞》、《爻辞》大加发明,而对取象之由则略而不论。后世传注者则更往往把“互体”、“五行”、“纳甲”、“飞伏”之类归人虚玄之列,而宋代大儒朱熹、张□都说不可偏废。对此士元曾著《易象江解》二卷以阐述之,又作此书为之补充。“钩”,曲也,转取也,本无所见、引物而旁通之意。《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大旨深有合于作《易》之本旨,所论虽有穿凿处。而犁然有当者为多,远胜于虚谈名理、茺蔑古义者。指出此书《履卦》注以京氏之说主象、并引以为明象之证,颇失其真;以京氏《易》当太卜所藏,也殊为无据。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道光十三年(1833)刻《归云别集》本、《湖北先生遗书》本。《四库全书》据两淮马裕家藏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谓每卷标目之下皆题《归去别集》卷数,自五十八至六十-,盖当时编入全集。又谓《明史艺文志》载士元《易象钩解》四卷、《易象汇解》二卷,则《汇解》亦发明象学者,以未见其书,故不著录焉。今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归云别集》有明万历中刊本,收入士元著作十二种,道光刻本即据此本,《四库全书》本或据《归云别集》零本著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