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中说

 

  〖中说〗十卷。隋王通(584—618)撰。通因上隋文帝《太平策》十二篇,为朝臣疑忌,遂弃官而归,以讲学著书为业,仿照《论语》撰成此编,由其子王福郊、王福畴记述而成,其门人又自谥王氏为“文中子”,故此编亦别称《文中子》。《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文中子《中说》五卷,但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及王应麟《玉海》则并作十卷,与今传本吻合,知此编原本为十卷。经过其子的“辨类分宗”后,今本篇序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问易篇》、《礼乐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关郎篇》。书末附《序文》一篇,杜淹所撰《文中子世家》一篇,福□采录唐太宗与房玄龄、魏徵论《礼乐事》一篇等,最后为阮逸后序及福略后序等。因为王通崇尚儒家思想,故书中所论,多以儒家学说为宗。其主要观点为:王氏谨守“中庸”说,认为世间“千变万化,吾尚守中”,以此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以为儒家思想中的“仁义”是人类的教化之本,唯有赖于此,才能治国齐家以行天下。提倡“时异事变”,“通变之谓道”,“通其变天下无弊法”,反对墨守成规。在认识论上,主张“居近识远,处今知古”,反对“执古御今”,强调“知之者不如行之知者”的进步思想,但同时,王氏又主张“行之者不如安之者”,亦反映了他的保守一面。在名与实方面,主张“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说明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当时佛教大盛,王氏虽主儒学,但也深受世风影响,故在此编中,王氏又提出了儒、佛、道“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的主张,企图从理论上调和“三教”,“三教”归一论,是此编中的一个最显著特点,王氏的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儒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旧唐书·王勃传》谓,王通“依《春秋》体例,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又依《孔子家语》、扬雄《法言》例,为客主对答之说,号曰《中说》,皆为儒士所称”。可见王氏诸书,较为时人所重,亦为我们研究隋唐之际的儒学发展情况,提供了参考材料。宋人阮逸为此书作注,题作《文中子说注》,对研究原书思想,提供了很大方便。传本较多,主要有《四库全书》本,《续古逸丛书》本及《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