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周易注

 

  〖周易注〗十卷。三国魏王弼(226—249年)、晋韩康伯撰。弼字辅嗣,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曾任尚书郎,少年即享高名,卒时年仅二十四岁。好论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曼、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风气,世称“正始之音”,为当时著名的玄学家,撰《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诸书。本书中上、下《经》注六卷及《略例》一卷为王弼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传注凡三卷为康伯补撰。唐朝以前,王注与韩注各为单行,并不混合,《隋书·经籍志》即备为著录,《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皆载王氏注为七卷,已合上、下《经》注及《略例》为一帙,迨王俭撰《七志》,其中著录王弼《易注》十卷,则并王、韩之说为一书,就在此前。魏晋之际,玄学盛行,凡玄学家共有两派,一派祖宗老、庄,鄙弃儒学;—派则援道入儒,努力使儒、道合流,为封建伦理纲常辩护,而王弼就是这一派玄学家的开创者及代表人物之一。此书即是他儒、道合流的玄学思想的产物。《周易》本来是上古时代的卜筮之书,原来只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但在先秦时期,却由儒家变而为言哲理之书,并撰《传》十篇,或称《十翼》,用以说解六十四卦之内容,由此而与六十四卦合为一书,遂被尊崇为儒家经典之一。入西汉,说《易》诸家则多缘卜筮统遗法,又不断汇入方士术数,其说解以象数灾异为本。至东汉,加之纬书群起,诸说又多流于谶纬迷信。王弼注《易》,偏重哲理,掘弃汉儒灾异、谶纬迷信之说。书中每卷标目皆以卷首第一卦为名,凡有:乾传第一,泰传第二,噬嗑传第三,咸传第四,央传第五,丰传第六。王氏所撰《略例》之注,为唐代邢□撰。以《传》解释经文,分解说卦、爻辞内容的《彖》、《象》二传各附诸卦经文之下,析论述《乾》、《坤》两卦基本思想的《文言》传分附于《乾》、《坤》两卦经文下,恢复先秦时期儒家说《易》之本旨,之后,又援取道家之说而融入于儒家,以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体系,对六十四卦作了思辨哲理的精致解说,文辞隽永简约,一扫汉儒笺注繁琐之风,实开创了后世以义理说解《周易》的先河,对后世的《易》学研究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其注对汉世灾异、谶纬之《易》学有摧毁廓清之功,又开创了儒学研究吸收他家学术的发展道路,自为新学,颇受后世推重,魏晋以后,逐渐取代了汉以来诸家《易》注,至唐孔颖达为其注作《正义》,而被定为一尊。但使《易》学逐渐与老、庄之学合流,亦自此书开始,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平心而论,阐明义理,使《易》不杂于术数者,弼与康伯深为有功;祖尚虚无,使《易》竟入于老、庄者,弼与康伯亦不能无过”。这一评论,堪称公允。传本极多,除《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外,尚有各种《十三经注疏》本,今中华书局出版《王弼集校释》,其中亦收录此书及《周易略例》,为流传诸本中最便于阅读者。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