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五代十国风云录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三章 天上人间——绝代才子李煜的悲欢人生

 

  一

  虞美人

  南唐/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阙《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李煜作此词后不久,便被“阴贼险狠”的宋太宗赵光义下牵机药毒死,死状极惨,终年四十二岁。对于李煜的惨死,后人莫不洒泪,清人郭麐有诗云:“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帝王。”在历史上的亡国皇帝中,能让后人深刻同情的也许就是明思宗朱由检和南唐后主李煜了。

  在中国政治史上,象李煜这样的亡国昏君根本不值一提,他能比刘禅、高纬、陈叔宝这些后主好到哪去?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煜则是一座让后人高山仰止的丰碑,尤其在中国词史上,李煜被尊为一代词宗。

  词发自晚唐,兴于五代,但五代多是艳词,就象吃巧克力,让你吃上一个月,也绝对倒了胃口。由于李煜极为特殊的人生经历,他对词的理解也和之前“怜工”词不同,“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的评价可谓独到。李煜开宋词之先,在词史中的地位象极了小说史上的罗贯中,他们“开山鼻祖”的地位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

  还有一种传闻流传至今,说后来被女真人俘虏的宋徽宗赵佶是李煜“转世”,相传宋神宗赵顼在生赵佶之前,曾经梦到李煜,随后不久,赵佶降生。等到赵佶被俘五国城后,世人才惊讶的发现:无论是人生经历、文化成就、乃至气质,李煜和赵佶都惊人的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赵佶生了一个宝贝儿子赵构,替大宋朝多传了一百五十年的香火。

  不过赵佶命不好,虽然他的文化成就不逊于李煜,但后人每提及赵佶,多骂他信用奸臣亡国。许多人会想到北宋第一奸臣蔡京(当然也有想起高俅的,呵呵)。而昏庸程度和误国过程几近赵佶的李煜被毒死后,“凶手”宋太宗赵光义的名声却臭了一千多年。李煜的影响力,让人叹为观止。如果从宿命论的观点来看,赵佶亡国受辱,也许就是赵光义害死李煜的显报,因为赵佶是赵光义的嫡系子孙。

  李煜原名李从嘉,生于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7年),李煜出生后三个月,祖父李昪废吴称帝,李煜从生下来就是龙子凤孙,李煜是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第六个儿子,但等到他成年的时候,李煜上头五个哥哥夭了四个,只有老大李弘冀还活着。

  李弘冀是嫡长子,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虽然李璟在刚继位就立了弟弟李景遂为皇太弟,但最终还是在交泰元年(公元958年)三月立李弘冀为皇太子。

  这一年,周世宗柴荣南征,尽得淮南十四州,南唐全面撤出江北。李璟屈膝向柴荣称臣。李璟被柴荣折磨的心灰意冷,上奏柴荣,请允许他把“南唐国主”的位子传给李弘冀。柴荣没有同意,李璟只好窝窝囊囊的当“南唐国主”,李弘冀才不管老爹活的如何窝囊,他只等老爹咽气的那一天,好做九五大梦。

  对于国势的衰败,做为安定郡王的李煜,虽然也痛心,但李煜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个纯粹的文人,在这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刻骨之痛。而且即使父皇死了,也轮不到他继位,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郡王,扮个名士,这辈子也就知足了。不过太子李弘冀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弟弟非常忌讳,担心李煜会抢了他的位子。李弘冀活的真是太累了,即要提防李煜,还要防着前“皇太叔”李景遂。李弘冀好不容易当上了预备国主,岂肯轻易放手?

  不过李璟并不很喜欢大儿子,常冷眼相加。有次李弘冀犯错,李璟操根棍子打将过去,大骂:“我真后悔立你当太子,明天就把你废掉,传位于你三叔。”虽然过后就忘了,但李弘冀却把这顿棍子记在了李景遂的头上,毕竟李景遂是对自己的威胁最大。

  李弘冀听说李景遂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任上杀了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袁从范忌恨在心。李弘冀便利用这个机会派人给袁从范送去毒药,让袁从范俟机下手毒死了李景遂。李璟不知道李弘冀背后干的缺德事,凭李璟对李景遂的感情,要是知道内情,李弘冀即使不死,估计皇太子的地位是保不住了。

  李璟在江东已经做了十五年的皇帝,即使在北边屡屡被柴荣欺负,但在境内还是有绝对的权威。淮南的失去对李璟的打击极为沉重,在柴荣撤军后,李璟开始对他手下的那帮“军事家”下狠手。接连罢免了冯延巳、陈觉,对被周军俘虏后又被放回的冯延鲁、边镐等人也束之高阁。而史称“机变如神”的宋齐丘,也被李璟幽禁在九华山,不久饿死。

  形势已经如此,李璟也看的很开了,活哪天算哪天吧。而皇太子李弘冀在害死了李景遂后,也一直没有闲着,小弟李煜生下来时有一目重瞳,有异相。李弘冀虽然还不敢对李煜下手,但经常敲打李煜,让李煜自个掂量去。李煜虽然文弱,但这点意思还是明白了,心里也很不高兴:“我从来就没想过当什么皇帝,这么疑心做什么?”

  李煜经常给李弘冀写保证书,李弘冀才释怀。李弘冀真正的敌人并不是李煜,而是已经死去的李景遂。只要这件丑事不泄露出去,李弘冀的位子没人可以撼动。

  李弘冀巴望着老爹早死,可没想到他天生就不是个皇帝命,在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七月,李弘冀突然得了暴病,勉强挨到九月,死了。李弘冀的死因,史书称是李景遂冤魂不散,来找李弘冀讨命。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但李弘冀做贼心虚,用脑“过度”,呜呼哀哉,也算对李景遂有个交待吧。

  李弘冀的死并没有给李璟带来多大打击,毕竟现在的国势比死了一个儿子更加让李璟感动莫名的悲哀,好在他还有几个儿子。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二月,李璟见北方易主,赵匡胤称帝,不知道赵匡胤对江东是个什么态度,心存疑虑。决定迁都南昌,观察一下赵匡胤的动静再做打算。

  李璟走前,立吴王李煜为皇太子,留守金陵,正式把李煜这个文弱书生推向了风口浪尖上。李煜虽然一肚子的不情愿,他最愿意做的还是一个名士,自号为“莲峰居士”,一派名士风度,没曾想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皇太子。其实这也怪不得李璟,李弘冀死后,李煜是实际上的嫡长子,不立他立谁?

  和金陵相比,南昌地势偏远,根本不是个建都的所在。群臣都住惯了金陵,也不想来到这个“荒效野外”喝凉风,都劝李璟还是回金陵吧,宋人一时半会也打不过来。

  李璟也有些后悔,但犹豫不决,天知道赵匡胤什么时候打过来。李璟茶饭不思,没多久就染上重病。已经“大彻大悟”的李璟对人生已经没什么留恋的了,先主打下来的这份家业传到他这里基本就算报销了,根据经验,赵匡胤的野心不比柴荣小,早晚会下江南的。自己现在死去,也免去了当亡国之主的屈辱,真是大幸。李璟开始绝食,每天只是喝点水,数日后,李璟病死南昌,年四十六岁。

  和他儿子李煜后来的悲惨经历相比,李璟确实非常幸运。人都会死去,但做为亡国皇帝,善终的没几个,而且还要受尽屈辱,与其这样活着,真不如死了。虽然李璟很有才华,在“皇帝文化素质排行榜”上,李璟都能排到前列。但想在历史上博得一席之地,靠的不是文才,而是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加上一点手腕。

  南唐共历三主,每个皇帝都和北方的“朋友”打过交道,李昪的“朋友”是石敬瑭,李璟的“朋友”是柴荣,而李煜的“朋友”则是赵匡胤。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继位,得到赵匡胤的同意后,尊父亲李璟庙号为元宗,并改原名李从嘉为李煜。嗣位伊始,自然免不了一番“人事安排”,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避李煜外佬爷钟泰章的名讳),钟氏就是当年手刃吴国重臣张颢的钟泰章的女儿。立大司徒周宗的女儿周娥皇为后,王公贵族们也跟着“提高行政级别”。

  二

  李璟对柴荣奴颜婢膝,为的就是希望柴荣能放他一马。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李煜也如法炮制,不这样做也没办法,赵匡胤贪婪的很,一不高兴就能把江南给平了。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李煜为了“孝敬”赵匡胤,派户部尚书冯延鲁给赵匡胤送了一份厚礼:金器两千两、银器两万两,锦帛三万匹。

  赵匡胤哪能看上这点东西,他看中的是李煜的“孝心”,李煜非常谦卑的写一封信,说自己本想师法“巢、许,夷、齐”,做个江湖散人,只是兄弟多夭,迫不得已才当上国主。并拍了赵匡胤的马屁:“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云云。不过从赵匡胤有负柴荣信任,欺人寡妇孤儿的历史丑行来看,这几句赞美赵匡胤一个字也当不起。

  赵匡胤见李煜比他老子更容易对付,心中暗喜,不过赵匡胤听说李煜在金陵大赦时建了金鸡,非常生气。因为只有皇帝才能资格造金鸡,李煜此举自然有轻视赵匡胤之嫌。随行的南唐进奏使陆昭符担心赵匡胤发作,笑道:“陛下不要相信传言,那不是什么金鸡,不过是只乱七八糟的什么鸟,敝国主做为臣下,哪敢行此僭越之举?”

  赵匡胤大笑:“汝真善言,朕也没当回事。”便不再计较这事,李煜这才逃过一劫。当然赵匡胤现在还没到和李煜翻脸的时候,他要先灭了成都的孟昶,估计轮到李煜时还得几年,所以暂时没动李煜。

  李煜虽然以文学见长,但客观来说,还是具备一些政治能力的,可惜生在乱世,身边又没有“诸葛亮”,才最终导致悲剧。李璟曾经派出一些官员到地方上负责开垦荒地的事宜,但这些人贪婪无厌,在民间巧取豪夺,惹的民怨沸腾。李煜知道这个弊政,下令将这伙“民贼”全都罢免,不准各地地方官私自加赋,老百姓受了不少的实惠。

  赵匡胤的工作重心这时正放在消灭孟昶,对江南的管制相对比较宽松,李煜在没有了来自北方的压力后,也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文化建设上。”

  李煜有两个“正式职业”,一是文学家,二是书法家,史称李煜“善属文,工书画”。李煜的词前后期风格明显不同,前期风格活泼、清新,有很浓的贵族气息。李煜文采流丽,风流倜傥,自然免不了“穿蜂引蝶”,在美女堆中“考察工作”,这时期的词有着明显的脂粉气。

  比如一阙《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后来李煜当上了宋朝的俘虏,人生从高峰跌落到了谷底,刻骨铭心的经历也改变了李煜的词风。李煜日夜以泪洗面,这个时期的作品凄凉无奈,字字血泪,让人不忍卒读。

  李煜这时在名义上只是宋朝的属国,但还是实际上的江南最高统治者,除了汴梁中的赵匡胤,还没谁能把李煜怎么着。李煜也逍遥了近十年,直至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宋军攻破金陵城。

  李煜不仅工词,而且精通音律,他的国后周娥皇也是个超级音乐发烧友,能歌善舞,周娥皇最拿手的就是弹奏琵琶。她的老公公李璟有次做寿过生日,娥皇就以为李璟弹奏一曲,李璟大喜,便把他极珍爱的绝品“烧槽琵琶”送给娥皇。说起烧槽琵琶,可是极品中的极品,东汉名士蔡邕曾经制作过一把“焦桐烧槽琵琶”,不知道周娥皇得到是不是蔡邕的那把。

  周娥皇“名垂”音乐史并不是善弹琵琶,而且修改整理了作为大唐帝国文化强盛标志的《霓裳羽衣曲》谱,到了李煜这时,《霓裳羽衣》谱已经失传近二百年了。李煜得到了残谱,娥皇整理好后,李煜便让娥皇教宫中美女们学习这支经典舞蹈。娥皇身材曼妙,轻盈如燕,李煜在旁边弹琵琶伴奏。

  李煜真有福气,得到这位堪称女人极品的娥皇,对娥皇也备加宠爱。周娥皇每日和李煜如胶似漆,自然就有了“爱情结晶”。娥皇给李煜生下了两个儿子:李仲寓、李仲宣。不过李仲宣命短,在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时因一只野猫扑倒了琉璃灯而受到惊吓,没多久就夭了。

  而这时的周娥皇却已经病重不起,李煜这时在干什么呢?呵呵,在和周娥皇的小妹调情呢(李煜也干过这事?真让人大跌眼镜!),周小妹年方豆蔻(15岁),美貌无比,李煜此时已经二十八岁了,因为小姨子经常入宫找姐姐玩,也不知道李煜用了什么“邪法”,把小姨子勾搭上手了。

  这次姐姐病重,李煜便让周小妹打着“探望姐姐”的旗号入宫厮混,这边周娥皇病情加重,那边李煜二人做着野鸳鸯。李煜不想让娥皇看到小妹,怕起疑心。结果不巧,被躺在床上的周娥皇给发现了,大为惊疑:“你什么时候进宫的?”周小妹到底是个孩子,没有心机,便直说:“我来好几天了。”

  周娥皇一听就知道李煜干了什么,委屈的直哭,李煜也来解释:“我教小妹学词呢,没别的什么事情。”这还解释个鸟?傻子也知道怎么回事,李煜越描越黑。周娥皇干脆扭头向里,不再搭理李煜。周娥皇正伤心时,突然得知小儿子李仲宣夭折的噩耗,大哭数日,抱着老公公李璟赐的烧槽琵琶,口中含玉,奄然逝去,死时只有二十九岁。

  虽然李煜在外面偷腥,但毕竟对发妻有着极深的感情,周娥皇一死,李煜痛哭失声,谁劝也没有用。等到出殡那天,众人发现国主好象变了一个似的,形容憔悴,目光呆滞,并自称鳏夫。李煜的内心其实是很自责的,不管怎么说,发妻病重自己却和小姨子偷欢,于情于理都说过去的。

  李煜追谥周娥皇为昭惠国后,李煜写了一篇祭文,文采确实是大家手笔。其中有首诗,实在不忍割爱:“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澘然泪眼低。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纒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娥眉。”

  人死不能复生,哭也哭不活,李煜好歹也是一个国主,不能没有国后。至于谁入选,已经毫无悬念了。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十一月,让太常博士陈致雍、学士潘佑等人拟草大典礼仪,正式迎娶小周妹妹。

  三国乔国老家出了两个大美女,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让北边的曹操吃了不少醋。到了五代南唐,司徒周宗也出了两个大美女,不过都被李煜给打包了。大周后薨了,小周后接着跟进,受宠程度丝毫不逊姐姐。虽然姐俩都是李煜的正室,但总感觉大周后才象是李煜的妻子,小周后和李煜的关系怎么看怎么象是一对情人。李煜和小周后虽然相差十四岁,但丝毫不影响两人之间的爱情,李煜也渐渐淡忘了周娥皇病逝给他带来的打击。

  李煜在政治上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但在艺术上却是一个天才绝顶的人物,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就象石敬瑭发明了“儿皇帝”一样,李煜也一样遗臭千载的“发明”。现代人提及封建社会的女权时,多数会提到一个词“三寸金莲”,无不痛骂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残害。三寸金莲是谁发明的呢?正是这个“一代词宗”李煜。

  当然李煜只是在图个人享受时让宫女裹脚进行舞蹈表演,至于“推广”三寸金莲的“贡献”就不能算在李煜的头上了,李煜仅仅是“发明”而已。李煜真会享受,他命人用金子打造了一朵六尺高的“莲花”,让他宠爱的宫女杳娘用锦帛裹起小脚在金莲花上翘起脚尖起舞,类似于现代的芭蕾。都说芭蕾是西方艺术的经典,看来也没什么稀奇的,我们的李煜同志一千年前就发明了中国的芭蕾舞。

  李煜宠幸过许多女人,保仪黄氏因貌才无双,深受李煜宠幸。黄氏能文善字,天资聪丽,李煜让黄氏主掌宫中书籍。还有一个宫女流珠,天生绝色,善弹琵琶,也得李煜所爱。可惜李煜的正室周家姐妹都是属狮子的,产地河东的那种狮子,对李煜的夜生活看管很严,李煜平时很难吃到什么腥,只能天天抱着小周后做开心状。

  当然小周后美艳冠绝天下,才资自天所出,加上两人感情很深,李煜也没象隋文帝那样骑马逃离独狐后这个河东狮。李煜为了讨小周后欢心,在后花园的花丛中用重金造了一个小亭子,仅仅能容下他和小周后,二人经常在亭子中喝酒,天天牛饮,酒地花天。

  好象李煜所处的时代不是五代十国,而是世外桃源,对于外界发生的变化,“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李煜在金陵城中花天酒地的时候,宋朝皇帝赵匡胤已经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二月,宋军消灭荆南高继冲。同年三月,宋军收湖南,送周保权去汴梁喝茶。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宋军攻入成都,蜀主孟昶出降。李煜的“朋友”只剩下了南汉的刘鋹、吴越的钱俶、泉州的陈洪进了。所以李煜觉得不算太孤单,依然有闲情雅致在宫中填词、作画、弹琵琶。

  三

  虽然李煜在书法界的名气不如宋徽宗大,但也可以说自成一家,李煜出道时“师从”唐朝书法大家柳公权,他的书作足以“以李乱柳”,后来渐渐形成了自己风格。李煜性格文弱,可书法却气势不凡,风骨嶙峋,人称“倔强丈夫”。他的书法名作《春草赋》、《八师经》、《智藏道师真赞》等二十多件在北宋灭亡之前都是书法极品。

  同时李煜也是一位美术家,创作了《自在观音相》、《写生鹌鹑图》等九幅画中珍品,可惜后来靖康之难,天下大乱,李煜的书法和绘画没有一件保存下来。李煜不仅“作”,而且还在“述”,他写了两篇书法评论:《书评》和《书述》,评论前人的作品以及阐述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极有艺术价值。

  五代十国时期文化氛围浓厚的只有孟昶的后蜀和李煜的南唐,两位后主都是艺术家,物以类聚,身边的人自然都不是等闲之辈。南唐有位画家叫顾闳中,顾闳中的名气可能还不如后蜀的黄筌,但顾闳中创造了一幅画,可以这幅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什么画呢?就是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用五百两黄金购买到的国宝级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如果不是因为李煜对他起疑心,派顾闳中以赴宴为名到他府中观察,回来后顾闳中凭记忆作下了这幅千古绝品,韩熙载恐怕也不会有如此大的知名度。

  南唐相对于其他政权来说,形势比较稳定,所以南唐的“文化建设”成就非常显著。除了南唐君臣都热爱文学艺术外,在硬件上对后世也有很大的贡献。古人写字作画离不开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到了南唐,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这几样东西的改革,出现了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和龙尾砚。当然这些东西只供皇家和贵族专用,轻易不外流的。

  在封建社会中,特权阶层对文化进行垄断,对百姓实行文化愚民政策,一般老百姓是没有条件学习文化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资格起,宋元尤甚。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典型,朱元璋之前名叫朱重八(叔伯兄弟中行八),他的父亲朱五四,他的伯父朱五一,他的祖父朱初一。文化成了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文化垄断的恶果就是绝大多数国民的文化素质偏低,直接造成了国民的“弱智”,这也是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少数几个文学大师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物质上的垄断必然造成文化上的垄断,文化上的垄断也必然扼杀一个民族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李煜不是暴君,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子,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并不是以能不能吟诗作画为标准的。皇帝的正业是治国安民,而乱世中的帝王更应该具备较强的军事能力,否则只能任人宰割。不幸的是,李煜正是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帝王,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文学上,虽然成就极高,备受后人推崇。但他的“主要功课”的成绩却一塌糊涂,根本不及格。

  当李煜在金陵中吟风弄月的时候,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派行营诸军都部署潘美(就是潘仁美)督军下广东,消灭了割据广东垂六十年的南汉政权,小皇帝刘鋹肉袒出降。同年十月,赵匡胤在汉阳(今湖北武汉)大造战舰,准备顺江东下。

  李煜听着消息,惊出一身冷汗,这时也顾不得“文化建设”了,让七弟郑王李从善以朝贡的名义去汴梁探听消息。同时为了不让赵匡胤起杀心,自降国格,连大唐国号都不要了,改称“江南国主”,所有皇家制度一律自贬,中书门下二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院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大理寺为详刑院。

  李煜给赵匡胤当孝子,朝中一些忠义之士看不下去了,南都留守林仁肇密劝李煜:“宋朝主力多在西线,淮南守兵不多。陛下可以付臣一支兵马,过江收复淮南,然后陛下选贤用能,积聚教训,我唐国力强大,赵匡胤必不敢南犯。如果事成,功归陛下,事败,陛下可以灭我三族,以向赵匡胤证明这事和陛下无关。”林仁肇的建议非常冒险,但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只要李煜少把功夫浪费在文学艺术上,以他的天资,守住江南是不成问题。可李煜生性不喜欢冒险,拒绝了林仁肇。

  赵匡胤也知道林仁肇的大名,曹彬等人的能力不比林仁肇强多少,万一李煜用了林仁肇,岂不坏了大事。在除掉李煜之前必须先除掉林仁肇事,赵匡胤行了一招反间计,派画师到江南私窥了林仁肇,然后回来画成图像故意留在汴梁的李从善看到,李从善大惊:“这不是林仁肇么?”陪从人员故意说林仁肇已经密降了宋朝皇帝,李从善也是个白痴,不想细想就给李煜写了封信,说林仁肇早就变节了。李煜更是个白痴,加上朝中执掌兵权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和洪州节度使朱令赟向来妒嫉林仁肇,乘机说林仁肇的坏话,李煜便下毒害死了林仁肇。

  赵匡胤沿用后周大臣王朴制定的《平边策》的统一战略,已经完成了一半,下一步就要拿李煜开刀了。虽然李煜待自己如父,但赵匡胤不是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鼠目寸光好打发,赵匡胤要的是统一,而不是李煜的谦卑。其实即使李煜敢对赵匡胤耍横的,他也没这个条件。

  此时南唐只占有长江以南中下游地区和江西,北、西、南三面有宋朝大军虎视眈眈,东面有向宋称臣的吴越和泉州,四面受敌。虽然李煜在位时间和三国吴后主孙皓很相似,但孙皓至少还保有大半江南,李煜就这巴掌大的地方,加上宋朝强大的实力,换谁也没办法。

  李煜当政十多年来,对外屈膝,对内享受,刚即位时对老百姓的那点“关爱”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朝中在职的多是些尸位素餐的“文学家”,国事已经不可逆转。内史舍人潘佑对此痛心疾首,上疏大骂李煜:“过去夏桀殷纣吴孙皓自取灭亡,为史所笑。现在陛下还不如他们,臣不愿和朝中那些畜牲共事,更不愿意侍奉陛下这个亡国昏君!”

  李煜见疏大怒,中书舍人和潘佑不和,在李煜面前煽火,李煜派人去拿潘佑。潘佑早知道自己不会有好果子吃,痛哭一场,然后自刎身亡。我们都知道明朝的海瑞上疏痛骂明嘉靖皇帝,嘉靖为人苛刻,但并不昏庸,也没把海瑞怎么样。当然谁不敢说李煜就一定会杀潘佑,不过如果拿李煜和明世宗相比,在文学艺术上,十个嘉靖也比不过半个李煜,但要玩起政治权术,嘉靖远不是李煜之流可以相比的。

  潘佑那道奏疏中把皇帝和大臣全都臭骂了,但唯独认为司农卿李平有才可以大用,希望李煜能让李平当尚书令。众人被潘佑骂急了,见潘佑死了,就把怒火射向了李平,纷纷在李煜面前抵毁李平,说李平和潘佑结党营私,李煜便把李平投到狱中,李平不久也死在狱中。

  李煜在处理“家事”的同时,赵匡胤也准备对李煜下手了。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赵匡胤派翰林学士卢多逊以贺寿为名出使金陵,探探江南形势。卢多逊为人“狡黠”,先耍出手段糊弄李煜,说什么只要李煜好好侍奉大宋便相安无事。李煜居然信他这个,卢多逊回去前,骗李煜说:“我朝天子准备重修天下图志,但现在就缺贵邦十九州的资料,烦请国主方便则个。”

  李煜没经大脑考虑卢多逊要干什么,便同意了,将境内所辖十九州的户籍资料甚至军队分布图都给了卢多逊。卢多逊心中笑骂:“李煜真是个白痴!”回到汴梁,卢多逊极力怂恿赵匡胤出兵江南,并把弄到手的机密资料交给赵匡胤。赵匡胤这个高兴啊,有了这个东西,李煜纵是插翅也难逃出他的掌心!

  四

  不过赵匡胤有一点担心,因为江东立国依靠长江天堑自守近百年。从四百年前隋文帝杨坚过江灭陈到现在,没有大规模发动渡江战役的先例,赵匡胤对北方军队能否顺利渡江心存疑虑。

  真是老天有眼,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七月,南唐有一个叫樊若水的书生前来投奔赵匡胤。樊若水本来也想为李煜做事,可考了几回试,全都名落孙山了。樊若水不甘心大好年华就这样浪费掉了,干脆跑到长江边上打着“休闲钓鱼”的幌子架着小船在长江沿岸来回丈量,把沿岸水势深浅画成了一张《长江沿岸水势图》,做为见面礼献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兴奋死了,决定出兵消灭李煜这个政治白痴,不过师出要总有点借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赵匡胤想了一个好办法:“你李煜不是向我称臣吗,我还没见李煜长什么样呢。”于是派知制诰李穆来到金陵,让李煜去开封拜见宗主国皇帝。

  李煜虽然臣服于赵匡胤,但条件是继续做江南国主,如果跟李穆去了开封,估计就得老死开封了。李煜不去,推托自己得了大病,不能出远门,以后再去不迟。李穆早就知道李煜会这么说,窃笑着回去复命。

  机会终于来了,赵匡胤暴笑不已,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下诏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颖州团练使曹翰、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刘遇从江陵出水师沿江东下,义成军节度使曹彬、侍卫马军都虞候李汉琼等人麾师南进。同时命令吴越王钱俶出兵从东线攻击南唐的常州和润州,牵扯南唐主力。李煜还在幻想只要出点钱就能让赵匡胤收手,派八弟江国公李从镒带着白金二十万两、锦帛二十万匹前去讲和。

  还没等到李从镒的好消息,李煜就知道宋军已经攻破池州(今安徽贵池)长趋直进的军报,李煜真的急了,知道赵匡胤这次要玩真的。李煜玩文学玩久了,也腻了,血性涌上心头,决定和赵匡胤彻底决裂,在国中废去开宝年号,调兵防御。李煜对臣下说道:“赵某人被逼急了,肯定要发兵来的,孤也不怕他,等宋师来战,孤自披甲执刃,督奖三军,和宋师死战,或许一胜,还能保全社稷。”话说的很慷慨激昂,可让他和赵匡胤一打一?谁会相信?

  李煜同时给吴越王钱弘俶写了一封信:“兄弟,你跟着宋人瞎忙活什么?如果我被灭了,还有你什么好果子吃?唇亡齿寒的道理你懂不懂?”钱弘俶比李煜想的长远:反正自己早晚也要去汴梁,不如现在多在赵匡胤面上立点功,以后能在赵匡胤那里讨价还价。不听李煜的,继续北上攻城。

  宋军曹彬、李汉琼部长趋进进,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大败南唐军,俘虏南唐兵马都监孙震,南唐军主力两万余人被全歼,宋军得到南唐军马三百多匹,宋军仔细一看,狂笑不已,原来这些战马都是赵匡胤送给李煜的。

  赵匡胤得了便宜就卖乖,让曹彬等人在采石矶上建造浮梁桥,准备过江。李煜不相信,问中书舍人张洎是不是真有这事?张洎也不相信,便说:“从来没听说过长江能建浮梁的,肯定是军中讹言,陛下不必害怕。”李煜这才放心:“我说呢?曹彬真够白痴的,呵呵。”

  到底是曹彬白痴,还是李煜白痴,很快就有了答案。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月,南唐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南唐最后的精锐前来摧毁采石矶浮梁,朱令赟放火烧浮梁,没想到老天不老眼,南风变北风,烧死南唐军无数,朱令赟也死在大火中。李煜和赵匡胤对抗的本钱本就不多,采石一败,金陵就直接暴露在宋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李煜这才知道害怕:原来赵匡胤不是苻坚,那怎么办?李煜听说赵匡胤为人比较宽厚,便想给赵匡胤认个错。希望赵皇帝能收兵回去,李煜继续当“儿皇帝”,派国中文人翘楚的吏部尚书徐铉去汴梁哀求赵匡胤罢兵。

  徐铉风餐露宿赶到汴梁,见着赵匡胤,伏地哭求赵匡胤看在一下李煜十五年来屈膝侍奉大国的份上,给李家留条血脉。赵匡胤是这么好打发的?不同意。徐铉急了,大声质问赵匡胤:“李煜何罪?!陛下如此逼人?!”

  赵匡胤看了一眼徐铉,冷笑:“是!李煜侍朕如父,本来无罪。但现在天下即将一统,李煜仍割据江东,朕为天下百姓计,必须要过江。何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是震泺千古的名言,也是赵匡胤留给后人最最出名的一句话,古往今来,最难讲的就是一个理字。弱肉强食,自古皆然,你打不过我,我吃掉你就天经地义,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如果想和强者讲道理,唯一的道理就是你要比强者更强,否则,一切免谈。

  徐铉伏地流汗,不敢出声,心想:“国主,我也帮不了你了,你就听天由命吧。”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宋军曹彬、刘遇、潘美等部率军过江,包围金陵城。李煜吓的大气也不敢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李煜开始向“佛祖”祷告,乞求我佛慈悲,救李煜则个。李煜一方面守城,一方面在宫中吃斋念佛,金陵城中乌烟瘴气。

  曹彬先礼后兵,派人入城给李煜下了一道最后通谍:“金陵你是绝对守不住的,还是早点认相,不然大军一入,后果自负!”李煜求佛求了一千年,佛祖也没搭理李煜,李煜转了几百圈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告诉曹彬让大儿子清源郡公李仲寓前去汴梁纳降,可曹彬等了几日也没动静,又派人去催:“李先生,少耍花招,清源郡公到我这里谈谈就行了,不必麻烦天子。只要清源郡公到我大寨,我就停止攻城。”

  李煜有些犹豫,中书舍人张洎劝李煜:“别听曹彬胡扯,金陵城固若金汤,宋军打不进来的。”李煜老糊涂了,听信了张洎的鬼话。李煜拒绝曹彬的理由居然李仲寓还没挑好衣服,曹彬气的脸都紫了:“耍我?给脸不要脸,攻城!”金陵城孤立无援,城内又没多少军队,哪是宋军的对手,当下宋军就破了城。

  破城之日,南唐群臣有的投降,有的自尽殉国。右内史侍郎陈乔约定和张洎一起自杀殉国的,宋军即将入城,陈乔和张洎来到宫中见李煜,陈乔伏地痛哭:“臣有罪!主辱臣死,臣不敢苟活世间。请陛下杀臣,宋主要问,陛下就说是臣小人误国,宋主必不深责陛下。”

  李煜长叹:“算了吧,国亡在即,至于日后生死,非此时所能知,你就算死了,也无济国事,再想他法吧。”陈乔确实是个忠臣,可惜李煜“没时间”用忠臣,致使国势若此。陈乔已抱死志,号哭一场,上吊自杀。

  张洎算着时间,见陈乔差不多断气了,告诉李煜:“臣本来也应该陪陈乔殉国的,可陛下肯定要去汴梁见赵皇帝,身边没人打理可不行,臣觉得还能为陛下做点事,所以暂时还不想死。”这是什么人啊?真够无耻的!

  赵匡胤事先交待过曹彬不许在金陵中掠劫财物,并善待李煜一族。曹彬入城后,秋毫无犯,列队来到内城外,请李煜早点出来。李煜也不去求佛了,佛祖公务比较繁忙,没时间过问李煜的闲事。李煜本想自焚殉国,抱了一大堆木柴在宫中,可李煜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年轻,就这样离开人世有些可惜,便放弃自杀的念头,决定投降。

  不过在出降前李煜干了一件对历史极不负责任的事,他让黄昭仪把珍藏的钟繇以及王羲之等人的书法原本尽数烧掉,一件也没留下来。然后在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底,李煜率领群臣开门素服出降。

  曹彬还在生李煜前次耍他的气,当李煜给他下拜时,曹彬一甩脸色,不理李煜:“身有重甲,不方便还礼。”不过曹彬为人不失忠厚,告诉李煜:“君入朝后,岁赐奉禄有限,怕不够你们家支出的。现在还有点时间,君速还宫,多带点钱,以备日后之用。不然,朝廷都要把宫中物没收,到时一个子拿不到,可别怨我事先没通知你。”李煜谢过后,入宫打点财物。

  宋阁门使梁迥见曹彬居然敢放李煜回宫,大惊:“大人怎么能放李煜回宫?万一李煜要自杀了,大人如何向官家交待?”曹彬大笑,但没有说话。梁迥不知道曹彬何意,再三问之。曹彬笑答:“李煜为人庸弱,今日既然出降,就说明李煜还有幸生之心,怎肯自杀?放心吧,一会李煜就会回来的。”果然不久,李煜就出来了。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曹彬奉赵匡胤命,催促李煜等人打点行装,去汴梁见大宋皇帝请罪。李煜生在金陵、长在金陵,也亡国在金陵,对金陵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毕竟这里还埋着他的祖父、父亲的遗骨,还有他的前妻周娥皇。这就样离开了?李煜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对于这样一个人生结局,他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但此时自己的九族性命都握在赵匡胤手中,害怕惹翻了赵匡胤,不敢不从。只好哭拜了列祖列宗,然后带着小周后等家族成员以及文武启程北上。

  南唐自烈祖李昪937年开国,到李煜素服出降,共存在了三十八年。做为“政治家”,李煜给历史交上了一份答卷,上面只写着一句话:“后主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在五代十国时期曾经名震江南的南唐就这样灭亡了,而南唐的灭亡也意味着震烁历史的大唐帝国的彻底终结,从此,历史上再也没有过一个称作“唐”的政权。霓裳羽衣曲、李白、杜甫、白居易和一段段历史的佳话以及历史悲剧,都走进了历史的坟墓,永远不再出现。

  在行前,李煜作了一阙《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五

  李煜等人乘舟北进汴梁城时,李煜痛永无再返故国之日,痛哭流涕,提笔再作一首亡国诗:“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门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间坐细思量。”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一行做为宋朝的俘虏来到汴梁,刚下船时,李煜看到汴口有座普光寺,李煜想上去看看,陪从人员劝他不要在赵匡胤的地头上惹事生非,李煜大怒:“我当政以来,你们这帮人天天缠我身边,这个做不得,那个做不得,现在亡了国,没必要怕你们,今日偏由我做回主!”李煜登上普光寺,远望江南,却不得见,只见风烟袅散,天际间,一片愁云惨淡。李煜触景生情,泪流满面,长叹数声才下来。

  赵匡胤做为胜利者,已经准备好了受俘仪式。赵匡胤大陈甲兵,亲临明德门接受李煜的请罪。不过李煜从即位起就对赵匡胤奴颜婢膝,赵匡胤本也是个宽容的人,也就没有让李煜跟五年前接受南汉皇帝刘鋹受俘一样,只是让李煜等人白衣在明德门下请罪。赵匡胤俯身下问:“下面站着的可是江南国主?”李煜见左右卫士持刃而立,吓的跪在地上发抖,无言以对。

  赵匡胤知道李煜无用,转而厉声责问徐铉:“李煜今日,汝不得辞其责也!为何不劝李煜早入朝?以致刀兵齐发,百姓受苦!”徐铉向来以铜牙铁齿著称,大声答道:“臣为江南臣子,自当忠心侍主,今日国亡,臣当死罪,请陛下诛臣以谢江南士民。”赵匡胤见他如此硬挺,大笑:“汝真忠臣也,以后事朕也要象事李煜那样。”

  赵匡胤也听说了张洎劝李煜不出降曹彬一事,又骂张洎:“还有你!不是你劝李煜死守,李煜也不会有今日之辱。”说完就把张洎在金陵时准备召援兵的蜡书丢到张洎脚下。张洎汗出如雨,顿首哭道:“此书是臣所写,但臣彼时尚事李氏,所谓忠犬不吠其主。今若得死,臣之幸也。”张洎怕死是真的,但请死绝对是假的,不然早在破城时就该和陈乔自缢殉国了。

  李煜口才一般,但身边竟是些伶牙利齿的高人,赵匡胤也是苦笑,又把安慰徐铉的话重复讲给张洎。赵匡胤得意之余,又数落李煜几句,随即封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当然这是个虚职。说来也可笑,李煜这辈子最不善长的就是打仗,结果倒在把南唐消灭的宋朝那里混了个将军当当。李煜毕竟是个有身份的人,赵匡胤给了他“违命侯”的“爵位”。

  虽然赵匡胤善待降王是出了名的,毕竟这些人懦弱无能,留下来还能在历史上博一个宽厚待人的好名声。但也有例外的,孟昶因为花蕊夫人而遭了难,可见说赵匡胤“仁厚爱人”多半是后世史家吹出来的。至于李煜,身边虽然也有一个绝色小周后,不过赵匡胤还真没对小周后动过什么心思。李煜心下也觉得宽慰了不少,也打算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下去吧,人生不如意十八九,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李煜就这样终死汴梁城,那么李煜的人生还谈不上什么悲剧,也赚不了后人几滴眼泪,李煜的悲剧马上就到开始了。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时年方五十岁的赵匡胤突然莫明其妙的驾崩,皇弟晋王开封尹赵光义继位,改元太平兴国。

  赵匡胤的死因是宋史第一大疑案,野史传言赵匡胤死前把赵光义叫进宫去,身边没有一个外人。不知他们说了些什么,只是传闻外头的太监听到屋里赵匡胤大声说了一句“好做!好做!”然后赵光义放声大哭,赵匡胤就这样死了,到地下去见曾经无比信任他的前主人柴荣去了。

  赵光义当上皇帝后,李煜的噩梦开始了。李煜此年不到四十岁,而他的小周后也只有二十六岁,这个年龄的美女是最让人动心的,赵光义那双色眯眯的眼睛不知不觉间就盯上了小周后(大哥喜欢花蕊夫人害死了孟昶,小弟喜欢小周后害死了李煜,这哥俩怎么都一个德性?!)。

  赵光义当然知道哥哥是怎么把花蕊夫人搞到手的,也不用多动什么脑筋,学哥哥的就是。赵光义打着让小周后等南唐“命妇”到宫中拜见自己后妃的幌子,召小周后进宫。李煜以为赵光义和赵匡胤一样宽厚,何况皇帝旨意不敢违,便让小周后去了,可谁知道这一去就是好几天。

  赵光义当时三十七八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见到小周后,如狼似虎的扑了上去。小周后吓的连连后退,抵死不从,赵光义能让他哥哥不明不白的成了“太祖”,还在乎你这个弱女子?命强壮的宫女上前把小周后衣服扒掉,强行按到床上。

  最让人发指的是,赵光义居然还让宫中的画师现场把自己的“威武雄壮”画下来(野蛮!),这就是在野史有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小周后受此污辱,痛不欲生,但她不敢冒犯赵光义,自己的性命都握在赵光义的手里。只要赵光义一点头,她们李家和周家九族都将灰飞烟灭。小周后回到府中,李煜这时也知道小周后在宫中这几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垂头不语。小周后满肚子的委屈无处发泄,只好狂风暴雨的发向李煜,大骂李煜“你真不是个男人,窝囊废!当初怎么就看上了你!”李煜这时什么都做不了,更不能去安慰妻子,否则对李煜和小周后来说是更大的人格污辱。

  李煜欲哭无泪,亡国后离开金陵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来到陌生的汴梁,身边只有这个女人可以聊做安慰,毕竟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感情很深。没想到赵光义居然对他下这个重手,李煜虽然窝囊,但也是个男人,男人不怕死,就怕戴上绿帽子,李煜只有任凭妻子发泄,心中已经翻江倒海,但除此之外,李煜还能做得什么?

  赵光义尝到了腥味,便三番五次的召小周后入宫侍寝,即使不为了李煜,为了周氏一族,小周后也不敢不从,任凭赵光义“欣赏”自己的身体。回来之后就接着骂李煜,骂累了,两人就抱头痛哭。小周后虽然知道李煜没用,但十几年的感情不可能在一瞬间抹去,永远也不能。

  李煜在汴梁生不如死,忍受着亡国辱妻的人格污辱,郁郁寡欢,开始怀念起小时候在江南春色中任情奔跑,在宫中为起舞的周娥皇弹琵琶,和小周后在小亭中饮酒的快乐场景。当人活着压抑的时候,就会不自然的怀起旧来,而且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李煜开始“重操旧业”,填起词来。李煜词在词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但李煜词真正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还是在亡国之后寓居汴梁的这两年所作。其中有一阙《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阙词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在李煜四十二首词也许仅“次”于另外一阙《虞美人》,这阙《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这也是唐五代以及北宋早期词的抗鼎之作。只是这阙词太“血腥”了,字字血泪,断人心肠。原词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做为一个亡国之君,在战胜国的土地怀念故国,这是犯了大忌讳的。如果三国蜀后主刘禅在洛阳怀念蜀中,司马昭也不会放过刘禅。李煜如此“明目张胆”,赵光义知道后,大为忌恨,心想:“你这个亡国奴居然敢怀念金陵?朕在你心中是个什么位置?”何况自己虽然强行霸占了小周后,但毕竟她在名义上还是李煜之妻,时间一长,肯定走漏风声,传到外人耳朵里,不骂自己才怪。为了以后方便和小周后鸳鸯双飞,李煜,对不住了。

  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初四,这天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正值七夕。李煜也没怎么过寿,亡国奴做什么寿?只是简单的吃了点东西,这时大宋皇帝赵光义派人送来一瓶好酒。李煜跪拜后收下,来人自去。李煜开始喝着皇帝送来的美酒,构思着下一阙词。

  喝完不久,李煜突然感到腹中一阵巨痛,头部和手脚开始剧烈抽搐,来回做牵机状,李煜拼命挣扎了一会,慢慢的,李煜不动弹了,死了。李煜死状极为惨烈,头和脚迸在了一起,拘搂成一团。宋太平兴国一代词宗、南唐后主、大宋“陇西郡公”李煜,“薨”于汴梁。

  赵光义送给李煜的不是什么佳酿,而是一瓶牵机药,也就是中药马钱子,喝下这种毒药的人,都会在巨痛中死去。李煜死讯传来,赵光义猫哭耗子,辍朝三日,追赠李煜太师、吴王,葬在洛阳北邙山。

  小周后看到丈夫的惨死,悲痛欲绝,哀号不已。虽然小周后骂过丈夫窝囊废,但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来也没有变过,在做了亡国奴后,两人相依为命,准备平平安安的过完下半生。可“人面兽心”的赵光义却断送了他们的未来,小周后哭了数日,在丈夫灵前自尽。

  对于李煜的评价,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李煜的人生悲剧让历史感动了一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能让现代人记住并感动的爱情悲剧,也许只有三个:项羽乌江别虞姬,陆游沈园偶逢唐婉儿,李煜和大小周后的爱情故事。

  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就以北宋大词人秦观的一阙《鹊桥仙》来为李煜送行: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