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八章上 在夹缝中生存——荆南政权的小本经营
一
南北朝末期,梁武帝萧衍老年昏愦,误用侯景,结果身死国灭。梁朝统治崩溃之后,北方两个强大的敌人北齐和西魏(北周)疯狂南下,北齐夺去千里江淮,西魏(北周)吃的更多,巴蜀荆湖尽被拿下。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出战战略考虑,扶持萧衍之孙萧詧在江陵立国,史称后梁,与江东的残梁势力进行对抗。
说来颇为巧合,在南北朝后梁灭亡四百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在江陵又出现了一个政权,地盘和“后梁”几乎相同,同样在北方政权和南方政权的夹缝中苦苦生存。更为巧合的是,这个江陵小政权所事奉的第一个北方政权,恰也叫后梁,就是朱温先生的帝国。
因为这个江陵政权的建立者高季昌先是被朱温封为荆南节度使,后又在后唐庄宗帝李存勖时被封为南平王,所以史称荆南或南平。
高季昌,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生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高季昌出身贫寒,因家里吃饭的太多,便被家人送到汴州(今河南开封)富户李让那里做家奴。
李让家世富豪,奴仆成群,根本没把高季昌当回事,两枣仨窝头的养着就是。高季昌做为李家的低等家奴,待遇自然好不到哪去。如果高季昌这就样活下去的话,到老还是个李家的老奴才,娶个奴婢给李家的生一堆家生子儿,世世代代要做奴隶。
不过高季昌运气好,遇上了一位“恩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朱老三。朱温因反黄巢有功,于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三月被唐僖宗李儇任命为宣武节度使,随后朱温到汴州上任。李让因没摸清朱温的底细,便凑凑热闹,交了一大笔保护费给朱温。朱温大喜,便收了李让做义子,改名为朱友让。
李让改认了祖宗,便请朱温到府中喝酒,朱温正吃喝时,看到一个家奴在干活。朱温有点眼力,觉得此人面貌不寻常,便问这是谁?李让笑道:“这是儿子的家奴高季昌。”朱温把高季昌叫过来,问了几句,朱温大悦,便让李让收下高季昌做干儿子。
高季昌只比朱温小五岁,却当了朱温的孙子,不知道心里是否别扭。不过朱温对待这个“干孙子”却不薄,朱温让高季昌在手下做牙将,并派人教高季昌骑马射箭,这是乱世中生存的基本功,往大说能建功立业,往小说能防身自卫。高季昌悟性好,很快就学会几招,不过朱温也没拿他当武将用,就他那几招花拳绣脚,不够人家练靶子的。
高季昌为人有智略,深得朱温的赏识,常带在身边。高季昌确实有点能耐。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五月,因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劫走了价值边城的唐昭宗李晔,想挟天子令诸侯,朱温岂能答应?大起汴兵,西向攻凤翔军。李茂贞开始没拿朱温当盘菜,出兵练了几个回合,全被朱温给灭了。李茂贞打不过朱温,就缩在乌龟壳子里,任凭朱温挑战,李茂贞一概不理。
朱温拿这个无赖毫无办法,有点坐不住了,众将也劝朱温撤军。而朱温的“义孙”高季昌却提出不同意见:“天下英雄,四海豪杰,均欲得天子,我王欲平万方,必奉天子而号令诸侯。今茂贞困守凤翔,不久便能破城,奈何退归?”朱温被他一激,便问“计将安出?”高季昌进言道:“李茂贞无非是想坚壁清野,和我们耗粮食。大王可以派人入城散布谣言,就说汴军粮尽,人皆思乡。李茂贞必然来偷袭,我可一战破之。”朱温鼓掌大笑:“真是妙计!”
高季昌找来敢死士马景,让马景带着几个不怕死的弟兄假装投降,然后汴军埋伏四面,准备围歼凤翔军。马景入城后骗李茂贞:“吾等因军中无粮以充饥,故来降大王。朱温已经带着汴军主力东归,而余下一万多老弱病残守营,今晚归去。时机难得,大王勿错过。”李茂贞前不久被西川的王建给骗去了山南诸州,正郁闷着呢,听说朱温走了,大喜。当夜李茂贞尽出精锐,偃旗而出,直扑汴军营中。朱温见李茂贞上了钩,击鼓为号,埋伏好的数万汴州军狂潮般杀出来,凤翔军大乱,自相踩踏,又被汴军杀死无数,逃回去的没几个。
李茂贞刚被王建骗哭了,这回又哭了:“朱三和王八都是大骗子!”朱温骗的就是你这个傻子:“快把皇帝交出来,否则我撅了你的祖坟!”李茂贞无奈,只好把唐昭宗交给朱温,活命要紧。朱温把唐昭宗回到了长安,有了唐昭宗这块宝,朱温实现了“挟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满心欢喜。
这次能夺还昭宗,高季昌居首功。朱温对这个“义孙”刮目相看,提拔高季昌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高季昌设计夺回唐昭宗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了江湖,江湖中人都知道朱温的“干孙子”差点玩死了李茂贞,尤其是那几位江湖大佬如王建、杨行密、马殷等,都在心中记下高季昌这个名字。
朱温自然重用高季昌,唐天祐三年(公元906年)十月,朱温在敲掉了盘踞在荆南一带的荆南节度使赵匡凝,夺回了大片土地。虽然朱温最大的敌人是李克用,但对王建和杨行密也不敢掉以轻心,东杨西王,对朱温的南线防御造成了巨大压力,不过好在淮南和西川之间的军事重镇江陵在自己手中。
江陵北控中原,西凭两川,东临江东,南接楚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朱温必须派一个既有能力又绝对忠诚的人去守江陵,江陵要是丢了,朱温的麻烦就大了。从哪方面来讲,高季昌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就委高季昌为荆南节度留后,负责镇守江陵重镇,同时派驾前指挥使倪可福带五千精锐军驻戍江陵,协助高季昌。
荆州虽然是中南大镇,但旧属荆南节度的八州,被朱温弄到有的只有江陵一府,王建霸占了峡州(今湖南宜昌)、归(今湖北秭归)、夔(今重庆奉节)、万(今重庆万县)、忠州(今重庆忠县),武贞军节度使雷彦威控制着朗州(今湖南常德)、澧州(今湖南澧县)。
江陵处四战之地,战乱频仍,百姓流散无居所。高季昌到任后,立刻派人招抚百姓,恢复生产,江陵渐渐恢复元气。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五月,朱温废唐称帝后,立刻给高季昌转了正,诏命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这也是荆南(南平)政权的开始。
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十月,朱温下诏削雷彦恭武贞军节度使官爵,让高季昌和马殷出兵讨伐雷彦恭。高季昌派大将倪可福会同湖南军秦彦晖部攻朗州。雷彦恭觉得大事不妙,忙向淮南的杨渥求救。杨渥刚当上吴王,也想出出风头,派大将泠业、李饶将兵来救,但在岳州(今湖南岳阳)被湖南大将许德勋给收拾了。
到了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四月,吴王杨渥被权臣徐温废掉,徐温新官上任要烧把火,徐温看到高季昌实力太弱,就先拿高季昌开刀。淮南军顺长江西进,来攻石首(今湖北石首),被高季昌一棍子给打回来了。徐温不信高季昌有能耐,再派大将李厚率一万五千水师顺江攻江陵。高季昌也被逼急了,虽然江陵地寡兵弱,但人到了绝望的时候,总是能爆发强大的力量。高季昌亲率舟舰在马头(今湖北公安西北)和吴军决战,荆南军死冲吴军舰,火箭齐发,大破吴水师。
荆南小而不弱,高季昌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对付,只好收手。高季昌也知道自己的家底太薄,必须招兵买马,同时要培养智囊集团。这年的十月,高季昌得知前唐进士梁震因不愿屈节事梁,间道回四川老家,路过江陵。高季昌大喜,恳求梁震留下来辅佐自己。
梁震连朱温也没上眼,哪瞧得上高季昌?高季昌死磨硬泡:“先生大才,四海共知,即不肯屈事梁朝,又何必委身王建?不如留在江陵,以教季昌。”梁震本不想答应,可又怕高季昌狗急跳墙,只好留下来,但有条件:“高公能看得起我,我没别的说,可以留下。但我只做幕后策划,不抛头露面。”
高季昌大喜,连拜梁震:“先生不以江陵卑小,季昌愚拙,季昌唯先生言是计。”梁震依然挂着前唐进士的头衔,在高季昌身后出谋画策。梁震确实打心里看不起高季昌,他是前唐进士,以他的才力身份,在大镇谋个宰相不是问题,窝在江陵确实有些委屈他了。
江陵虽然地处各大镇的夹缝中,但因为荆南是梁朝属地,所以战略生存压力还不算大。高季昌和朱温的“祖孙感情”不错,朱温一直照顾高季昌,也默认了荆南实际上的半独立地位。
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朱温因为乱伦过了头,被孝顺儿子朱友珪给弄成了“大行皇帝”,随后朱友珪又被朱友贞干掉,朱友贞继位。高季昌和朱友贞没打过什么交道,不知道这个“叔父”靠不靠谱。为了生存,高季昌加紧城防,大造战舰五百艘,募兵入伍,修整军械,为自守计。同时为了改善荆南的生存环境,和王建、徐温等人眉来眼去。虽然朱友贞对此早有耳闻,但因为北方的李存勖已经让朱友贞大为头疼,所以也没功夫理高季昌,巴掌大的地方,能闹出多大动静出来?由他去吧。
二
这两年春风得意,高季昌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想扩大生产规模。高季昌觉得王建老糊涂了,比较好欺负。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春,高季昌大起战船,溯江西上,收复原荆南治下被王建夺去的巴东诸州。蜀夔州刺史王成先率军来战。
高季昌命人纵火烧蜀舰,江上风大,一把火过去,烈焰冲天,高季昌想看场好戏。哪知道蜀军招讨使张武暗中使水军潜水用铁锁固定死荆南战舰,加上老天爷不长眼,风势突转,回烧荆南军。荆南战舰动弹不得,被烧毁殆尽,将士投水而死。
高季昌魂都吓飞了,跳到小舰上,蒙牛皮而退。蜀军一炮打来,砸掉了小舰的尾巴,小舰下沉。高季昌直哭:“真他妈晦气!”又跳到小船,丢下五千多具荆南军弟兄的尸体拼命划船东逃,勉强逃回江陵。
高季昌渴望扩大地盘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明显找错了对手,或者说找错了时机。荆南和周边的吴、蜀、楚相比,实力弱的近乎可笑,而且主政三国的徐温、王建、马殷都是一代枭雄,治国用兵都有一套,高季昌这时找他们耍明显是找抽,没被活捉就算他万幸了。王建是何等人物?手下名将不少,而且巴东长江防线的重要性王建最清楚,哪能让高季昌轻而易举的捞便宜?
被王建揍肿了脸之后,高季昌算是老实了一阵子,身边这帮爷没个好惹的,谁的毛也拔不得,只能做孙子。汴梁的朱友贞倒是懦弱无能,虽然一直被李存勖压着打,但高季昌也没敢打“叔父”的主意,自己哪点底子,根本不够朱友贞吃的。
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河东军入汴,朱友贞自杀。高季昌和朱友贞关系本就不怎么样,亡了就亡了吧,再换个主人就是,高季昌向李存勖称臣。高季昌知道李存勖的祖父是李国昌,自己的名字正好犯讳,便改名为高季兴。李存勖也不知道高季兴是何等人物,先稳住他再说。
高季兴的手下劝高季兴去洛阳朝见李存勖,以免惹祸上身,首席幕僚梁震力言不可:“梁唐为仇雌三十年,大王(朱友贞尝封高季昌为勃海王)世系梁朝旧臣,据大镇,率强兵,自为一方诸侯。今若入朝,恐能去不能回。”高季兴觉得事情没这么严重,不听梁震劝,只身入洛阳。
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十一月,高季兴来到洛阳,做为第一个朝见的地方大镇,李存勖自然厚待高季兴。宴间李存勖问:“卿能来朝,朕心甚慰。今朕欲削平天下,卿向有谋智,为朕一言,今当伐吴乎?伐蜀乎?”高季兴早就想收复旧荆南治下诸州,当然力劝李存勖先伐蜀:“两相而较,蜀为弱,况王衍童昏于上,幸臣谋私于下,国势非王建时也。臣意先取蜀,然后顺江东下,夷吴若覆掌耳。”李存勖鼓掌大笑:“卿真善计!”
高季昌在洛阳呆了一段时间,发现李存勖治下的中原混乱,宦官妇党乱政,知道李存勖这样胡闹下去,早晚要坏事。而洛阳城中的宦官听说高季兴这个财主来了,都欢欢喜喜的来找高季兴要钱,高季兴刚开始还给点面子,后来这帮鸟人贪得无厌,高季兴气的想离开洛阳。
可李存勖舍不得高季兴,想留下来喝茶聊天。郭崇韬劝:“陛下初平中原,四方来朝者,唯季兴一人,如果扣下高季兴,理亏在我,以后谁还敢来?不如放行高季兴,为长远计!”李存勖这才让高季兴回江陵。
高季兴惊出一身冷汗,害怕李存勖变主意,出城后拍马狂奔。并对侍从道:“此行二失,来洛阳大失,险此客死于此。皇帝纵我还江陵,亦一失也。”来到襄州(今湖北襄樊),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设宴招待高季兴。高季兴不敢多喝,少饮几杯,于夜间趁人不备,强行出城,奔回江陵。
及至江陵,众人前来问安,高季兴紧紧握住梁震手,长叹数声:“悔不听公言,几入虎口而不得出矣!”众人问中朝形势,高季兴笑道:“吾本以为李家雄武英豪,今日观之,犹竖子也。彼新得河南地,便举掌谓功臣曰‘天下自吾十指中得之!’灭梁岂是彼一人所为?骄傲成这样,功臣莫不寒心。而且妇寺干政,荒及酒色,李存勖混不了多长时间,我们不用怕他!”高季兴在江陵招抚流亡到江陵的梁朝散兵,安抚百姓,大修战舰,以备未来战时之用。
因为高季兴是第一个来朝见自己的诸侯,所以李存勖待高季兴也算不薄,同光二年(公元924年)三月,李存勖加高季兴尚书令,并封为南平王,这也是南平“国号”的由来。不过在这里我更愿意把江陵政权称为荆南,荆南是个地域性很强且是官方正式的名称,若称南平,会和福建的南平混淆起来。
高季兴上次没拿下巴东诸州,高季兴心里一直疙瘩疙瘩的,想找机会再伸手。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十月,李存勖发兵大举入蜀,高季兴大喜,留长子高从诲守江陵,大起舟师,沿江西进取施州(今湖北恩施)。蜀中方面出马的还是张武,张武听说高季兴又来了,故伎重演,横锁大江中。这回高季兴长记性了,派水军在前头砍断大锁,然后前进。可惜手下都是饭桶,没把铁锁砍断,结果荆南舰船被这些破铁锁给挂住了,动弹不得。蜀军箭石齐下,荆南水师又是惨败,高季兴只好故伎重演,跳上小舟,窜回江陵。
此时后唐军已经进入蜀中,张武见大势已去,投降了魏王李继岌。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十一月,唐军下成都,王衍面缚出降。高季兴正在府中吃闷食,听说李存勖真把王衍给捉了,大惊,失箸于地:“我真是臭嘴,没事劝李存勖伐什么蜀,下一个就要轮到我了。”旁边梁震劝高季兴:“公勿忧,中朝乱象已生,李存勖虽得蜀中,不久必生大乱,江陵安枕无忧患。”高季兴稍做宽心。
其实高季兴即使不劝李存勖,客省使李严和枢密使郭崇韬也劝李存勖伐蜀,伐蜀和高季兴关系并不大,也不必给自己戴什么高帽子。不过高季兴心里也确实不放心李存勖,自古统一先伐蜀,然后都是顺江陵东下取吴,隋文帝杨坚就是这样玩统一的。后来的赵匡胤也是如此,先及蜀,次及江陵,后及吴。高季兴再一想,如果李存勖真能统一,自己总是逃不掉的,自己对李存勖还算恭敬,想必李存勖也不会把自己怎么着。
唐军入成都后,魏王李继岌刮了四川的地皮,捞了四十多万的财帛,走山路成本太高,不如走水路方便。李继岌命人押送财物乘船顺江东下,准备运往洛阳。高季兴家底太薄,对这些财宝眼馋的很,但因为是李存勖的东西,没敢贪心。
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四月,洛阳发生兵变,李存勖被杀,李嗣源称帝。消息传到江陵,高季兴大喜:“竖子果不出吾所料!这些东西就没必要送给李嗣源的,本就不是他的东西!”下令斩杀护财使者,将四十万多万财帛尽数划到自己名下,狠狠发了一笔。
这笔钱既不是李存勖、李嗣源的,也不是他高季兴和王衍的,而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但百姓却无权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因为他们“下贱”,“劳力者必治于劳心者”,一个个历史风云人物在无数白骨中建立自己起的生前身后名,却殊不知,他们的这种所谓荣耀,却带着极浓重的血腥味。
做为一个身处四战之地的小政权的统治者,高季兴面临的压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所以对高季兴来说,必须抓住三点:军力、财力、智力。尤其是智力,身边没几个智囊绝对不行,做为高季兴的头号军师,梁震也知道人才对于这个小政权的生存有多少重要,梁震给高季兴推荐了陵州(今四川仁寿)人孙光宪。孙光宪有文才,善计略,高季兴因是梁震所荐,而且孙光宪确实很有才学,便征为掌书记。
高季兴想从马殷那里刮点油水,孙光宪劝谏:“公误矣!荆南狭小,百姓困饥,现在我们应该恢复生产,积蓄力量,再图后举。今攻楚,必为他人所乘,大事必去!”高季兴大悟,方才罢手。
没有从马殷这个老家伙刮点油水,高季兴又觉得李嗣源老实好欺负,于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六月,上表李嗣源:“臣需要将养的人太多,江陵地头太小,不够用啊,请陛下宽容则个,把夔州(今重庆奉节)、忠州(今重庆忠县)、万州(今重庆万县)划给臣吧。反正陛下龙驭万方,也不在乎这点地皮。”
李嗣源哪里舍得,给驳了回去。哪知道高季兴跟粘胶似的,赖起了李嗣源,三番两次的请李嗣源开恩。李嗣源被高季兴逼到了墙角上:“朕出道数十年,哪曾遇到过你这号难缠鬼?”不过李嗣源看高季兴确实不容易,看在荆南百姓的面上,给了高季兴个面子。
但李嗣源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给你,但刺史均由朝廷任命。”高季兴一听就泄了气:“骗子!自除刺史,地盘还归你管,跟白给一样。”高季兴把李嗣源派到诸州上任的刺史全都乱棍打回去了,派高家子弟去守三州。高季兴登鼻子就上脸,把李嗣源差点气晕过去:“太可恨了,这都是什么鸟人?不给点你颜色看看,以为朕就这么好欺负?”
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三月,李嗣源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北路军,东川节度使董璋、副使西方邺为西路军,楚王马殷为南路军,三面讨伐高季兴。高季兴见李嗣源来真的,忙向淮南的徐温求救,徐温发水师来救。江陵对淮南的战略意义极大,江陵若失,淮南危矣。
刘训来到江陵,高季兴固守不战,加上天降大雨,唐军将士多数病倒,刘训也成了病号。李嗣源又派枢密使孔循来督战,孔循先礼后兵,劝高季兴识点时务,别给脸不要脸。高季兴不吃你这套,回信差点把孔循骂死。
孔循大怒,发军攻城,高季兴骂人一流,打仗也不逊色,堂堂大唐军就是拿江陵孤城毫无办法,只好撤军。楚王马殷表面上出兵,实则坐兵岳州,等待机会自捞好处。江陵本应把中原政权做为战略腹地,和南方几位大佬对抗,现在和李嗣源翻了脸,高季兴做事也够厉害的,夺了湖南入京进贡的物项,扣了马殷使者史光宪,派人去广陵向吴国称臣。徐温现在还不想得罪李嗣源,拒绝了高季兴,不过徐温玩的比高季兴更绝,把高季兴送的礼物给扣下了,让高季兴自个想办法去。
高季兴差点没被徐温气死,淮南这路指望不上,高季兴真是没办法了。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六月,唐军西路西方邺部率水师在江上大败荆南军,高季兴刚骗到手的三州又被李嗣源夺了去。
而马殷这路也没闲着,见史光宪被抓,大为愤怒,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三月,马殷亲临岳州(今湖南岳阳),派大将袁诠、王环以及儿子马希瞻等人率舟师北上。楚军善水战,本身实力就在荆南军之上,马希瞻设计在刘朗浦(今湖北石首境内,即刘备迎娶孙权妹之处也)大败荆南水军。楚军走江直趋江陵,高季兴好汉本色,说打就打,说和就和,忙把史光宪送还马殷,求马大王给点面子。马殷灭高季兴容易,但却少了一个战略缓冲地带,还是留下高季兴更符合湖南的战略利益,罢手回长沙。
三
没过三个月,马殷又和高季兴干了一仗,这回高季兴总算找回了“军事家”的感觉,在白田大败楚岳州刺史李廷规。马殷也不想打下去了,再打下去对双方都没好处。高季兴得罪了李嗣源和马殷,需要找一个靠山,此时吴国权臣徐温病死,养子徐知诰主政淮南。高季兴便再次向吴国称臣,徐知诰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接受高季兴的称臣,封高季兴为秦王。
高季兴也老了,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好赖也算给儿孙们谋下了一份不大但也能过得去的家业,温饱是不成问题的。没多久,高季兴就病倒了,军政大权交付长子高从诲处分。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在刀尖上跳舞的一代“巨滑”高季兴病死江陵,年七十一岁。
江陵是南方各大镇向中原政权朝贡的必经之道,所以高季兴经常做劫道的买卖,等各镇或写信责骂,或出兵讨伐时,高季兴又不得不把吞到肚里的东西吐出来,所以周遭各大藩镇都瞧不起这个高季兴。其实这个如跳蚤般大小的荆南政权能在梁、唐、晋、契丹、汉、周、宋,前蜀、后蜀、楚、湖南、吴、南唐十多个大政权的夹缝中生存五十多年,实在很不容易。江陵地寡民贫,又处四战之地,所以高季兴为了生存,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偷张家鸡,摸李家狗,顺带着拔了王二家的蒜苗。各大镇的头脑们鄙夷高季兴,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他们是高季兴,他们会如何去做?
高季兴死后,长子高从诲袭位。遗使向吴国告哀。吴国主事的徐知诰让傀儡皇帝杨溥封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不过高从诲也没怎么瞧得起吴国,和自己一样都是偏安政权,跟吴国混真不如跟李嗣源混。召集文武议事,高从诲先发表意见:“金陵离我们太远,万一有事,远水难灭近火,不如转向臣唐,唐主仁厚,必不以前事为意。你们意如何?”众人也都是这个看法,高从诲决定降唐。
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五月,高从诲分别写信给楚王马殷和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元信,请他们代向李嗣源说通称臣事。同时派押衙刘知谦去洛阳纳贡,交了三千两银子的保护费,李嗣源为人宽厚,不看僧面看佛面,得饶人处且饶人。李嗣源一般不轻易对外动兵,既然高季兴已经死了,旧怨算是有个了断。七月,李嗣源封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到了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二月,李嗣源再封高从诲勃海王。
高从诲不比他老爹,总想靠劫道发财,高从诲善于处理各方的关系。荆南这么弱,所以荆南的外交政策只能是以小事大,轻易不要开启战端,要想生存下来,就要牺牲一点尊严,这是无奈中的必然选择。经过高从诲的努力,荆南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高从诲觉得活的很轻松。
高从诲为人“明敏,多权诈,亲礼贤士。”高从诲听说楚王马希范喜欢追求生活质量,不禁眼馋,对手下说:“马希范真乃大丈夫也。”高从诲希望左右拍拍马屁,然后也好奢侈一番。
孙光宪起身道:“大王想错了,我们和湖南不同,马家的奢糜无度,不善恤其民,早晚要遭报应的。中朝皇帝性宽简,善驭民,大王应该学唐朝,而不是马家那帮少爷们。”高从诲脸的跟萝卜似的:“孟文说的对,与善人法,善;与恶人法,恶。”高从诲纳谏如流,改节亲士,减赋税,宽刑罚,荆南百姓由是少安。
而荆南的首席幕僚梁震自从被高季兴强留下,到现在差不多三十年了,虽然没能在大镇谋得宰相呼风唤雨,但高季兴对自己言听计从,口称前辈,几十年风风雨雨,梁震对高季兴也很有感情。虽然高从诲人不错,但毕竟自己也老了,是当了退出江湖的时候。梁震从容谓高从诲:“我事武信王三十年,本当再为大王效命,但震老矣,乞退乡野以熙天年。大王聪明好学,必能保家守业,震去无憾了。”
高从诲哪里舍得,苦苦强留,梁震执意要去,高从诲只好由他。梁震并没有离开江陵,在郊外盖了几间草庐,梁震优游自乐。有时高从诲请梁先生入府议事,梁震骑黄牛,披鹤氅,从行江陵市中,见者皆叹为神仙中人。
北宋时苏东坡和僧佛印的交往脍炙人口,而梁震和五代十国时著名诗僧齐己的交往却不甚为人所知,梁震和齐己私交极笃,齐己有诗送梁震:“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陈琳笔砚甘前席,甪里烟霞待共眠。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
虽然荆南的首席军师已经换成了孙光宪,但高从诲、孙光宪、梁震的三角政治格局并没有被破坏,梁震感高氏厚恩,也决意终老江陵,孙光宪在江陵也呆了十多年,换地方也不见得比高氏更受重用。诸葛亮天下大才,但如果他保了曹操,最多也就和荀彧等人同一级别,哪有在刘备手下风光。
对于江陵君臣的善行,司马光给予了高度评价:“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明君”?除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外,最重要的就是李世民从善如流,有过必改。拿高从诲君臣对比一下南汉和闽国的皇帝们,差距何其大也?
高从诲虽然人品尚不算恶劣,但做为乱世中人,“偷奸耍滑”的事情也没少干,当然他做的没有石敬瑭、杜重威过分,只是想借机捞点好处罢了。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人的性格生成,高从诲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高从诲只能在各路强豪中抢点“残渣剩饭”,周边四大国,真要跟荆南动真格的,谁都能灭掉高从诲。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四月,高从诲先是跟江东的徐知诰套近乎,写信劝徐知诰顺天应人,即皇帝位。徐知诰虽然没有立刻即位,但高从诲这张感情牌打出去,就能得到徐知诰的好感,至少能稳住江东,别来找他的麻烦。
不仅如此,“千古一帝”石敬瑭夺位之后,高从诲就立刻上表祝贺。石敬瑭见有人比他对待耶律老爹还孝顺,自然满心欢喜,派翰林学士陶穀出使江陵。高从诲拍马屁从来都不会半途而废,大陈战舰于江上,请陶彀在望沙楼上吃酒,开始吹牛:“请陶大人转告圣主,淮南两川不服天威久矣,百姓贫苦,乞王师早伐叛逆。我大治兵甲,等待王师南下,为圣主效力。”陶彀回汴梁后把高从诲的“孝心”转给大皇帝,石敬瑭大喜,送给高从诲一百多匹马。
冷兵器时代,马是极宝贵的战争资源,何况荆南地处水乡,马匹不多,高从诲狂吹一通,就得了这些宝贝,高从诲真是赚翻了。高从诲还觉得仅给这些马不够朋友,在“帮助”石敬瑭平定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叛乱后,觉得自己有功,请石敬瑭把郢州(今湖北钟祥)划归荆南节度,石敬瑭理都没理他。
四
反正高从诲已经“不要脸”了,跟谁都是一样混,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十二月,石敬瑭的“爸爸”灭了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高从诲又拜倒了耶律德光的臭脚丫子下,援照“国际惯例”,耶律德光也送给高从诲一些马匹。耶律德光以为高从诲是忠臣,可高从诲在拍耶律德光马屁的同时,又拍上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的马屁,请刘知远做皇帝。当然条件是刘知远统一中原后,要把郢州给他,刘知远这时做皇帝八字还没一撇呢,先哄住高从诲再说。
等刘知远进入汴梁后,高从诲又来泡刘知远:“陛下,说话要算数哦。”刘知远早把这茬抛到脑后了,不给。高从诲大骂:“刘知远是个大骗子!你不给我,我就拿不到了?”
这时“一代名将”杜重威在邺都造反,高从诲觉得机会来了,出兵攻襄州(今湖北襄樊),被汉山南节度安审琦给揍紫了脸。高从诲不服,转攻郢州,结果又是一顿痛打,稀哩哗啦逃回去了。
高从诲被刘知远骗的差点没破产,心里这个委屈,当下和刘知远撕破脸皮,转向南唐和后蜀称臣。高从诲一方面是考虑要多拉几个垫背的,二是贪图这些大国的财货,反正给他们跪拜,大把的钱就落到自己的口袋里,划算买卖,为什么不做?周边大国发现高从诲这么一个活宝,都狂笑不已,反正自己钱多,赏给高从诲两个买窝头钱,看他出洋相,也确实有趣。
不过高从诲慢慢就回过味来了,和过去中原皇帝的赏赐相比,周边那些吝啬鬼给的并不多,兜里的钱越来越不够花的。想来想去,还是跟中原混更好,一安全二多捞钱。反正刘知远已经死了,刘承祐小毛孩子,好糊弄,便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六月,遣使谢罪,刘承祐没和高从诲多计较,和荆南和好。
高从诲“人尽可夫”,名声越来越臭,江湖中人送给高王爷一个雅号:“高赖子”。高从诲不管这么多,要的就是现钱,石敬瑭那等货色,都敢认比自己少十一岁的耶律德光做干爹,自己没必要害臊。
想在圈中混好,就两种选择:要么德艺双馨,要么臭名远扬,不吭不响是挣不到大钱的。高从诲也算是个一流的“炒作大师”,知道这个道理,臭就臭吧,反正自己就这点出息。
这些年高从诲也闹的差不多了,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十月,高从诲病死江陵府,时年五十八岁,长子高保融袭位。高从诲虽然和老爹高季兴都是五代著名的活宝,但高从诲文化素质较高,为人也比较谦逊,荆南这块小地皮在高从诲的统治下,形势还算平稳,不能因为高从诲耍宝就小瞧于他,“小国寡君”,不能要求的太高。
高保融做荆南节度使没多久,后汉就没了,郭威坐了龙廷。高保融知道这帮爷们惹不起,对后周点头哈腰。以前高家的自从朱梁亡后,对中原政权上贡时有时无,几年才拜一回祖宗,中间还和李嗣源、刘知远闹翻过。到了柴荣时,后周国力强大,横扫南北,高保融害怕,不敢再玩爷爷和爸爸的油滑把戏,年年入贡。柴荣性本宽厚,见高保融如此恭敬,自然回馈不薄。以前梁朝曾经发往五千牙兵驻守江陵,军饷由梁朝拔付,梁朝被灭,后唐为了照顾高季兴,每年给一万三千石盐。后来时事多变故,盐也没了,柴荣平定淮南后,得到泰州盐场,便岁给荆南盐,做为岁用支出。因柴荣下淮南时,荆南也出兵“帮忙”,所以又赐给高保融一万匹上等帛,高保融着实捞了一把。
对于柴荣的厚赐,高保融感激涕零,想在柴荣面前立上一功。写信给后蜀皇帝孟昶,劝孟昶识点相,向周朝称臣。孟昶觉得自己是大国皇帝,没必要向这个曾经“鼠窃做贼”的伞贩子柴荣低三下四,回绝了高保融的好意。
高保融为人有些愚钝,不太会做事,所以荆南军政多由同母弟高保勖打理。高保融在荆南过的倒也滋润,一亩地三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够吃够喝就可以了。荆南主要以中原政权为外交重点,毕竟中原政权实力最强。等到赵匡胤做皇帝的时候,高保融玩的更绝,对宋朝一年三入贡。其实荆南对中原的上贡还不够中原回赐的多,但大国皇帝就要有点气度,要的是人家这份孝心,而不是贪这几个小钱。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八月,高保融病死,因为自己长子高继冲还不到二十岁,怕他担不起重任,改由兄弟高保勖做荆南主。高保勖是高从诲的爱子,极为宏爱,高从诲每次生脾气的时候,只要保姆抱着小保勖站在他面前,高从诲立刻易怒为笑,荆南百姓给高保勖起了个外号:“万事休”。
高家的几位王爷,除却演技比较差的高保融和高继冲外,高季兴、高从诲、高保勖个个都是活宝,洋相出了一火车。高季兴和高从诲把耍宝舞台放在外交上,高保勖主要在内部胡搞,而且做的非常过分。
高保勖身体本不太好,但高保勖的夜生活却非常丰富,当上王爷之后,高保勖大兴土木,建造亭台,耗尽了荆南仅有的一点家当,荆南百姓怨声载道,高保勖置之不听。然后高保勖把江陵城中的妓女都召到府中,让身体强壮的侍卫上前调戏这些妓女,浪笑声四起,高保勖则搂着自己的妻妾,坐在帘后,欣赏A片,以为笑乐。
老臣孙光宪屡劝高保勖自重,哪里肯听。不过高保勖命短,也幸亏命短,不然就要替高继冲做亡国奴了。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一月,高保勖因纵淫过度,病倒了。屡医无效,高保勖也知道自己要完了,但继承人的问题还没解决,便问指挥使梁延嗣:“老子快不行了,你觉得应该立谁为荆南主?”梁延嗣对高继冲印象不错,劝高保勖立高继冲:“贞懿王(高保融)舍子立王,大王应该感贞懿王之德,把位子传给继冲。”高保勖想了一下,也只有高继冲了,就立高继冲为嗣主。不久,只当了不到三年南平王的高保勖就成了“古人”。
高继冲出头实在不是时候,这时的大宋皇帝赵匡胤已经准备开始动手消灭这些割据政权了。此时湖南发生大乱,张文表要掀倒周保权,自立为湖南主。赵匡胤先派内酒坊副使卢怀忠出使江陵,观察荆南虚实。卢怀忠在江陵把荆南的底细摸透,回来告诉赵匡胤:“荆南蕞尔小国,甲兵不过三万,高继冲年少无知,陛下欲取湖南,江陵必先平之。”
赵匡胤大喜,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正月,遣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副,出兵讨伐张文表,并告诉慕容延钊:“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慕容延钊假借道为名,要求路过江陵。高继冲不知道慕容延钊要干什么,不答应,只愿意出点钱粮犒王师。孙光宪当然知道赵匡胤要干什么,劝高继冲:“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统一的苗头,今日宋朝皇帝对统一志在必得,江陵小区,岂能当虎狼之师?不如见机纳降,王必不失富贵。不然,刀兵齐下,王将何归?”
高继冲还有些犹豫不决,毕竟祖父守在江陵已经五十多年了,高继冲再不懂事,也知道祖业要是毁在自己手里,日后入土,如何见祖宗于地下。但人类历史上的竞争是从来不以弱者意志为转移的,或者说弱者根本就没资格拥有意志,只有强权,才是生存的唯一之道。
高继冲想看看宋军真是传说中的这么厉害?派叔父高保寅和梁延嗣带着牛酒前来宋营犒军。慕容延钊知道高继冲会有这一手,先对梁延嗣胡扯一通:“此次南下只是借道江陵,别无他意,请南平王放心就是。”梁延嗣回去复命,高继冲这才安心。慕容延钊留下高保寅,设酒款待,找人把高保寅灌醉了。然后密遣骑兵部队,抄近路奔驰百里,直扑江陵城下。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二月,高继冲以为宋军真是借路,出门相迎,碰上李处耘。
赵匡胤之前已经交待好了密计,照办就是。李处耘让高继冲在这里先等慕容延钊,说是军情紧急,先过江陵去湖南。高继冲有点傻冒,好容易喝了一肚子的凉风等到了慕容延钊,慕容延钊估摸着李处耘差不多进了江陵,便和高继冲一路说笑来到江陵。等高继冲来到城外,看到城上飘扬着宋朝旗帜,知道被赵匡胤给涮了,但此时身在虎穴,哪敢有半点不敬,不然慕容延钊就敢当下把他宰了。只好入城献出印绶户籍,以荆南三州十七县之地,献与慕容延钊。
自是,荆南政权不复存在,如果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五月,高季昌正式任荆南节度使算起,荆南政权存在了五十五年。荆南也是宋朝拉开统一大幕后第一个被消灭的地方割据政权。
其实在五代十国中,有些没被正史所承认的政权,地盘和实力都远强于荆南,比如李茂贞的岐(凤翔),刘守光的燕,周行逢的湖南,块头都比较大。但荆南却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外交形势而占了一个大便宜,就是存在时间长于岐燕等政权。如果高季兴换除江陵外任何一个巴掌大的地盘,早就被人给灭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