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文学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一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到苏轼而达到高潮,也从苏轼开始而趋向分流。北宋后期诗词作家几乎没有不受苏轼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苏门诗人黄庭坚、陈师道既开创了在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俨然同苏轼分庭抗礼;秦观、贺铸的词也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苏轼的影响,而在艺术上又别具风格。到了北宋末期,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人",又把词带上了"为文造情"的道路,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一派的先河。

  第一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分宁(江西修水)人。神宗时教授北京(河北大名)国子监,以诗为苏轼所称赏,和秦观、张耒、晁补之齐名,后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哲宗时旧党执政,擢作国史编修官。后来新党复用,他一再被贬,死于宜州(广西宜山)。

  同他的前辈一样,黄庭坚对西昆体也是猛烈攻击的。西昆诗人讲究声律、对偶、辞藻,为了在艺术上摆脱西昆诗人的影响,从欧阳修、梅尧臣开始就企图在立意、用事、琢句、谋篇等方面作些新的探索。到北宋中叶以后,这百年以上的承平局面和新旧党争的风险,既使许多诗人愈来愈脱离现实;当时大量书籍的刊行,封建文化的高涨,又使他们不满足于寻常典故的运用,而务求争新出奇(注:欧阳修与梅尧臣书,不满意当时人作白兔诗"皆以常娥月宫为说",苏轼《聚星堂雪》诗"禁体物语",皆见当时诗人争新出奇的风气,到黄庭坚更变本加厉。)。这样,他们虽努力在诗法上向杜甫、韩愈以来的诗人学习,却未能更好地继承杜甫、白居易以来诗家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们摆脱了西昆体的形式主义,又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这就是从北宋后期逐渐形成的江西诗派。这一派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只因黄庭坚在这派诗人里影响特别大,所以有此称呼。

  《苕溪渔隐丛话》曾称引黄庭坚的诗说:"随人作计终后人。"又说:"文章最忌随人后。"可见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开辟道路的雄心的。然而他的社会接触面较之前辈诗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远为狭小,长期的书斋生活与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使他只能选择一条在书本知识与写作技巧上争胜的创作道路。他说:"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又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胡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倾向。那么怎样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呢?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企图推陈出新。他称这种作法是"脱胎换骨",是"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以腐朽为神奇"。比如王褒《僮约》以"离离若缘坡之竹"形容那髯奴的胡须。黄庭坚《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进一步用空谷的清风形容王炳之那闻声不见嘴的大胡子,就有了新的意思。又如后人根据李延年《佳人歌》,用"倾城"、"倾国"形容美色,已近俗滥。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诗:"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意思就深了一层,而且符合于这些文人的雅趣。这些运用书本材料的手法,实际是总结了杜甫、韩愈以来诗人在这方面的经验的。他同一般低能文人的慕拟、剽窃不同之处,是在材料的选择上避免熟滥,喜欢在佛经、语录、小说等杂书里找一些冷僻的典故,稀见的字面。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变化出奇,避免生吞活剥。为了同西昆诗人立异,他还有意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连向来诗人讲究声律谐协和词彩鲜明等有成效的艺术手法也抛弃了。象下面这首诗是比较能表现他这一方面的特点的。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袒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庞;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次韵道之》

  这是他答和苏轼的一首诗。开首四句说他的诗没有苏轼那样阔大的气象。中间十二句写苏轼对他的赏识,同时表现他的傲兀性格,象倒在涧壑里的枯松,波涛推不动,万牛挽不前的。结四句说他儿子或可以同苏轼的孙女阿巽相配,言外之意即说他的诗不能同苏轼相比。这正是后来江西派诗人说的"打猛诨入,打猛诨出",用一种诙谐取笑的态度表示他们的情谊。这诗从用字、琢句以至命意布局,变尽建安以来五言诗人熟习的道路。然而比之曹植赠丁仪、沈约寄范云、杜甫赠李白等诗篇,黄庭坚虽然字敲句打,作意出奇,却仍未能有效地表达他的真情实感。

  当然,作为一个开创诗流派的艺术大匠,黄庭坚的诗并不是每篇都这样生硬的。当他受到真情实境的激发,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刻意好奇的习气时,依然能够写出一些清新流畅的诗篇,象下面的例子。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

  前人论宋诗,每以苏黄并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见起涛涌,自成奇观;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然而黄庭坚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苏轼相比,因为他的诗虽能屏除陈言滥调,形成一种以生新瘦硬为其特征的风格,但仍无法掩盖他生活内容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宋诗最初形成反西昆的流派,是由于当时作者如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等的面向现实,以诗配合他们的政治斗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意愿。黄庭坚论诗说:"诗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诤于庭,怨愤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又说:"其发为讪谤侵凌,引领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愤者,人皆以为诗之祸,是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显然,这是取消了诗歌的战斗作用,其结果必然要走上脱离现实、片面追求艺术技巧的道路,偏离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方向。

  当时江西派里另一重要诗人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江苏徐州)人。他早年曾从曾巩受业,后来又得到苏轼的赏识,在诗创作上受黄庭坚的影响最深。他一生清贫自守,以苦吟著名。当时人说他在登临得句时,急归闭门苦吟,家里人知道他要写诗,连猫犬都赶走。他的诗锤炼幽深,在运思上受到当时禅学的影响,要求"不犯正位,切忌死语"。他诗中的用意有时要反复推究,才能明了,其实只是把古人正面说的话变一个方式,从侧面或反面来说。比之苏轼、黄庭坚,他更工五言。向来有些生活圈子狭窄、要求以艺术上的精严取胜的诗人往往如此。倒是有些表现上较为平淡,却能真实地写出他对家人亲友的关怀的,如《别三子》、《送内》、《寄外舅郭大夫》等篇,精神上同杜甫《鹿州》、《羌村》等诗接近,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黄庭坚"作意好奇"的偏向。下面这首诗可略见他的风格。

  丈人东南来,复作西南去,连年万里别,更觉贫贱苦。王事有期程,亲年当喜惧;畏与妻子别,已复迫曛暮;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盗贼非人情,蛮夷正狼顾;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万里早归来,九折慎驰鹜。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曲逆老不侯,知人公岂误。

  --《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

  当时陈师道的妻子要同他岳父郭概一起到西川去,而郭概在政治上又同陈师道属于不同的两个集团。诗中既抒写了他同妻子离别的痛苦,又婉转表达了他对郭概的箴规,说盗贼非人情所乐为(意即迫于饥寒而起),"蛮夷"也正在伺机进犯,劝他不要为个人功名冒险轻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他对人民、国家的关心。

  南宋初期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以下还有韩驹、潘大临等二十多人,江西诗派的名称从此确立。后来方回著《瀛奎律髓》,因江西派诗人都以学杜相号召,又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江西派号召学杜是对的,问题在他们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他在句法、用事等方面的艺术技巧,这就愈来愈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江西诗派对宋元以来许多生活圈子狭小而死钻书本的文人有很大吸引力,直到晚清的宋诗派还荡漾着它的余波。

  和黄庭坚、陈师道同时的另一苏门诗人张耒(1052-1112),字文潜,楚州淮阴(江苏淮阴)人。他的诗多从日常生活及自然景物中直接汲取题材,有较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语言也较平易浅近。他为贺铸写的《东山词序》说:"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性情之至道也。"这和黄庭坚的搜奇抉怪,一字半句不轻出,表现了明显不同的创作态度。然而前人有些看似肆口而成、自然工丽的诗篇,往往正是他们在艺术上经过长期艰苦锻炼、达到纯熟境界的成果。张耒看到了这些成果的可贵,而对产生这些成果的艰苦过程估计不足。因此他的古诗往往语尽意亦尽,象一篇有韵的散文,律诗也常有辞意不称或草率终篇的,表现了创作上的另一偏向。试看他的《和晁应之悯农》: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获;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

  这诗反映了北宋后期官逼民反的现实,比之当时一些脱离现实,专在字句上争胜的江西诗人之作,表现了可贵的创作倾向。然而作者"人间万事莽悠悠"的观念既削弱了诗的现实意义;诗中的老农形象也远不及白居易《卖炭翁》、张籍《野老歌》里所描写的鲜明、饱满。张耒诗学白居易、张籍,但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和诗史上的地位都远远不能同他们相比。这首先决定于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和他在艺术上的不够成熟有关。

  第二节 秦观、周邦彦及其他词人

  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江苏高邮)人。哲宗元右初,因苏轼的推荐,除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新党执政,他连遭贬斥,死于藤州。

  秦观出身于一个中落的地主家庭,田园收入不足以自养。少年时客游汴京、扬州、越州等处,曾经和当地一些歌妓往来,为她们写了不少词。下面这首〈满庭芳〉是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作者把他离别时的感伤情绪和寒鸦流水、灯火黄昏等凄清景象融成一片,在意境上和柳永的〈雨霖铃〉相近,可以看出柳词对他的影响。此外他的〈鹊桥仙〉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词写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星前月下的美满会合和离别时的长期怀念,它实际是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人间男女的私自结合,在当时严酷的封建统治之下,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而柳永、晏几道词里表现的主要是封建士大夫对官妓或家妓的狎弄,品格显然不同。

  秦观在贬官后写的小词,表现他在政治上遇到挫折时的绝望心情,风格接近李煜。下面二词,是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宛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

  秦观词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他对于自己的或是他所关怀的人物的不幸遭遇,往往表现一种无可奈何的抱怨态度。有些词句如"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临江仙〉),"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虞美人〉)等,语气上十分接近一个被遗弃而无可控诉的女子的声口。向来文学史上一些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被排挤的文人,往往把自己的命运同一些在封建家族内部受歧视的妇女联系起来看。秦观在前期的漂泊生涯中,思想感情上不免受到那些聪明而不幸的歌妓的感染,后来又遭到当权派接二连三的打击,他词里这方面的表现就更集中。这些作品在引起人们对于不幸妇女的同情和暗示人们以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这两方面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往往只停留在消极的感叹上,不能激励人们冲破黑暗前进。

  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是秦观词的艺术特征。秦观词的感伤情调既容易引起封建社会一些怀才不遇的文士的共鸣,词的艺术成就又较高,因此他向来被认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对后来词家,从周邦彦、李清照直到清代的纳兰容若等,都有显著的影响。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原籍山阴(浙江绍兴),生长卫州(河南汲县)。他出身贵族,少时意气豪侠,喜谈当世事,不肯为权贵屈节,因此浮沉下僚,郁郁不得志。晚年退居苏州。

  贺铸的小词情思缠绵,组织工丽,风格和晏几道、秦观相近。他的《青玉案》词画出了江南凄迷的烟景,表现他的"闲愁",是当时传诵的名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在秦观死后,黄庭坚写诗寄给贺铸说:"解道江南肠断句,只今惟有贺方回。"正好说明他词里的感伤情调同秦观十分接近。

  贺铸在词的题材、风格上曾做过多方面的探索,他写思妇的五首〈捣练子〉,写贾妇的〈生查子〉,格调颇近张籍、王建的乐府;长调〈小梅花〉三首,更吸收李贺、卢同的歌行入词。下面这首〈六州歌头〉,用边塞激越苍凉的歌曲,表现他有心报国而无路请缨的惘惘不平之气,南宋张孝祥、辛弃疾、刘过等都有继作,可以想见它对这些爱国词人的影响。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空,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总,落尘笼,簿书丛。曷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在北宋王朝没落的前夜,宋徽宗还设置大晟府,任用一批词人来审音定乐,粉饰太平,这就是所谓大晟词人,周邦彦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少年时落魄不羁,曾沿江西上,客游荆州。后来在太学读书,因献《汴京赋》得官。徽宗时他先后在议礼局、大晟府任官,为王朝制礼作乐。又献诗蔡京,说他"化行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官礼乐中"。那正是北宋王朝临近覆亡的前夕。

  周邦彦早年曾经有过和柳永类似的生活经历,词也接受了他的影响。然而由于他的时代和后期的生活都和柳永不同,比之柳词,周词的浪子气息要淡些,而帮闲的意味更浓;内容单薄得多,而词句更工丽,音律更严格,章法的变化也多些。

  艳情与羁愁几乎占了他的《清真词》的全部内容,包括那些咏物或咏节令的词在内。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个腐朽王朝里纵情声色的士大夫们的胃口。由于内容的单薄与无聊,周邦彦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胜。他喜欢用代词,如用"凉蟾"代月,"凉吹"代风,"翠葆"代竹等。喜欢运用古辞赋家的手法来练字琢句,如"梅风地溽,虹雨苔滋"(〈过秦楼〉)、"稚柳苏晴,故溪歇雨"(〈西平乐〉)等。喜欢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少年游〉《荆州作》),用韩屋《懒起》诗,"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他还善于通过种种回忆、想象、联想等手法,前后左右、回环吞吐地描摹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些手法本是魏晋以来"为文造情"的辞赋家的长技,周邦彦用来写慢词,把那些艳情内容妆饰得更华美。因此他的词不仅受到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从南宋以来,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层里也一直有它的市场。

  周词中较为可取的是少数表现羁旅行役、怀古伤今的作品,如〈兰陵王〉、〈西河〉《金陵怀古》等。有些小词写景比较清疏明快,象下面这首〈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为了配合音律,周词不仅讲平仄,有时还严守四声。在词调的创制上,周邦彦也有他的贡献,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就是他的创调。

  和周邦彦同在大晟府供职的还有万俟咏、晁端礼等。比之周邦彦,他们就在艺术上也更少可取。江西诗派与大晟词人的同时出现,表示当时封建文人的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他们的脱离现实去追求"文字之乐"的情趣;后者更表现他们的醉生梦死,在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顶上寻欢作乐。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