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纵横十六国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十 “连环套”之谜

 

  苻坚还是一如既往地宽容,在面对昔日敌国的末代君主慕容时也不例外。慕容的狂傲姿态,让人联想起多年前冉闵被俘时的情景——结局竟是如此不同。他甚至对上前捆绑他的前秦武将巨武盛气凌人地呵斥:“你是何方的小人,敢来捆天子!”

  巨武正色回答:“我奉诏追贼,哪里有什么天子?”

  慕容无言以对,但仍然不忘对接见他的苻坚冷眼相看。当苻坚责备他不投降还要逃跑时,他答道:“狐死首丘,我是想死在先人的墓前而已。”苻坚便心生同情,给他松绑,让他回到邺城宫中,带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上一次北方统一时关东的后赵灭掉了关中的前赵,而这一回形势逆转,关中的前秦兼并关东前燕,苻坚实现多年夙愿,成为北方的新霸主。(若算到南北朝统一为止,此后尚有两次关东关中的统一,即六十年后的关东北魏灭关中的大夏,以及两百年之后关中的北周灭关东北齐,历史十分有趣地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实实在在的“风水轮流转”的画面,这东西两方势力的对抗,恰好“犬牙交错”的打成了二比二,这到底只是一个小小的偶然,还是有其必然的联系?历史的趣味性还不止于此,我们不妨再看一例——)

  细究起来,北方十六国的兴兴亡亡之中还颇有些奥妙,那便是几大民族之间的“相生相克”。我们把建立的十六国的五个“胡”族和汉族放在一起,按其出处,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种族,即匈奴一支的胡族(包括屠各部(前赵建立者)、羯胡部(后赵建立者)、卢水部(北凉建立者)以及铁弗部(刘虎、刘卫辰及大夏建立者)等等)、东胡一支的鲜卑(包括慕容、拓跋、乞伏、秃发等部,这里有些东东等到后面再解释)、西羌(即今藏人、羌人的祖先)一支的氐羌族,第四族当然就是汉人(注意这里的汉人是指南北朝之前的南方汉人,与隋唐时的汉人有很大区别)。

  首先是汉人在匈奴人面前绝没有好果子吃,西晋就亡于匈奴人,而刘裕北伐的成果也最终被匈奴人窃取。

  接下来匈奴人碰到鲜卑人从来占不了便宜,这个我在前面的“永嘉之乱”中就曾存疑;后赵在前燕面前屡战屡败,而后两个匈奴人国家北凉和大夏也亡于鲜卑北魏之手。

  但是鲜卑人却拿氐羌人很没办法。前燕亡于前秦是个很好的佐证。

  最后汉人在与氐羌人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桓温的第一次北伐便险些灭秦,氐羌人的国家成汉和后秦都是被东晋的汉人消灭,当然最让东晋士大夫们引以为豪的还是公元383年那场决定生死的大战役中所取得的巨大胜利。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连环套”局面,也许不过巧合,也许真的另有原因,也不知哪位大侠能解开这里头的“玄机”。

  时隔一千多年后我们排出这样“连环套”的阵式不免有娱乐成分在内,而当日这些民族之间的兵戎相见,却根本容不得半点打趣的意思。其实这样的“连环套”倒是与体育比赛中的连环套颇为相似,其中大致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风格的差别。尽管在十六国极乱之时,汉文化仍然是中华大地上的主流文化,但随着各边缘民族的不断融入中原,他们也带来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或者说是背景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交流过程,诚如前文,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乃至战争,其势不可避免。甚至说得远点,这样的冲突正与今日的“中西文化冲突”、“中美文化冲突”类同,绝对不该忘记的是,冲突并非坏事,它本身也是交流融合的一部分。即使在当年,我们从事后来看,汉文化虽最终以主流的身份统治中国,却也已与魏晋时所谓的汉文化相差很多,总的来说,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融入了其它各个民族的精华”。这种过程,在那时无论对统治者,还是老百姓,或许都有些相生相克的无奈,而于结果说来却是利大于弊。

  扯得有点远了,无非是想表明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文化没有改变(change),有的只是文化的发展(我觉得用“improve”这个词比较能准确地表达意思),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明白这些,恐怕比解谜本身更有意义。

  “连环套”的怪圈倒也不是没人打破过。苻坚就算一个,他于灭燕的次年出兵灭掉了原先依附于秦,继而叛秦自立的仇池杨氏。(这仇池实则也是氐羌一支,其统治地区在今甘肃成县西面一带。)之后,苻坚便破了“氐羌不敌汉人”的“惯例”,在建元九年(公元373年)攻取了东晋的梁州、益州,占领了三十年前成汉的故地。

  三年后,他再次出兵,这次的目标是一度对秦称藩,但抗命不遵的前凉(这又是十六国中为数不多的汉人政权)。

  前文说过,张祚的暴政被推翻后,小孩子张玄靓做了凉州牧,拥立的功臣张瓘和宋混一个做了卫将军,一个做了辅国,实际权力上张瓘要大了不少。宋混兄弟看着极不爽,就和弟弟宋澄找了个机会,说张瓘图谋篡立,共同讨伐张瓘,将其一家人全部杀死。宋混就取代张瓘做了大将军,宋混病死后,又由宋澄继续独断专权。右司马张邕看不下去,就发动了政变,杀死宋氏全家,和张玄靓的叔父张天锡共同辅政。

  然而张邕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不但骄纵,而且和张祚一般好色,竟然也和那个马氏勾搭上了(也不知道这个马氏怎会有这么大魅力,连续迷倒这么多姓张的),凉州官民对他怨声载道。于是张天锡在上朝时乘机带兵进攻张邕,大声呼道:“张邕无道,扰乱社稷。此乃我家务事,我只要张邕一人的性命,其余人等,概不论罪!”张邕的护卫队当即散去,张邕无奈自刎。张天锡又把持了朝政。到了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张天锡秘密处死了碍事的张玄靓,自立为凉州牧。

  一连串杀戮之后,凉州这片曾经的“乐土”资源耗尽,张天锡也并不是个励志之主,他关着门荒废政事也就罢了,却又杀了奉命招他入长安的前秦使臣,与前秦搞起对抗,给了苻坚一个征讨的藉口。

  凉州实在太小,加上张天锡又不审时度势,一意孤行,搞得内部分裂,手下或叛或降,前秦大军连战连捷,几乎兵不血刃就杀到姑臧城下。张天锡走投无路,只好自缚请降。前凉终于在张骏称凉王的三十一年后,被前秦消灭,成为十六国中第五个灭亡的政权。

  就在这一年(公元376年)的十月,前文提到的已经降秦的刘卫辰,遭到代王什翼犍逼迫,向苻坚求援。苻坚派出步骑兵二十万,以刘卫辰为向导,对拓跋鲜卑发动了大举进攻。

  鲜卑人逃不出“怪圈”,连战连败,此时的什翼犍已是英雄迟暮,身患重病,无法亲率军队抵抗,只好率领主力部属躲进阴山之北。原先被征服的诸部乘机反叛,什翼犍难以立足,重又转回漠南。然而,喘息未定的什翼犍,还来不及重整旗鼓,便被自己的庶长子拓跋寔君所杀(参见“逐鹿中原”第一章)。前秦回军直逼代国都城云中,拓跋各部闻风逃溃,代国也宣告灭亡。

  到此为止,苻坚仅用短短的六年时间,几乎是兵不血刃便统一了北方,谱写了十六国历史上的一段“神话”。

  ※版本出处:新浪读书频道※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