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海山汗朝(武宗),1307—1311年

 

  铁穆耳的继承者海山是在许多皇族成员和高官卷入的武力冲突之后才登上帝位的。铁穆耳去世时没有明确的继承者,贵族和大臣立即分成了两派,每派支持一个帝位候选人。[1] 一派由卜鲁罕皇后本人控制,得到了以中书省左丞相阿忽台(死于1307年)为首的一批中书省大臣和中政院官员的支持。他们企图先以卜鲁罕皇后摄政,然后推举安西王阿难答(死于1307年)即位。[2] 另一派以右丞相哈剌哈孙为首,得到了宗王秃剌(察合台重孙,死于1309年)和牙忽都(拖雷后人,死于1310年前后)的支持。他们谋求以答剌麻八剌的儿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帝位。④

  两派力量各有有利的方面。按照蒙古帝国的传统,卜鲁罕在丈夫死后采取摄政行为合乎蒙古政治传统。她提出的帝位继承人阿难答是真金弟忙哥剌(死于1278年)之子、铁穆耳汗的堂弟;阿难答作为长辈在帝位继承中占据有利地位。[3] 但是,帝系问题一旦提出,阿难答就处在弱势地位了。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支持者以“旁系子孙不能继承帝位”为由强烈反对阿难答,因为阿难答是后忽必烈时代惟一的非真金后人的帝位争夺者。此外,虽然阿难答出镇唐兀之地,统有一支大军,并且在与海都和笃哇的战争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他在京城是一个新客,缺乏当地大军对他争夺帝位的支持。阿难答是个虔诚的穆斯林,这同样有损于他,当时元皇室中佛教徒居多,这使阿难答明显处于不利的政治地位。[4]

  另一派的不利方面是在铁穆耳汗去世时没有一个帝位候选人在京城。海山还在西蒙古,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他的封地怀州。但是,这兄弟俩人比阿难答更有理由继承帝位,因为他们毕竟是真金的孙子。此外,俩人有作为帝位候选人的足够资历。海山是内亚之战中的英雄并且依然指挥着帝国最强大的军队。在另一方面,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好儒的名声,在汉人中颇得人心。[5] 但是,没有哈剌哈孙的支持,他们不可能夺得帝位;哈剌哈孙不仅控制着中枢机构,还在铁穆耳患病以后掌握着帝国卫军。作为右丞相,他能用暗中拖延的办法拒绝副署卜鲁罕皇后发出的诏旨,并且拒不让卜鲁罕一派使用所有的印信和动用国库款项;同时,他派出使者催促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尽快赶回京城。[6]

  爱育黎拔力八达赶到大都后,于4月4日率领哈剌哈孙交给他的军队突袭宫廷,杀死阿忽台,囚禁了宗王阿难答和皇后卜鲁罕。反对势力就这样被消灭了,但是两兄弟间面临困难的选择。虽然爱育黎拔力八达因为控制了京城而居于有利地位,但海山不仅是年长者,还握有超过弟弟实力的军事力量。在他们的母亲答己(死于1322年)仲裁之下,兄弟二人达成协议,爱育黎拔力八达取消宫廷政变后的摄政举动。作为回报,海山在即位后封他的弟弟为皇太子。海山随即带领3万士兵从蒙古本土赶来,1307年6月21日他在上都的即位是以忽邻勒台的方式举行的。[7] 但是,很清楚,1307年的继承危机没有就此解决。此外,是在京城的以哈剌哈孙为首的大都官员的支持及海山本人控制的强大军队使他夺取了帝位。忽邻勒台不过是海山一派在以武力夺取帝位的事变后为取得必要的合法权威举行的一次仪式而已。

  [1] 关于1307年的帝位继承危机,见[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元代后期政治发展面面观》,第12—17页;[852]萧功秦:《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26—30页。

  [2] [653]《元史》,卷22,第477—479页;卷24,第535-536页;卷114,第2873—2874页。

  [3] 关于阿难答和他的家族,见[304]松田孝一:《从安西王看元朝的分封制度》。

  [4] [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323—328页。亦见[873]温玉成:《元安西王与宗教》。

  [5] [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13—15页。

  [6] [612]刘敏中:《中庵集》,卷15,12a—b。

  [7] [852]萧功秦:《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28—30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