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钵池山志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人物志第五

 

  杨理字贯之,孝子旻之子。明成化丙戌进士。历官刑科都给事中,凡所举奏,务存大体,充宣宁王府,册封副使,不受馈赉。同考礼部,时称得人。寻迁大理寺左丞。时曲阳王府狱事方兴,理勘之,悉解冤滥。进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饥,河大决,汴城几垫。理增筑汴堤,水不为害。湖广饥民流入卢氏、永宁,将构乱,理往抚谕,发银谷赈之。有司请俟奏报,理曰:"事岌岌不可知,往返数千里,俟奏报,民不盗则死耳,脱有谴,理独当之。"比勅至,悉如所议,全活不可胜纪。迁工部右侍郎,从祀南郊,归,得疾卒,年六十。遣官谕祭葬,墓在钵池山之侧。子磐,宏治乙卯举人,衢州府同知;懋,以父荫,官沂州府同知。《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淮安关志》。

  金宝成化间以承运库副使监督常盈仓粮储。宿植善根,罄其私橐,以俾景会寺僧德爱兴寺事佛。其后,继宝监督仓储者,有都知监左少监王增福、司设监右少监汪文、都知监右监丞金广、司设监奉御李春、户部主事何朗、吴彦华,及工部主事姚文灏、徐澄,按察司石渠,并欢跃相助不坠。广生案:《淮安关志》仓厂分司题名无金宝、王增福、汪文、金广、李春、何朗诸人。吴彦华句容人,姚文灏贵溪人,徐澄华亭人,又有肥城王佑、闽县李遇春、蕲州汪宗文,不知即王增福、李春、汪文否?《关志》自云:仓、厂,户、工二部专员历年久远,莫可考订,仅就《淮安府志》所载姓氏备录,宜其遗佚者多也。曲瑄《景会寺碑》,金铣《景会寺兴造记》。

  陈锐安徽合肥人,平江伯瑄四世孙。广生案:瑄谥恭襄。成化初督漕运,修举废坠,总漕十四年,章数十上。淮扬饥疫,煮糜施药,多所存济。景会寺在钵池山胜处,风雨震陵,渐至芜废。锐因寺僧诚定启请,又得都知监左监事王增福外护之力,伽蓝、法堂、丈室、山门,焕然聿新,为淮东名刹。宏治十三年致仕,即恭襄祠旁筑潜庵以老,因以自号。《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曲瑄《景会寺碑》。

  胡琏字器重,号南津,沭阳人,居山阳。宏治乙丑进士,以南京刑部郎中出为广东兵备副使,剿贼以不杀为功,多所全活。岛寇佛郎机、牙里海、牙哪哒、曷昆等肆毒海上,以铳为锋。琏选锐猝入,奋夺其铳,俘其人。寇平后,其器猛烈,遂为中国利,因名之为"佛郎机"。累擢巡抚,积官两京,户部右侍郎,致仕。寻征安南,以荐命起督饷。卒年七十三。著有《南津集》。

  琏天性孝友,历官以廉称,而不事标显。邃于经术,教授生徒甚众。子效才,正德丁丑进士,官御史;效忠,正德己卯举人,官治中;效谟,广生案:府志、县志作效谋,今据《山阳诗征》,府、县志误。荫生,官知府;效诠,诸生。孙应恩,广生案:府志、县志作应思,误。贡生,官知县;应徵,广生案:府志、县志作应澂,误。嘉靖丙午举人;应嘉,嘉靖丙辰进士,官吏科给事中;曾孙一炳。皆有闻于时。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曰:"乡先达胡公,四世贤科继武,一邦文献司盟,葺宇函经,护持法宝,增田拓地,给赡伊蒲",即指琏也。琏有《钵池山》五律一首;一炳有《讯十一弟读书池山寺》七律一首,《冬日十一弟偕大姪过池山寻僧遇雪》七律一首;又潘采有《钵池山次胡警亭韵》五律二首。广生案:效谟,号警亭,原唱今未见。并见《山阳诗征》。《海州志》、《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山阳诗征》、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

  陈文烛字玉叔,湖北沔阳人,进士。隆庆初,任淮安知府。政崇宽简,培植学校,敬养老,更有文翁化俗之风。淮地冲剧,徭役苦烦,应差人丁皆属里胥佥报,殷实之家立至悬磬。文烛悉其弊,行条鞭法,分贫富为三等九则征银,遇有差徭,招人充筦,给与工食,或临时募雇,公私两便,后著为令。文烛得米元章画佛,勒石置钵池山寺中。尝重修府志,善政甚多,士民立祠西门外祀之。《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陈文烛《米元章画像跋》。

  郭第字次甫,苏州人,自号五游子。登焦山,斩莽棘,筑室二层,曰"飞云";又筑礼斗坛、丹室,置药灶,旁列名画、法书、鼎彝,手题跋,殊(矫)矫异。所交多文人。尝冬雪掩关三四日绝食,暖气煦煦若蒸,弗饥也。然好饮酒,酒后坐山巅高啸,声动林木。夜深,冠芙蓉冠,佩剑跣足礼斗坛上,向北斗拜祷。王世贞、李攀龙、江道昆、屠隆辈数入山访第,与其谈当世事辄不平。屠隆向京口故老言:第以恶严相国嵩,图之而未果,因遁迹荒山,修炼形法。明隆庆间,沔阳陈文烛为淮安郡守,延第来淮,筑招隐亭,广生案:亭在运河西岸,今青莲庵南、净土寺北,即其故址。为觞咏之所。亭前烟波浩渺,杨柳芙蕖,为一时胜境。文烛尝得米(得)[元]章画佛,第促之勒石,置钵池山寺中。《焦山志》、参《山阳县志》、陈文烛《米元章画佛跋》。

  刘大文山东博平人,进士,万历二十四年任淮安府知事。时有奸民妄奏江淮遗税,中使眈眈,大文力持不可,获免。皇木之役,百姓愁叹。大文为计道里,议津贴,禁科扰,民赖以安。又垦荒田,浚涧河,清屯地。以暇课士于志道书院,置塾师于各坊镇,以时课试之。昏丧过时者有禁,不给者助之,风俗丕变。尝募修钵池山景会寺,王久章称其以宰官身,具寿者相,性通三藐,慈本一真。灭火迴风,溥清凉于六道;嘘枯润槁,沛甘雨于大千。慧海迢迢,胜因种种。真八门之宝筏,洵四众之毗城。忽转金轮,来登竺苑;园明一灿,佛日重辉,捐布花金,斡旋灵化。《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

  李和階字师白。翻经习静,礼佛逃禅。万历间募修山寺,潘蕃有《雪晴喜李师白见过》诗,见《山阳耆旧诗》。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参《山阳耆旧诗》。

  陈梦琛字瑞南,山东登州人,官生。万历间以户部员外郎任淮安关监督。时板闸新路被水冲坏,特捐资修筑之,人即呼为"陈公新路"。康熙间碑碣犹存。《淮安关志》。

  刘一炤字天烛,号带湖,明天启间诸生。志行高卓,勇于为善。淮郡多水患,郡西山子诸湖或不时异涨,一炤白当事,筑三城坝以障之,又开解阜洞以时宣泄,皆捐重资,躬任劳贳阝,卒底于成。郡守宋祖舜尝延修郡志,所著篇什极富。吴山夫广生案:山夫名玉搢尝见其杂记,有淮上甲乙间事,委曲详备,多有可以补史传之缺者。《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淮安关志》,参《山阳县诗征》。

  万寿祺字年少,御史崇德子,明崇祯庚午举人。其先自南昌迁徐州,甲申京师陷,明年,寿祺被执,有救之者,得脱。携妻、子居山阳,初卜居于菜市桥西、山子湖之滨。蒲汀柳岸,杂居园丁渔户中,即以"隰西"名其草堂。居未久,人亦罕有知者。后乃移居清江浦之南村,四方慕其名者,渐接踵至,隰西之名遂噪一时。尝自负甕,妻徐、子睿荷锸随之,灌园自给,晚被僧服,自称"明志道人"、"沙门慧寿",广生案:周栎园《印人传》有"沙门慧寿传",即先生也。然饮酒食肉如故也。寿祺故家子,深明历法,旁通禅理,琴棋剑槊,百技通晓。有良田美宅,山庄百顷。及世事牵染,几濒于死,所藏蓄一时都尽。黄冠紫衣,萧然物外,每与遗民避人啸歌,泫然泣下。所为诗最工,与陈子龙、夏允彝相上下也。卒殡南村,或曰归葬于徐州。所著有《隰西草堂诗》,乃身后门人刘某为之刻者。朱竹垞云:"年少诗轻清俊逸,无努目掀髯之状"。《徐州府志》、《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清河县志》、《淮安关志》,参《山阳诗征》。

  胡从中字师虞,号天放,明崇祯壬午举人。国变后,遁迹乡里,筑舍钵池山侧,绕屋种楝,颜所居曰"楝居",即以自号。放情诗酒,或迫之就礼部试,不则以违制罪之。从中怡然就道,中途遁归。为人外和内介,喜作诗,磅礴纵横,有真气。字法绝类苏、米,颓唐偃侧,于乱头粗服中,极饶姿媚。淮上以能书名家者,明初有任琅,世宗时有吴万山、吴厚邱,神宗时有熊斗阳,搢绅中则胡侍郎南津、广生案:侍郎名琏。张礼部幼白。至从中出,而书体一变,与陈心益、胡奏膚、崔宏荫、宏荫弟宏撰、宏揆齐名。长笺短札,遍满人间,皆宝藏之。年八十余卒。其手批文选,丹黄甲乙,一笔不苟,偶著评语,皆妙有精义,豁人心目。乃知当日虽隐居放废,而其读书求古之心,未始不谨严如经生家也。著有《藉湖堂诗集》。《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淮安关志》,参《山阳诗征》。

  阎修龄字再彭,号省庵,先世太原人,世居淮安。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世科子、征君若璩父也。明末领乡贡,尝从漳浦黄道周游,甲申后落诸生籍,遁迹白马湖滨,结蒲庵隐居其中,号"饮牛叟"。风雅之士,一时翕集。如河滨李楷、黄冈杜濬、太原傅山、南昌王猷定、宁都魏禧,皆下榻相待,著有《秋心》、《秋舫》诸集。其题"爱莲亭"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邱兢《游爱莲亭记》。

  戴玑广生案:《淮安关志》作"机"。闽人,进士。淮安郡城西北二十里有山曰"钵池",相传王子乔炼丹于其北麓。顺治中,玑以户部主事为榷关使者,建亭榭,广祠宇,环植竹木,护以廊槛,为四方君子游观吟咏之所。《淮安关志》,参朱涵《钵池山炼丹台仙迹记》。

  乐功昭字象谐,号声庵,盐城人,诗人乐六舞建中之子也。康熙己酉入府庠,后以教习官知县。范以煦尝见其字一幅,后署"钵山",不知其为何人。《盐城县志》,参范以煦《淮壖小记》、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

  翁英满洲人。康熙十六年,以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任淮安关监督,政尚宽简,商贾悦服,凡所惠恤士民者,又无不周至。关署密迩钵池山,翁英目睹山寺倾圮,会漕、河、抚三院广生案:是时漕院为帅颜保,河院为靳辅,抚院为田雯捐俸,慨为之倡,翁英竭力为之佐。商民去后追思,于河堤堡房之侧建立书院,设尸祝之。《淮安关志》,参翁英《重修景会寺碑志》。

  党古礼满洲人。刑部郎中。康熙五十三年任淮安关监督。关署后俯临山子湖,湖与运河止间一堤,南始伏龙洞,北抵钵池山,东绕盐河一带,周环约数十里。荇藻纷披,鱼鸟飞跃,至夏则芰荷围绕,水香袭人,乃为建亭湖心,名曰"爱莲"。绿树红桥,周环掩映,一切竹几、木榻、茶铛、酒榼之具,随意位置,为一时游观之胜。阎省庵题联句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亭内供大士像,相传有僧自云台负来者。党古礼为人襟怀阔达,敏雅绝伦,综核淮榷,事不烦而就理。《淮安关志》,参邱兢《游爱莲亭记》、黄达《重游爱莲亭记》。

  刘广字豫庵,号鹤江。父宫,于书无所不读,诗尤深细。广遵奉庭训,以文章显,淹雅博洽。康熙中,补增广生员,屡试南省未售,乃闭户著书,暇则伸纸挥毫,临摹右军法贴,故诗、字为一时之冠。与吴之榕、孙耕辈,时觞咏爱莲亭中。晚游关陕,七十外犹作客。《淮安关志》,参段朝端《跰余话》。

  田兴助字九一,号耕者。幼工词翰,有神童之誉。家贫,亲老弃儒,谋升斗以资孝养。亲没,竭力营葬,家益困。顾性好施予,有以危亡告者,虽厨不举火亦解衣质物济之。里有公事必奋勉倡率。如:迁建文昌阁,修理邵公桥、陈公新路,皆历历脍炙人口。《淮安关志》。

  汪枚字卜三,号梅峰,以所居近钵池山侧,故又号钵山。山阳名诸生,躭学嗜古,读书昼夜不少懈。年十九补弟子员,旋食饩。尝下帷扬、通间,淹博之称籍甚淮上,汪廷尉荇训奇其才,邀至京。晚年归里,汪冢宰谨堂荐之渤海高师相。广生案:师相名斌,镶黄旗人。时师相督河清江,幕中多贤豪之士,日事唱酬。著有《古文选注》、《秦淮游草》若干卷。弟杰蒐其诗文,刻全集,名《钵山存稿》行世。《淮安关志》,参汪杰《(铢)[钵]山存稿·跋》。

  朱涵字蕴千,山阳人。乾隆壬戌进士。尝读书乾元道院。一子嘉树,早卒,其聘妻安东张氏,年十五,闻讣,促家人治素服,如朱氏诣殡而弔,已弔而谒舅姑,舅姑恸不胜。戚党见者无不太息泣下。《淮安艺文志小传》,参朱涵《炼丹台仙迹记》、汪枚《张贞女传》。

  黄达字上之,华亭人。乾隆壬申进士。初选池州府学教授,丁外艰,服阕,补淮安府学教授。达,负闳丽之才,秉铎逾十载,训士谆至。平居收辑故实,凡忠效、节烈、畸人、端士悉为作传,表其微。诗亦为同郡沈大成所称。尝梦登一楼,非复人间,忻然得句云:"江影山光共一楼",遂自号"一楼"。所著《一楼集》有游钵池山、爱莲亭诸记。《淮安府志》、《华亭县志》,参夏之蓉《一楼集序》、黄达《字说》。

  伊龄阿字精一,满洲人。乾隆三十七年、四十一年,两任淮安关监督。三十九年秋八月,黄河溢岸,伊龄阿念三街水道向以山子湖为总汇,爰绘《水塘故迹图》,捐俸千余两,鸠工度地,自百子堂、三元宫起,历关署后观音庵桥,迤逦东下,中瀹徐家桥一带,支沟滢洄,出魁星楼外,南引回施庵、翁公祠诸塘水,历通源寺,过篆香楼,併向东北抵刘家窑止,更于尾闾处建立石洞,水大则开洞放水,出盐河汇达鱼滨河以入于海。统计河长千有七百余丈,口阔三丈五尺,底阔一丈五尺,深七尺有差。寻调任两淮盐政。洊历浙江巡抚、工部侍郎。丁玉衡称其"惠泽之及于贾舶者,与淮水同流;清望之著于河干者,与钵山并峙。"《淮安关志》,参丁玉衡《挑濬泄水河碑记》。

  杨鈵字品川。材具素优,长板闸镇。向有山子湖,在关署后、钵池山南,上承清江浦,下至窑沟,广袤数十里,与邱家一水相通,以新路为界。乾隆甲午,黄河老坝口漫工,两湖淤成平陆,地势高仰,板闸一坊转致釜底。夏秋阴雨,东园房屋咸在泥涝中。鈵自南河游幕归,相度形势,自百子堂起至刘家窑止,挑挖泄水河一道,导引清江下注之水安流而东,使无积涝之患。又自魁星楼外观音庵起,挑挖支河一道,导引东园一带积水入泄水河,归盐河入海。将刘家窑石洞改建石闸,以资启闭。十数年来,河水无壅滞。民人勒碑称颂不衰。《淮安关志》。

  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人。道光甲午举人。咸丰初为清河令,迄官漕督,先后凡十年。抚辑彫残,忠勤不倦,江北倚为屏蔽。历官江苏巡抚、闽浙、四川总督,卒谥勤惠。棠为漕督,驻师瓦砾中,筑河北土围,旋筑清河县城,屹为重镇。四乡围寨,次第兴修。景会寺楼上佛前有额曰"应如是住"。联曰:"清磬谁敲,点缀钵池风景;法轮常转,保全福地河山。"棠手笔也。《淮安府志》,参吴棠《钵池山游记》。

  黄钧宰字天河,原名振均,字宰平,自号钵池山农。道光己酉拔贡,奉贤县训导。钧宰壮时,倜傥权奇,晚因病饮铁酒,致狂易,升屋叫号,展转属纩。著有《金壶七墨》。《山阳诗征续编》"小传"。

  顾思尧字勳卿,武威人。咸丰六年任山阳县知县。时捻逆踞三河,窥淮郡,土人见钵池山上有灯帜,得神庇佑。思尧牒大府入奏,奉旨得封"普惠",并赐额"保惠全淮"。寻擢府事。初,秦州人赵酉知淮安府事,政尚严猛,犯禁者多不生出狱,奸人震慑。顾其意在抑强植弱,不专以搏击为事。思尧善治盗贼,以严厉治办称,人谓其类前守赵酉。《淮安府志》、《山阳县志》,参韦城《显真亭记略》。

  韦城以弟坦贵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咸丰八年秋,粤逆踞天长六合,窥三河。三河,淮郡门户,淮人重足忧之,衡阳兵击之溃,土著家见灯帜东归,抵钵池而没。越二年,捻逆又踞三河,神庇佑如前。城许愿肖像文通寺正殿西偏,名曰"闻妙香室",用便祷祠。丹台旧址剥陊倾颓,过者心衋。城以肖像之余力新之。《山阳县志》,参韦城《显真亭记略》。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