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靖海紀事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後記

 

  靖海紀事二卷,為清康熙間施琅征臺灣之奏疏。先後刊本,頃俱不可得,惟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抄本一帙,前有長方朱印一,文曰「故伊能嘉矩氏搜集」。茲即據之謄錄,並校其訿誤(間有無法校正之處,則附?號以存疑),加以標點,列為臺灣文獻叢刊之一,重印行世,以供研究臺灣史者之參考。

  抄本首列富鴻基、李光地、林麟焻、曾炳、程甲化、陳遷鶴及施琅之姪施葆修序文凡七篇。次為鄭開極所撰平南行、周澎所撰平南賦及陳遷鶴所撰之贊各一篇。末有蔡致遠、施世綸(琅之次子)及施奕學(琅之曾孫)所作三跋。

  林序云:「客歲(康熙二十三年)冊封旋里,莆先生暨士民以平南紀詠問序於麟焻,既序而刻之;今年春(康熙二十四年),合閩之諸先生都人士復以平南實績命麟焻序之」。是閩中搢紳先於康熙二十三年刊平南紀詠,鄭撰平南行、周撰平南賦即為其中之文字;更於次年刻平南奏疏,而富、李、林、曾、程五氏皆為之序,蔡致遠為之跋。又凡奏疏之後,每篇皆附八閩紳士公刊原評,惟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三日所上「海疆底定疏」及「收用人材疏」未附公評,是二十四年刻本尚未列入此二疏也。

  陳遷鶴序謂:「平園先生(琅之五子世騋)輯其尊人靖海將軍侯襄壯公家傳及經略海島之奏議始末,而皇上之所以寵賚元勳哀榮兼備者,編為二卷」。施世綸跋又謂:「謹恭輯御制詩章、褒賜祭葬各鴻文及叔祖孝廉聞於公所撰傳、吾閩賢士大夫所評述前後奏疏文告並頌揚詩賦合為靖海紀」。序、跋雖皆未紀年月,然從「御敕宸章及平海奏疏總錄小引」之末有「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一七○九)仲夏吉旦五男世騋謹書」之文推之,知靖海紀二卷之褏輯刊刻蓋在是時矣。

  抄本所錄施奕學跋,闕字甚多。如云:「□□□院輯靖海紀一編梓行於世」,不知此所謂某某院輯而梓行之靖海紀,是否即上文施氏弟兄所輯所刻之二卷,抑亦後來另輯另刻之別本?又云:「□君觀□□□江右、滇南、西蜀、攜其板之任,摹印者□□剝蝕不完」,不知此所謂某君所攜之板而到處為人摹印以致剝蝕不完者,又系何時何處所鐫之板?然奕學正病舊板之漫漶不全,遂於其「出守郢郡」時,更「取舊編校而刻之」。並「於原序原跋各酌存其二,以御制八旗通志所載名臣傳易族祖聞於公所撰家傳,而舊編所載鄉先生評論以及頌揚詩賦悉從刪焉」。惜跋文未載年月,又不知此本刻於何時。幸抄本附錄嘉慶二年丁已(一七九七)重鐫靖海紀目次一份,目中果去家傳而代以欽定名臣列傳。是施奕學所編刻者殆即嘉慶丁已重鐫本歟?

  施葆修作重刊靖海紀事序謂:「歲甲戍(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日本駕樓船到臺灣,聲言尋生番宿怨,實欲窺伺臺地」。又謂:「是歲余在都,蒙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諸公延問臺灣情形並及先侯事蹟,余以靖海紀事對,始歸而謀重鐫,公諸同好」。此序作於光緒元年乙亥(一七八五),則重刊靖海紀事蓋成於是年也。

  綜上所述,此書至少似有五種刊本:

  一為康熙二十三年閩紳所刊之平南紀詠,

  二為康熙二十四年閩紳公刊之平南奏議,

  三為康熙四十八年施世綸、世騋兄弟褏輯刊刻之靖海紀,

  四為嘉慶二年施奕學重編重刊之靖海紀,

  五為光緒元年施葆修重刊之靖海紀事。而伊能氏蒐集之抄本,殆集諸本之全,以其中既存原序、原跋,又有後來之序跋,既列家傳,又附錄八旗通志之名臣列傳,而御敕宸章、閩紳原評及頌揚詩賦之類亦皆有之。惟施葆修序謂陳惕園先生文集中有「受降辯誣」一則,並以付之手民,而抄本中無此文,不知何故;姑識於此,以待查考。

  校閱既畢,書此後記。(編者)

 

上一页 目录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