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八
請卹清單
咨部請獎清單
稟制軍左宮保季高
又
稟撫軍徐中丞樹人
又
又
稟制軍左宮保季高
又
稟撫軍徐中丞樹人
又
致省局司道書
復台府陳芍亭台防廳葉峭巖書
復鹿港廳興宜泉書
上督撫憲將軍稟並致司道書
覆台鎮曾輯五書
覆台防廳葉峭巖書
稟督憲左宮保季高
和大中丞樹人七十壽詩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初記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再記
·請卹清單
謹將先後剿辦戴逆等案內陣亡傷斃台灣水陸文武員弁、各營兵丁同郡局、嘉、彰等處義勇並南、北路屯番暨殉難之義首、幕丁等查明,敬繕清單,恭呈御覽。
計開:
補用同知潘恭贊:該員在浙江隨同克復遂、松、宣、處各郡縣案內,由知縣保升同知。同治元年隨軍來台援剿,在彰化八卦山等處節次督隊打仗,疊著戰功。同治二年六月間,在白沙墩軍營病故。
台鎮左營千總梁清芳:該弁在浙江隨同克復遂、松、宣、處各郡縣案內,保舉藍翎儘先千總。同治元年隨軍來台援剿,帶兵在彰化八卦山等處打仗,迭著戰功。同治二年七日間,在鹿港軍營病故。
藍翎五品軍功梁徵辰:該員在浙江軍營出力,保舉藍翎五品軍功。同治元年隨軍來台援剿,在彰化大岸頭等處節次督隊打仗,迭著戰功。同治二年六月間,在白沙墩軍營病故。
保升把總台鎮左營額外林逢照:該弁在浙江隨同克復遂、松、宣、處等郡縣案內,保舉把總。同治元年隨軍來台援剿,帶兵在彰化大岸頭等處打仗,屢著戰功。同治二年八月間,在鹿港軍營病故。
擬保把總北路中營額外李清輝:該弁在彰化大岸頭等處疊次打仗殺賊,迭著戰功。同治二年二月間,派令赴嘉義攻剿;航海前往,在舟次病故。
藍翎儘先把總王榮升:該弁於同治元年來台援剿,屢著戰功。三年正月間,在小埔心軍營直撲陳逆賊巢,奮不顧身,殺賊多名,力竭陣亡。
城守營頭司外委黃捷升:該弁於同治元年三月間節次隨軍剿匪,殺賊多名。八月間,又隨同前鎮臣林向榮帶兵往斗六剿捕,大營失陷,力戰陣亡。
嘉義林圯埔汛外委蔣文彪:該弁在本汛營盤被賊圍攻,力戰陣亡。
安平水師營千總鄭添祿、千總趙基英、把總李朝華、把總林朝來、外委鄭朝龍、外委孫朝榮、額外外委許祥光七員:隨同殉難之安平協副將王國忠、游擊顏常春等往斗六剿匪,於同治元年九月間斗六大營失陷,力戰陣亡。
南路營外委署台鎮中營把總李青:該弁隨同前鎮臣林向榮押解軍裝,隨營剿匪;於同治元年九月間斗六大營失陷,力戰陣亡。
澎湖水師左營守備蔡安邦、把總周允魁、右營外委李連生、外委周德榮四員:均於同治元年四月間,在彰化白沙墩等處打仗陣亡。
水提左營額外署左哨二司外委胡惠傑:該外委於同治元年八月間由廈門奉派管帶精兵赴台援剿,委解軍餉往斗六大營接濟;九月初八日,途至嘉屬埤斗、湖仔內地方,遇賊接仗陣亡。
浙江候補同知林廷翰:該員系嘉義縣人,浙江候補同知,丁憂在籍;嘉城兩次被圍,辦理團練,督營殺賊。嗣因往救斗六大營,攻破被執,不屈,罵賊遇害;隨軍次子林俊,亦被擄殺斃。
都司銜義首陳康泰:該義首系嘉義縣人。嗣因帶勇守城,隨軍節次殺賊;經前道臣洪毓琛奏請,以守備留營補用,並賞戴藍翎,奉部覆准在案。嗣復隨攻南靖匪莊,身受重傷,立時斃命。
幕友王海帆(即王鶴康):該幕友系廣東候補從九品,前署嘉應州吏目;省親來台,丁憂,在彰辦理文案。城破被擄,欲謀賊詐從。及賊攻嘉義縣城,相持日久,戴逆在斗六聞大兵至,馳書囑圍嘉股首嚴辦加緊環攻,該逆即由斗六率黨來嘉助勢等語;該幕友乘間暗改其書云:『大兵將至,恐難力敵,著令撤退回彰』。因此城圍遂解。賊歸窮詰,置以千刃,罵不絕口,遇害。訊之逃回難民,供指確鑿;訪之嘉、彰輿誦,一律僉同。該幕友不惜一身之死,得保嘉義全城;舍生取義,殊堪憫惻。應請從優敕部議卹,以慰忠魂。
同知銜林上達:該職員系殉難前署北路營副將林得成之子。募勇隨軍斗六,節次殺賊,為父報仇。大營攻破,力戰陣亡。
咨部軍功九品頂戴嚴厚:該軍功於同治元年三月間帶勇隨同前道臣孔昭慈赴彰剿辦戴逆,城陷殺賊,力竭被害。
軍功六品義首林春、李光輝二名:於同治三年十月間由淡水帶勇來彰化看頂大營,隨軍攻剿北勢湳洪欉逆巢,打仗陣亡。
台鎮城守營陣亡馬兵陳壽生、林連標、陳福隆、戰兵許捷報、楊金龍、吳升階、朱捷高、余捷魁、楊朝昌、沈玉麟、鍾蘊玉、劉國榮、李玉鑾、邱榮金、蘇陞標、李朝龍,高朝陽、陳麒昌、邱雄英、林標雲、林茂春、傅安國、郭振鳳、王高輝、柯得元、鄭芳勳、丁大珠、王連金、吳經魁、王捷升、吳高升、謝得魁、林路、張金安、林光璉、蔡運高、柯捷魁、顏清鳳、康得成、守兵楊開恩、陳熙元、曾士榮、林萬升、江金鳳、王卜捷、蔡大恩、吳朝高、周得春、林仁貴、葉廷邦、何林玉、林得全、黃玉進、莊得慶、翁捷標、徐朝慶、楊連升、田錦玉、劉金生、陳連升、康進標、陳有群、謝大雄、吳得福、葉得輝、顏振輝、伍鳳飛、袁連高、王繼成、許日升、陳春保、蔡進寶、鄭清貴、陳福春、尤元升、徐允升、林得貴、林茂魁、蔡朝寶、林國安、蕭長太、倪國成、張飛龍、陳朝熊、李廷震、周旺、陳國勝、郭林合、沈元吉、雷廷升、連元吉、楊得寶九十三名:於同治元年在嘉義縣斗六等處打仗陣亡。
台鎮中營陣亡戰兵林松茂、褚飛鳳、吳捷成、蔡陳生、郭安邦、高生發、楊錦章、邱鴻標、林大標、陳發榜、林連光、王上陞、張連高、黃金城、吳連元、李國成、柯克敏、柯章興、陸鼎成、康施興、陳國榮、謝青龍、蔡世璋、周益生、廖天高、翁得龍、卓應立、黨祥雲、黃立功、張文鳳、朱吉友、曾捷標、曾文章、林一池、方廷坊、朱克明、王維斌、賴鶯遷、詹國榮、吳成國、梁玉榮、黃光祿、葉德龍、王歡樂、方新禧、守兵王金標、陳國英、李福生、陳雲鳳、蔡青發、遊得紹、王朝賢、余泰、邵玉生、葉長青、林捷陞、林成興、高振陞、孔廷芳、蕭定興、謝泰、方得山、黃德隆、顏飛鳳、王得虎、方得勝、施得寶、洪國璋、陳宏傑、陳捷陞、陳清美、林廷茂、涂朝賢、張成功、林得生、徐得意、王名卿、洪莊生、沈茂龍、黃得陞、吳進春、許英雄、丁財貴、方揚清、方永春、方得意、曾春生、羅得光、吳經佐、張莫成、蔡林生、陳瑞隆、莊捷陞九十三名:於同治元、二兩年在嘉義縣南靖、邦碑及埔心、無影厝莊等處,先後打仗陣亡。
台鎮左營陣亡馬兵林飛虎、葉芬生、周爵祿、張金元、戰兵薛邦光、陳一春、王以成、黃成春、陳彰、陳上春、余德修、陳瑞芝、陳得標、陳輝、黃貴、林士貴、郭得旺、董進、王連春、黃永泉、黃本金、陳得興、林龍標、蔣青諒、蘇慶元、楊得升、陳得名、莫長春、蔡得元、朱正春、張大鳳、許振隆、盧聯科、林振興、葉陳林、歐永居、劉春輝、陳鳳閣、朱勇進、葉席珍、陳振標、葉邦英、陳得詩、陳樹勳、賴景唐、黃奠魁、陳廷溫、陳朝鳳、守兵王廷貴、顏有在、黃連升、廖得拆、莊朝貴、陳春光、吳德升、潘青輝、朱志貴、蔡得安、楊得標、紀茗芳、葉春中、李志義、吳清華、周得春、張春輝、林升祿、紀正元、鄭得勝、王再生、陳連貴、曾捷龍、劉光輝、魏輕龍、錢得清、辛驥德、姜錦升、林國青、謝青龍、陳升龍、曾大春、黃大鵬、洪得生、江生龍、戴日升、吳萬成八十五名:於同治元、二兩年在嘉義縣邦碑、碑斗、湖仔內並斗六及彰化縣梅仔厝莊等處,先後打仗陣亡。
台鎮右營陣亡戰兵沈振武、何得章、李錦康、石得標、劉化龍、許飛雄、黃得進、劉正標、陳廉登、蕭青龍、江有山、方得標、王士貴、王桂、陳如展、陳捷陞、張得喜、凌泉中、林青得、陳士升、蔡長湖、何捷興、沈國平、林禧光、傅友法、沈清吉、許文雅、守兵陳捷成、楊本源、蘇得寶、王得標、黃國標、周龍山、顏得勝、呂得生、郭振成、黃瑞光、李青江、傅振輝、何煥春、吳得良、吳捷福、林恩福、洪得高、劉成福、施大玉、周新建、陳錦川、楊捷陞、楊傳音、陳振標、范浩然、沈安邦、林福安、林成龍、沈玉期、沈捷芳、黃復坤、王得賢五十九名:於同治元、二兩年在嘉義縣碑斗、湖仔內及斗六、小埔心等處,打仗陣亡。
台協安平水師營陣亡戰兵穆光輝、林大得、吳國標、歐陽法、許允成、洪保、葉日升、李近、王金盛、翁一成、阮得法、陳捷魁、倪高輝、張思新、吳古老、曾玉成、鄭國成、周光彩、吳彩鳳、翁德法、林國生、許得顯、王再興、鄭廖福、戴榮春、樊奇、蔡文基、魏成法、李安生、許求成、陳得三、邱浩源、辛朝春、陳宗發、許清玉、胡必章、翁清吉、余金鑾、王金標、鄭錦貴、林國良、劉文陞、李清瑞、余連泰、洪順興、鄭廷泰、林興祥、陳有斗、洪紹科、陳茂朝、林向華、陳基、張登龍、陳起才、陳進旺、李炳文、游高發、施建勳、盧鳳飛、紀騰飛、何廣春、邱陞龍、曾金成、陳錦銓、丁明耀、蔡國祥、陳隆福、顧得龍、高當引、吳得高、徐施興、姚瑞義、薛尊然、薛高陞、黃必安、陳得發、廖中桂、蔡三福、施得貴、鄭寶魁、林連清、陳得壽、黃禎祥、陳清高、林必鳳、張得春、林一桂、林得信、張步陞、林朝海、守兵楊盛興、張建生、薛得金、劉順法、李青芳、李彪盧、金法、宋坤、李鴻貴、鄭振安、龔日生、蔡傳生、許揚友、高進祥、張得生、吳友生、黃國材、歐得生、李定國、李維成、邱建邦、周鵬僯、許志保、孫得生、徐高爵、李得恩、楊均達、曾志成、洪成法、鄭神佑、錢友生、劉得勝、吳友吉、許吳成、李高泰、陳清江、李進順、蔡永成、張朝安、李榮福、謝福、蔡仕生、周逢春、龔正春、張信標、陳元福、林西興、王青隆、陳得英、張福生、林達成、歐陽卿、吳鵬飛、王成元、林得明、許得春、黃萬金、陳成發、林清吉、王明山、劉保生、李元義、曾振生、洪振元、葉彩雲、陳瑞元、陳高陞、洪士發、何發生、曾國安,王窯、徐得標、周建平、賴占魁、李新彩、任金藩、廖學清、江得春、楊建春、李安邦、溫昌榮、薛榮波、林國安、劉得良一百七十五名;於同治元年在嘉義斗六並彰化縣大墩等處、先後打仗陣亡。
澎湖水師營陣亡戰兵林進國、吳一志、陳捷勝、梁德陞、陳國慶、吳成家、邱得清、劉日、朱旗、陳友德、陳文魁、林得樑、謝得陞、鄭有成、韓有壽、吳朝升、王昌茂、方得升、嚴得生、陳郭福、張朝玉、李明順、洪再興、守兵胡得福、曾初發、林克成、蔡世哲、劉轉生、蔡成茂、黃其意、何漢忠、林得成、黃安國、麥福星、王有慶三十五名:同治元年在彰化縣白沙墩地方,打仗陣亡。
戰兵林得良、潘憲章、魏得祿、施榮美、張黃清、林朝科、薛家春、高孟德、陳盛耀、廖福高、林江清、賴黃科、李振得、林陳蛟、守兵陳有才、林信發、邱連福、許必春十八名:於同治元年隨同前鎮臣林向榮在嘉義邦碑大營,被溪水淹斃。
嘉義營陣亡戰兵陳朝寶、蕭文林、曾國忠、陳振升、潘朝彪、李奪魁、嚴朝榮、李成輝、黃高輝、林俊顏、李元龍、黃鎮標、張進成、趙夢齡、黃耀金、陳開得、呂金福、朱清高、楊掄元、楊春生、張元隆、林得鳳、游克忠、蔡捷元、王國標、洪春元、甘銘高、吳振江、范日升、周元亮、呂金標、陳標、衷長興、蔡承封、梁振蛟、張雲彪、呂得龍、劉元成、張金彪、劉殿高、衷元高、鄒占標、羅得春、林玉繹、林朝魁、彭照魁、孫世龍、陳建標、陳振標、周德興、林宗泰、張士興、章士顏、李忠魁、陳金養、盧玉章、林得勝、王和照、黃占魁、范初榮、楊日高、黃新傳、林得春、陳大魁、張得勝、黃夢魁、黃克生、連高、徐賜標、魏希侯、陳得全、吳金川、守兵林捷升、葉得安、林成捷、陳時春、吳得標、沈聰明、許捷春、黃秀端、賴得勝、鄭漢良、戴國棟、黃祥斌、沈廷節、陳鵬飛、曾占元、蔡慶雲、彭瑞桂、連捷魁、余登標、陳金勝、顧得標、劉元高、吳玉輝、吳蔡生、蘇錫金、張一海、張振芳、王振興、曾泰得、王瑞珍、張國選、盧得福、方瑞標、劉文平、鍾明福、吳雲生、鄭安成、葉其福、盧耀南、羅明德、余永清、張日升、鄭國成、黃定邦、劉金彪、賴鴻元、何殿元、衷占魁、張仁德、江朝福、紀瑞芳、蕭興鳳、余連英、陳吉祥、吳得勝、謝金章、邱得升、彭得清、史得春、張定邦、陳大聘、林長春、康捷元、李枝芳、吳成彪、李廷桂、陳明貴、林德升、陳其祥、葉志雲、張金升、林成標、蔡朝安、洪捷福、馮聖春、吳志升、阮明升、陳步階、陳登鳳、陳桂升、葉捷高、莊永清、蔡東平、宋清輝、江養生、謝會東、張元盛、楊建標、蔣國興、洪成基、張捷魁、陳本輝、林勝飛、莊維新、許芳生、呂國璠、張長貴、連級升、楊掄春、莊振生、林良明、陳捷魁、江忠清、張步雲、李春生、楊武、黃秀標、林達賢、林紀生一百八十二名:於同治元、二兩年在嘉義斗六營盤及石榴班莊、溪底、大堀尾、鹿仔草、新港、二重溝等處,先後打仗陣亡。
台鎮北協陣亡戰兵林義路、蕭登高、陳添福、陳大貴、吳魁元、林兆元、鄭作福、袁復興、守兵陳躍龍、李升魁、許化龍、葉春恩、謝順高十三名:同治三年攻剿北勢湳等處,打仗陣亡。
南北路陣亡屯丁潘恭義、連乞生、張貴淑、邱仁貴、潘天愿、潘得成、王水仔、張阮良、邱建華、張阿乾、潘細苟、鍾細九、曾傳淑、邱阿傳、張天河、涂喜爹、廖阿生、徐阿郎、林阿靈、潘福才、陳知母、林阿三、曾新桃、漂昂苟、潘阿哮、張阿四、潘開和、潘仙桃、潘山牛、潘成仔、陳丙郎、潘阿碰、潘正宗、潘卻生、潘阿苟、楊辭二、曾阿鼎、潘添仔、潘春仔、潘莪仔、王兩榜、潘媽生、潘福壽、陳老、蘇定仔、賴漏、潘添、陳才、楊水生、潘升枝、潘景生、潘山來、潘貴仔、潘新丁、劉阿新、潘祥、潘仙助、潘有呈、潘阿的、張阿見、潘仁仔、潘文、溫天生、潘紅生、盧阿水、潘時、謝長、陳其才、楊教化、潘金聲、潘涼仔、吳一壽、邱英生、林華妹、潘為仔、潘生有、林添福、林頭仔、潘登龍、潘桂仔、潘慶仔、潘細仔、潘傳來、劉阿全、潘守、潘美仔、潘天來、潘阿載、潘眉仔、潘列仔、吳阿番、潘阿來、潘添河、潘新旺、潘春仔、潘牛仔、潘有生、潘治仔、潘忠仔、潘東僯、潘阿先、潘王仔、潘克山、潘阿僯、潘清水、潘阿治、潘進、潘雁、潘萬成、潘莫、潘萬掌、潘定、潘阿支、潘清河、潘春池、潘春水、潘廷全、潘廷瑞、潘金、潘福、潘錦香、潘大吉、潘金法、潘得勝、潘平治、潘有成、潘喜、潘文賢、潘心正、潘金寶、潘敬、潘天福、侯天錦、王有得、潘元壽、潘方仔、潘金生、潘茂生、潘能春、潘阿望、潘英、潘籲卓、潘元生、潘阿生、潘金元、潘小阮、潘阿明、潘順、王振榮、林老守、李連、潘阿科、潘雹、潘丙、潘田、陳老順、邱碰獅、黃阿雲、鄧開元、張侯、魏春風、潘烏、潘慶、張阿雹、陳阿五、潘惡、鍾得二、吳春進、黎阿番、潘有仔、潘生仔、潘添生、潘求傳、潘忠來、潘長成、潘友春、潘旺生、潘保生、潘全仔、潘連仔、潘阿保、潘機仔、王雹、潘發、潘乞來、潘文章、潘成功、潘天和、潘天元、鍾捷三、劉賢盛、潘九生、潘紅哦、劉德元、王登仔、潘圭仔、潘阿清、潘清仔、潘陞仔、潘海生、潘振成、潘清雲、潘添壽、潘能元、潘通櫃、潘復、潘勝賢、潘牲仔、潘清春、潘金順、潘能仔、潘老生、潘路生、劉阿福、潘金來、潘添丁、潘世英、潘諒仔、潘望仔、李謝桃、潘阿是、潘再生、潘永成、潘傳仔、潘大和、潘能江、潘光列、潘興仔、潘斗生、潘溪、潘雙仔、潘卻市、潘蕊、潘得、潘阿成、王飛龍、潘國、潘福貴、潘烏柳、潘卻、潘登、潘紅、潘阿順、潘傳、徐盡、陳竣、王港陣、徐超、胡阿烏、潘添陞、潘得陞、潘驚生、潘福春、潘媽力、潘九王、劉林敦、機朥密、戴添付、羅嚇哦、戴文為、莊頭、歐貴、羅戇、知機雅老、戴皆、武禮港、海司奪、龜劉武荖、龜乳抵不仔老、翁比蘭、那眉客人、八寶仔、流鎚子、大篐、小荖(?)二百七十五名:於同治元、二兩年在嘉義縣斗六、彰化縣水裏港等處,先後打仗陣亡。
傷亡屯丁蘇雹、劉如玉、蘇樹、吳杏仁、李清、王穆文、元標密、潘來八名:於同治元年在嘉義縣斗六等處,打仗受傷身死。
嘉義縣防剿打仗陣亡義首林秉心、林聿成、王金元(即王庵)、許國輝、林永成、李秉忠、黃騰茂、林西輝、史忠九名:該義首等或招集民團,來縣解圍;或解運糧米,進城接濟;或隨軍進剿,往救斗六,途次遇賊,接仗陣亡。
壯勇王吾報、徐二、劉精、黃贊、張淵、王添、潘黨、黃祿、王漢水、余壬辰、潘締、羅木、施薯、陳水池、蘇七、吳戇虎、林得九、張九、陳鮄、吳生、劉龍、李翔、陳音、羅加、駱榮、陳當、蔡乞、張標、王忠、洪泰、陳阿尾、張真、江獅、謝昔、吳查某、黃甫、黃萍、柳厥、柳闊嘴、王氆、林伙、卓枋、林容、王燦、林知母、黃知高、楊吽、遊金和、廖分、林義、洪在、林雪、廖心登、謝力、吳春、羅五音、黃小萍、李決、郭瑞慶、劉泉、劉阿燦、許江、許孝、許琛、許尚、許眼、薛辛勞、蘇升、蔡烏棕、洪趖、邵文、楊守、王厚、許賊、蔡才、許王印、許憨、陳運、陳秋、蘇貞、蔡烏獅、許會貴、鄭蔭、周撓、許好、邵習、王赤、向暡、蔡般、王友朋、蔡棕、蔡錢、洪厚、許軍、蔡彤、蔡念、王得成、楊埔、蔡套、鄭比、白響、許升、蔡貓、許知、蔡臭頭、賴老深、許約、李方、黃水深、郭永貴、郭茶某、郭文理、鄭乞、葉篐、施乞食、洪戇騷、洪玉串、李順利、張赤、林田、吳添子、黃海、黃經、黃歸、黃歹、陳士、顏福、鍾萬、江生、葉長恩、何添定、陳芋、林武、劉惡、黃華、沈化龍、趙尤、顏察、陳查畝、涂丁、賴曰、賴草、吳愛、林塗、陳明智、林如、林群、廖屋、謝寬、黃卯、許大目、張欽、方皆、陳新力、張海、林鑑、黃豬哥、劉■〈忄興〉、張大鼻、黃善、蘇宇、李武、吳老回、楊質、張噲、張朮、楊天來、邱猛、劉崁、黃牛姚、劉林降、盧為、林斷、林直、馬無牙、蔡目黎、陳臨、陳華、王炎、羅網、陳彭、黃進、陳宜、陳光坪、馬德元、陳螺、林天樓、陳擄、黃正、陳老營、許礢、陳漢、羅累、周乙、王串、陳老隨、陳庵戇、蔡建、陳振、吳鮭、馬尚恭、李允、陳選、許利、翁芋、翁木、宋月、林進、周印、陳武、郭謹、郭水連二百十三名:於同治元、二、三、四等年先後守城攻莊以及剿辦逆首嚴辦、二重溝呂梓逆巢,打仗陣亡。
彰化縣城陷被害家丁黃彬、林義、張緩、沈榮、程萃、鄭貴、馬義、侯福、陳定、許榮、陳喜、游盛十二名:因城破被執,罵賊不屈遇害。
義首陳傳成、陳傳平、陳傳祥、陳傳砂、林嬰、吳清白、吳清興、林朝禮、林金禮、劉德輝、李嘉禾、李保軍、吳澄波、洪三統、洪火剪、洪火蔭、葉涵、楊鳳儀十八名:義首陳傳成等十三名率團助戰,打仗陣亡;洪三統等五名因幫官殺賊,挾恨被擄遇害。
壯勇張文古、何三、張必用、張高、賴玉麟、賴清河、賴傳、賴三順、黃老瓔、賴火、賴金水、黃琳、黃為、徐英、吳委、張益、張炎、胡尾、柯為殿、陳生、黃豹、黃順、鄭鹽、黃戇、施添旺、施口、章酷、李亨、柯孝道、鄭別、許肇基、楊爐、陳城、楊灶、林庚寅、蔡天來、謝德、謝扶、黃同、王溜、鄭獅、林豬、陳樹、陳南、楊科、楊秋、楊尊、李歹、黃烏九、林筆、張烏思、廖必、吳九、林思、王意、王沛、黃種、邵未、李義、李塗、辛程、陳遞、李滿、李性、周傳、謝憾、黃勝、章正定、梁占梅、梁咸、吳友、顧善、盧偷、蔡品、施瞻、蔡■〈忄興〉、蔡鐸、王玉、楊璠婆、楊務、林務、林風、陳成、馮平、張清道、李金盤、蕭俊、高生、李盤、張道、陳諒、陳利、李查畝、陳佛、蘇笑、陳永、陳金城、李桃、許開謨、楊寶、楊茄東、徐由、陳助、劉顏、劉會、賴順德、李文燦、李業、李郡、李石、李兜、李山、許郡、江和尚、杜灶、吳猴、黃諭、李慈、李情、許王、李坎、吳雖、賴兵、李敏、唐必、柯吉、蔡塗、李世、陳春、趙端明、林東、洪侯、張記、杜度、鄭別、花白秋、林戇長、花旺、李有用、周戇俊、呂秀、林田、黃雹、吳成、吳擾、張由、王賓、鄭戇田、謝花、陳郊、陳祥、黃天賜、張來、王淡、林論、劉遁、陳暗光、陳福來、莊祥、黃芳、黃矮、游豔、陳扁、謝陞、謝居、蕭旺、謝汪、陳老七、陳廷季、劉進興、莊秋水、莊清、王精、莊拘、簡降麟、黃車、施添、鄭璋慈、陳蔡、丁通、高山、林承發、呂恭、彭田、卓蚶、莊筭、邱令、林潤、許戇、顏詩、陳萬金、黃老能、黃龜精、顧來、謝烏面、蔡柔、廖華、黃正察、許化龍、黃邁、翁智、黃舟、洪田、賴天俊、王尚、游搤、黃棟、徐格、楊奴、楊看、楊別、楊然、蔡丙、柯廣、胡訓、曾魁、高基、戴泉、洪虧、楊枉、何班、楊喜、張顯、吳梓、林爽、楊連、廖丙、蔡綱、楊籃、楊響、洪盛、楊國治、楊其如、楊慶、鄭蛋、胡買、徐錫、洪弱、楊港、楊華、楊開、楊清池、楊轍、陳遷、楊梅、楊天晟、顏添、許戇雲、葉牛、張定、張順、洪壇、孫談、陳勇元、顏鑾、王添、周海、蘇天機、林居、王睦、陳蘇獻、林壽、卓恭、許智、黃遠、鄭王、潘知、楊取、李求、李昌、李改、李周、楊恭、阮子、陳雨、柯平、洪詔、蔡約、高法、李海、李治、王鰍、林庇、林熊、施弼、吳批、謝長音、徐受、徐九、謝景、楊坎、楊英、楊頂康、石盤、洪惟、楊約、戴莫、張正、楊阿晟、楊廣、楊番、楊秉、楊吻、楊茄冬、楊晟、廖馬、蔡寶、林照、徐淺、楊飽、何葵、洪成、李在、蔡瓊、陳武陸、吳煙、蔡淵、莊炳、邱長、陳扶、唐元、陳塗、陳吟、方田、謝從、陳賣油、蔡雨、鄭團、張文生、陳富、吳枋、陳貓義、周島、張妹、林潛、林老、陳泉、楊乞食、利阿三、林賜福、王賽、阮超、黃論、李敏省、王開然、黃崙、黃狗精、顧雷、翁見智、蘇阿三、劉螺、黃周、黃莊仙、陳印川、吳明、李兜、林實留、曾志言、卓揀、黃布、楊麟、周■〈罒犮〉、劉俊、王眠、王泉、卓受、王林、柯保、柯獅、柯成、蘇行、蘇盈、卓路、陳興、江德生、蕭俊、謝祐、李有、李地、許成、許法、王頭、王起、黃水、黃尚、陳喜、陳鵠、施頭、王清、林著、楊案、楊金、蔡石頭、楊勝、江文、陳亮、劉顏紹、莊實、李興、邱仔、陳務、蕭條、張春和、羅福澤、詹阿才、黃惡古、詹天生、謝運古、郭阿才、巫進、黃阿房、羅石秀、陳統生、涂汎、管阿古、楊番婆、陳永華四百十七名:於同治元、二、三、四年在寶斗、海峰崙及番婆莊、大埔心、北勢湳等處,先後打仗陣亡。
台郡籌防局陣亡壯勇黃振元、黃五賽、唐恐、唐振、顏富、黃香、黃大、黃論、許天來、林烈、王位、劉武、曾清順、林圭成、許番、陳璋、林發、林矮、顏文生、黃古人、陳韜、連祿、蘇知、張后、馬鳳、林吉、黃招、鄭歹九、潘吉、林崑、林鳳、王沅、呂頭、劉令、盧桂、施和、吳得然、江琴、蔡條智、蔡印、曹天、張奈、彭添、李二、李合、戴石器、曾來春、范祥、陸德裕、鄭矮、王黃建、余至黃、包蘇慶、蔡順友、郭猛、陳立、邱容、文矮、胡戇、陳襲、余鐵、張傑、余抱弟、余經、余面、林會、余忠、林雙玉、潘意、余色、鄭紅、余撥、周拋、余猛、許照、張田、林強、郭子厚七十九名:於同治元、二兩年派往台、嘉、鳳各莊巡哨及護解兵餉,中途遇賊,打仗陣亡。
酌留緝匪陣亡親勇林篇、李淵、鄭土、洪志、陳老、徐阿申、曾海、曾石、徐豬、徐友、張山、林大鼻、尤其生、陳制勝、林毯、李順、王乞食、洪悔、林金生、吳景、王基、柯目獅、張華、黃勉、朱詹、謝益、林大、陳國、曾圖二十九名:於同治三年十月間攻剿北勢湳逆首洪欉賊巢,先後打仗陣亡。
受傷身死親勇施凌、楊榮、郭江、林發、蔡江、施軒、林富、陳皮、林外、林藏、李根、蔡炎、蔡信、曾松、簡雄飛、何合、洪咱、陳遣十八名:於同治三年十月間攻剿北勢湳洪欉賊巢,打仗受傷身死。理合登明。
·咨部請獎清單
謹將巡防逆首戴萬生等滋事案內台、鳳、嘉、彰稍次出力紳團義首人等,援照歷辦軍務便宜獎賞成案,分別酌給五品以下頂戴,彙列清冊,呈請大部察核立案。須至清冊者。
計開
藍翎千總張建功、莊鴻禧、把總張榮貴、余見成、外委吳振清、林文信、廩生徐元焯、林上青、徐仲山、生員吳朝旌、義首施正修、林清泉、黃安、林寶興、施贊成、林旭初、施家謀、杜文華、周秉生、蘇春輝、邱振遠、柯■〈耳叟〉三、官體仁、鄒國勳、廖俊傑、六品職銜嚴登高、許錫齡:以上二十七名,均請給五品頂戴。
歲貢生楊元音、施家潤、陳瀛、周應嘉、吳邦鑣、拔貢生葉孚甲、吳仔仁、例貢生許邦彥、貢生許乃忻、查元鼎、廩生陳熙春、朱望南、吳敦常、蔡文泰、蔡邦、增生楊元鴻、附生葉維翰、蘇資深、鄭呈泰、林芳、生員何逢源、林清源、把總林清揚、武生張廷藩、翁進龍、葉春■〈白為〉、李逢年、監生詹光玉、義首周全、吳丙、吳廷金、余升、趙鎔、陸鼎、石以恭、吳國熙、林書彥、陳承曾、吳清泉、蔡宗陳、韋國琳、鄭以寬、王南盈、戴文佐、陳呈芳、盛逢時、陶光琠、陶年春、葉光礁、周紹宗、林朝魁、賴志輝、蔡振高、黃皎光、黃季忠、施瓊期、施向榮、施策治、施家聲、施清山、林秀春、交瑪蘭、和鑾成、吉來興、羅進興、楊金印、黃春魁、林廷芳、陳謀臣、施志誠、林富、黃天爵、杜金盆、黃漢、李福星、辛福、恩桂、蔡守廉、趙執忠、蔡鵬升、周秉坤、謝正中、吳瓊宴、王貞、陳得寶、洪考教、李晉招、蔡聯升、胡文輝、陳如祥、溫桂、林德令、林文榮、周起超、李邦基、盧日升、陳春、蔡鴻謨、李親、蔡賜喜、林上升、康超然、戴成、陳自安、施棟、張可成、何必成、陳清泉、施君平、張文炳、楊福世、金春、屠順、蔡成、王國元、曾玉兔、黃招德、施朝修、楊峻武、楊恩波、施麟祥、楊捷報、楊金水、楊大旂、蔡廷英、蔡國樑、蔡如挂、蔡有慶、蔡應奎、廖孟善、廖庚芳、黃炳榮、邱廷英、潘子福、涂成才、吳義、黃廷珍、廖慶昌、陳建猷、施奠邦、許長、溫鳳岐、廖金波、戴韞玉、陳瑞鑾、郭戴■〈广外〈羽上食下〉内〉、施鵬飛、陳起謀、蔡鴻烈、陳謙益、鄭景謀、施朝安、黃廷安、蔡玉山、洪周、王順興、林淵、林登科、蔡金勝、塗如順、蔡得承、林金華、吳南金、洪新發、林友和、黃保南、林注生、王獅、王彬、陳元楷、陳捷升、施金聲、陳德春、余茂松、連福忠、林壽春、魯光秀、朱澤才、陳夏、劉壽、莊廣、林慶:以上一百八十二名,均請給六品頂戴。
義首許晴緒、陳建寅、嚴國楨、陳榮宗、陳靈昭、張靈機、劉炳南、黃文淵、黃克家、蔡慶平、陳源盛、王以忠、吳樹芳、吳利貞、陳子坤、蔡景雲、徐應庚、郭鵬沖、方如金、李成章、李衡德、楊振睦、李合義、李迎禧、黃國安、黃花瑤、馬炳東、黃瑞煙、施光皎、林鳳岐、黃清俊、出榮陞:以上三十二名,均請給七品頂戴。
義首黃金平、陳青鳥、林若麟、戴進得、黃得高、陳錫恩、吳朝鑾、林志先、徐詠、張泰山、林伯适、連克家、林皆得、林源成、劉元禧、曾日新、陳國楨、鄭廷玉、林慶雲、黃光荃、張廷華、張碧富、陳江龍、侯雝泗、葉魁、王漢川、陳時中、張名山、顏聯登、許贊元、陳清輝、許文瑞、莊迎春、韋廷英、葉天申、施登雲、鄭英才、戴晚、詹得添、魏文中、陳榮川、周元亮、周曜東:以上四十三名,均請給八品頂戴。
附:台紳陳內翰遷榖來書
台紳陳內翰遷榖來書
述翁大公祖老年伯大人閣下:敬啟者,昨喜讀露布,彰南果平矣。延久彰南不平,伊誰之咎?到今彰南始平,伊誰之力?
當彰南滋事之初,侄即告人曰:平彰非閣下不可。早有望平之念矣。比聞有備兵台郡之信,姪復告人曰:閣下將來,平彰可待。漸有蕩平之機矣。及統軍蒞淡,姪齋心趨謁;觀其精神益壯、籌畫有方、德威並用、寢食俱忘,視前雞籠之役,倍加謹嚴戒慎。正所謂薑桂之性,愈老愈辣也。出又告人曰:閣下到彰,如仍不平者,挖吾目。已定必平之計矣。此非素蒙玉成之年家子阿其所好也;即凡所告之人,亦無不以平雞籠者信之矣。
自恭送棨戟登程後,至刻刻關心、時時洗耳;只匝月間,俄而破水裏港矣,俄而入斗六擒戴逆矣,俄而克加投、復彰城矣;胸有成竹,自能勢如破竹。豈姪多智哉!亦由閣下之神智過人,有以成姪之智耳。夫齊勝燕猶必五旬、舜格苗猶必七旬,而茲之平彰僅三旬而已;非「釆薇」篇所謂一月三捷乎?從吉興師奏捷,固常有之,然未有若是之捷也。不然,自彰南滋事,距今二十個月之久,文武官紳以百計、閩粵兵勇以萬計,攻之者幾多次?敗之者幾多回?死之者幾多命?何皆不能奏厥膚功,而必俟閣下之三箭定之耶?誠如宋劉錡曰:『朝廷養兵三十年,今日大功乃出於儒者,我輩愧死矣』!要之,非大憲有推轂之力、皇上有知人之明,安能得此春腳重來、秋毫無犯,聲迎竹馬、氣奮藻鳧,而使台郡無數生靈,咸出水火之中而登衽席之上也耶!
姪以謬主學海講席,月三課士。始也,既不能執馬鞭而殫蟁力,匏繫自慚;今也,又不得趨虎帳而賀駿功,葵私甚歉!惟有望風下拜之餘,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大聲疾呼曰:彰南果平矣!芻言果驗矣!輒取韓昌黎「平淮西碑文」琅琅然歌誦不置已耳。
·稟制軍左宮保季高
竊職道現奉撫憲行知,欽奉諭旨:『補授台灣道員缺』。自揣庸愚,膺茲重任,才力已恐不勝;況久患病症,今始就痊,精神亦有未逮。但台灣現當軍務緊急,仰荷恩施逾格,敢不竭盡駑駘,勉圖報稱!現擬克日配船東渡。惟近聞台灣府南路軍情略鬆,由廈紆遠,即由省對渡淡水口岸,督催北路官軍添調丁勇,直搗賊巢,迅復彰城,再通嘉義中路,到郡接印任事。
查台灣遠隔重洋,孤懸海外,實為七省海疆門戶;民番雜處,察吏防奸,事事不容稍懈。現值彰化匪徒滋事,竄據縣城、攻陷斗六;而嘉義、鹿港等處均各逼近賊氛,即府城亦有岌岌堪危之勢。其初,孔道遇匪死節,繼而洪道積勞病亡;前台灣林鎮,先則坐失事機,嗣亦不免於難;此外,疊奉調赴督剿之提、鎮大員,與賊相持,雖間有勝負,終未能大挫凶鋒。並聞所部各勇,有籍隸本處,由內地調回台灣者,亦多心懷反側,莫能效命;其由他處徵調者,更復久疲思退,不能出力。屢經台地官紳來信,俱稱賊隘林立,賊勢仍張;在台兵勇,難資得力。目前若非添調勁旅,重振軍威,未易撲滅。且自咸豐三年寇亂之後,捐輸屢屢,杼軸已空;現又被擾年餘,民間生計愈難。即紳商急公好義者捐輸助餉,為時已久,力有難支,實已水盡山窮,無可羅掘。詢之由台回省各員,皆云餉需匱乏,日甚一日。以現在情形而論,以多籌餉項接濟軍糧為急。至於視賊所向,相機進取,並稽查營伍,講求吏治,容俟到台後察看情形,妥協辦理,隨時稟報,以抒藎廑。
·又
竊職道前在省垣,另稟擬由省城對渡淡水各情,諒可先蒙鈞鑑。隨稟商撫憲派參將田如松總帶兵四百名,於九月初四日配船先發。商艘遲速靡常,餉項尤關緊要;督率委員親軍人等另覓火輪,於初七日開至五虎口門,初八日放洋,初九日申酉間已抵淡屬之滬尾口登岸。初十日,馳至艋舺;先後接見在地官紳,詢查水、陸各營軍情,派探彰、斗賊蹤動情,一面整理軍裝器械,克期進剿。
伏念嘉、鹿道路不通,節節梗阻,與職道途次行營,難以聯絡。其分紮彰、淡交界之梧棲港、岸裏社水、陸兩營堵剿日久,留用精壯,撤去饑疲,其力甚單;而自梧棲以下,如葭投各莊悍逆麇聚;自岸裏社以往,如四塊厝等社又為各匪踞巢,深溝固壘,竹圍箐密。隨帶之省兵,至今尚未到齊;且僅有四百名,不敷派紮。各路良民,雖有幫官義憤,苦於兵賊相持,暗懷觀望;非添調勁旅,重振軍威,轉瞬時屆冬收,一經搶割,盜糧齎足,勢恐蔓延,急宜趁其飢而剿之。惟大甲以南,與彰境接聯,多被賊勾結。自浙調回之勇,本與賊黨有熟,未便募用。查職道前在淡水任內,於咸豐四年間所用剿小刀會匪之總理、頭人,擇其可靠者諭令就淡招募得力丁勇,聽候調用;並分別移會署台灣北路協之湯得陞、署台灣城守參將之關鎮國率帶所部會合進攻,迅圖克復。
謹將大概情形繕摺馳奏,並抄摺稿,呈請察核。職道擬於日內移紮竹塹城後,即由大甲親督員弁,趕催各軍同時進剿。除將一切機宜隨時具稟外,合先肅稟,伏乞垂鑑。
·稟撫軍徐中丞樹人
竊職道於九月初七日出省登舟,初八日駛出五虎口放洋;風帆迅順,初九日申酉間收泊淡屬之滬尾口登岸。晤辦理通商事務之恩丞煜,詢查田參將如松率帶省兵尚未抵滬;職道在省時先發傳牌暨首縣海防各信,均未達到。大約商船向怕重陽暴,過三、五天方開,不比輪船不拘何風也。
適有區道札飭請餉候船往省之候補知縣白令驥良在滬來謁,淡水鄭丞元杰次日亦到,並內閣中書陳紳維英、陳紳霞林、淡北各職員,先後接見。詢稱嘉、鹿兩路軍情,緣道路節節梗阻,傳聞異辭。淡屬大甲以南,匪莊林立;現紮彰化五■〈〈氵義〉〉之王令楨、紮彰境牛罵頭之張丞世英,不時與賊接仗,尚相持不下;區道仍駐竹塹廳治城中等語。查區道所部軍餉,業蒙憲台奏飭滬尾關稅項每月撥用壹萬兩在案。白令驥良似可暫緩晉省,職道札令留台差遣。是日,由滬尾起程,薄暮抵艋。該處紳民耆老聞舊日長官帶兵到地,香花鼓樂,夾道歡呼。前任淡水有年,惜無政澤在人;睹此情形,感慚交集。唯兵貴神速,乘此眾志踴躍之時,統師直前,一鼓作氣,庶期及早撲滅。乃田參將所帶前隊省兵既未抵滬,後隊楚師更需時日;正值交冬搶割之際,未便稍涉拘泥,致誤事機。除飛移署台灣城守關參將鎮國率帶紅單砲船馳赴五■〈〈氵義〉〉港口候調,由水路合剿外,查有藍翎六品軍功范義庭,前隨職道克復雞籠,頗立戰功;年來在淡屬辦理鹽館,於此間地利民情,極為熟悉,職道舊時所用總董、頭人之可靠者,大半尚存。諭令各招募得力丁勇隨營聽調,並札派范軍功會同白令驥良先期馳赴竹塹,將各頭人所募丁勇詳慎挑選,聽候職道親自點驗後,再行分別派紮要隘,克期進剿。職道現暫住艋舺數日,派弁收拾軍裝火器,並密飭得力舊部勇目往探彰化情形,一面用小舟由海道通知南北郡城、嘉、彰文武,布置稍有頭緒,即前赴竹塹熟籌進取機宜。
再彰屬抗莊竹圍,較嘉屬尤箐密。可否將省城演過之硼砲撥解數位,並派制砲之從九品區玉良率粵匠兩、三名來淡,以便隨時添制炸子備用?合併稟懇,伏乞垂鑑。
·又
竊職道於重陽日舟泊淡水所屬之滬尾口登岸,翌日馳至艋舺接見官紳,傳諭總理、頭人添募丁勇,在竹塹聽用;一面整理軍裝器械,續又將大概情形飛稟憲察,先後計可上蒙鈞鑑矣。
查嘉、鹿各營,仍然聲勢阻隔。駐劄彰、淡交界之梧棲港、岸裏社之水陸兩營疊次剿賊,力保大甲門戶,而防堵既久,積欠頻仍;去其饑疲,用其精壯,合隨帶之省兵計之,其力尚嫌單薄。況且商船因風阻滯,自十四至十六日,由滬尾竹塹、香山兩口甫到四船,尚有田如松二船未到;且道途生疏,膽力懦弱,止可以壯虛聲,未必能獲實用。而沿海自梧棲以下,如葭投等莊匪眾麇聚;內山岸社以往,如四塊厝等莊,悉賊踞巢。非用重兵,兩路同舉,則大肚溪難渡,彰化不能到。各莊良民無所憑藉,何能冀其實在出力。凌令至湖仔內進紮,至今不能再舉,是其殷鑑。故不得不就淡添募多名,一冀其大振聲威,一冀其精壯得力。頃據各頭人來稟:招募漸次就緒。擬一、二日內即移紮竹塹城中,詳慎挑選;裹帶無多,不能不略留餘步,以待接濟。然大約總須三千名以上,始能分派也。
合肅具稟,伏乞垂鑑。
·又
竊職道於九月二十二日移紮竹塹城內,即派員馳往內山岸裏社將張丞世英、羅義首冠英等所部內撤去饑疲、留用精壯,共得一千人,先命馳往該地布置,進攻林逆所據四塊厝、犁頭店等莊;另將范軍功義庭招集各路舊部親加挑選共得二千名以上,合之省兵約四千人,於九月二十六日祭纛,已於二十八日派頭隊先行,十月初三日拔營,親督大隊進紮大甲。抵大甲後,即擬督師入彰境之鰲頭(即彰化牛罵頭)分路兜剿。
查葭投、水師藔等莊悍匪麇聚;現在彰化之股首陳鮄,家住葭投。我攻其巢,該逆勢必全力援抗,彰城空虛。藍田軍門久駐水圳橋,近城不過三里;職道又疊次函致,懇於該逆出援葭投之時,乘間先取彰城。昨接曾鎮來函,一切會剿軍情毫不提及;但稱彰化凌令紮營不得聯絡,所需鉛藥難以應付等語。細按情辭,深恐凌令將來為賊所乘,預占自己地步,不管大局安危。職道一面飭凌令小心提防,不得疏略;並囑近日牛罵頭迎見之舉人蔡鴻猷暨鹿港總局紳商隨時接濟,勿致貽誤。職道相離三站,道途為匪阻隔,不及兼顧。昨凌令來稟,又有曾鎮軍按兵不動;吳前提督於九月初八日攻破嘉邑新港,仍住大埔林,未能速進;曾署提督帶兵勇一千四百名,由海道赴郡等語。與鹿港興丞所稟情節略同。查凌令前此疊獲勝仗,前隊兵勇已紮寶斗一帶;曾提督若由陸路王宮、二林等處打入嘉境,會合吳前提督之師掩取斗六,較為便捷。乃計不出此,而自又由海繞郡赴嘉,再圖進取,必致又需時日。關參將已於八月二十外,趕由鹿赴郡城;雖移調至梧棲會剿,風汛不常,未識何時得達。省兵共系六船,先後止到四船;田參將兩船百餘名,至今未到,鉛藥半在其中。職道不及守候,擬督率現募丁勇添購火藥、鉛子等項,趕緊掃盪;並激勵淡廳林紳占梅、鄭紳如梁等各集團練,隨營助剿,以壯聲援;加以鰲頭舉人蔡鴻猷募勇合計五千多人,尚敷分攻。
先行稟聞,伏乞垂鑑。
·稟制軍左宮保季高
竊職道於正月十九日奉到去秋九月初六日鈞函,當經肅丹申覆;並將林逆巢穴火發自焚,經官軍乘勝拿獲,各營撫匪太甚,緣提鎮籍隸漳、泉,均存瞻顧,餘逆漏網尚多,深慮後患各情形,於正月二十二日縷陳在案。
職道於在彰化啟行時,面商以經費為難,作一勞永逸之計。乃前月杪接到嘉義縣白令來稟:以彰化所屬之西螺餘匪廖談糾集張順制等豎旂肆搶;當經飛飭各屬文武會同義首廖才禪帶勇前往嚴督;並於省解到關稅餉內,勾撥先後八千元解赴曾鎮軍營,又撥先後五千元解曾署提軍營、林署提處;府局亦經速催籌解到山。三營近在彰化,何致西螺大路復被匪擾?茲嘉義土庫聯清局義首陳澄清於二月初六日具稟:以餘逆廖談焚燬西螺街,即有該處附近餘孽陳登順等乘機響應,於二月初二日焚搶新興街莊,冀圖死灰復燃等情;又經飛催提、鎮趕緊派勇殲滅。
查曾提軍於督攻斗六會擒戴首逆後,現又剿小埔心陳逆巢穴,難分兵往西螺,堵截尚嫌力單;林署提、曾鎮攻破四塊厝及北投新街二處後,頓兵又近一月,仍偷安不肯出山。已失走險之鹿,復縱當道之狼,其撫匪殃民、勞師費餉,伊於胡底?且林署提十月到臺,奏報勒限兩月肅清。今近四月,始而觀望遷延,徘徊於郡城之嘉邑他里霧;至彰斗克復之日,並未會合攻擊,巧於粉飾居功;繼而只破一垂斃之林巢,安坐家園霧山,於漏網股匪全置不問;且奏報一切軍務從無移知,與事命會商之意相違。曾玉明身任地方,責無旁貸。既已蔓延於前,又不搜捕於後,姑息養癰;以致餘逆肆無忌憚,又復糾眾焚莊,重煩兵力。職道為地方起見,不得不據實稟明。務懇飭催提、鎮迅速搜捕蕆事,或三營中擇留一人責成辦理;俾惡除餉節,兵勇早撤,地方幸甚。否則,孔前道以營務廢弛而殉難、洪前道又以各營追呼而急亡。職道本系力疾從公,辦理正當就緒;各營搜捕不力,何堪餘匪復擾?只手難支。凡職道所陳情形,儘可明查暗訪,如有虛浮,願一並嚴參治罪。敬肅丹稟,伏祈垂鑑。
·又
竊職道前在署藩司任內,竭蹶籌撥台餉至數十萬兩;支絀之狀,悉皆親嘗。此次深知司庫拮据,蒙飭於浙餉內勻取分撥,於積欠既多之中、作舍己從人之請,造福海疆,力挽大局。
職道趕緊於重九日先抵台洋,單師迅速籌剿山海,分兩路進攻。先絕水裏港逆匪糧道,疊破葭投藩籬;決不敢因諸軍未合,蹈遷延前轍。荷蒙憲台遠庇,在淡水部署拿犯一月後,十月十二日入彰屬鰲頭;四旬之內,彰、斗於十一月內珠還。克彰一月後,兩署提甫於十二月初五日入彰。職道於彰城拔隊至寶斗會擒首逆後,已酌撤兵勇,分遣內渡、回淡。留帶隨營,由嘉搜捕至郡,格外撙節,亦適以自彀支應;且又撥借各外營餉款,亦至過萬。兼之合手得力人少,後來居上之營與前此遷延之將,徘徊觀望。緣提鎮皆隸籍漳、泉,各袒其私,撫匪太甚,餘匪漏網亦多,後患非淺,兵勇一時不能盡撤。林署提軍自十二月十五日入山以來,奏報匿不移知,似與商籌之命相違,真不可解。且今歲甲子正科,補行歲、科兩考;郡垣系根本重地,不得不駐郡辦理,酌留數百名,以資防匪混跡。鳳山近年又多械鬥之案,現已飭營、縣妥辦;如不能安定,將來尚須南行。雖臘底接到續解之銀,而分撥有難填之壑。大約職道未抵台之前,消耗太多,以致辦善後之際,用度不足。若就地設法,滿目瘡痍,何忽啟齒?此時惟有竭盡駑駘,督催提、鎮剿捕餘匪,早日蕭清蕆事,以慰藎垂。兩提似宜先撤,專責台鎮督緝,俾權歸於一,較為妥便。
近得省函,敬知雄師直入,於去冬克復杭垣。不世鴻勳,歡騰中外;下塵逖聽,頌賀彌殷。並聞苗逆伏誅,狼氛又息。想運轉上元,四海共享昇平之福,悉由元戎之旋轉功高也。承示攻杭獲勝,劉營回屯休、歙。機局較緊,成算在胸,所言悉效;下懷欣羨良深。伏乞垂鑑。
·稟撫軍徐中丞樹人
竊職道自去秋重九由滬尾登岸,馳進艋舺;先清台地各匪,繼息淡廳風謠。招集舊部,於十月十二日單師直入彰屬鰲頭;自十五日開仗以來,疊次獲勝,連破葭投、水裏港數十村莊。十一月初三日卯刻,會師克復彰城;親紮布置,搜獲匪股,莊民陸續搬回安業。並飭白瑛、關參將乘勢速攻斗六;遂於十八日,據報將土圍攻破,戴逆逃往張厝莊。該莊股匪張三顯尚敢糾眾出燒官地廳,義民公稟懇求親臨剿辦。斯時凌署令遠在小埔心,惟職道一軍鎮壓彰城,不能棄之而去;尚且支架八面,分派各軍,出紮烏日莊,並進兵會剿。甫於十二月初五日,林營由嘉義他里霧入彰,當經商會提、鎮分攻四塊厝、北投林晟、洪欉匪巢。林署提軍在彰安坐十日,於十二月十五日始行入山。職道將彰城布置周密,飭調凌署令回城,並請提、鎮分派固守,適北協湯副將亦經到城;職道遂於十二月十三日先派主事周懋琦、軍功范義庭等帶勇進紮寶斗,會同曾提軍力攻張厝莊,圍拿戴逆。職道於十八日卯刻,親督兵勇由彰拔隊馳赴會剿。戴逆親執會旗,率眾抗拒;經官軍奮力轟擊,賊眾稍退,兵勇乘勢躍濠而入,將該莊毀平,生擒戴萬生到案。會同曾提軍在寶斗大營,訊供明確,請令凌遲處死。旋由寶斗、嘉義沿途安撫殘黎,並搜獲餘匪十多名,訊明正法。於十二月二十七日,到郡接篆。
府城根本重地,責任攸關。細查吏治營規,較之從前,更覺江河日下。若不急加整頓,將來難期收拾。故屢稟請揀正途老成正印之員,分台委用在案。兼之本年鄉試,台地歲、科兩考被擾暫停;現在南北大路已通,惟剩內山餘孽有提、鎮重兵圍捕,不致野火燎原,未便以觀光大典,因之稽延,致各生獨抱憾向隅。現定補行歲、科兩考:縣試於正月二十二日開考,府試於二月二十四日舉行。約計四月中旬院考可期發案,俾士子於五月小暑前照例配渡,進省鄉試。
鳳山近年,屢有械鬥。現經職道嚴飭營、縣頭人,已漸壓息;惟文武疲玩已久,民風比前刁狡。擬俟院試完竣,再定南行辦理。
計職道到台征剿,調用張世英、王楨、鄭榮、陳捷元各勇並舊部統軍功范義庭之勇及羅冠英暨內山各粵勇,連省標精兵統計五千以外,每月需用口糧二萬有奇,且又另借各外營逾萬。職道前在藩司任內,深知庫藏空虛、竭蹶情形,悉系親歷;欲就台地捐借,滿目瘡痍,更難啟齒!籌餉之難,苦於無可搜括。是職道抵台時,趕緊布置進剿,不敢以各軍未合,有需時日,致蹈遷延前轍。自彰拔隊時,即慮餉需不繼,將兵勇配撤內渡、回淡,以節縻費;酌撥千餘人,隨入嘉境搜捕。刻下僅留數百名在郡,因試期巡防,郡營太空,不得不留為查緝,以備不虞。林提軍自十二月十五日入山以後,攻剿奏報各情,一切匿不移報,似與商籌之命相違,真不可解。此次得力人少,後來居上之營與前次觀望之將相等。實緣提鎮悉皆籍隸漳、泉,各袒其私,撫匪太甚,餘逆漏網尚多;竊恐後患非淺,兵勇一時難以盡撤。正在窘逼之時,於臘底接到大憲台在海關稅項下撥銀二萬兩,由局解交職道查收。自撥營餉項,自當凜遵勻解;無如各軍分撥,有難填其壑。大約職道未抵台之前,消耗大多,以致籌辦善後之際,用度不足。職道身任地方,責無旁貸。此時惟有督催提、鎮搜捕餘匪,早日肅清蕆事,以慰藎垂。
正月間,側讀大憲台致周主事函中有云及職道去冬奏報到台布置及攻克各莊獲勝摺件,俱經批回,夾板飛遞回台。細查至今並無奉到,未悉擱延何處?已通飭各口岸查追速遞。函中尚有六慮,均皆切中病根。將來提、鎮凱撤,清理積欠,勢實不支。職道克復彰城,連擒戴逆,均系會同提、鎮奏報;而他營公牘,事前竟不移商,事後又不抄稿寄知;各自為政,無從窺其底蘊,林營捏飾尤甚。職道為全台長官,縱使他營冒濫妄為,而大體總當慎防力顧,斷不敢因循貽誤,有負恩培。以上各情,俱已隨時稟報在案;因隔海重洋,恐風帆阻隔,用再為大憲台詳陳之。
正月二十二日接奉左制軍來函,系去秋九月所遞,已逾五月始得捧聆隔省親筆魚書;獎詞厚勗,指示機宜,莫名欽佩。現已據情稟復,並將來函、復稟抄呈憲鑑。惟菲材任重,惶恐難勝。既多掣肘之人,又乏點金之策。欲苟合扶同,則生靈塗炭;欲巽言法語,又置若罔聞。桑榆日暮,寢饋不安。並望特賜誨言,俾奉圭臬。伏維霽鑑。
·又
三月二十三日第三次接奉正月二十日發遞鈞函,知去臘朔日親筆詳丹,得邀鑑察。府試揭榜在即,職道現亦定四月十一、二日開考,大約節後總可完竣。又奉到督憲二月十九日發函,情詞諄篤,莫名欽佩;諒皆由憲台剖析所致也。職道現已稟復,合特照抄原信並復稿呈電。嗣後吏治軍務,唯有確遵憲諭,和衷商辦;即有非禮之加,隱忍包含,總期與公事有益,此外亦不計利鈍耳。
林天河系林文察之叔,倚勢作威,搶霸賴姓田產,以致眾怒,幾乎釀成分類。
林密卿奉調回省,本非所願,刻下在彼營投誠之股匪,復出滋事;正可藉詞鋪張,挨延內渡。況現據凌令密稟,因彼營駐節捒東,辦理失當,民心不服,各匪意在報復林姓私讎等語;如此情形,若再淹留,非特餉無所出,抑恐另生事端。
大憲台之前,無所隱諱,用敢直陳:職道意重攻剿,不留後患;各營各護私人,養癰貽害,因此參差不合。職道為地方起見,何暇與彼爭論閒言也。肅丹稟覆,伏祈垂鑑。
·致省局司道書
啟者:竊弟猥以菲材,謬膺重任;藉鄰光之分照,得大功其慶成。茲蒙督、撫憲逾格鴻施,會摺具奏,奉上諭賞加二品頂戴;仰聖恩之高厚,覺報稱之愈難。弟撫今日遭逢,思去年東渡,不三旬而彰邑珠還,渠魁就戮;雖云將士同心、兵勇用命,其所以用命者,實出自諸兄台曲籌餉項,源源接濟,不使弟有掣肘之虞。故得號召三軍,直前勇往,奏功迅速,何莫非叨庇同舟為之相與有成耳!感激私忱,至今莫釋。謹鳴謝悃,伏祈霽鑑。
·復台府陳芍亭台防廳葉峭巖書
飛復者:二十三日燈下接到公函,備悉前釘封要函已到,並商留鎮台駐茅港尾兼顧郡城;於弟二十二日分布一函意相同;並府城調勇屯四、五百人防禦,皆現時之急務。
二十三日鎮台來函,有暫駐鹽水港,候弟回示之說;忽於二十四日未刻來信,稱又移師嘉城。傳云:『奕者舉棋不定,不勝其偶』。既有內地急報,萬難離府太遠;輕進更易招寇,隔塞後路糧運,關繫非淺。弟又有專函請其兼顧中、南兩路,此時只應在嘉嚴拿搶犯,切勿逕移北行,貽誤事機。
近日疊接郊行來信:土匪仍在漳城。雖外圍民團合力,不知能否驅逐?鄰境長髮有無深入,各匪莊已有傳聞;雖禁止造謠,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總不若實力巡防之得計也。
蘭廳洪倅來斗接見,知淡、蘭兩屬安謐。伊意本欲晉郡,第因要缺未便遠離,已囑其明早回蘭矣。
馬粦潭、北投兩邊開仗,頗有斬獲;惟莊大力單。捒東一帶又飭凌守添勇繼進,北投一帶令北斗局紳合舊部各勇往山力攻。惟天氣太旱,米價高貴,支持不易也。
匆匆布達。
·復鹿港廳興宜泉書
連日接各郊行原信,知賊仍踞漳州城;已悟前報,乃聊爾定張皇也。二十五日已正,又接子正手書,並抄泉報;已遵照來示,行文咨海口慎防。
台灣勇勾引入城一層,無非台中各營帶去留滯未回台者。此事弟於數年前力阻,不幸當道皆以弟為非也。
北投於二十三日開仗,已殺賊獲勝;然莊大兵單,未能速破。本早又加添銳勇,並運大砲、火藥前往;俟不日淡水范四弟所帶屢勝銳勇前來,再往內山,作破巢擒魁之計。
府城出示,禁止造謠;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此時以巡緝為上,未便作掩飾計。
鎮台不宜輕進誤事,已有信勸其力顧中、南兩路也。
蘭廳洪公來見,談次老練安詳,深得民心。因要地不可久離,已命今早速回蘭矣。
匆匆布復。
·上督撫憲將軍稟並致司道書
竊查台地自本年入秋以來,雨澤愆期,米價騰踊;嗣雖甘霖渥沛,地瓜、雜種尚可補救,而晚禾收穫未免損傷。民間食貴堪虞,匪徒爭端易起。
旋又探聞內地漳郡不守,風謠一播,四境騷然。雖彰化餘匪當經先期出剿,不致復肆鴟張;第漳轄海口均可直達台垣,風便則一葦可杭,而台地人民又多籍隸漳、泉,易生惶惑。當此之際,既慮外匪竄擾,又恐內寇復滋。郡城為根本重地,允宜先事預防。惟此次赴彰剿匪,適值秋旱糧貴之時,直搗地險巢堅之寇,辦理亦非易易;更兼原帶餉項無多,且知後繼為難,尤形棘手。但已屢次進攻獲勝,若即遽退,轉恐愈張匪膽,又起戎心,殊與大局有礙。是以現聞曾署鎮整隊繼進,即行移商折回,妥籌防範,庶免郡南空虛、台北偏重,有鞭長莫及之虞。
然內地軍情利鈍,實關海外安危。惟冀威聲遠播,漳城早日珠還,則閩嶠鯤瀛胥可承平永慶。
肅此布達,伏祈垂鑑。
·覆台鎮曾輯五書
本月二十六日酉刻,接展是日卯刻所發環示。誦悉旌旄已移駐嘉城,並知吳志高遣人來迎,惜未及見;且有送犯三名,交營解縣訊辦。具徵鴻威夙著,懾服足資。惟是內地漳州之變,續據鹿港廳興丞照抄郊行原信飛稟,內云:所稱漳賊已退,乃廈門道台令郊行傳寫,以安民心;今閱此信,內有台勇勾引發逆進城,如此看來,台地不可不防等語。當即照抄郊行來信,泐函布達;並另備公牘,請飭員弁嚴防海口,以杜竄擾;諒已均邀青鑑。
竊思漳城之賊竄踞未退,更有台勇勾引為患,即使兵民合力攻敗,亦難保不豕■〈冖八犬,上中下〉狼奔,竄回台地。此時嚴防海口,尤為當務之急。而海口之防,則宜首重台郡及布袋嘴等處。蓋以漳、廈對渡,台口較為便捷;布袋嘴乃嚴辦久踞之區,尤易勾致。即嘉邑之吳志高,雖已遣人來迎,究未親身到地;況其焚搶不止一處,送犯僅有三名。就此了事,既恐不足以服人心而寒匪膽;更兼其情叵測,其黨甚多,是否真心思服,尤難揭悉。際此風謠屢播,正匪徒欲動之時,允宜思患而預防之。若得駐師鹽水港,洵可內顧郡城、外防嘉邑,實為至計。雖閣下與弟同系奉旨剿捕餘匪,而軍清變遷,應為國宣勤,原可無分彼此。設或罔籌兼顧,偏注一方,事變滋生,糧道斷絕,則大局決裂,何堪設想!
至於馬粦潭匪黨麇聚,前於四月間曾由林密帥奏明,派令文武招募團丁攻撲;迨六月間,林副戎文明以馬粦潭逆匪負嵎抗拒,藉詞推諉;續於七月間,復准湯協戎咨稱:馬粦潭、北投非厚集兵勇,四面環攻,不能制勝。若云威逼,匪氛四起,夏間已然;失策之咎,另有其人。茲弟此次北行所帶餉銀,亦屬無多;原期剿撫兼施,速為蕆事。來示所云:廖有於業由尊處令其交犯贖罪;若果如此,弟又何必深求?惟細窺其意,則又以凜懼軍威,故有是請。由此觀之,想不致因威聲之重,匪氛復起也。閣下通籌全局,駐劄鹽水港,兼防海口,以遏內寇而禦外侮。尚乞高明詳察,是所至禱!
·覆台防廳葉峭巖書
十月初九申正,接初六日寄章;知巡防安靜情形,並張署令出莊、章署倅赴防;莫名欣慰。又蒙示及外間傳聞歧出等語,並承獎勗,以古名臣相勉勵;尤形慚感。至書中「除卻硬攻,更有何術」二語,切中機宜之極。以天語必須正法之犯,敢不竭力圖之耶?
至洪巢艱險,各提、鎮已出奏於前,弟又以一時不能猝拔入告。現在白署令慮及餉缺勇多,不能持久,亦見相愛之深;然勝仗何敢捏報?不但舍親義庭不容其混稟,即新來之子奇二族弟前往山中,親見其苦戰殺賊,轟倒銃櫃多座,斬取洪八、洪達等首級,萬目難掩。惟輯帥與餘辰日以撫為得計,兩次差弁往誘,洪逆宕延,置之不答;若忘君父之誥誡,此則弟之所不敢從者也。彼吳志高事,尚不可含糊留患;其罪浮於吳者,非決計力除不可。其莊本大,原須似弟之去秋兵勇數千,方足合圍;其如餉已不足,兼之無兵可調,刻下於萬難之中,仍添調數百人前進,連日又愈紮愈近。昨勇回署寄,接山中營盤初六日奪銃櫃一信;亦可見該委員、紳士等之出力矣。弟今早又運去西洋銅砲兩尊、大小砲子八擔、火藥六石;因思國初乾隆年間,如阿文成之攻金川,碉樓有數百座均經破毀,不過「心齊力厚」四字耳。今非其時,但此一簣之功不全,即各路之氛易起。現在彰化知弟一心滅賊,是以各頭人聯莊拿賊。日前斗六縣丞程榮森於斗六一帶率頭人等陣擒發逆林晚等多人,寶斗街一帶拿獲疊次攻城之妖婦謝笑娘,均經正法;即聯莊殺賊之明效。現時省中漳府大亂未平,各匪思逞;設或氣餒偷安,則誤及大局,更有不堪設想者。弟豈好勞多費之人?實有不能一刻放鬆之勢。閣下於南、中兩路曾身歷其境,非猛不行;諒不致以弟言為過也。刻已專札委員到府,往提餉銀、火藥,切囑蕭委員迅即起身為要,寶營立等應用也。
書院膏火難追,自當早停早給,尤見體恤。陳學瀛既知愧奮,清苦異常,亦可注銷記過之案,容再批發可也。
匆匆布復,諸唯朗照。
·稟督憲左宮保季高
竊職道前因林署提督復往內山犁頭店剿賊,觀望推諉;業飭紳團會同地方文武速為剿辦。茲於同治三年八月奉撫憲行知,前稟荷蒙憲台逐層指示,飭即明白稟復等因;仰見諄諄誥誡之中,仍寓用彰無隱之意。下懷感悚,莫可名言。竊以台灣為海外巖疆,人心浮動;現當地方甫定,餘匪尚未盡除,兵燹之餘,民情尤形拮据。曷可懈於搜捕,妄事誅求?是使已困之氓,重遭意外之擾!況先已肇釁,致啟戎心,倘再朘削頻仍,事變滋起;在職道一身之獲咎猶小,而國體之所關甚大。故不敢稍存緘默,冀可挽回。乃因前稟未能畢詞,致蒙明詰;但事皆有由,言庶可復,不得不再為我大人覼縷陳之。
伏思職道自上年秋間,仰邀恩命,補授斯缺;統兵來台,督辦軍務。當即視賊所向,相機取進,不敢畏難就易,免致師老餉縻。隨由滬尾登岸後,遂即進紮牛罵頭,單師直逼賊巢,先取水裏港,斷賊糧道;次取葭投莊,去賊屏蔽;並同日攻克山路貓霧捒等處,匪勢已成孤注,彰城隨即克復。爾時林署提督甫經到台,行抵嘉義之他里霧地方;無論職道志在滅賊,事屬應辦,何足言功?而林署提路隔兩站之遙,兼之斗六未克,賊莊隔塞,諒亦不致遽生倖爭之心。
即職道此次統帶省標官兵連同跟役人等共只五百餘名,原領司庫軍餉內,除由省發給省標官兵一個月鹽菜等項並船價之外,實銀六萬餘兩,且未奉有轉撥各路營餉之文;專顧本營,在起行時自覺充裕。迨抵台境,查悉林、曾兩提督遠在嘉邑,前台灣曾鎮玉明困守水圳橋,並無兵勇分佈,殊覺賊眾兵單,難期制勝。隨於艋舺等處招集舊部壯勇,並添募新勇暨區道移交陳捷元及酌留張世英等管帶各兵勇,共不下五千餘名,歷次派往打仗,均經奏報有案。旋又另募水勇,添制軍械衣旂,在在需資。雖所募之勇分路堵剿,未見其多;而所帶之餉,支應浩繁,實形其少。況值各營紛紛請撥,又不得不顧全大局;復於無可籌措之中,勉力陸續湊撥現署水師提督前台灣曾鎮玉明、前署水師提督現署台灣曾鎮元福、北路協湯副將得陞、管帶紅單船關副將鎮國、署彰化縣凌令定國,共銀一萬六千餘元之多。更兼職道素性耿介,睹此滿目瘡痍,又曷敢妄事捐罰,苦累閭閻?是以營中別無進款,若非續准解撥,竟不免有譁潰之虞。似此窘迫情形,林、曾提督各營知之最稔。雖其形諸公牘微露爭餉之言,然其早悉底蘊,似亦不致終懷必爭之念。
且林署提督原帶陸提弁兵及許忠標所募招勇亦不過數百名,其餘均系就近招集親族子弟。而所領軍餉內,原領省餉二萬二千兩,又抵台後陸續由郡解應及代發夫價等項共銀九千餘兩,合計銀四萬餘兩,前經台灣府陳守稟報憲鑑;續又自行具奏,收到林維驤等捐款番銀二萬元;核計先後所收軍餉亦屬不少。又曾署水師提督玉明奉文內渡籌辦西防,曾准照會台灣府陳守清釐積欠:聲稱自統兵東渡以來,需用兵勇口糧及各項什支,除由省郡撥濟暨籌捐等款一十一萬餘兩之外,尚應找給銀一十七萬餘兩;各兵勇以積欠未清,不遵裁撤。旋經陳守於請示「可否由省酌量籌撥,委員解交查收支發內渡」稟內,聲請鈞鑑有案。惟核其原文,雖續由職道到台後及郡局先已籌解共銀二萬餘兩,究竟是否已在領數之內並計,並未切實聲明;但加之現復由府籌給銀二萬一千元資其內渡,統計所領餉銀,較之別營尤為增鉅。誠如憲示,不難按冊而稽。
至職道與林署提督本系舊識之人,因其前在職道署理淡水廳任內充當義首,並由職道保舉有案;現在躬膺顯職,又得共事行間,晤對之餘,頗甚歡洽,本無各存意見,稍涉齟齬。祗緣此次彰化復有匪徒滋事,雖經地方文武督同民團即時撲滅,但察其致寇之由,先准曾署鎮元福來函,訪聞有林天河強佔內山賴姓產業,民心不服,以致各股首聚集千餘人,復有豎旂之謠,擬分二股:一股攻阿■〈冖八卓,上中下〉霧、一股直撲彰城。又准曾署鎮移稱:訪聞賴矮與後厝林泉等各率族房人眾,同張五、古水等互相勾結,由內山招集匪黨,大肆謠言,克日豎旂,攻打阿■〈冖八卓,上中下〉霧地方;又稱二十七日據彰化縣稟稱:系賴姓挾林天河私仇,因搶紮賴姓住屋,人心不服,以致滋鬧;又稱二十九日,據鹿港局紳增生林清源稟稱:內山逆匪陳鮄、陳梓生、劉安、盧江、陳狗母、林皆等再會青旂,通同南、北餘匪起事,先在犁頭店、烏日莊沿溪屯紮,此番內山再行謀叛者,皆林天河所迫;又稱同日據貓霧巡檢申稱:林天河近日因討賴姓租榖,率黨數百猛駐劄舊社三分浦、溝背等處,連紮七、八座,並將賴姓圳水斷絕、厝屋焚搶無遺,以致一時變起,遍地皆賊;又稱三十日據莊民邱阿七稟稱:委員林飛高、林信芳在七十二莊悅興街一帶勒捐百姓,慘不可言;又稱先於二月十六日據西螺吳厝埕民人吳墘指控:林飛高貪媳年幼,欲圖為婢,帶往他處藏匿,並准聲明刻下勸捐委員無數,如林營則有林志芳、林志高、林飛高、林瑞麟、王希蕙等;又稱拿獲匪犯胡海、吳母丁,亦供此次蠢動,實因霸產派捐,以致謠言與其派捐及被人霸此產業,不如滋鬧得免暫時;抄錄供單彙案,移請察辦各等由。此乃曾署鎮先後函移林天河等霸產肇端之情形也。
又林署提督辦理捐罰叛產等事,並經台灣府陳守於稟覆「林署提督藉詞積欠未請,恐誤內地邊防」稟內,聲明彰化克復以來分捕餘匪,正月間已將逆首林戇晟擒獲正法,巢穴蕩平;是時林署提督飭派許忠標率帶兵勇協助曾前水師提軍圍攻小埔心陳啞狗弄,而身留內山,歷時一月有餘,則在地各勇口糧節省自當不少;其籌辦捐罰,閤郡傳說紛紛:或謂某處罰款盈千、或謂某處捐款累萬,雖未奉林署提督移知,第其熟悉情形,多方籌措,諒早得有成數,不致缺餉;稟陳鈞聽有案。又據彰化縣凌令稟稱:大肚溪之趙憨、陳九母、葭投之陳鮄,早經遠颺,聚集捒東陳梓生賊巢;林署提督因清理叛產兼辦捐罰,未及督兵剿辦;擬俟林提督撤隊後,親督弁兵痛加剿洗,搗其巢穴,以杜後患。又奉撫憲抄摺行查彰化匪徒復擾起釁情形,並職道訪聞復有抑勒罰捐混抄叛產各事;惟林署提督奉調內渡,有無起身的期?一並飭據彰化縣凌令及委員張世英稟復:林署提督雖已咨報定於五月十五日內渡,其所以遲遲吾行者:一則侵沒叛產,恐早冬租榖各佃不願完納,必須親自督收;一則捒東尚有捐罰之款可辦,無非准折田產居為己業,必欲搜括殆盡。總之,惟利是圖之人,大權在握,適足以濟其貪;雖道路以目,而屈於勢力,不能不隱忍以待。嗣又奉撫憲函開,准憲台咨據紳道林占梅稟:台灣此次餘匪滋事情形,系由辦理不善所致等由;函飭職道試後必須親臨北路督辦善後,務將起釁情由,就近確查密稟等因。當核抄奉憲台咨文內敘林紳占梅原稟,既稱勒捐軍餉、混抄叛產,又云保舉豪強、嚴科激變,均系隱約其詞,未敢直言無諱。亦未始非凌令所稱『屈於勢力,隱忍以待』之一證。又據台灣府陳守稟報:奉准林提督照會,以大里杙館抄封各榖,向系由府委收充餉;刻值早稻收成,似可將此款提作兵餉,經該府查明前項叛產,業經派撥書差前往封收;即以提督印單征收府管叛產,亦與政體不合;隨經該府通稟在案。此乃台灣府陳守及彰化縣凌令歷次函稟林署提督辦理捐罰混收叛產之情形也。
是林天河之肇端生事、林署提督之妄行搜括,雖孫某之信無足重輕,然曾署鎮及陳守等或系身列總戎、或系職膺表率,歷敘屬吏紳民異口同聲,如非見聞較確,曷敢函牘紛投?而職道前稟既未敢逐一指陳、亦未便緘口不言者:良以林署提督系由職道保舉之義首,洊擢今職;現署提督而趨近利、而昧遠圖,非特地方之安危所關匪細,即因此招尤,亦特為惜之。以故屢次函囑,冀其共維全局,努力前修;無如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又不得不將函報各情,略為稟陳。亦無非欲仰仗憲威,使知儆惕,並非有意排斥。況林署提督前於咨報奉調內渡案內,自矜戰功,並以設法辦理民間田產為詞;旋奉撫憲行知,已准憲台咨會,嚴行駁飭,並以本籍民人爭佔田產,尤應引嫌回避。豈有藉憑威勢,妄有干預?則此中一切隱情,必邀明察。
緣奉前因,理合縷晰稟覆。臨稟不勝惶悚之至!
台郡義倉開晒後實存抔谷殼榖石額出入銀錢數目彙造清冊並稟
四品藍翎員外郎銜、刑部候補主事、前七品小京官、台灣郡紳黃應清等敬稟述安大公祖大人安鑑:敬稟者,竊應清久沐恩施,情深淪浹;睽違鈞範,時廑寢興。仰慈蔭於瀛壖,謳歌不輟;頌福星於閩嶠,朗耀長懸。客臘餞送郊坰,轉瞬時逢荔夏。恭維大人武功素建,文教宏敷。佛是無量,布政本詩書為經濟;老當益壯,凝庥偕日月以升恒。暫留養晦精神,告歸赤嵌;再冀出山霖雨,望慰蒼生。隔海翹瞻,望風忭祝。
應清庸材譾陋,見識拘墟;株守家門,罔預外事。迺蒙憲台加意栽培,委任公務,義倉甫畢,旋畀清溝。自顧駑才,時深蚊負。茲於義倉續採榖石,一並開晒。統計實存榖壹萬陸千餘石,連經費實存銀額,造具清冊,寄呈電鑑。至清溝事,自憲駕揚帆旋省,局中時形鬆散,捐戶任意挨延,當軸者亦無從鞭策;應清一人力肩其任,不忍一簣功虧。北條溝岸穿城至廠口,一概砌築磚石,全工告竣;兩經淋雨,不見傾頹。清水寺路煥然一新,三處橋梁次第成之。縣城隍廟前一橋,正在著力興工。南條溝岸只須脩補,工輕費少,均須計及,不致虛懸。惟是統計應銀陸千餘元,不敷肆、伍百元,未交緣金陸百餘元,經理不無支絀;皆清陸續墊應,以期及早蕆事,無負憲台委任摯意,成桑梓一節工程。
敬肅蕪稟,備陳一切;虔請崇安,伏祈垂鑑。應清謹稟。
遵將義倉續採榖價、挑運腳費、開晒工資、添補鋪墊、脩理米倉、榖倉,逐一開列清冊,呈送察核!須至清冊者。
計開:
舊管
一、存六八銀壹千捌百肆拾貳元壹角玖瓣肆尖(同治伍年拾月稟案)。
一、存銅錢貳千壹百捌拾陸文。
新收(無)
開除
一、算手黃期同治五年全年辛金去六八銀參拾陸元(同治五年十一月)。
一、奉憲創收米倉土木工開去六八銀柒元捌角(同治五年十二月)。
又屏斗四路各用捦、時協盛號去銀肆拾壹元壹角。
又蔡成司包做豎笨、軟笨二間去銀壹拾伍元。
又做笨頂■〈⺮禀〉等件去銀貳元陸角。
又什費夯工等費錢七千一百九十九,去銀柒元陸角。
一、許貫僱倉賞年支去錢壹千文。
一、續採抔榖壹千石■〈勹外云内〉價去六八銀壹千叁百捌拾元(同治五年十二月)。
又挑工放籌循章去六八銀叁拾肆元零肆瓣。
又添買倉■〈厂外敖内〉、鋪墊、豎軟笨去銀玖元捌角。
又開晒工資每石工價壹瓣柒尖壹千石去六八銀拾柒元(同治六月正月)。
又補綴晒榖大榖達並買粗糠口袋去銀捌元陸角。
一、修理倉■〈厂外敖内〉(二月廿一日至四月初四日止)泥水匠(大四十八工、小八十三工)去銀貳拾肆元捌角伍瓣(按大工每工三百文、小工每工一百五十文)。
又恆德殼灰灰心二十六擔(價五角)去六八銀壹拾叁元。
又孝司花瓦叁千肆百片(價五角八分)去銀拾玖元柒角貳瓣。
又挑沙塗買茶心、炭、鐵丁、土■〈木宅〉等四千九百九十九去銀伍元肆角。
一、許貫雇倉支工食銀去六八銀叁元(二月十五日)。
又去六八銀叁元(三月十五日)。
又去六八銀貳元(四月二十九日)。
又支賞節去錢壹千文(五月初三日)。
又去六八銀貳元(五月二十二日)。
一、算手黃期文同治陸年半年辛金去六八銀壹拾捌元。
一、督辦收谷入倉、修理倉■〈厂外敖内〉黃統堅賞去六八銀壹拾元。
一、買倉梯長、短二張共去六八銀壹元肆角。
以上共用去銀壹千陸百陸抬叁元玖角壹瓣、錢貳千文。
實在
一、存銀壹百柒拾捌元貳角捌瓣肆尖。
一、存錢壹百捌拾陸文。
另存
一、郭煥記用契為胎借去銀伍百元(五年九月初一日起利)。
一、吳亨記用契為胎借去銀伍百元(五年十月初一日起利)。
謹將義倉榖自同治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起至六年二月二十一日止節次開晒乾淨實在收入倉■〈厂外敖内〉各字號抔榖、殼榖石額,逐一開列清冊、呈送察核!須至清冊者。
計開:
一、倉字號收抔榖壹千陸百陸拾伍石。
一、廩字號收殼榖壹千陸百貳拾捌石。
一、實字號收抔榖壹千七百陸拾伍石。
一、禮字號收抔榖壹千柒百貳拾石。
一、義字號收殼榖壹千伍百玖拾捌石。
一、興字號收抔榖壹千陸百壹拾陸石。
一、風字號收殼榖壹千陸百肆拾伍石。
一、俗字號收殼榖玖百壹拾陸石。
一、美字號收抔榖伍百貳拾貳石。
一、慶字號收抔榖肆百伍拾肆石。
一、豐字號收殼榖柒百陸拾貳石。
一、登字號收抔榖壹千柒百叁拾石。
共存抔、殼榖壹萬陸千零貳拾壹石。較之稟案數目,加失榖伍拾柒石。皆因近來海市,抔榖多濕;一經曬乾,每多加失。合應登明。
·和大中丞樹人七十壽詩
大中丞樹人憲台七十述懷詩並記
一官四十有餘年,遊宦萍蹤半海邊。從政驅車仕東魯,效忠叱馭入西川。榛蕪皖、豫空蒿目,風月湖山暫息肩;五度仙霞今老矣,承平可許賦歸田?
舳艫千里火輪飛,牙纛遙臨八陣威。台、鳳煙氛銷赤嵌,漳、龍露布颭紅旂。
人和可望天心合,官瘦方能國計肥。戎馬風濤經歷慣,餘生贏得古來稀。
平定兼圻大將材(謂左帥),榮叨驥尾附雲台。幾經磨盾參韜略,何幸遺書免劫灰!憂樂敢云天下共,功名不是熱中來。四朝歷受恩如海,一片葵心向日開。
報最曾無尺寸功,三年海上白頭翁。安瀾路達鯤身穩,柔遠情聯象譯通。孝悌壯丁脩暇日,文章多士盼秋風(九月補行鄉試)。告天夜夜焚香祝,人壽相頤歲屢豐!
塵塵、梅麓小園亭(署東有「塵塵軒」、「梅麓亭」),旂、鼓(二山名)當門繞翠屏。退息未曾拋案牘,加餐無用餌參苓。學為稼圃占時雨(園多種瓜菜),掃盡欃槍拜壽星。風鶴不驚刁斗靜,課兒依舊一燈青。
自嘉慶庚辰通籍後,官曲阜、宰武城、治泰山,處於高唐,牧濟甯,則為任處守(?);攝兗郡,仍反魯。道光癸卯入蜀,守閬中、巡川北,即擢汀漳龍道。乙巳,讀禮家居;丁未,服甫闋,簡台灣道。咸豐癸丑,台亂,三月平。甲寅,升閩臬;內渡漳、泉剿匪。事畢,乙卯入都。丙辰,襄辦皖、豫軍務。丁巳,赴浙任臬事;己未,遷藩司。庚申春,杭城陷,先一月,以短解甘餉被議歸,未及於難。同治壬戌正月,內召,旋奉命撫閩,四月抵任。維時上游匪擾、台氛復惡,以次剿除。甲子春,粵逆自江右闌入汀郡屬境,竄踞建甯、甯化二邑,隨即擊退。九月,復由粵界突犯漳郡龍巖州,相繼淪陷者,汀屬二縣、漳屬一廳、六縣。冬十一月,季高少保督師入閩,調浙、蘇諸軍,並駛輪船而進。迄乙丑夏四月,先後收復各城,一律肅清。奏捷,皆附名入告,藉免罪譴。計履任三載有餘,年已七十矣。乞休,此其時也。兒毓海自三歲挈之渡台,今仍隨任,公餘課讀;癸亥,回里小試,幸冠童子軍,續書香一脈耳。閏端午日,宗乾並記。
署台灣道丁曰健恭和大中丞樹人憲台七十述懷元韻
天河洗甲紀功年,帝嶽生申克靖邊。通籍鴻聲齊望岱,遷喬駿業快移川。七鯤舊屬重回首,五虎新麾又永肩(曰健由台返閩,荷中丞陶鑄功深);名教惟期傳一脈,初心不負重書田。
錦帆開浪逐霞飛,紳庶爭迎頌德威。皖、豫疊經匡節鉞,杭、湖猶想駐旌旗。民生多賴同甘苦,家計何心論瘠肥。感格真誠天眷久,近來福壽似公稀。
迂拙原非軍旅材,銜恩扶病又登台(交卸藩篆,引疾乞假;蒙薦拔,授台道篆);機宜赤嵌曾親授,報稱丹忱未敢灰。望冑三年群志洽,歌饒五月捷音來(到台後數月,克彰、斗,擒首逆);近聞全海臻安定,嶺上梅花祝嘏開。
大業喧傳數省功,關心教育重文翁。揮戈扼要元戎合,射策逢時九月通(九月准補鄉試)。桃李陰多依北極,芙蓉生不怨東風。海濱向化同鄒魯,逢吉康強食報豐。
襟懷瀟洒坐高亭,遠近峰嵐展畫屏;雲谷無心爭出岫,松根得地自生苓:承歡桂子歌濃露,養志蘭陔樂壽星。中外尊崇歸潞國,聖朝未許隱山青!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初記
今皇上御極之三年,春王正月、甲子上元,修造提學道署;崇國體,急時政,定民心也。提學道署在郡垣西定下坊;後枕內山、前環瀛海,形勝地也。群僚之躋蹌,士庶之瞻仰,政治之因革,於是乎在。
自入版圖以來,幾二百年矣;始為台廈道署,繼為台澎分巡道署,今為按察使兼提督台澎學政署。政教愈興,則修葺愈肅,台民以此卜氣運之隆替焉。其先,朱逆首亂,斯署荒蕪,平台者七日奏績、二年撫綏,舉斯署一新之。中間經歷寇災,官凡幾任,署凡幾修,補苴罅漏歷有年所;然未有如戴逆陷彰、孔公殉節,天為改容、地為噫氣,越五旬為壬戌五月,郡地大震,而斯署傾動坍塌若是之暴也。余以同治三年八月,受命總統平台,九月由省抵淡。習聞斯署頹廢已甚,竊願仰藉皇威蕩滌邪穢,振興教化,整理斯署;上尊朝廷制度,下新小民耳目,與官吏紳耆坐論善後事宜於其中。果也,聖神被海、兵力撼山,由五虎門而對渡,登八里坌以集兵;旬餘之間,先清海路,破水裏港;繼搗山路,克葭頭莊,直入犁頭店,攻克貓霧捒,連宵而復彰邑。乘荼火之威,摧折枯朽,遂收斗六;遂梟逆首。破竹已成,順流而下,以癸亥十二月下旬直抵台郡。余既到郡視事,宣揚上德,與民維新,巡城察獄,視吏所便,問俗所苦;策士人之所長,咨汛弁於地宜,考戰艦於古制。方將運籌帷幄,剪嘉北未除之小醜,安鳳南欲逞之狡思;隱嘆斯署之不可駐足、群僚奉公之無地也。而一時局紳學衿以修署請,以為『台地最難定者,民心也。居平裏巷竊議,見長官之興作,輒多遲疑;假令辦公無所、官署不肅,即國體不尊,必有匪徒訛傳,因而伏莽竊發者比比然矣。戴逆熾而孔公歿、孔公歿而地大震、地大震而署傾壞,視經朱逆擾時倒敝滋甚,斯署其有氣運存乎?且弭非常之變者,必建可久之模。今茲修署之役,非徒崇國體,正以急時政也;且示民以北路餘孽剪除略盡,而庶務皆作,治運一新,亦鎮定民心之一法』。余聞斯言也,謂有合於治;爰命局紳舉人黃景琦、廩生陳熙春、貢監增附若而人,董役而修之。修九閱月而竣事;制雖仍舊,材則取堅,工必擇良,費惟務節。
是役也,計糜餅紋逾萬,出於紳商樂輸者多。余於聯試歲、科士後,落成而為之記。一切鋪張勝景,詞概從略,懼褻也;亦使後之蒞斯署者,諒余區區苦心所經營於戎馬倥傯之餘,非為不急之務也,則幸甚。
同治三年、小春榖旦,皖懷丁曰健初記。
·修造台澎提學道署再記
台受天子漸摩之化,垂二百年;文物聲明,漸臻醲懿,而潛萑伏莽不免蘗芽其間。觀察是邦者兼督學、陳臬之權,教以育其才,刑以詰其慝,其任重且繁;則其治事所,亦不容以苟且遷就。同治癸亥歲,朝廷以戴逆稽誅,師久無功,欲更張而振作之。時余需次會垣,蒙恩簡拔台澎兵備任,統軍進剿。賴國家威靈,碧海澄流、玉山獻瑞;至則驅貔虎以掃蟲沙,殲渠犁穴;不數月而奏蕩平。先是,歲、科二試格於寇氛不得舉;既班師,則於甲子春補行之。而道署因震災傾圯,亦以上元日興修。自春徂秋克蕆厥事,其為期不紆不迫。築削度捄,循節之為美;其為制不陋不華,暨茨丹艧,取固以為良。
落成之日,余既念作者之難,而尤思居之不易也。方余與賊鏖戰淡、彰間,野次幕宿,枕戈待旦;縱有「斐亭」、「澄台」在前,亦豈能遊目!余幸斯民安堵,為之長者,得燕坐於此堂;則持盈保泰之道,宜何如圖維者?昔人云:『官如傳舍』,實不盡然。王丞相之治揚州廨舍也,曰『為次道治此』;蔡侍郎之修中書廨宇也,曰『庶來者無勞』。此與『黃岡竹樓,明年何處』之意大殊;而東坡先生宦轍所經,獨多營造,其意似更有進。士大夫職在司民,一日未離篆,則一方之廢修沿革皆所關心;況茲署弼教明刑,觀瞻攸屬,又不得以弓戈甫戢、土木遽興為嫌矣。
是役也,需金逾萬,官帑不足,捐諸紳商,急公可尚也。而任勞任費,黃孝廉景琦之力為多;助之董役,則有廩生陳熙春。並附以示獎。
同治四年、孟夏榖旦,述安丁曰健再記。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