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噶瑪蘭志略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十四

 

  雜識志

  ·雜識志

  偽鄭時,侍衛馮錫范言曰:雞籠山在臺北路,乃淡水上流,且澳堪泊船百餘艘,前呂宋用天主教巴禮建城其上,與土番貿易,因地生硫磺,不產五穀,運接維艱,放棄而去。迨先生(謂成功)得臺灣,縱紅毛歸國。紅毛聽通事楊九謀,將所有夾板船駛□雞籠,重收其城,意欲窺復臺灣。後以黃安督兵追攻,紅毛亦以水土之故,而無外援棄之。今不如墮其城;使北兵無所栖止。於是遣林陞帶兵北巡。陞至雞籠,見其形勢奇秀,土地饒沃。雞籠以北,溪澗深遠。其土番種類繁多,無所統屬。山之頂黃金結累,人欲取而無路可通。惟溪之內,流下金沙可取,但金寒水冷,極雄壯者不過入水一、二次而已。此地硫磺所產最盛,故五穀不生,難以聚眾。而雞籠外之泖鼻洋,潮汐異■〈日凡〉、南北異風,更難測度。遂墮其城,夷為平地。

  偽鄭時,上淡水通事李滄獻取金策,安撫司林雲為之轉啟。鄭克塽令馮錫范問其情由。滄曰:由上淡水坐番小船蚊甲(刳木為之)向東而行,至方浪石灣轉而北,又轉南,上溯溪前進,此水路也,可取金沙。陸路從卑南覓社而入,內有土番攔阻。克塽令監紀陳福、宣毅前鎮董明統所部護衛取金。明等至卑南覓社,見土番操槍硬弓扼險以守,不得前進。即驅其土魁,繞別路至力踞社,連殺數人,終不肯指出金之處。

  噶瑪蘭初開時,林木深密,未得道路。兵弁先以大砲轟擊山中,徐循而進。繼於三貂嶺上得一獸,為砲所擊,形如牛而無首,目與口俱在腹,不辨其何名也。

  蘭初開時,預籌進山道路,以備策應。其路凡三條:一由淡水三貂過嶐嶐嶺抵頭圍,系正路,在漳人分得地界之內;一由艋舺之大坪林進山行走,經大湖隘抵東勢之溪洲,在泉人分得地界之內;一由竹塹之九芎林進山,經鹽菜甕,翻玉山腳,由內鹿埔可出東勢之叭哩,在粵人分得地界之內。

  噶瑪蘭入山孔道,初由東北行自淡水之八堵折入雞籠,循海過深澳至三貂、嶐嶐嶺入蘭界。嗣改從東行,由暖暖三瓜仔過三貂,則近於行雞籠矣。

  開蘭之日,復由三瓜仔迆東南行,過三貂、魚桁仔、遠望坑,過嶺至大里簡,入頭圍,又較近矣。然自蘭城至艋舺計二百餘里,官程四站,民壯寮雖便,而猶未捷也。茲查一路,地甚寬坦。由頭圍砲臺外,斜過石空仔山,六里至鹿寮,十二里至大溪,又十二里至大坪,二十里至雙溪頭,又二十里出淡水之水轉腳,又二十五里抵艋舺。統計自頭圍至艋舺九十五里,自蘭城至艋舺一百二十五里,凡所經過內山,素無生番出沒,一概做料、煮栳、打鹿、抽藤之家。而大溪、大坪、雙溪頭一帶,皆有寮屋、民居,可資栖息,故安溪茶販往往由此。中有溪流數處,深廣四、五尺許,須造橋梁。又有一路,不出水轉腳而出錫口。又一路不由大坪,可直出萬順寮到艋舺,皆只十餘里。志之以備開通。

  堪輿梁章讀同安人,建噶瑪蘭城時,相度地勢,請改坐北向南(先是知府楊廷理以民居皆東向,申請建城築署,坐向東西,經臺鎮武隆阿覆勘在案;至是淡水廳朱送到堪輿另議),乃為圖說云:按此地西南諸峰環繞,朝護、北起、雞尖峰遙遙暗拱,東面海岸,復有沙堤百里為關欄。且海水汪洋特起,龜山蔚然青秀,居於寅位,龍氣從乾轉辛而發,落脈平陽,突起員山居於申方,從庚而轉,拓開平陽數十里。其水源支分二派,一從坤申方來,由乙方出濁水溪口。若坐西向東,則山頭破碎,無主可依。且賓主無情,坤申之水脈上無分而下無合。前案低微,龍虎反背,前水過旺,寅申暗貴,二峰反為劫地。大局水分八字出口,將來俗悍民刁,有不測之患也。莫如坐坎向離。坎離為四正四極之位,水則青龍,山兼寅申二位,暗貴得宜。倉庫在寅申之方,後主端照,前賓朝顧雖然青龍水分,但龍■〈山冓〉合法,交度有情,微砂暗護。背依元武,高聳一峰,面向朱雀,隱微秀案。建造城郭,土鎮中央,四星四壁,水在東方。官祿顯耀,文武名揚。民安物阜,財丁吉祥。大興文運,俗美醇良。

  界外與奇萊最近。陸路由烏子埔觸奇萊至蘇澳南關,計一百五十里;水路由米浪港出口直抵蘇澳,不過五、六十里。道光辛卯,漳民蔡聚全呈稱:該處生番,現有振耶耶、直卻宣、豆難、薄薄、李劉、罷鞭等六社。查府志無所謂奇萊也。其六社內如李劉、罷鞭亦不載,至薄薄四社見府志戶口門。振耶耶即筠椰椰,直卻宣即竹仔宣,豆難即多難。此四社舊屬嘉義界崇爻山後傀儡大山之東,自康熙三十四年後,與崇爻、芝舞蘭、芝密、貓丹、水輦合為九社,歸嘉義轉輸社餉。至乾隆二年,社餉改照民丁例,此四社又與芝舞蘭、芝密、貓丹、水輦、納納名為崇爻八社,另輸鹿皮折徵丁銀。今芝密訛作奇密,與納納另屬泗波瀾為十八社番,與奇萊通且連界,府志作薛坡蘭(見赤嵌筆談)屬鳳山界,亦在崇爻山後,可知奇萊即嘉義之背,泗波瀾即鳳山之脊,由此而卑南覓、而沙馬磯頭,迴環南北一帶,則山後諸地自泖鼻至琅嶠,大略與山前千餘里相等。

  尹氏(士俍)臺灣志略云:陸路提督萬正色有海舟,將之日本,行至雞籠山後,為東流所牽(即萬水朝宗處,其舟不勝水力),抵一山,得暫息。舟中七十五人皆莫識何地。有四人登岸探路,見異類數輩疾馳至,攫一人共啖之,餘三人逃歸。遇一人於莽中,與之語,亦泉人,攜之登舟。因具道妖物啖人狀。莽中人曰:彼非妖,亦此地之人耳;蛇首,能飛行,然所越不過丈。往時余舟至,同侶遭啖,惟余獨存。因舉項間一物曰:彼畏此,不敢近。眾視之,則雄黃也。眾喜曰:吾輩生矣!出其鹿,有雄黃百餘斤,各握一枚。頃之,蛇首人數百飛至,群伏地,不敢仰視。久之,蛇首逡巡而退。逮後水轉西流,其舟仍回廈門。乃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八月間事。

  蛤仔難紀略云:蕭竹定八景,又益為十六景而詠歌之;如「蘭城拱翠」、「龍潭印月」、「曲徑香泉」、「濁水涵清」是也。他不盡傳。烏刺史(竹芳)易為「龜山朝日」、「嶐嶺夕煙」、「西峰晴爽」、「北關海潮」、「沙南秋水」、「石港春帆」、「蘇澳蜃市」、「湯圍溫泉」。余參酌其間,定為「玉峰積雪」、「石洞噓風」、「龜山朝日」、「鳳岫歸雲」、「蘇澳連檣」、「石港觀潮」、「清溪印月」、「溫泉浴雨」。

  內山土番以金絲纏繞、橫斜作魚,懸之項頸間,名曰「金鯉魚」,以相誇耀。番割用銅絲仿製,與番貿易,臥贗易真。出金之地,終莫得而詳也。海上事略云:出金乃山後,其土番皆傀儡種類。沈光文平臺序亦云:東番社山藏金礦,金易出,金形如鞋底,謂之港底金。

  玉山出水晶,中多泥沙,而外極瑩徹;正格物論所謂信州水晶濁者也。古云,千年玉化為水晶,刀刮不動,奐白如玉。豈玉山之水晶助冰所化歟?

  雍正四年秋,水沙連社番骨宗等戕殺民命。先是水沙連為輸餉熟番,朱一貴亂後,遂不供賦。番目骨宗自恃山溪險阻,屢出殺人。總督高其倬檄臺道吳昌祚來省面詢情形,授以方略,分路進攻,以北路參將何勉副之。十月,勉等攀緣岩木,冒險深入,直抵北港之蛤仔難社,諸番震懾,就撫。越數日,復入南港,捦獲骨宗父子三人,解省伏誅。

  陳小崖外紀云:明都督俞大猷討海寇林道乾。道乾敗,艤舟打豉山下,恐復來攻,掠山下土番殺之,取其血和灰以固舟,乃航於海。餘番走阿猴林社。相傳道乾有妹埋金山上,有奇花異果。入山樵採者摘而啖之,甘美殊甚。若懷之以歸,則迷失道。即識其處再往、亦失之(道乾竄泊蘇澳,以夥伴病損,棄去)。

  志略云:港底金在蛤仔難內山。港水深而且冷,生番沉入,信手撈之,亟起則口噤不能言,爇火良久乃定。金如碎如粒。又云:哆囉滿產金,從港底泥沙中淘之而出,與雲南瓜子金相似。

  陳小崖外紀云:鄭氏遣偽官陳廷輝往其地採金。老番云,釆金必有大故。詰之,曰:初日本居臺,來採金,紅毛奪之;紅毛來採金,鄭氏奪之;今又來取,豈遂晏然無事?明年,為康熙癸卯,我師果克臺灣。

  沈光文平臺灣序有云:南路通計五百三十里。其詳則起自赤嵌城,南行一百四十里赤山仔,八十里上淡水,二十里下淡水,十五里力力社,十五里茄藤社,六十里放綍社,八十里落加堂,一百十里琅嶠。北路通計二千三百一十五里。其詳則起自赤嵌城,北行四十里新港社,五十里麻豆社,九十里諸羅山,一百里他里霧,一百二十里大武郡,六十里半線,一百十里水里社,三百里大甲社,一百四十里房里社,一百三十里吞霄社,一百三十里後壟社,二十里新港仔,四十里中港仔,一百里竹塹社,二十里眩眩社,二百里南嵌,八十里八里坌社,過江十五里淡水城,三十里奇抱龜崙社,六十里內雞州,六十里大屯社,四十里小雞籠,跳石一百五十里金包里內社,跳石二百里雞籠頭,過江二十里雞籠城。以外無路可行,亦無垵澳可泊。船隻惟候夏月風靜,用小船沿海墘而行,一日至山朝社,三日至蛤仔難,三日至哆囉滿,三日至直腳宣。以外人跡不到矣。

  海隅里謠記

  禁充業戶諭

  玉山考

  玉山再考

  玉山三考

  龜山軼事

  蛤仔難紀略後序

  書蛤仔難紀略後

  潮信

  ·海隅里謠記李產彬

  烏竹芳字筠林,山東舉人。宰詔安時,以緝捕勤能,為大憲所知,擢刺史,權噶瑪蘭篆。道光丙戌六月,粵匪吳集先、吳烏毛等糾聚數千人焚劫村舍,蘭之人鼎沸焉。刺史聞知,星夜馳抵冬瓜山。賊見官兵至,倉皇驚遁。追至馬賽,生擒七人。次日黎明,回住羅東。值賊攻打員山,率眾前往,賊伏於那美莊竹箐中,暗施火槍,傷役勇。眾怯欲奔,刺史厲聲曰:有不前者,以軍法示;身先士卒,奮勇衝擊,生擒五人,賊逸去。斯時男婦流離,環繞哀鴻,如依父母。次日,探賊聚鹿埔,方與營弁議分路夾攻,不意先至鹿埔賊已焚莊搶擄。見兵驟至,率眾齊出,蜂擁而來,人人皆有懼色。刺史激勵兵役,以一當百,衝鋒直入。時員山義兵率眾相助,賊大潰,生捦九人。然賊散處各莊,未易兼顧,且布流言,將於五月廿四日諸路會攻員山。民大惶惑。遂傳諭各莊率領兵役,並帶大砲布列山前,與賊對壘。又伏兵截挐八人。於是賊眾披靡,遁影無蹤矣。時中港難民老稚男女幾三千人,恐其為賊挾也,加以撫卹,安以居止。頭圍一帶,眾帖然矣。而淡水小雞籠與接壤,山中有澳人千餘,為漳人所困。刺史馳至其地,解漳圍,諭以好合,計口授米。蓋粵人不食已數日矣。涕泣感激,莫可名喻。是役也,刺史捐貲千餘,蘭之人助資亦數千,而全活者萬餘命。非惟其武功足紀,其盛德焉可沒乎?此里謠之所以作也。彙而存之,以後之人且以備採風者之擇取云爾。為敘其顛末如此。

  ·禁充業戶諭柯培元

  臺中獨蘭無業戶,爾等嘖有煩言。當開闢時,誠恐經費不足,故以田六、園四之租榖盡歸諸公。除應完正供而外,所餘者名為餘租,凡地方一切公費,皆取辦於此。爾等不推原其故,動以業戶為請,不特柯、趙、何三姓求充已難也,且開徵已數載矣,章程既定,自當凜遵。乃劉碧玉、王有福等冒昧瀆求,試思利既歸公,權以官重,官為爾等削去力役之徵,芻儀之供,並非侵蝕肥己。如再於田六、園四而外,動額以置業租,在各農佃力既有所不堪,如就田六園四之中,加設業戶,則官有胥役,尚不能使民按期完納,又安能憑一二業戶而總匯全蘭之糧儲乎?且出工本以開透荒埔者,臺之所謂業戶也今蘭中散佃各支丈單,既有開墾,辦有成案,亦未便使業戶坐享其利?公私既有不便,情形亦所不能,爾等毋生覬覦之心而嘵嘵上瀆不已也!

  ·玉山考

  臺灣郡中,天晴霽時望見東北一縷白云,橫抹天際,以為見玉山矣。始疑玉山為仙境,非人跡所能至。道光十五年,余判噶瑪蘭,出艋舺十五里,一山晶瑩透徹,如在目前。詢之土人,即玉山也。其程約三日至。抵蘭後,選土番通目,裹餱糧往探之。凡十二日回,稱玉山在蘭東北,由大叭哩沙喃西行,越出番界,四日抵山麓。一路深林密箐,蛇■〈虫兀〉向人噴火。山上下一長溪,清徹見底,中多泥鱛,大可丈餘。水嚴冷,渡至半,為鱛纏繞不得行。隔岸望山,約三、四里,三峰縹緲空際,非霧非煙,令人目眩。時有怪鳥異獸,出沒林間,不能久住。拾地上小石五、六枚,返以為證。視其石,三角形,如水晶,破之,中含泥沙。且云,其山上石盡如此形狀。仰視峰間一圓洞如門,白氣騰空,精光射目,寒中髮膚,乃循故道而返。據此則玉山石盡水晶矣。

  ·玉山再考

  有土番識寶氣,嘗望玉山尋之。至山麓,涉溪,忽遇金鹿一頭,跳躍而過。遂之,轉一山坳,不見。西行數武,有一潭,大數畝,水亦清淺,中多金鯉。入水捉之,得而復失者再。潭上石閃爍有光,破之,得金沙,乃懷石以歸,故番社常以金絲製魚挂項間,以識異也。此老番所述。然則玉山不必產玉,且產金矣。要之此山在生番界外,人不得至,且其地寒冷異常,番亦不得居,而所望白氣凌空,或久年霜雪所積,遂有引淮南子千年冰雪化為水晶之語以釋之。不知塞外冰雪視此尤倍,何以不聞水晶之說耶?亦姑存而不論可也。

  ·玉山三考

  瑯嶠後為全臺適中之地,番王居之,統內外社。或云,宋零丁洋之敗,有航海者至此。或云,為雲南梁王支庶。或云,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女入海求仙居此,自相配合,推一人為長。其制有太子、有公主、有駙馬、有官長、有頭目。其宮室廣大,前一層亦為殿。國人富饒。國中有三山,曰玉山,最高;曰銀山;曰金山,最卑。金山為番人挖掘,故番王日用器物,率以金為之。所墾田園耰鋤之類,亦以金為之。婦人以金條脫為飾,臂間有積至七、八付者。玉山則有禁,不得輕入,恐遭天譴也。番王世傳一赤珠,大徑寸,凡國中天旱,番王請珠置烈日中,紅光燭天,四面雲物層層而起,頃刻風雨驟至。急收珠藏之,恐為龍奪也。又蓄一枯草如甘蔗,凡新墾田園,以草浸水遍灑地中,所植繁盛,年稱大有。據此,玉山在番界,番亦以為神矣。宜乎漳泉人於天晴霽時遙望見以為幸也。

  ·龜山軼事

  吳沙佔據頭圍,番出死力拒之。一老番謂其眾曰:若龜山臉開,此地非吾輩有矣。

  嘉慶四、五兩年,雷霆風雨,屢挫石峰,而東北破裂一角,遂成側顧之勢。十一、二年,吳沙呈淡水廳獻丈墾之策。十五年,歸版圖。番之言驗。山在大海中,孤嶼特立,林木深蔚,四無居人。然春夏間漁者結隊往,遙見有老人為道士裝,即之已杳;意者其仙歟。林中多猿,僅五、六寸,面圓而白。時遇白鹿,漸馴不畏人。盧氏子一日捉得其雄,其雌逸去。自是時雌日日哀鳴,聞其聲而不見其形云。

  ·蛤仔難紀略後序謝金鑾

  嘉慶己丑,金鑾教諭嘉義。客有言蛤仔難者,初聞其詞,似惝怳有若晉太元人述桃花源者,以為世外有樂土也。頃之,吾友陳作哲出所藏簫竹圖籍相示,乃悉得其由,心甚訝之。都人士有自蛤仔難來者,必細咨焉。既盡知其始末,乃以為海疆之利害,固在於此。其年冬,海寇犯臺灣,南北路俱震動。余從守令巡城邏夜,居軍中者數閱月,得備聞臺灣要害及海疆之情勢。明年夏,寇退。其冬,前巡道柳州楊公以王命復守是邦,議開蛤仔難以疏海上失業之民,使有籍以生,為籌海者裕治盜之本。其時守土者以地方多事役繁,恆不欲。又明年秋,賊朱濆侵蛤仔難,伐木治道,直入於東勢。賽將軍檄太守往。太守入於蛤仔難,民情大驩,卒合舟師逐朱濆,悉圖其地理形勢而歸。賽將軍以言於朝。於是金鑾復得觀於太守與其道理。以墾闢之議未果行也,乃書其事作紀略,復暢論之而徵諸文獻。

  編成,客有觀者曰:嘻甚矣!子之徒勞其心也!子為學官,無民社之責,而於□理之機宜,生民之利害,必惓惓如是,似嫌於僭矣。金鑾曰:否,否,不然!然猶幸子之知余為學官也。夫學官之所學何?學子知之乎?吾聞窮經者將以致用,而稽古者所以證今。昔者,天子頒示學校,使士於講論書史之餘,必留心於愛民愛國,而大學所謂格物致知者,於心身家國天下之事無所不究者也。今者蛤仔難之事,所關甚鉅,其事非僕之職所與聞,而其理則僕之職所當曉;其議非僕之職所敢忝,其文則僕之職所當述。僕未嘗上書當事,條陳建白,烏可謂僭?若夫懷忠愛之誠,講治平之術,察疆土之宜,裕生民之福,證當前辨論之是非,決後日去得之得失,示學者以格物之方,韙良吏有先事之職,舉之於口,筆之於書,以俟後有能者稽焉。僕之學固如是也。傳曰:官先事,士先志。僕雖官乎,猶然士也。官之事各有限,以云志則遠矣。而子乃以為僭!且子未知士之所謂學者,固有實用,而以作詞賦,尋章摘句者當之也!客曰:唯唯,吾蓋今而知學之不易言也。請書之以為是編序。

  ·書蛤仔難紀略後中書高澍然(光澤人)

  蛤仔難紀略,教官謝退谷先生名金鑾著。其板已亡矣。邵武張進士繁露以舊藏本貽余,余得讀之。其目凡六:曰原由,曰宣撫,曰形勢,曰道理,曰圖記,曰論證;蓋經世務書也。

  蛤仔難者,故臺灣東北甌脫地,周數百里,土衍而道溢,其沃足來眾,其險易藏奸,濁河南北,號東勢、西勢,為吳沙潘文賢分據,墾田彌望。海寇蔡騫、朱濆屢窺焉。有司以未入版籍,不問也。然南趨淡水,西渡五虎、閩安,並一晝夜可達,棄之則為賊巢,其患易被內地;撫而有之,通其米足以支數郡食,害泯而利溥,言籌海者宜莫先焉。仁宗睿皇帝遐燭無外,嘉慶十一年七月有上諭查辦。會海寇犯臺灣,有司以不足事覆旨,竟寢。是年冬,故觀察楊公廷理起復知臺灣府,力請於大帥監司收撫之,不報。次年,朱濆謀奪東勢,楊太守身入其阻,定約束以歸,然不能有也。

  先生時教諭嘉義,得其要領,撰是書。知當道憚於興作,北走使京師,上其書同鄉梁宮詹。宮詹具採以聞。摺下,當道,疑太守計畫。時太守已得代內渡,命空銜往釐以困之,竟以勞死。幸二勢素帖太守,事克集。今易名蛤瑪蘭,設廳置官吏,下游諸郡仰食焉。先是下游並食臺灣米,不足則高估來上游商,上游亦匱,今益以噶瑪蘭米,雖饑不害。上游因得積聚,不闌出境外。由是上下游皆足。然則先生是書之功,全閩且賴之矣。偉矣哉!然是役也,朝廷知有梁宮詹之奏、楊太守之勞,不知有先生之書也。又其板已亡,吾懼異時史氏紀噶瑪蘭本末,或遺先生也,屬其子宗本將謀重刻備考。其後先生尚有教諭語、泉漳治法論,並有用之書,制府趙篴樓,尚書尤喜泉、漳治法論,為梓行焉。

  ·潮信胡建偉

  邵子曰:海潮,地之喘息也。所以應月者,從其類也。余襄公海潮圖序云:月臨卯酉,則潮長乎東西,月與子午,則潮平乎南北。一月則潮盛於朔望之後,一歲則潮盛於春夏之中。春夏晝潮常大,秋冬夜潮常大。蓋歲之春秋,猶月之有朔望,天地之常數也。此潮之消息,乃系月之進退,非因地之浮沉也。按月屬陰,水之象也。以陰類推之,潮應於月,是不易之論。通志云:同廈初一,十六潮滿,子午而盡,竭於卯酉;初八、二十三潮滿,卯酉而盡,竭於子午。臺灣較同廈早一刻,初一、十六潮滿,已亥而盡,竭於寅申;初八、二十三潮滿寅申,而盡竭于已亥也。通志又云:臺郡南北亦有不同;半線以下,潮流過北,汐流過南;半線以上,則潮流過南,汐流過北,相反如此。謹按噶瑪蘭潮汐與內地、臺郡正相反。為列其圖於後,俾遵海者有所考焉。類篇云:早曰潮,夕曰汐。每日十二時,分為兩潮。早潮三時滿,三時涸;汐亦三時滿,三時涸。然世人率云早潮、晚潮而不言汐者,汐統於潮也。圖內所定,總以二、八月朔望為准,以其時當春、秋二分,畫夜均平,並無盈縮,而潮痕則堅標於海,以占長落,准以時刻,毫髮不爽云。

  初一日:長於子正初刻(他處長於卯正),寅初刻滿,退於卯,已正初刻涸(早)。長於午正初刻(他處長於酉正),申初刻滿,退於酉,亥正初刻涸(晚)。

  初二日:子正二刻長,寅正初刻滿,巳正初刻涸。午正二刻,寅正二刻,亥正二刻。

  初三日:長於丑初一刻,卯初一刻滿,午初一刻涸(他處長於辰)。長於未初一刻,酉初一刻滿,子初一刻涸(他處長於戌)。

  初四日:丑正三刻長,卯正三刻滿,午正三刻涸。未正三刻,酉正三刻,子正三刻。

  初五日:長於寅初二刻,辰初二刻滿,未初二刻涸(他處長於已)。長於申初二刻,戌初二刻滿,丑初二刻涸(他處長於亥)。

  初六日:寅正一刻長,辰正一刻滿,未正一刻涸。申正一刻,戌正一刻,丑正一刻。

  初七日:長於卯初初刻,已初初刻滿,申初初刻涸(他處長於午)。長於酉初初刻亥,初初刻滿,寅初初刻涸(他處長於子)。

  初八日:卯初二刻長,已初二刻滿,申初二刻涸。酉初二刻,亥初二刻,寅初二刻。

  初九日:長於卯正二刻,已正二刻滿,申正二刻涸。長於酉正二刻,亥正二刻滿,寅正二刻涸。

  初十日:長於辰初一刻,午初一刻滿,酉初一刻涸(他處長於未)。長於已初一刻,子初一刻滿,卯初一刻涸(他處長於丑)。

  十一日:長於辰正一刻,午正一刻滿,酉正一刻涸。戌正一刻,子正一刻,卯正一刻。

  十二日:長於辰正三刻,午正三刻滿,酉正三刻涸(他處長於申)。戌正三刻,子正三刻,卯正三刻(他處長於寅)。

  十三日:長於已初二刻,未初二刻滿,戌初二刻涸(他處長於申)。長於亥初二刻,丑初二刻滿辰初二刻涸(他處長於寅)。

  十四日:長於己正一刻,未正一刻滿,戌正一刻涸(他處長於酉)。亥正一刻,丑正一刻,辰正一刻(他處長於卯)。

  十五日:長於午初一刻,申初一刻滿,亥初一刻涸。長於子初一刻,寅時一刻滿,已初一刻涸。

  十六日:長於午正初刻,申正初刻滿,亥正初刻涸。子正初刻,寅正初刻,已正初刻。

  十七日:長於午正二刻,申正二刻滿,亥正二刻涸(他處長於戌)。子正二刻,寅正二刻,已正二刻(他處長於辰)。

  十八日:長於未初一刻,酉初一刻滿,子初一刻涸。長於丑初一刻,卯初一刻滿,午初一刻涸。

  十九日:長於未正初刻,酉正初刻滿,子正初刻涸。丑正初刻,卯正初刻,午正初刻。

  二十日:長於申初二刻,戌初二刻滿,丑初二刻涸(他處長於亥)。長於寅初二刻,辰初二刻,未初二刻涸(他處長於已)

  二十一日:長於申正一刻,戌正一刻滿,丑正一刻涸。寅正一刻,辰正一刻,未正一刻。

  二十二日:長於酉初初刻,亥初初刻滿,寅初初刻涸(他處長於子)。長於卯初初刻,已初初刻滿,申初初刻涸(他處於午)。

  二十三日:長於酉初二刻,亥初二刻滿,寅初二刻涸。卯初二刻,已初二刻,申初二刻。

  二十四日:長於酉正二刻,亥正二刻滿,寅正二刻涸。卯正二刻,已正二刻,申正二刻。

  二十五日:長於戌初一刻,子初一刻滿,卯初一刻涸(他處長於丑)。長於辰初一刻,午初一刻滿,酉初一刻涸(他處長於未)。

  二十六日:長於戌正一刻,子正一刻滿,卯正一刻涸,辰正一刻,午正一刻,酉正一刻。

  二十七日:長於戌正三刻,子正三刻滿,卯正三刻涸(他處長於寅)。辰正三刻,午正三刻,酉正三刻(他處長於申)。

  二十八日:長於亥初二刻,丑初二刻滿,辰初二刻涸。長於已初二刻,未初二刻滿,戌初二刻涸。

  二十九日:長於亥正一刻,丑正一刻滿,辰正一刻涸(他處長於卯)。已正一刻,未正一刻,戌正一刻(他處長於酉)。

  三十日長於子初一刻,寅初一刻滿,已初一刻涸。長於午初一刻,申初一刻滿,亥時一刻涸。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