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庄子集解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外篇第二十山木

 

  蘇輿云:“此亦莊徒所記,旨同於人間世,處濁世、避患害之術也。”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 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釋文:“夫子,謂莊子。”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釋文:“烹,普彭反,煮也。”王念孫云:“呂覽必己篇作‘令豎子為殺雁饗之'。據此,烹當作亨,即饗也。古書享作饗,烹亦作亨,故釋文誤讀為烹,今本遂改亨為烹。因元文作亨,故陸音普彭反,若作烹,則無須音注矣。”案:雁即鵝。說文:“鵝,雁也。”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 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宣云:“處世亦可謂近似,然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心乎道德,則不必言材與不材矣。無譽無訾,成云:“訾,毀。”一龍一蛇,或龍見,或蛇蟄。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成云:“何肯偏滯而專為一物!”一上一下,以和為量,俞云:“此本作‘一下一上',上與量為韻;今作‘一上一下',失其韻矣。古書往往倒文協韻,後人不知而誤改者甚多。此與秋水篇‘無東無西'同。”浮游乎萬物之祖;宣云:“未始有物之先。”物物而不物於物,視外物為世之一物,而我不為外物之所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黃帝、神農〔一〕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人類之相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有合、成,即有離、毀。廉則挫,有廉隅則被挫傷。釋文亦作“銼”,即嶢嶢易缺之義。尊則議, 俞云:“議讀為俄。詩賓之初筵箋:‘ 俄,傾貌。'謂崇高必傾側。古書俄字,或以議為之,或以儀為之,或以義為之。管子法禁篇‘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議亦俄也,謂法制不傾袤也。”有為則虧,賢則謀,成云:“賢以志高,為人所謀。”不肖則欺,以上言世事如此。胡可得而必乎哉?不能免累。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釋文:“鄉,如字,亦音許亮反。”

  〔一〕“黃帝、神農”,集釋本作“ 神農、黃帝”。

  市南宜僚見魯侯,釋文:“左傳:‘市南有熊宜僚,楚人也。'”俞云:“淮南主術訓高注:‘宜遼,姓也,名熊。'疑名姓字互誤。”魯侯有憂色。市南子曰:“君有憂色,何也?”魯侯曰: “吾學先王之道,修先君之業,吾敬鬼尊賢,親而行之,無須臾離居,釋文:“崔本無離字。 ”俞云:“崔本是也。呂覽慎人篇‘胼胝不居',高注訓居為止。無須臾居者,無須臾止也。”然不免於患,吾是以憂。”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術淺矣。夫豐狐文豹,棲于山林,伏於岩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饑渴隱約,隱約,潛藏也。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司馬云:“胥,須也。”蘇輿云:“ 旦當作且。”案:狐豹求食,何必待旦?蘇說是也。成云:“旦,明也。”則字訛已久。宣云:“疏,遠也。言獸雖潛藏,猶且須遠于江湖無人之地而求飲食,此其處所一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羅機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為之災也。今魯國獨非君之皮邪?吾願君刳形去皮,灑心去欲,而游于無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倡狂妄行,成云:“ 倡狂,無心。妄行,混跡也。”乃蹈乎大方;其生可樂,其死可葬。郭云:“言可終始處之。”吾願君去國捐俗,與道相輔而行。”君曰: “彼其道遠而險,又有江山,我無舟車,奈何?”市南子曰:“君無形倨,司馬云:“無倨傲其形。”無留居,司馬云:“無留安其居。”以為舟〔一〕車。”君曰:“彼其道幽遠而無人,吾誰與為鄰?吾無糧,我無食,釋文:“ 我,一本作餓。”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費,寡君之欲,雖無糧而乃足。郭云:“所謂知足則無所不足也。” 君其涉于江而浮於海,望之而不見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窮。宣云:“獨往深造如此。” 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宣云:“人不相及。”君自此遠矣。郭云: “超然獨立於萬物之上也。”故有人者累,郭云:“有之以為己私也。”見有於人者憂。郭云:“為人所役用也。”故堯非有人,宣云:“有天下而不與。”非見有於人也。宣云:“忘帝力于何有。”吾願去君之累,除君之憂,而獨與道游于大莫之國。大莫,猶廣莫。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釋文:“惼,爾雅云:‘急也。 '”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其口開翕。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以此故也。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一〕“舟”,集釋本作“君”。

  北宮奢為衛靈公賦斂以為鐘,奢,衛大夫。賦斂,蓋謂募施。為壇乎國門之外,宣云:“為壇而登,因鑄於其所。”三月而成上下之縣。司馬云:“八音備,為縣,而聲高下。”宣云:“時不久,而斂之多。”王子慶忌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之設?”俞云: “慶忌,疑周之王子而仕衛者,與王孫賈同。”奢曰:“一之間,無敢設也。心在一鐘之間,非敢更設術也。奢聞之:‘既雕既琢,複歸於樸。'言末俗雕琢之後,宜反于樸,惟誠可以動之。侗乎其無識,釋文:“ 侗,無知貌。”案:言它無所識,唯冀其成。儻乎其怠疑;儻乎無所向,如怠如疑,又懼其不誠。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來;萃,聚也。芒,不辨也。送往迎來,言其多。來者勿禁,往者勿止;聽人自願。從其彊梁,從,讀曰縱。不願者聽之。隨其曲傅,釋文:“傅音附。司馬云:‘曲附己者隨之。'本或作傳,張戀反。”因其自窮。黽勉自盡者因之。郭嵩燾云:“如左昭傳‘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名為賦斂,而聽民之自致,故曰因其自窮。”故朝夕賦斂而毫毛不挫,如未挫人毫毛者。而況有大塗者乎!”況處天下大通之塗者乎!謂道也。

  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李云:“大公,大夫稱,任其名。 ”俞云:“廣韻一東公字注:‘世本有太公穎叔。'然則大公乃複姓,非大夫稱。”曰:“子幾死乎?” 曰:“然。”“子惡死乎?”曰:“然。”任曰:“予嘗言不死之道。宣云:“嘗,試也。言不至犯患而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釋文:“翂音紛。翐音秩。司馬云:‘舒遲貌。一云:飛不高貌。'” 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李云:“不敢獨棲,迫脅在眾鳥中,才足容身而宿,避害之至也。”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王念孫云:“緒,餘也。讓王篇‘其緒餘以為國家',司馬注:“緒,殘也,謂殘餘也。'”是故其行列不斥,蘇輿云:“言為眾鳥所容。”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郭云: “才之患也。”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三語已見達生篇。故不免也。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成云:“大成之人,即老子也。”‘自伐者無功,伐,誇也。功成者墮,名成者虧。'郭云:“恃功名以為已成者,未之嘗全。”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宣云:“反同於眾。 ”道流而不明居,道流衍於天下,而不顯然居之。得行而不名處;得,猶德也。德行而不以自名自處。純純常常,宣云:“純一其心,平常其行。”乃比於狂;成云:“既不矜飾,更類於狂人。”削跡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於人,人亦無責焉。至人不聞,語見秋水篇,“至”作“道”。子何喜哉?”何大自喜?孔子曰:“善哉!”辭其交遊,去其弟子,逃于大澤;衣裘褐,食杼栗;不取美服珍味。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

  孔子問子桑雽曰:釋文:“雽音戶。又作□,音於。”俞云:“ 疑即大宗師之子桑戶。”“吾再逐于魯,伐樹于宋,削跡于衛,窮于商、周,圍于陳、蔡之間。吾犯此數患,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 ”子桑雽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李云:“假,國名。”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林回,人姓名,即假人之亡者。國亡民散,負子而逃。或曰:‘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布,謂財貨。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彼,謂璧。此以天屬也。'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宣云:“言非天屬。”孔子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弟子無挹于前,宣云:“無可挹取於前。”其愛益加進。真意相感。異日,桑雽又曰:“舜之將死,真泠禹曰:釋文:“真,司馬本作直。云:‘泠,曉也。'泠或為命。”王引之云:“直當為□。□,籀文乃字,形似直,故訛作直,又訛作真。‘真泠禹' ,當為‘乃命禹'也。”‘汝戒之哉!形莫若緣,情莫若率。成云:“緣,順也。形必順物,情必率中。”緣則不離,率則不勞;宣云:“不離於物,則不勞於安排。”不離不勞,則不求文以待形;宣云:“天然真率,何求于禮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宣云:“又何求於外物!”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履而過魏王。司馬云:“緳,帶也。王,惠王。”郭嵩燾云:“帶之名緳,別無證據;正帶系履,不得為憊。說文:‘潔,麻一專也。'與緳通。言整齊麻之一專,以束其履而系之。履無絇,系之以麻,故曰憊。”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宣云:“非,猶不。”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攬蔓其枝,成云:“攬蔓,猶把捉。”而王長其間,王長,猶言自大。雖羿、蓬蒙不能眄睨也。李云:“ 眄,或作睥。”案:言不能害之。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閑也,成云:“並有刺之惡木。”危行側視,振動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見剖心,征也夫!”處亂世不安於憊,必遭戮辱,比干之見剖心,其明征也。

  孔子窮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猋氏之風,猋氏,即焱氏,已見天運篇。有其具而無其數,宣云:“ 有枝擊木,而無節奏。”有其聲而無宮角,宣云:“有歌聲而無音律。”木聲與人聲,犁然有當于人心。宣云:“犁然,猶釋然,如犁田者其土釋然也。”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還目,回目。仲尼恐其廣己而造大也,愛己而造哀也,造,至也。自廣而至於自大,自愛而至於自傷,皆非所以處窮。曰:“回!無受天損易,郭云:“唯安之故易。”無受人益難。成云:“儻來而寄,推之即難。”無始而非卒也,郭云:“於今為始者,於昨為卒,則所謂始者即是卒矣。言變化之無窮。”人與天一也。郭云:“皆自然。”夫今之歌者其誰乎?”郭云:“任其自爾,歌者非我也。”回曰:“敢問無受天損易。”仲尼曰:“饑溺寒暑,窮桎不行,天地之行也,運物之泄也,饑渴也,寒暑也,窮因桎梏而不行也,皆天地之行,而運動萬物之所發見也。司馬云:“泄,發也。”言與之偕逝之謂也。 宣云:“惟順化,與之偕往而已矣。” 為人臣者,不敢去之。宣云:“ 臣受君命,理不敢逃。”執臣之道猶若是,而況乎所以待天乎!”順受以待天,則損不能損矣,故曰易。“何謂無受人益難?”仲尼曰:“ 始用四達,宣云:“始用,初進也。初進之時,即四達而無不利。”爵祿並至而不窮,宣云:“人益如此。”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宣云:“此物之利,於己性分無與。”吾命有在外者也。宣云:“此吾氣數之命偶有通於外者也。”君子不為盜,賢人不為竊。吾若取之,何哉?宣云:“虛叨爵祿,無異盜竊。此吾子賢人所不為,吾獨取之,何哉?”故曰:鳥莫知於鷾鴯,釋文:“知音智。或曰:鷾鴯,燕也。”目之所不宜處,不給視,見不宜處者,不給於視,即已棄去,不待回翔也。雖落其實,棄之而走。銜實落地,亦不收取。其畏人也,而襲諸人間,成云:“ 襲,入也。”案:其畏人也如此,而入居於人室。社稷存焉爾。”徒以所讬在此,無異國之有社稷,人不能離爾。君子居人國,亦當知社稷存焉,盡心所事。至爵祿之益,我性不加,當思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而知之者鮮,故曰難。 “何謂無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天化生萬物,日新不窮,而不知誰為禪代之者。焉知其所終?焉知其所始?故無始非卒。正而待之而已耳。”守正而俟之而已。“何謂天與人一邪?”仲尼曰:“ 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宣云:“ 人與天,皆天為之。天即理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宣云:“人或不能全有其天,以性分有所加損故也。”聖人晏然體逝而終矣。”宣云:“天者日逝而不停,聖人安然體其日逝者而終其身,又惡有以己與天抗者邪!此所以人與天一也。

  莊周遊乎雕陵之樊,司馬云:“ 雕陵,陵名。樊,藩也。”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王念孫云:“運與廣對文,廣為橫,則運為從。目大運寸,猶言目大徑寸耳。越語‘廣運百里',韋注:‘東西為廣,南北為運。'是運為從也。”感周之顙而集于栗林。成云:“感,觸也。”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翼大而不飛去。目大不睹。 ”感人顙。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司馬云:“躩,疾行。留,伺便也。”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 據葉自翳,若執之然。見得而忘其形;忘形之為鵲所見。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宣云:“失其真性,故不逝不睹。”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郭云:“相為利者,恒相為累。” 二類相召也。”宣云:“蟬召螳蜋,螳蜋召鵲,皆自招害。”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成云:“虞人,掌栗園者。疑其盜栗,故逐而誶問之。”莊周反入,三月不庭。 釋文:“‘三月',一本作‘三日'。司馬云:‘不出坐庭中三月。'”王念孫云:“下文言 ‘頃間',則‘ 三日'是也。如司馬說,庭上須加出字,而義始明。下文‘甚不庭',若解為甚不出庭,尤不成語。庭當讀為逞。不逞,不快也;甚不逞,甚不快也。逞字古讀若呈,聲與庭相近,故通作庭。”藺且從而問之:司馬云:“莊子弟子。” “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莊周曰:“吾守形而忘身,守物形而忘己身。觀于濁水而迷於清淵。知物類之逐利,而不悟己之當避嫌。且吾聞諸夫子曰:‘入其俗,從其俗。'成云:“夫子,謂老聃。言俗有禁令,從而行之。”今吾游於雕陵而忘吾身,與蟬類。異鵲感吾顙,游于栗林而忘真,與鵲類。栗林虞人以吾為戮,戮,辱也。吾所以不庭也。”

  陽子之宋,司馬云:“陽子,楊朱。”案:據寓言篇引列子。宿於逆旅。逆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自美而驕亢。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自惡而卑下。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二行去聲。安往而不愛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