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藏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五

 

  姚秦三藏法師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第一分(一)典尊經第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執樂天般

  遮翼子於夜靜寂無人之時放大光明照耆闍崛山來至佛所頭面禮佛足已在一面

  立.時般遮翼白世尊言近梵天王至忉利天與帝釋共議我親從彼聞今者寧可向世

  尊說不.佛言汝欲說者便可說之。般遮翼言一時忉利諸天集法講堂有所講論.時四

  天王隨其方面各當位坐.提帝賴吒天王在東方坐其面西向帝釋在前.毗樓勒天王

  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釋在前.毗樓博义天王在西方坐其面東向帝釋在前.毗沙門

  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釋在前.時四天王皆先坐已然後我坐.復有餘大神天皆

  先於佛所淨修梵行於此命終生忉利天使彼諸天增益五福.一者天夀二者天色三

  者天名稱四者天樂五者天威德.時諸忉利天皆踊躍歡喜言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

  注:

  (一)宋譯大堅固婆羅王緣起經卷上.巴本長部19,Maha^govinda suttanta.

  ********************

  倫衆。爾時釋提桓因知諸天人有歡喜心卽爲忉利諸天而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  帝釋相娛樂 禮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王.

  諸天受影福  夀色名樂威 於佛修梵行  故來生此閒.

  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  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  思惟此自樂 禮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王。

  爾時忉利諸天聞此偈已倍復歡喜不能自勝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釋提桓因

  見忉利天歡喜悅豫卽告之曰諸賢汝等頗欲聞如來八無等法不.時忉利諸天言願

  樂欲聞。帝釋報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諸賢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不見過去未

  來現在有如是至真十號具足如佛者也.佛法微妙善可講說智者所行不見過去未

  來現在有微妙法如佛者也.佛由此法而自覺悟通達無礙以自娛樂不見過去未來

  現在能於此法而自覺悟通達無礙以自娛樂如佛者也.諸賢佛以此法自覺悟已亦

  能開示涅槃徑路親近漸至入於寂滅譬如恆河水燄摩水二水並流入於大海佛亦

  ********************

  如是善能開示涅槃徑路親近漸至入於寂滅不見過去未來現在有能開示涅槃徑

  路如佛者也.諸賢如來眷屬成就刹利婆羅門居士沙門有智慧者皆是如來成就眷

  屬不見過去未來現在眷屬成就如佛者也.諸賢如來大衆成就所謂比丘比丘尼優

  婆塞優婆夷不見過去未來現在大衆成就如佛者也.諸賢如來言行相應所言如行

  所行如言如是則爲法法成就不見過去未來現在言行相應法法成就如佛者也.諸

  賢如來多所饒益多所安樂以慈愍心利益天人不見過去未來現在多所饒益多所

  安樂如佛者也.諸賢是爲如來八無等法。時忉利天作是說言若使世閒有八佛出者

  當大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時忉利天言且置八佛正使七佛六佛乃至二佛出

  世者亦大增益諸天衆減損何須倫衆何況八佛.時釋提桓因告忉利天言我親從佛

  聞親從佛受欲使一時二佛出世無有是處.但使如來久存於世多所慈愍多所饒益

  天人獲安則大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時般遮翼白佛言世尊忉利諸天所以集

  法講堂上者共議思惟稱量觀察有所教令然後爲四天王説.四王受教已各當位而

  ********************

  坐.其坐未久有大異光照於四方.時忉利天見此光已皆大驚愕今此異光將有何怪.

  諸大神天有威德者亦皆驚怖今此異光將有何怪.時大梵王卽化爲童子頭五角髻

  在天衆上虚空中立顏貌端正與衆超絕身紫金色蔽諸天光.時忉利天亦不起迎亦

  不恭敬又不請坐.時梵童子隨所詣坐坐主欣悅譬如刹利水澆頭種登王位時踊躍

  歡喜.其坐未久復自變身作童子像頭五角髻在大衆上虚空中坐譬如力士坐於安

  座嶷然不動.而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  帝釋相娛樂 禮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王.

  諸天受影福  夀色名樂威 於佛修梵行  故來生此閒.

  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  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  思惟此自樂 禮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王。

  時諸忉利天語童子曰吾等聞天帝釋稱說如來八無等法歡喜踊躍不能自勝.時梵

  童子語忉利天言何等如來八無等法吾亦樂聞.時天帝釋卽爲童子說如來八無等

  ********************

  法.忉利諸天重聞說已倍復歡喜不能自勝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是時童子見

  天歡喜復增欣踊卽告忉利天曰汝等欲聞一無等法不.天曰善哉願樂欲聞.童子告

  曰汝樂聞者諦聽諦受當爲汝說。告諸天曰如來往昔爲菩薩時在所生處聰明多智.

  諸賢當知過去久遠時世有王名曰地主.第一太子名曰慈悲.王有大臣名曰典尊.大

  臣有子名曰燄鬘.太子慈悲有朋友其朋亦與六刹利大臣而爲朋友.地主大王欲入

  深宮遊戲娛樂時則以國事委付典尊大臣然後入宮作倡妓樂五欲自娛.時典尊大

  臣欲理國事先問其子然後決斷有所處分亦問其子。其後典尊忽然命終.時地主王

  聞其命終愍念哀傷撫膺而曰咄哉何辜失國良輔.太子慈悲默自念言王失典尊以

  爲憂苦今我宜往諫於大王無以彼喪而生憂苦.所以然者典尊有子名曰燄鬘聰明

  多智乃過其父今可徵召以理國事.時慈悲太子卽詣王所具以上事白其父王。王聞

  太子語已卽召燄鬘而告之曰吾今以汝補卿父處授汝相印.彼時燄鬘受相印已王

  欲入宮復付後事.時相燄鬘明於治理父先所爲燄鬘亦知父所不及燄鬘亦知.其後

  ********************

  名稱流聞海內天下咸稱爲大典尊。時大典尊後作是念今王地主年已朽邁餘夀未

  幾若以太子紹王位者未爲難也.我今寧可先往語彼六刹利大臣今王地主年已朽

  邁餘夀未幾若以太子紹王位者未爲難也君等亦當別封王土居位之日勿相忘也.

  時大典尊卽往詣六刹利大臣而告之曰諸君當知今王地主年已朽邁餘夀未幾若

  以太子紹王位者未爲難也汝等可往白太子此意.我等與尊生小知舊尊苦我苦尊

  樂我樂今王衰老年已朽邁餘夀未幾今者太子紹王位者未爲難也尊設登位當與

  我封.時六刹利大臣聞其語已卽詣太子說如上事.太子報言設吾登位列土封國當

  更與誰。時王未久忽然而崩.國中大臣尋拜太子補王正位.王居位已默自思念今立

  宰相宜凖先王覆自思念誰堪此舉正當卽任大典尊耳.時王慈悲卽告大典尊我今

  使汝卽於相位授以印信汝當勤憂綜理國事.時大典尊聞王教已卽受印信.王每入

  宮輒以後事付大典尊。大典尊復自念言吾今宜往六刹利所問其寧憶昔所言不.卽

  尋往詣語刹利曰汝今寧憶昔所言不.今者太子以登王位隱處深宮五欲自娛.汝等

  ********************

  今者可往問王王居天位五欲自娛寧復能憶昔所言不.時六刹利聞是語已卽詣王

  所白大王言王居天位五欲自娛寧復能憶昔所言不列土封邑誰應居之.王曰不忘

  昔言列土封邑非卿而誰。王復自念此閻浮提地內廣外狹誰能分此以爲七分.復自

  念言唯有大典尊乃能分耳.(一)卽告之曰汝可分此閻浮提地使作七分.時大典尊卽尋

  分之.王所治城村邑郡國皆悉部分.六刹利國亦與分部.王自慶言我願已果.時六刹

  利復自慶幸我願已果得成此業大典尊力也。六刹利王復自思念吾國初建當須宰

  輔誰能堪任.如大典尊卽當使之通領國事耳.時六刹利王卽命典尊而告之曰吾國

  須相卿當爲吾通領國事.於是六國各授相印.時大典尊受相印已六王入宮遊觀娛

  樂時皆以國事付大典尊.大典尊理七國事無不成辦。時國內有七大居士典尊亦爲

  處分家事.又能教授七百梵志諷誦經典.七王敬視大典尊相猶如神明.國七居士視

  如大王.七百梵志視如梵天.時七國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皆自念言大典尊相常與

  梵天相見言語坐起親善。時大典尊默識七王居士梵志意.謂我常與梵天相見言語

  注:

  (一)宋譯本卷下.

  ********************

  坐起.然我實不見梵天不與言語.不可養默虚受此稱.我亦曾聞諸先宿言於夏四月

  閑居靜處修四無量者梵天則下與共相見.今我寧可修四無量使梵天下共相見不.

  於是典尊至七王所而白王言唯願大王顧臨國事我欲於夏四月修四無量.七王告

  曰宜知是時.大典尊相又告七居士汝等各勤己務吾欲四月修四無量.居士曰諾宜

  知是時.又告七百梵志卿等當勤諷誦轉相教授我欲於夏四月修四無量.梵志曰諾

  今者大師宜知是時。時大典尊於彼城東造閑靜室於夏四月卽於彼止修四無量.然

  後梵天猶不來下.典尊自念我聞先宿言於夏四月修四無量梵天下現今者寂然聊

  無髣髴。時大典尊以十五日月滿時出其靜室於露地坐.坐未久頃有大光現.典尊默

  念今此異光將無是梵欲下瑞耶.時梵天王卽化爲童子頭五角髻在典尊上虚空中

  坐。典尊見已卽說頌曰.

  此是何天像  在於虚空中 光照於四方  如大火[卄/積]然.

  時梵童子以偈報曰.

  ********************

  唯梵世諸天  知我梵童子 其餘人謂我  祀祠於火神。

  時大典尊以偈報曰.

  今我當諮承  奉誨致恭敬 設種種上味  願天知我心.

  時梵童子復以偈報曰.

  典尊汝所修  爲欲何志求 今設此供養  當爲汝受之。

  又告大典尊汝若有所問自恣問之當爲汝說.時大典尊卽自念言我今當問現在事

  耶未然事耶.覆自念言今世現事用復問爲當問未然幽冥之事.卽向梵童以偈問曰.

  今我問梵童  能決疑無疑 學何住何法  得生於梵天.

  時梵童子以偈報曰.

  當捨我人想  獨處修慈心 除欲無臭穢  乃得生梵天。

  時大典尊聞是偈已卽自念言梵童說偈宜除臭穢我不解此今宜更問.時大典尊卽

  以偈問曰.

  ********************

  梵偈言臭穢  願今爲我說 誰閉世閒門  墮惡不生天.

  時梵童子以偈報曰.

  欺妄懷嫉妒  習慢增上慢 貪欲瞋恚癡  自恣藏於心.

  此世閒臭穢  今說令汝知 此閉世閒門  墮惡不生天。

  時大典尊聞此偈已復自念言梵童所說臭穢之義我今已解.但在家者無由得除.今

  我寧可捨世出家剃除鬚髮法服修道耶.時梵童子知其志念以偈告曰.

  汝能有勇猛  此志爲勝妙 智者之所爲  死必生梵天.

  於是梵童子忽然不現。時大典尊還詣七王白言大王唯願垂神善理國事今我意欲

  出家離世法服修道.所以者何.我親於梵童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家者無由得除。

  彼時七王卽自念言凡婆羅門多貪財寶.我今寧可大開庫藏恣其所須使不出家.時

  七國王卽命典尊而告之曰設有所須吾盡相與不足出家.時大典尊尋白王曰我今

  已爲蒙王賜已.我亦大有財寶今者盡留以上大王願聽出家遂我志願。時七國王復

  ********************

  作是念凡婆羅門多貪美色.今我寧可出宮婇女以滿其意使不出家.王卽命典尊而

  告之曰若須婇女吾盡與汝不足出家.典尊報曰我今已爲蒙王賜已.家內自有婇女

  衆多今盡放遣求離恩愛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我親從梵童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

  家者無由得除。時大典尊向慈悲王以偈頌曰.

  王當聽我言  王爲人中尊 賜財寶婇女  此實非所樂.

  時慈悲王以偈報曰.

  檀特伽陵城  阿波布和城 阿槃大天城  鴦伽瞻婆城.

  藪彌薩羅城  西陀路樓城 波羅伽尸城  盡汝典尊造.

  五欲有所少  吾盡當相與 宜共理國事  不足出家去。

  時大典尊以偈報曰.

  我五欲不少  自不樂世閒 已聞天所語  無心復在家.

  時慈悲王以偈報曰.

  ********************

  大典尊所言  爲從何天聞 捨離於五欲  今問當答我。

  時大典尊以偈答曰.

  昔我於靜處  獨坐自思惟 時梵天王來  普放大光明.

  我從彼聞已  不樂於世閒.

  時慈悲王以偈告曰.

  小住大典尊  共宏善法化 然後俱出家  汝卽爲我師.

  譬如虚空中  清淨硫璃滿 今我清淨信  充徧佛法中。

  時大典尊復作頌曰.

  諸天及世人  皆應捨五欲 蠲除諸穢汙  淨修於梵行。

  爾時七國王語大典尊曰汝可留住七歲之中極世五欲共相娛樂.然後捨國各付子

  弟俱共出家不亦善耶.如汝所獲我亦當同.時大典尊報七王曰世閒無常人命逝速

  喘息之閒猶亦難保乃至七歲不亦遠耶。七王又言七歲遠者六歲五歲乃至一歲留

  ********************

  住靜宮極世五欲共相娛樂然後捨國各付子弟俱共出家不亦善耶如汝所得我亦

  宜同.時大典尊復報王曰世閒無常人命逝速喘息之閒猶亦難保乃至一歲尚亦久

  耳。如是七月至於一月猶復不可.王又語言可至七日留住深宮極世五欲共相娛樂

  然後捨國各付子弟俱共出家不亦善耶.大典尊答曰七日不遠自可留耳唯願大王

  勿違信誓.過七日已王若不去我自出家。時大典尊又至七居士所語言汝等各理己

  務吾欲出家修無爲道.所以然者我親從梵天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家者無由得

  除.時七居士報典尊曰善哉斯志宜知是時我等亦欲俱共出家如汝所得我亦宜同。

  時大典尊復詣七百梵志所而告之曰卿等當勤諷誦廣採道義轉相教授吾欲出家

  修無爲道.所以然者我親從梵天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家者無由得除.時七百梵

  志白典尊曰大師勿出家也.夫在家安樂五欲自娛多人侍從心無憂苦.出家之人獨

  在空閑所欲悉無無可貪取.典尊報曰吾若以在家爲樂出家爲苦終不出家.吾以在

  家爲苦出家爲樂故出家耳.梵志答曰大師出家我亦出家大師所行我亦盡行。時大

  ********************

  典尊至諸妻所而告之曰卿等隨宜欲住者住欲歸者歸吾欲出家求無爲道.具論上

  事明出家意.時諸婦答曰大典尊在一如我夫一如我父.設今出家亦當隨從典尊所

  行我亦宜行。過七日已時大典尊卽剃除鬚髮服三法衣捨家而去.時七國王七大居

  士七百梵志及四十夫人如是展轉有八萬四千人同時出家從大典尊.時大典尊與

  諸大衆遊行諸國廣宏道化多所饒益。爾時梵王告諸天衆曰時典尊大臣豈異人乎

  莫造斯觀.今釋迦文佛卽其身也.世尊爾時過七日已出家修道將諸大衆遊行諸國

  廣宏道化多所饒益.汝等若於我言有餘疑者世尊今在耆闍崛山可往問也.如佛所

  言當受持之。般遮翼言我以是緣故來詣此.唯然世尊彼大典尊卽世尊是耶.世尊爾

  時過七日已出家修道與七國王乃至八萬四千人同時出家遊行諸國廣宏道化多

  所饒益耶.佛告般遮翼曰爾時大典尊豈異人乎莫造斯觀卽我身是也.爾時舉國男

  女行來舉動有所破損尋皆舉聲曰南無大典尊七王大相南無大典尊七王大相如

  是至三.般遮翼時大典尊有大德力然不能爲弟子說究竟道不能使得究竟梵行不

  ********************

  能使至安隱之處.其所說法弟子受行身壞命終得生梵天.其次行淺者生他化自在

  天.次生化自在天兜率陀天炎天忉利天四天王刹利婆羅門居士大家所欲自在.般

  遮翼彼大典尊弟子皆無癡出家有果報有教戒然非究竟道不能使得究竟梵行不

  能使至安隱之處其道勝者極至梵天耳.今我爲弟子說法則能使其得究竟道究竟

  梵行究竟安隱終歸涅槃.我所說法弟子受行者捨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

  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其次行淺者斷五下結卽於

  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此.其次三結盡薄婬怒癡一來世閒而般涅槃.其次斷三結得

  須陀洹不墮惡道極七往返必得涅槃.般遮翼我諸弟子不癡出家有果報有教戒究

  竟道法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終歸滅度.爾時般遮翼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一分(一)闍尼沙經第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那提揵椎住處.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尊者阿難在

  靜室坐默然思念甚奇甚特如來授人記別多所饒益.彼(二)伽伽羅大臣命終如來記之

  注:

  (一) 宋法賢譯人仙經.巴本長部18,Janavasabha Suttanta.

  (二) 巴本缺諸人名字.但說諸國人命終者.宋本同.

  ********************

  此人命終斷五下結卽於天上而取滅度不來此世.二加陵伽三毗伽陀四伽梨輸五

  遮樓六婆耶樓七婆頭樓八藪婆頭九他梨舍[少/兔]十藪達棃舍[少/兔]十一耶輸十二耶輸

  多樓諸大臣等命終佛亦記之斷五下結卽於天上而取滅度不來生此.復有餘五十

  人命終佛亦記之斷三結婬怒癡薄得斯陀含一來此世便盡苦際.復有五百人命終

  佛亦記之三結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極七往返必盡苦際.有佛弟子處處命終佛皆

  記之某生某處某生某處.鴦伽國摩竭國迦尸國居薩羅國跋祇國末羅國支提國跋

  沙國居樓國般闍羅國阿溼波國阿般提國婆蹉國蘇羅婆國乾陀羅國劍浮沙國彼

  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摩竭國人皆是王種王所親任有命終者佛不記之。爾

  時阿難於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我向於靜室默自思念甚

  奇甚特佛(一)授人記多所饒益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唯摩竭國人王所親任有

  命終者獨不蒙記.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唯願世尊當爲記之饒益一切天人得安.又佛

  於摩竭國得道其國人命終獨不與記.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又摩

  注:

  (一)原刻作受.今依麗刻改.

  ********************

  竭國瓶沙王爲優婆塞篤信於佛多設供養然後命終.由此王故多人信解供養三寶

  而今如來不爲授記.唯願世尊當與記之饒益衆生使天人得安.爾時阿難爲摩竭國

  人勸請世尊卽從座起禮佛而去。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那伽城乞食已至大林處坐

  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佛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白世尊曰我是闍

  尼沙我是闍尼沙。佛言汝因何事自稱己名爲闍尼沙。〈闍尼沙秦言勝結使〉汝因何法自

  以妙言稱見道迹.闍尼沙言非餘處也.我本爲人王於如來法中爲優婆塞一心念佛

  而取命終故得生爲毗沙門天王太子.自從是來常照明諸法得須陀洹不墮惡道於

  七生中常名闍尼沙。時世尊於大林處隨宜住已詣那陀揵椎處就座而坐.告一比丘

  汝持我聲喚阿難來.對曰唯然.卽承佛教往喚阿難。阿難尋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

  一面住而白佛言今觀如來顏色勝常諸根寂定住何思惟容色乃爾.爾時世尊告阿

  難曰汝向因摩竭國人來至我所請記而去我尋於後著衣持鉢入那羅城乞食乞食

  訖已詣彼大林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我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

  ********************

  而白我言我是闍尼沙我是闍尼沙.阿難汝曾聞彼闍尼沙名不。阿難白佛言未曾聞

  也.今聞其名乃生怖畏衣毛爲豎.世尊此鬼神必有大威德故名闍尼沙耳.(一)佛言我先

  問彼汝因何法自以妙言稱見道迹.闍尼沙言我不於餘處不在餘法我昔爲人王爲

  世尊弟子以篤信心爲優婆塞一心念佛然後命終爲毗沙門天王作子得須陀洹不

  墮惡趣極七往返乃盡苦際於七生中常名闍尼沙。一時世尊在大林中一樹下坐.我

  時乘天千輻寶車以少因緣欲詣毗樓勒天王.遙見世尊在一樹下顏貌端正諸根寂

  定譬如深淵澄浄清明.見已念言我今寧可往問世尊摩竭國人有命終者當生何所.

  又復一時毗沙門王自於衆中而說偈言.

  我等不自憶  過去所更事 今遭值世尊  夀命得增益。

  又復一時忉利諸天以少因緣集在一處.時四天王各當位坐.提頭賴吒在東方坐其

  面西向帝釋在前.毗樓勒天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釋在前.毗樓博义天王在西方坐

  其面東向帝釋在前.毗沙門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釋在前.時四天王皆先坐已

  注:

  (一)勘宋譯本及巴本此下乃人仙因阿難答佛.復來佛所重說因緣.非佛複述.今譯疑有脫誤.

  ********************

  然後我坐.復有餘諸大神天皆先於佛所淨修梵行於此命終生忉利天增益諸天受

  天五福.一者天夀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稱四者天樂五者天威德.時諸忉利天皆踊躍

  歡喜言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爾時釋提桓因知忉利諸天有歡喜心卽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  帝釋相娛樂 禮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王.

  諸天受影福  夀色名樂威 於佛修梵行  故來生此閒.

  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  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  思惟此自樂 禮敬於如來  最上法之法。

  闍尼沙神復言所以.忉利諸天集法堂者共議思惟觀察稱量有所教令然後敕四天

  王.四王受教已各當位而坐.其坐未久有大異光照於四方.時忉利天見此異光皆大

  驚愕今此異光將有何怪.餘大神天有威德者皆亦驚怖今此異光將有何怪.時大梵

  王卽化作童子頭五角髻在天衆上虚空中立顏貌端正與衆超絕身紫金色蔽諸天

  光.時忉利天亦不起迎亦不恭敬又不請坐.時梵童子隨所詣坐座主欣悅譬如刹利

  ********************

  水澆頭種登王位時踊躍歡喜.其座未久復自變身作童子像頭五角髻在大衆上虚

  空中坐譬如力士坐於安座嶷然不動.而作頌曰.

  調伏無上尊  教世生明處 大明演明法  梵行無等侶.

  使清淨衆生  生於淨妙天。

  時梵童子說此偈已告忉利天曰其有音聲五種清淨乃名梵聲.何等五一者其音正

  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我今更說汝等善聽.如來弟子摩竭優婆塞命終有得阿那含有得斯陀含有得須陀

  洹者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化自在天兜率天炎天忉利天四天王者有生刹利婆

  羅門居士大家五欲自然者.時梵童子以偈頌曰.

  摩竭優婆塞  諸有命終者 八萬四千人  吾聞俱得道.

  成就須陀洹  不復墮惡趣 俱乘平正路  得道能救濟.

  此等羣生類  功德所扶持 智慧捨恩愛  慚愧離欺妄.

  ********************

  於彼諸天衆  梵童記如是 言得須陀洹  諸天皆歡喜。

  時毗沙門王聞此偈已歡喜而言世尊出世說真實法甚奇甚特未曾有也.我本不知

  如來出世說如是法.(一)於未來世當復有佛說如是法能使忉利諸天發歡喜心。時梵童

  子告毗沙門王曰汝何故作此言如來出世說如是法爲甚奇特未曾有耶.如來以方

  便力說善不善具足說法而無所得說空淨法而有所得此法微妙猶如醍醐。時梵童

  子又告忉利天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當更爲汝說如來至真善能分別說四念處.何

  等爲四.一者內身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

  除世貪憂.內外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精勤不懈專

  念不忘除世貪憂.內身觀已生他身智.內觀受已生他受智.內觀意已生他意智.內觀

  法已生他法智.是爲如來善能分別說四念處。復次諸天汝等善聽吾當更說如來善

  能分別說七定具.何謂七.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是爲如來善能分別

  說七定具。復次諸天如來善能分別說四神足.何謂四.一者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

  注:

  (一)此下十二字依麗刻加.

  ********************

  二者精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三者意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四者思惟定滅行成

  就修習神足.是爲如來善能分別說四神足。又告諸天過去諸沙門婆羅門以無數方

  便現無量神足皆由四神足起.正使當來沙門婆羅門無量方便現無量神足亦皆由

  是四神足起.如今現在沙門婆羅門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者亦皆由是四神足起。時

  梵童子卽自變化形爲三十三身與三十三天一一同坐.而告之曰汝今見我神變力

  不.答曰唯然已見.梵童子曰我亦修四神足故能如是無數變化。時三十三天各作是

  念今梵童子獨於我坐而說是語.而彼梵童一化身語餘化亦語一化身默餘化亦默。

  時彼梵童還攝神足處帝釋坐告忉利天曰我今當說汝等善聽.如來至真自以己力

  開三徑路自致正覺。何謂爲三.或有衆生親近貪欲習不善行.彼人於後近善知識得

  聞法言法法成就於是離欲捨不善行得歡喜心淡然快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如人

  捨於麤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

  生大喜.是爲如來自以己力開初徑路成最正覺。又有衆生多於瞋恚不捨身口意惡

  ********************

  業.其人於後遇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就離身惡行口意惡行生歡喜心淡然快樂

  又於樂中復生大喜.如人捨於麤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

  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爲如來開第二徑路。又有衆生愚冥無知不識善

  惡不能如實知苦習盡道.其人於後遇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就識善不善能如實

  知苦習盡道捨不善行生歡喜心淡然快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如人捨於麤食食百

  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人如是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爲如

  來開第三徑路。時梵童子於忉利天上說此正法.毗沙門天王復爲眷屬說此正法.闍

  尼沙神復於佛前說是正法.世尊復爲阿難說此正法.阿難復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說是正法.是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五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