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孫臏兵法註釋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見威王]
 

  此篇題為編者所加。本篇記孫臏初見齊威王時,陳述自己對戰爭的看法。孫臏認為只有通過戰爭才能禁止爭奪,對春秋戰國以來儒家所鼓吹的以“仁義”去戰的說教,作了有力的批判。 

  ——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孫子見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勢也(1)。此先王之傅道也(2)。戰勝,則所以在亡國而繼絕世也(3)。戰不勝,則所以削地面危社稷(4)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樂兵(5)者亡,而利勝(6)者辱。兵非所樂也,而勝非所利也。事備(7)而後動。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8)也;卒寡而兵強者,有義也。夫守而無委,戰而無義,天下無能以固且強者。堯有天下之時,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9)有二,中國(10)四,……素佚而致利也(11)。戰勝而強立,效天下服矣。昔者,神戎戰斧遂(12);黃帝戰蜀祿(13);堯伐共工(14);舜伐劂□□而並三苗(15),……管;湯放桀(16);武王伐紂(17);帝奄(18)反,故周公淺之(19)。故曰,德不若五帝(20),而能不及三王(21),智不若周公,曰我將欲責(22)仁義,式(23)禮樂,垂衣裳(24),以禁爭奪。此堯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效舉兵繩(25)之。” 

  (1) 士,借為恃。意謂軍事上沒有永恆不變的有利形勢可以依賴。 

  (2) 傅,借為敷,布,施。意謂這是先王所傳佈的道理。一說“傅”為“傳”宇之誤。 

  (3) 在,存。孫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戰爭的勝負關係到國家的存亡,與孔丘復辟奴隸制的反動綱領“興滅國,繼絕世”的含義不同。 

  (4) 社,士神。稷(ji既),穀神。古代以社稷代表國家。 

  (5) 樂兵,好戰。 

  (6) 利勝,貪圖勝利。 

  (7) 事備,做好戰爭的準備。 

  (8) 委,委積,即物資儲備。 

  (9) 夷,指古代我國東方地區的部族。 

  (10) 中國,指中原地區。 

  (11) 此句上文殘缺,原文大概是說帝王不能無所作為而致利。佚,同逸,安閒。 

  (12) 神戎,即神農。斧遂,或作補遂。《戰國策·秦策》:“昔者神農伐補遂。” 

  (13) 蜀祿,即涿鹿,地名。《戰國策·秦策》:“黃帝伐涿鹿而禽蚩(chi癡)尤。” 

  (14) 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首領。 

  (15) 並,借為屏,屏除,放逐。傳說舜曾征伐過南方部落三苗。 

  (16) 湯,商朝開國國君。桀,夏朝最後的國君。放,流放。 

  (17) 武王指周武王,周王朝的建立者。紂,即商紂王,商朝最後一個王。 

  (18) 帝,疑是商宇之誤。奄,商的同盟國,在今山東曲阜東。 

  (19) 周公,周武王弟。武王死,子成王年幼,周公輔政。淺,借為踐,毀、滅之意。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滅商後,被封的紂王之子武庚又聯合奄、徐等國叛周,被周公征服。 

  (20) 關於五帝,歷來說法不一。據《史記》,指黃帝、顓頊(zhuanxu專恤)、帝嚳(ku酷)、堯、舜。簡文似以神農為五帝之一。 

  (21)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開國的君主,即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 

  (22) 責,借為積。 

  (23) 式,用。 

  (24) 譬喻雍容禮讓,不進行戰爭。 

  (25) 繩,糾正。意謂以戰爭解決問題。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