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铜人针灸经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五

 

  

  竅隂一穴,在完骨上、枕骨下。足太陽、少陽之會。主骨疸發厲頭痛引頭也(按:似有缺、誤,不通)。灸五壯。針入三分。

  浮白二穴,在耳後,入髪際一寸。足太陽、少陽之會。主寒熱,喉痺,欬逆,疝積胷中滿不得喘息(按:似有缺、誤,不通),胷痛,耳聾嘈嘈無所聞。頸項癰腫不能言,及癭、肩不舉也。針入三分。灸三壯。

  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項内廉,兩傍各三寸。手足太陽之會。主背痛引項。灸五壯。針入三分。

  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三寸宛宛中。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主背膊痛,無氣力,勞損,痿黄,五尸走疰,項强不得回顧。針入五分。灸亦得。

  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主肩痛,胷腹滿,反脊强急(按:似有缺、誤,不通)。灸五壯。針入三分。

  譩譆二穴,在肩膊内廉,第六椎兩傍三寸。其穴抱肘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因以手重按之,病者言“譩譆”。針入六分。主温瘧、寒瘧病,背悶,氣滿、腹脹,氣痃。灸二七壯。忌葱、白酒。

  膏盲俞二穴,主無所不療,羸瘦、虚損、夢中失精,上氣,欬逆,狂或妄誤。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動也。從甲骨上角摸索至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依胛骨之裏、去胛骨各容指許、摩服去表,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於肩中,灸兩胛中一處,至六百壯、多至千壯。當覺下、然流水之狀,亦當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則無所不下也。若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卧,俛上臂,令前取穴灸之。求穴法,大校以右手從左肩上住,指頭所不及者是也。左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當伸兩臂,令人俛,兩胛骨俠相離,不爾,肘骨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襆,當令大小有常定,不爾,則失其穴也。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飬。當取身體平復,其穴近第五椎望取之也,論曰“昔在和緩,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針藥所不能及,即此之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難追。若能用心此,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按:《針灸資生經·卷一》云“灸膏肓功効,諸經例能言之。而取穴,則未也。《千金》等方之外,荘綽論之最詳。然,繁而無統,不能定於一。予嘗以意取之。令病人兩手交在兩膊上(灸時、亦然),胛骨遂開,其穴立見。以手指摸索第四椎下,兩旁各三寸、四肋三間之中間,按之酸疼,是穴。灸至千百壮、少亦七七壮。当依《千金》,立点立灸,坐点坐灸,臥点臥灸云(若尺合爪、在兩膝頭中、点穴亦得)。”)

  (按:通作“膈”)關二穴,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足太陽脉氣所發。主背痛、惡寒,脊强、俛難,食不下、嘔噦、多涎、睡也。灸五壯。針入五分。

  魂門二穴,在第九椎下,兩傍各二寸陷者中。正坐取之。足太陽脉氣所發。主食飲不下、腹中雷鳴、大便不節、小便赤黄也。灸三壯。針入五分。

  陽綱二穴,在第十椎下,兩傍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主食不下、腹中雷鳴、大小便不節,小便赤黄。灸三壯。針入五分。

  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主腹滿虚脹、大便洩滑,消渇,面黄。灸五十壯。《甲乙經》“灸三壯。針入五分。”

  胃倉二穴,在第十二椎下,兩傍各三寸。主腹内虚脹、水食不消,惡寒、不能俛仰。針入三分。灸五壯。

  肓門二穴,在第十三椎下,兩傍各三寸。《異經》云“與鳩尾相直”。主心下痛、大堅,婦人乳有餘疾。灸三十壯。針入五分。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三寸。正坐取之。是太陽脈氣所發。針入五分。灸三壯。主腰脊痛急,食不消、腹中堅急,隂痛、下腫,並療之。

  胞肓二穴,在第十四椎下(按:“十四”应为“十九”。),兩傍各三寸、陷者中。伏而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主腰脊痛急,食不消,腹中堅急,隂痛、下腫,並療之。療惡氣,腰背卒痛。灸五七壯。《甲乙經》“灸三壯。針入五分。”

  秩邊二穴,在第二十椎下,兩傍各三寸。伏而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主腰痛不能俛仰,小便赤黄,尻重不能舉。灸三壯。針入三分。

  

  頷厭二穴,在曲周顳顬上廉。手足少陽、陽明之交會。刺入三分。灸三壯。主風眩,目無所見,偏頭痛、引目外眥急,耳鳴,好啑,頸痛。

  客主人二穴,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有穴。動脉宛宛中。一名“上關”。手少陽足陽明之會。目風牙疼痛車不開口噤嚼食鳴偏風眼喎通睛(按:似有缺、誤,不通),耳聾狀如蝉聲。針入一分。灸七壯,艾炷如筋頭大,必湏側卧張口取穴,避風。又,上關不得深,下關不得久留針。問曰:“上關何以不得深,下關何以不得久留針?”答曰:“上關若深,令人得欠,不得目隨針下關不得久,留針者得不得欠牙關急。是故“上關不得深,下關不得久留針”。

  懸顱二穴,在曲周顳顬中,足陽明脉氣所發(按:據《針灸甲乙經》,應是“足少陽脉氣所發”。《針灸資生經·卷一》同)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急,身熱、煩滿,汗不出,齒痛,面皮赤痛。針入三分。灸三壯。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罅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之、當其中指下、陷者中是穴。一名“膊井”。手足少陽、陽維之會。主五勞,七傷,頭項不得囬顧,背膊痛、兩手不得向頭,或因馬抝傷腰髖疼,脚氣。入針四分。不宜灸。針不得深,深即令人悶。《甲乙經》云“針只可五分”。此膊井脉,足陽明之會,乃連入五臟氣。若深,便引五臟之氣,乃令人短夀。大肥人,亦可倍之。若悶倒不識人,即湏三里下氣。雖不悶倒,但針膊井,并即湏三里下氣,大良。及婦人懷胎、落訖,覺後損、手足弱者,針肩井,手足立差。若有灼然解針者,遣針。不解針者,不可遣針。灸乃勝針,日灸七壯。若針肩井,必三里下氣,如不灸三里,即拔氣上。其針 膊并出《甄權經》。

  肩髃二穴,在膊骨頭、肩端兩骨間,陷者宛宛中是。平手取其穴。手陽明、蹻脈之會。針入八分。主療偏風、半身不遂,熱風疹風胷俛仰風刺風風虚(按:似有缺、誤,不通),手不得上頭、捉物不得、挽弓不開,臂細無力、酸疼,臂冷而緩。患刺風者,百日刺筋、百日刺骨、方可得瘳。灸亦得,然不及針,還以平手取其穴。日灸七壯,差為度。

  臂臑二穴,在肩髃下一寸、兩筋間、兩骨罅、陷者宛宛中。宜灸,不宜針。日灸七壯。主療勞,癭,臂細無力、手不得向頭。其穴平手取之,不得拏手令急,其穴即閉。若針,不得過三五,過多生惡。

  曲池二穴者,木也(按:此誤。據《針灸甲乙經》、《針灸資生經·卷一》等,俱作“土也”)。在肘外輔骨,曲肘、横文頭宛宛中、陷者是。手陽明脈之所入為合也。手拱胷,取之外畔、文頭即是。療偏風、半身不遂,刺風疹,疼痛冷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引脈風(按:似有缺、誤,不通)臂肘細而無力。針入七分。灸亦良,但令斷風抽氣而已。

  通谷二穴,在夾上(按:通作“脘”)兩傍,相去三寸。冲脈、足少隂之會。治乾嘔、又無所出,又治勞食欲鬲(按:通作“膈”),結。針入五分。灸五壯。

  章門二穴,一名“長平”,一名“脇”。是脾之募。在大横外,直臍、季肋端。必須側卧,令伸下脚、縮上脚,乃得穴。足厥隂、少陽之會。主膀胱氣癖,疝瘕氣,膀胱氣痛、狀如雷聲,積聚氣。針入六分。灸亦良。

  伏兎二穴,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治風勞,痺逆,狂邪,膝冷,手節攣縮,身隠疹,腹脹、少氣,婦人八部諸病。針入三分。禁灸。

  隂市二穴,一名“隂鼎”。在膝上三寸、伏兎下是穴。足陽明脈氣所發。主寒疝、下至腰脚如冷水,小腸諸疝,按之在膝上,伏兎下(按:疑衍)。寒疝,腹脹滿,痿厥,少氣。針入三分。灸三壯。

  犢鼻二穴,在膝臏下骭、侠罅、大筋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主犢鼻腫,洗熨去之。其久堅,勿攻,攻者死。膝中痛、不仁、難跪起、諸腫節潰者死,不潰可療。針入三分。灸三壯。

  委中二穴者,土也。在膕中央、約文中動脈。甄權云“在曲内、兩筋、兩骨中、宛宛是”。足太陽脈氣之所入為合也。令人面挺腹地(按:應是“挺身,伏地”)而取之。主脚弱無力,風濕痺、筋急,半身不遂。灸不及針。針入八分。灸三壯。

  三里二穴者,土也。在膝下三寸外廉、陷者宛宛中是。足陽明脈之所入為合也。主(按:疑應為“腹”)滿、堅塊、不能食,胷氣不足,反胃,胷脇積氣,脚弱。針腹、背,毎須取三里穴。入八分。灸亦良。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