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容齋四筆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第十三(二十四則)

 

  科舉之弊不可革

  法禁益煩,奸偽滋熾,唯科場最然,其尤者莫如銓試。代筆有禁也,禁之愈急,則代之者獲賂謝愈多。其不幸而敗者百無一二,正使得之,元未嘗致法。吏部長貳簾試之制,非不善也,而文具兒戲,抑又甚焉。議論奉公之臣,朝夕建明,然此風如决流偃草,未嘗少革。或以謂失於任法而不任人之故。殊不思所任之人,渠肯一意向方,見惡輒取,於事無益,而禍謗先集於厥身矣!開寶中,太子賓客邊光範掌選,太廟齋郎李宗訥赴吏部銓,光範見其年少,意未能屬辭,語之曰:「苟援筆成六韻,雖不試書判,可入等矣。」宗訥曰:「非唯學詩,亦嘗留心詞賦。」即試詩賦二首,數刻而就。甚嘉賞之,翌日擬授祕書省正字。今之世,寧復有是哉!

  宰執子弟廷試

  太宗朝,呂文穆公蒙正之弟蒙亨舉進士,禮部高等薦名。既廷試,與李文正公昉之子宗諤,並以父兄在中書罷之。國史許仲宣傳云,仲宣子待問,雍熙二年舉進士,與李宗諤、呂蒙亨、王扶幷預廷試。宗諤即宰相昉之子,蒙亨參知政事蒙正之弟,扶鹽鐵使明之子。上曰:「斯並勢家,與孤寒競進,縱以藝升,人亦謂朕有私也。」皆下第,正此事也。仲宣時為度支使。仁宗朝,韓忠憲公億為參知政事,子維以進士奏名禮部,不肯試大廷,受蔭入官。唐質肅公介參政,子義問鎖廳試禮部,用舉者召試祕閣,介引嫌罷之。舊制,嚴於宰執子弟如此,與夫秦益公柄國,而子熺、孫塤皆於省殿試輒冠多士者異矣!

  國初救弊

  國朝削併僭偽,救民水火之中,然亦有因仍舊弊,未暇更張者,故須賴於賢士大夫昌言之。江左初平,太宗選張齊賢為江南西路轉運使,諭以民間不便事,令一一條奏。先是諸州罪人多錮送闕下,緣路非理而死者,常十五六。齊賢至蘄州,見南劍州吏送罪人者,索得州帖視之。二人皆逢販私鹽者,為荷鹽籠得鹽二斤,又六人皆嘗見販鹽而不告者,並黥决傳送,而五人已死於路。江州司理院自正月至二月,經過寄禁罪人,計三百二十四人。建州民二人,本田家客戶,嘗於主家塘內,以錐刺得魚一斤半,並杖脊、黥面,送闕下。齊賢上言:「乞俟至京,擇官慮問,如顯有負屈者,本州官吏量加懲罰。自今只令發遣正身。」及虔州,送三囚,嘗市得牛肉,幷家屬十二人悉詣闕,而殺牛賊不獲,齊賢憫之,即遣其妻子還。自是江南送罪人者減大半。是皆相循習所致也,齊賢改為,其利民如此。齊賢以太平興國二年方登科,六年為使者,八年還朝,由密學拜執政,可謂迅用也。

  房玄齡名字

  舊唐書目錄書房元齡,而本傳云房喬字玄齡,新唐書列傳房玄齡字喬,而宰相世系表玄齡字喬松,三者不同。趙明誠金石錄得其神道碑,褚遂良書,名字與新史傳同。予記先公自燕還,有房碑一冊,于志寧撰,乃玄齡字喬松,本欽宗在東宮時所藏,其後猶有一印,曰「伯志西齋」。今亦不存矣。

  二朱詩詞

  朱載上,舒州桐城人,為黃州教授,有詩云:「官閒無一事,胡蝶飛上階。」東坡公見之,稱賞再三,遂為知己。中書舍人新仲翌,其次子也,有家學,十八歲時,戲作小詞,所謂「流水泠泠,斷橋斜路梅枝亞」者。朱希真見而書諸扇,今人遂以為希真所作。又有摺摺扇詞云:「宮紗蜂趕梅,寶扇鸞開翅。數摺聚清風,一捻生秋意。搖搖雲母輕,裊裊瓊枝細。莫解玉連環,怕作飛花墜。」公親書稿固存,亦因張安國書扇,而載於于湖集中。其詠五月菊詞云:「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却重陽。菖蒲九節,金英滿把,同泛瑤觴。舊日東籬陶令,北窗正傲羲皇。」淵明於五六月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用此事於五月菊,詩家嘆其精切云。

  金剛經四句偈

  今世所行金剛經,用姚秦鳩摩羅什所譯,其四句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予博觀它本,頗有不同。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云:「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而「不能見如來」之下更有四句云:「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陳天竺三藏真諦譯云:「如如不動,恆有正說,應觀有為法,如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應得見我。由法應見佛,調御法為身,此法非識境,法如深難見。」唐三藏玄奘譯云:「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諸以色見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唐沙門義淨譯前四句,與魏菩提本同,而後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起邪觀,不能當見我。」後四句與玄奘本同。予案今人稱六如,東坡以名堂者,謂夢幻泡影露電也。而此四譯,乃知有九如。大般若經,第八會世尊頌,第九會能斷金剛分二頌,亦與玄奘所譯同。

  四蓮華之名

  嗢鉢摩華,青蓮華也;鉢特摩華,亦云波頭摩,赤蓮華也;拘毋陁華,亦云俱物頭,亦云俱牟陁,紅蓮也;奔荼利華,亦云芬陁利,白蓮也。堵羅綿,柳絮之類,即兜羅綿也。

  黑法白法

  安立黑法,感黑異熟,所謂地獄傍生鬼界。安立白法,感白異熟,所謂人天。安立黑白法,感黑白異熟,所謂一分傍生鬼界及一分人。安立非黑非白法,感非黑非白異熟,所謂預留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

  多心經偈

  多心經偈曰:「揭帝揭帝,波羅揭帝,波羅僧揭諦,菩提薩摩訶。」又有大明呪經,鳩羅什所譯,曰:「竭帝竭帝,波羅竭帝,波羅僧竭帝,菩提僧莎呵。」

  天宮寶樹

  「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此無量壽經所言,天宮寶樹,非塵世所有也。

  白分黑分

  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黑分。白前黑後合為一月。又曰,日隨月後行,至十五日覆月都盡,是名黑半;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具足圓滿,是名白半。(「都盡」一作「都虧」。)

  月雙閏雙

  十五夜為半月,兩半月為一月,三月為一時,兩時為一行,兩行為一年,二年半為一雙。此由閏,故以閏月兼本月,此謂月雙,非閏雙也,以五年再閏為閏雙。

  踰繕那一由旬

  數量之稱,謂踰繕那,四十里也。毗曇論四肘為一弓,五百弓為一拘盧舍,八拘盧舍為一由旬,一弓長八尺,五百弓長四百丈,一拘盧舍有二里,十六里為一由旬。

  七極微塵

  七極微塵成一阿耨池上塵,七阿耨塵為銅上塵,七銅上塵為水上塵,七水上塵為兔毫上塵,七兔毫上塵為一羊毛上塵,七羊毛上塵為一牛毛上塵,七牛毛上塵成一嚮遊塵,七嚮遊塵成一蟣,七蟣成一虱,七虱成一穔麥,七穔麥為一指,二十四指為一肘,四肘為一弓。

  宰相贈本生父母官

  封贈先世,自晉、宋以來有之,迨唐始備,然率不過一代,其恩延及祖廟者絕鮮,亦未嘗至極品。郭汾陽二十四考中書令,而其父贈止太保;權德輿位宰相,其祖贈止郎中。唐末五季,宰輔貴臣,始追榮三代,國朝因之。李文正公昉本工部郎中超之子,出繼從叔紹。昉再入相,表其事求贈所生父、祖官封,詔贈祖溫太子太保,祖母權氏莒國太夫人,父超太子太師,母謝氏鄭國太夫人。可謂異數,後不聞繼之者。

  執政贈三代不同

  文臣封贈三代,自初除執政外,凡轉廳皆不再該,唯知樞密院及拜相乃復得之。然舊法又不如是。歐陽公作程文簡公琳父神道碑,歷敍恩典曰:「琳參知政事,贈為太子少師。在政事遷左丞,(係轉一官。)又贈太子太師。罷為資政殿學士,又贈太師、中書令。為宣徽北院使,又贈兼尚書令。」則是轉官與罷政亦褒贈,而自宮師得太師中令,更為超越。它或不然。

  唐孫處約事

  新唐書來濟傳云:「初,濟與高智周、郝處俊、孫處約客宣城石仲覽家,仲覽衍於財,有器識,待四人甚厚。私相與言志。處俊曰:『願宰天下。』濟及智周亦然。處約曰:『宰相或不可冀,願為通事舍人足矣。』後濟領吏部,處約始以瀛州書佐入調,濟遽注曰:『如志。』遂以為通事舍人。後皆至公輔。」高智周傳云:「智周始與郝處俊、來濟、孫處約共依江都石仲覽。仲覽傾產結四人歡,因請各語所期。處俊曰:『丈夫惟無仕,仕至宰相乃可。』智周、濟如之。處約曰:『得為舍人,在殿中周旋吐納可也。』後濟居吏部,處約以瀛州參軍入調,濟曰:『如志。』擬通事舍人。畢,降階勞問平生。」案兩傳相去才一卷,不應重複如此,可謂冗長。本出韓琬所撰御史臺記,而所載自不實。處約傳:「貞觀中,為齊王祐記室。祐多過失,數上書切諫。王誅,太宗得其書,擢中書舍人。」是歲十七年癸卯。來濟次年亦為中書舍人,永徽三年拜相,六年檢校吏部尚書,是歲丁巳,去癸卯首尾十五歲。若如兩傳所書,大為不合,韓琬之說誠謬,史氏又失於不考。仲覽鄉里,一以為宣城,一以為江都,豈宣城人而家於廣陵也?

  夏侯勝京房兩傳

  漢書儒林傳,欲詳記經學師承,故序列唯謹,然夏侯勝、京房,又自有傳。儒林云:「勝其先夏侯都尉,以尚書傳族子始昌。始昌傳勝,勝又事同郡簡卿。傳兄子建,建又事歐陽高。」而本傳又云:「從始昌受尚書。後事簡卿,又從歐陽氏。從子建,師事勝及歐陽高。」儒林言:「房受易梁人焦延壽。以明災異得幸,為石顯所譖,誅。」凡百餘字,而本傳又云:「治易,事梁人焦延壽。其說長於災變,房用之尤精。為石顯告非謗政治,誅。」此兩者近於重複也。若其它張禹、彭宣、王駿、倪寬、龔勝、鮑宣、周堪、孔光、李尋、韋賢、玄成、薛廣德、師丹、王吉、蔡誼、董仲舒、眭孟、貢禹、疏廣、馬宮、翟方進諸人,但志姓名及所師耳。

  漢人坐語言獲罪

  漢昭帝時,有大石自立,僵柳復起。眭孟上書,言:「有從匹夫為天子,宜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霍光惡之,論以祅言惑衆伏誅。案孟之妄發,其死宜矣。宣帝信任宦官,蓋寬饒奏封事,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執金吾議以指意欲求禪,亦坐死。考其所引,亦不為無罪。楊惲之報孫會宗書,初無甚怨怒之語,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張晏釋以為言朝廷荒亂,百官諂諛。可謂穿鑿。而廷尉當以大逆無道,刑及妻子。予熟味其詞,獨有所謂「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蓋宣帝惡其君喪送終之喻耳。嚴助論汲黯輔少主守成,武帝不怒,實係於一時禍福云。賈誼、劉向談說痛切無忌諱,文、成二帝未嘗問焉,隨筆紀之矣。

  樞密書史

  景德四年,命宰臣王旦監修兩朝正史;知樞密院王欽若、陳堯叟,參知政事趙安仁並修國史。後來執政入樞府,皆不得提舉修書,非故事也。

  知州轉運使為通判

  今世士大夫既貴不可復賤。淳化中,北戎入寇,以殿前都虞候曹璨知定州,時趙安易官宗正少卿,以知州遂就徙通判。同時有羅延吉者,既知彭、祁、絳三州,而除通判廣州;滕中正知興元府而通判河南。袁郭知楚、鄆二州,會秦王廷美遷置房州,詔崇儀副使閻彥進知州,而以郭通判州事。范正辭既知戎、淄二州,而通判棣、深。又陳若拙歷知單州、殿中侍御史、西川轉運使,召歸,會李至守洛都,表為通判;久之,柴禹錫鎮涇州,復表為通判。連下遷而皆非貶降,近不復有矣。

  范正辭治饒州

  范正辭太平興國中,以饒州多滯訟,選知州事。至則宿繫皆決遣之,胥史坐淹獄停職者六十三人。會詔令料州兵送京,有王興者,懷土憚行,以刃故傷其足,正辭斬之。興妻上訴,太宗召見正辭,庭辯其事。正辭曰:「東南諸郡,饒實繁盛,人心易動,興敢扇搖。苟失控馭,則臣無待罪之地矣。」上壯其敢斷,特遷官,充江南轉運副使。饒州民甘紹者,為羣盜所掠,州捕繫十四人,獄具將死。正辭案部至,引問之,囚皆泣下。察其非實,命徙他所訊鞫。既而民有告盜所在者,正辭潛召監軍掩捕之。盜覺遁去,正辭即單騎出郭二十里追及之。賊控弦持來逼,正辭大呼,以鞭擊之,中賊雙目,仆之。餘賊渡江散走。被傷者尚有餘息,旁得所棄贓,按其奸狀伏法,十四人皆得釋。此吾鄉里事,而郡人多不聞之。

  榮王藏書

  濮安懿王之子宗綽,蓄書七萬卷。始與英宗偕學於邸,每得異書,必轉以相付。宗綽家本有「岳陽」記者,皆所賜也,此國史本傳所載。宣和中,其子淮安郡王仲糜進目錄三卷,忠宣公在燕得其中袟,云:「除監本外,寫本、印本書籍計二萬二千八百三十六卷。」觀一袟之目如是,所謂七萬卷者為不誣矣。三館祕府所未有也,盛哉!

  秦杜八六子

  秦少游八六子詞云:「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語句清峭,為名流推激。予家舊有建本蘭畹曲集,載杜牧之一詞,但記其末句云:「正銷魂,梧桐又移翠陰。」秦公蓋效之,似差不及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