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太平广记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

 

  羊祜 王练 向靖女 崔彦武 岐王范 太华公主 马家儿 采娘 刘三复 圆观

  羊祜  

  晋羊祜三岁时,乳母抱行。乃令于东邻树孔中探得金环。东邻之人云:“吾儿七岁堕井死,曾弄金环,失其处所。”乃验祜前身,东邻子也。(出《独异记》)

  【译文】

  晋朝人羊祜三岁的时候,乳母抱着他出去游玩,他在东邻的树洞中找到一只金环。东邻说,“我儿子七岁的时候落到井里淹死了,他活着的时候曾经玩弄过这只金环,但不知道他丢到哪里去了。”于是请算命先生推算羊祜的前身,结果正是东邻人家的儿子。

  王练  

  王练字玄明,瑯琊人,宋侍中。父珉,字悉琰,晋中书令。相识有一胡沙门,每瞻珉风采,甚敬悦之,辄语同学云:“若我后生,得为此人作子,于近愿亦足矣。”珉闻而戏之曰:“法师才行,正可为弟子耳。”顷之,沙门病亡,亡后岁余而练生焉。始能言,便解外国语。及绝国奇珍,铜器珠贝,生所不见,未闻其名,即而名之,识其产出。又自然亲爱诸胡,过于汉人。咸谓沙门审其先身,故珉字之曰阿练,遂为大名云。(出《冥祥记》)

  【译文】

  王练的字叫玄明,是瑯琊人,南北朝时任宋代的侍中。王练的父亲叫王珉,字季琰,东晋时做过中书令。王珉认识的人中有一个胡人和尚。这个和尚每当看到王珉的风采,都十分崇敬和欣喜。他经常对他的师兄弟说:“如果我生得晚,能给王珉作儿子,就心满意足了。”王珉听说后同他开玩笑说:“法师的才能和品行,正可以作我的儿子。”过了不长时间,和尚就病死了,和尚死后一年多王练出生。王练刚会说话,就懂得外国的语言。国内少见的奇珍异宝,铜器珠贝,王练生下来从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但他却能立即叫出名字来,而且能够说出这些东西出产在什么地方。王练还非常愿意亲近各国的胡人,超过了亲近汉族人。王珉感悟到儿子的前身就是那个胡人和尚,于是找了一个代表阅历丰富的意思的“练”字,为儿子起名叫“王练”。

  向靖女  

  向靖字奉仁,河内人也。在吴兴郡有一女,数岁而亡。女始病时,弄小刀子,母夺取不与,伤母手。丧后一年,母又产一女。女年四岁,谓母曰:“前时刀子何在?”母曰无也。女曰:“昔争刀子,故伤母手,云何无耶?”母甚惊怪,具以告靖。靖曰:“先刀子犹在不?”母曰:“痛念前女,故不录之。”靖曰:“可更取数个刀子,合置一处,令女自识。”女见大喜,即取先者。(出《冥详记》)

  【译文】

  向靖的字叫奉仁,是河内人。他住在吴兴郡的时候,有一个女儿,活了几岁就死了。他女儿刚得病的时候,有一次玩一把小刀,她母亲夺刀她不给,争夺中小刀刺伤了她母亲的手。女儿死后一年,她母亲又生下一女。女孩四岁那年,对他母亲说:“从前那把小刀在哪?”她母亲说没有了。女儿说:“过去为争夺小刀,还刺伤了母亲的手,怎么说没有了呢?”她母亲感到非常惊奇,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向靖。向靖问:“先前那把小刀还在不在?”女孩的母亲回答说:“因为思念从前那个女儿心里很悲痛,所以那把小刀一直没再使用。”向靖说:“你可以拿几把同样的小刀,同原来那把混放在一起,让女儿辩认。”女孩见到小刀非常高兴,立即从中找出了先前那把小刀。

  崔彦武  

  隋开皇中,魏州刺史博陵崔彦武,因行部至一邑,愕然惊喜。谓从者曰:“吾昔常在此中为妇人,今知家处。”因乘马入修巷,屈曲至一家,命叩门。主人公年老,走出拜谒。彦武入家,先升其堂,视东壁上,去地六七尺,有高隆处。客谓主人曰:“吾者所读《法华经》并金钗五只,藏此壁中高处是也。其经第七卷尾后纸,火烧失文字。吾今每诵此经,至第七卷尾,恒忘失,不能记得。”因令左右凿壁,果得经函,开第七卷尾及金钗,并如其言。主人涕泣曰:“己妻存日,常诵此经,钗亦是其物(“物”原作“处”,据明抄本改)。”彦武指庭前槐树:“吾欲产时,自解发置此树空中。”试令人探树中,果得发。于是主人悲喜。彦武留衣物,厚给主人而去。(出《冥杂录》)

  【译文】

  隋朝开皇年间,魏州刺史博陵人崔彦武,巡视所管辖的部属来到一个市镇,突然又惊又喜,对跟随他的人说:“我从前曾经在这里做过女人,现在仍记得原来的住处。”于是骑马走进深长的小巷,拐弯抹脚来到一家门前,命人敲门。这家的男主人年龄很大,走出来拜见客人。崔彦武走进门去,先来到客厅,向东墙上看,离地七八尺高,有一处隆起的地方。他对主人说:“我过去读的《法华经》和五只金钗一起藏在这面墙壁中隆起的地方。那部经书第七卷最后一页,被火烧去几行文字。我现在每当背诵这部经书,到第七卷的末尾,总是想不起来失去的文字。”于是他令人凿开墙壁,果然得到了一个装经书的匣子。打开经书查看第七卷的末尾和拿到的金钗,同他说的一样。主人哭泣着说:“我妻子在世的时候,经常读这部《法华经》,金钗也是她的东西。”崔彦武来到庭前的槐树下说:“我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自己剪下了一缕头发放在了这棵槐树的树洞中。”试着叫人在树洞中寻找,果然找到了头发。主人见此情景悲喜交集。崔彦武留下一些衣物,又给了主人很多钱,然后离开了。

  岐王范  

  开元初,岐王范以无子,求叶道士净能为奏天曹。闻天曹报答云:“范业无子。”净能又牒天曹,为范求子。天曹令二人取敬爱寺僧为岐王子,鬼误至善慧寺大德房。大德云:“此故应误,我修兜率天业,不当为贵人作子。当敬爱寺僧某乙耳。”鬼遂不见,竟以此亡。经一年,岐王生子。年六七岁,恒求敬爱寺礼拜,王亦知其事。任意游历,至本院,若有素。及年十余,竟不行善,唯好持弹,弹寺院诸鸽迨尽耳。(出《广异记》)

  【译文】

  唐朝开元初年,岐王李范因为没有儿子,请道士净能为他奏请天曹,求上天赐给他一个儿子。上天回答说,李范命中无子。净能又第二次奏请天曹,为李范求子。上天命令两个小鬼去敬爱寺索取一个和尚作岐王李范的儿子,可是两个小鬼竟错误地来到善慧寺大德和尚的房中。大德说:“这一定是弄错了,我研究的是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学问,不应当作富贵人家儿子,应当是敬爱寺的另一个和尚。”两个小鬼于是不见了,同时敬爱寺的一个和尚突然死去。过了一年,岐王生了个儿子。这孩子到了六七岁时,总是要求到敬爱寺去朝拜。岐王也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就任凭他随便到那里去。他儿子来到寺院,像是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并很有感情。到了十多岁时,这孩子竟然性情大变,不行善事,只是喜欢玩弹弓,把寺院里的鸽子全都用弹弓打光了。

  太华公主  

  世传太华公主者,高宗王皇后后身,虽为武妃所生,而未尝欢颜,见妃辄嗔。年数岁,忽求念珠。左右问何得此物,恒言有,但诸人不知。始皇后虽恶终,然其所居之殿,及平素玩弄俱在。后保母抱公主从殿所过,因回指云:“我珠在殿宝帐东北角。”使人求之,果得焉。(出《广异记》)

  【译文】

  传说太华公主的前身是唐高宗的王皇后,所以她虽然是武妃所生,可是从来没有露出过笑容,见了武妃就生气。她几岁的时候,忽然要念珠。服侍她的人问她哪里有念珠,她坚持说有。但服侍她的人不知道放在哪里。虽然当年王皇后死的很惨,但生前所居住的宫殿,以及平时的一些玩物还保存着。后来保姆抱着公主从王皇后住过的宫殿经过,公主回头指着宫殿说:“我的念珠就在殿内宝帐的东北角。”派人去寻找,果然找到了。

  马家儿  

  相州滏阳县智力寺僧玄高,俗姓赵氏。其兄子,先身于同村马家为儿,至贞观末死。临死之际,顾谓母曰:“儿于赵宗家有宿因缘,死后当与宗为孙。”宗即与其同村也。其母弗信,乃以墨点儿右肘。赵家妻又梦此儿来云:“当与娘为息。”因而有娠。梦中所见,宛然马家之子。产讫,验其黑子,还在旧处。及儿年三岁,无人导引,乃自向马家,云:“此是儿旧舍也。”(出《法苑珠林》)

  【译文】

  相州滏阳县智力寺的和尚玄高,俗家姓赵。他哥哥的儿子,前世是同村马家的儿子,贞观末年死去。临死的时候,他对母亲说:“儿子与赵宗家命中有缘,死后应当给同村的赵宗作孙子。”他母亲不信,就用墨在儿子的右胳膊时上点了一个记号。赵宗的儿媳妇也梦见马家的儿子来说:“我应当给娘做儿子。”因此而怀孕。她梦中见到的人,和马家的儿子一样。孩子生下来后,检验他胳膊上的黑色墨迹,还在原来的地方。这个孩子长到三岁时,没人引导,便自己走向马家,并说:“这是我原来住的地方。”

  采娘  

  郑氏肃宗时为润州刺史,兄偘,嫂张氏。女年十六,名采娘。淑慎有仪。七夕夜,陈香筵,祈于织女。是夜,梦云舆羽盖蔽空,驻车命采娘曰:“吾织女,汝求何福?”曰:“愿工巧耳。”乃遗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不尔,化成男子。经二日,以告其母。母异而观之,则空纸矣(“矣”原作“以”,据明抄本改),其针迹犹在。张数女皆卒,采娘忽病而不言。张氏有娠,叹曰:“男女五人矣,皆夭(“夭”原作“幼”,据明抄本改),复怀何为?”将服药以损之,药至将服,采娘昏奄之内,忽称杀人。母惊而问之,曰:“某之身终,当为男子,母之所怀是也。闻药至情急,是以呼耳。”母异之,乃不服药。采娘寻卒,既葬,母悲念,乃收常所戏之物而匿之。未逾月,遂生一男。人有动所匿之物,儿啼哭。张氏哭女,其儿亦哭。罢即止。及能言,常收戏弄之物。官至柱史。(出《史遗》)

  【译文】

  有一个姓郑的人在唐肃宗时做润州刺史,他的哥哥叫郑偘,嫂子姓张。哥嫂有个女儿十六岁,名叫采娘,贤淑而又美丽。七月初七的夜晚,采娘摆上香案,向织女祈祷。当天夜里,她梦见仙人乘坐的用羽毛装饰的车盖遮蔽了天空。车子停下来以后有人对采娘说:“我是织女,你请求得到什么福分?”采娘说:“愿我能获得高超的针线活技艺。”于是织女送给采娘一根金针。针长一寸多,缀在纸上,放在采娘的裙带里,并告诉采娘,只要你三天不说话,你就会变得特别巧,如果做不到,就会变成男人。过了两天,采娘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感到奇怪要看那根针,见只是空纸,但针迹还在。张氏原有几个儿女都已经先后死了,采娘自发生这件事后又忽然病得不能说话。张氏这时又有了身孕,她叹息说:“男女五个孩子,都没有养大,我还要孩子干什么?”就要吃药打掉胎儿。她端起药碗正要喝下去的时候,采娘在昏迷之中,突然喊杀人。母亲惊异地问采娘为什么喊杀人,采娘说:“我的女身死去后,当成为男子,母亲怀着的就是。我知道母亲就要服药,情急之下,就那样喊了。”母亲感到奇怪,就不再吃药,采娘不久就死了。埋葬了采娘,她母亲十分悲痛非常想念她,就把她平常玩耍的物品收拾好保存起来,不到一个月,就生下一个男孩。有人动那些收藏起来的东西,男孩就哭。张氏思念女儿哭时,男孩也哭,张氏不哭了男孩也不哭了。到了男孩能说话的时候,经常拿起采娘原来玩过的东西。后来这男孩官做到柱史。

  刘三复  

  刘三复者,以文章见知于李德裕。德裕在浙西,遣诣阙求试。及登第,历任台阁。三复能记三生事,云,曾为马,马常患渴,望驿嘶,伤其蹄则连心痛。后三复乘马,硗确之地,必为缓辔,有石必去之。其家不施门限,虑伤马蹄也。其子邺,敕赐及第。登廊庙,上表雪德裕。以朱崖灵枢,归葬洛中,报先恩也。士大夫美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刘三复这个人,因为文章写得好得到李德裕的赏识。李德裕在浙西的时候,推荐他到朝廷去考试,他考中后被录用,曾经多次担任尚书。刘三复能记住三辈子的事。他说:“我前世曾经做过马,马经常口渴,远远地看见驿站就因高兴而嘶鸣。如果伤了蹄子就痛得连心。”后来刘三复骑马时,遇到坚硬而贫瘠的土地,必然放慢速度,如果遇到石头多的道路,必然下马步行。他家不设门槛,害怕伤了马蹄。他儿子刘邺,皇上下诏赐他做官。到了朝廷后,上表为李德裕昭雪。用珠崖产的珍珠装饰的棺材,将李德裕归葬洛中,以报李德裕对他父亲的恩惠。朝中的官员无不称赞刘邺。

  圆观  

  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歌酒为务。父憕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招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出”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诀。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洎,维舟山下。见妇女数人,鞗达锦铛,负瓮(“瓮”原作“人”,据明抄本改)而汲。圆观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此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泣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公相见”原作“相见公”,据明抄本改。)之期也。”李公遂悔此行,为之一恸。遂召妇人,告以方书。其妇人喜跃还家,顷之,亲族毕至。以枯鱼酒献于水滨,李公往为授朱字,圆观具汤沐,新其衣装。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李公三日往观新儿,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厚葬圆观。明日,李公回棹,言归惠林。询间观家,方知已有理命。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叩”原作“叱”,据明抄本改。)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谓。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谏仪大夫,二年亡。(出《甘泽谣》)

  【译文】

  唐朝大历末年,洛阳惠林寺有个叫圆观的和尚会耕种田地,有很多粮食和布匹。他除了研究佛学之外,对音乐也很精通,当时人们都叫他富和尚,但不知道他的来历。谏议大夫李源,本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天宝年间,他整天吃喝玩乐,沉醉于歌舞之中。他的父李憕镇守边关,被贼兵俘虏。李源被迫吃粗粮穿粗布衣服,落脚在惠林寺,将全部家产捐献给寺院。寺里的和尚每天给他一份饮食,不给他仆人使用,并且不告诉外界的消息。他只和圆观和尚结为知心朋友。两个人经常促膝谈话,从早晨能谈到黄昏。当时的人认为他们两个人一个清白一个浑浊,在一起不合道理。所以经常讥讽和嘲笑他俩。这样过了三十年,两个人都老了。一天,两位老人相约要同游蜀州,到青城峨嵋去访仙求药。圆观想要游经长安,从斜谷出去,李源想要经过荆州,从三峡出去。他们不停地为这两条路线争论,半年时间也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李源说:“我已经断绝了尘世的事情,怎么能从两朝的京城路过呢?”圆观说:“走哪条路本来由不得个人意愿的,就从三峡出去吧。”于是二人从荆江上三峡。船行到南洎时停在山脚下。他们看见有几个妇女,衣裙艳丽,背着水罐到江边打水。圆观见到她们流着泪说:“我不想到这里,就是怕见到这几个妇人啊。”李源惊奇地问:“我们从此峡出来,见到不少这样的妇女,你为什么只哭这几个女人?”圆观说:“他们当中有一个姓王的孕妇,是我来世托身的处所。她怀孕三年,还没有把孩子生下来,就是因为我没死的缘故。今天既然见到了她,是我命有所归,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循环轮回。”然后又对李源说:“请您为我念诵咒语,使我快点投生。你的行船小驻几天,把我埋葬在山下。婴儿出生三天后,你到那家去寻访,要是婴儿见到你一笑,就是他认识你。十二年以后,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是与你相见的日子。”李源这时对这次出行很后悔,并对这件事感到极度悲哀。于是将那个妇人叫过来,告诉她做好生孩子的准备。那个妇人高兴地回到家里。不一会,妇人的亲属都到了,把鱼干和酒祭献于江边。李源前往为授朱字。圆观沐浴后,换了一身新衣服。当晚,圆观死了而孕妇生下了孩子。李源过了三天去看新生的婴儿。襁褓中的婴儿就能认人,果然朝李源一笑。李源的泪水流了下来,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王氏。于是王氏拿出很多钱来埋葬了圆观。第二天,李源上船,返回惠林寺。他向算命先生请教。才知道这件事是命中注定的。到了第十二年的秋天八月,李源直接来到杭州,赴圆观的约会。中秋节这天夜晚,天竺寺附近,山雨初晴,洒满月色,他正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圆观,突然看见葛洪川畔,有牧童唱着竹枝词,骑在牛背上敲打着牛角,扎着两个发髻,穿着一身短衣,一会就到了天竺寺前,原来正是圆观。李源拜见说:“观老可健康吗?”牧童却对李源说:“你真是有信誉的人。我与你走的道路不同,小心不要相互接近。你俗缘未尽,但愿能勤奋修行。如果你勤奋修行不懒惰,我们还会很快相见。”李源因为不能同圆观畅叙以往的友情。不由得望着圆观流泪。圆观又唱起竹枝词,一步步向前走去。山长水远,还能听见歌声,歌声深切韵律高亢,不知唱的什么。初到寺前时唱的是:“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还有一段唱的是:“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又过了三年,李源当上了谏议大夫,做官三年死去。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