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收藏书画,与文章、经济全不相关,原是可有可无之物。然而有笃好为性命
者,似觉玩物丧志;有视为土苴者,亦未免俗不可医。余尝论之,其为人也多文,
虽不知书画,可也;其为人也无文,虽知书画,不可也。大约千人之中,难得一
人爱之,即爱之而不得其爱之之道,虽金题玉躞,插架盈箱,亦何异于市中之骨
董铺邪?
考订之与词章,固是两途,赏鉴之与考订,亦截然相反,有赏鉴而不知考订
者,有考订而不明赏鉴者。宋、元人皆不讲考订,故所见书画题跋殊空疏不切,
至明之文衡山、都元敬、王州诸人,始兼考订。若本朝朱竹、何义门、王虚
舟辈,则专精考订矣;然物之真伪,恐未免疏略。
收藏书画有三等,一曰赏鉴,二曰好事,三曰谋利。米海岳、赵松雪、文衡
山、董思翁等为赏鉴,秦会之、贾秋壑、严分宜、项墨林等为好事。若以此为谋
利计,则临模百出,作伪万端,以取他人财物,不过市井之小人而已矣,何足与
论书画耶!
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者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
上等为随珠和璧,中等为优孟衣冠,下等是千里马骨矣。然而亦要天分,亦要工
夫,又须见闻,又须博雅,四者缺一不可。诗文有一日之短长,书画有一时之兴
会,虽真而乏佳趣,吾无取也。
《清河书画舫》谓看字画须具金刚眼力,鞫盗心思,乃能看得真切。余以为
不然。看字画如对可人韵士,一望而知为多才尚雅,可与终日坐而不厌不倦者,
并不比作文论古,必用全力赴之,只要心平气和,至公无私,毋惑人言,便为妙
诀。看得真则万象毕呈,见得多自百不失一。然而亦有天分存乎其间,并不在学
问之深长,诗书之广博也。
晋、唐名迹,品题甚少,即有品题,不过观款题名而已。至宋、元人始尚题
咏,题得好益增名贵,题得不好益增厌恶。至明之项墨林,则专用收藏鉴赏名号
图章见长,直是书画遭劫,不可谓之品题也。余见某翰林题思翁山水卷,以文衡
山用笔比拟之,是隔云山一万重矣。
国初北平孙退谷筑万卷楼,藏书甚富,而赏鉴书画尤精,著有《庚子销夏记》
八卷。退谷殁后,其物大半归黄昆圃家,而散于海内者亦复不少。如记中所载之
唐僧怀素小草《千文》、欧阳文忠《集古录跋尾》、黄山谷《松风阁诗》、朱晦
翁《城南二十咏》、贯休《罗汉》、易元吉《猴猫图》、宣和御题《十八学士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荣禄书陶诗小楷及《枯树赋》,余皆亲见之。
高江村尝言,世人之好法书名画而必欲竭资力以事收蓄,与决性命以饕富贵
者何异?其言甚确。然观其有小印一枚,曰“江村三十年精力所聚”,可见其好
之笃,嗜之深,未必能作云烟过眼观也。《销夏录》中之物亦有真有伪,如苏文
忠《送安国教授诗》有陈石间跋者,今藏家黼堂侍郎家,的是双钩廓填,而江
村亦收蓄之视为至宝,何也?
收藏书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若一贪恋,便生觑觎之心,
变雅而为俗矣。试观古来收藏家,从无有传之数百年子孙尚能守者。
有明一代书家,前有三宋二沈,后有文、祝、董思翁诸公,此其最著者,其
余如吴匏庵、李贞伯、陆子传、王雅宜、张东海、娄孟坚、陈鲁南、王百谷、周
公瑕之流,亦称善书,可为案头珍玩。大约明之士大夫,不以直声廷杖,则以书
画名家,此亦一时习气也。
有明一代画家,盛推文、沈、唐、仇为诸家之冠,然而可传者尚多,如王孟
端、戴文进、杜东原、姚公绶、陶云湖、吕廷振、周东村、陈道复、王仲山、袁
叔明、陆包山、宋石门、王酉室、钱叔宝、谢樗仙、赵文度、张君度、孙雪居、
丁南羽、莫秋水、董思白、杨龙友、陈仲醇、李长蘅辈,亦卓然成家。近时收藏
书画者,辄曰宋、元,宋、元岂易言哉?即有一二卷册条幅,又为海内士大夫家
珍秘,反不如降格相从,收取明人之易为力耳。
◎唐
玄宗《颂》,纸本,高七寸八分,长五尺八寸,纸凡四接,岐缝内俱有
“开元”二字小印。结构精严,笔法敷畅,迥非唐以后人所能为之。有蔡京、蔡
卞二跋,前后俱有宣和、政和小玺,盖宋时曾入内府者。相传尚有黄山谷一跋,
已亡之矣。谨案御刻《三希堂法帖》第二十七册有明洪武初人林佑跋语云:“唐
玄宗《颂》,宋时藏于秘府,徽宗朝有千数集于后苑龙翔池,遂出此卷
示蔡京、蔡卞,因题于后。宋亡,卷遂流落民间,为指挥方明谦得之。佑谓玄宗
有一李林甫,徽宗有一蔡京,正鸱枭蔽日、凤皇远避之时,虽有数万,何益
于治乱存亡哉?”据此,则知卷后不止失去山谷一跋也。今刻《经训堂帖》者,
即此本。
欧阳率更《梦奠帖》真迹,计七十八字。宋时曾入御府,有“悦生图书”,
则知又是贾秋壑家中物也。后有赵子昂、郭天锡二题。乾隆戊申岁,太仓毕竹痴
员外曾购得,呈其兄秋帆先生,先生以“梦奠”二字非吉语,旋复还之。余时在
先生河南节署,一见,后不知所归。
虞秘监书《汝南公主墓志》,起草凡十八行。有李东阳、莫是龙、王世贞、
毛、王鸿儒、陈继儒、文嘉、严澄诸题,又钱谷、张凤翼、献翼观款,相传是
王敬美奉常家故物也。敬美谓其萧散虚和,风流姿态,种种有笔外意,高可以入
《兰亭》、《头眩方》之室,卑亦在《枯树赋》上,其称重如此。张氏《清河书
画肪》则定为米元章临本。余亦未敢视其必真,然董思翁曾刻入《戏鸿堂帖》,
金坛王肯堂太史又模入《郁冈斋帖》,经诸赏鉴家品题,自足宝贵耳。
颜鲁公《竹山书堂联句诗》真迹,书于绢素,雄古浑厚,用墨如漆,迥非后
人所能模仿。国初藏真定梁相国家,刻入《秋碧堂帖》者是也。乾隆辛亥岁,为
毕秋帆先生所得。先生殁后,图籍星散,又为扬州吴杜村观察所有。嘉庆丁卯岁,
粤东李载园太守来吴门,携有杜少陵《赠卫八处士》诗墨迹卷,其书皆狂草,如
张长史笔意,而杜村观察适至,颜册亦在箧中,余因邀二君各持墨迹,同观于虎
丘怀杜阁下。余笑曰:“颜、杜生于同时,而未及一面,今千百年后使两公真迹
聚于一堂,实吾三人作介绍也。”按《新唐书》,天宝十二载,安禄山反,鲁公
守平原,少陵避走三川。后鲁公以元载谤贬湖州、在大历初年,正少陵出瞿塘,
下江陵,溯沅湘时也。
《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在上清琼宫阴阳通真秘符之前,即海昌陈氏
《藏真帖》祖本,其最后十二行是《藏真》之所阙也。按《灵飞经》为唐开元廿
六年玉真长公主奉敕写,元袁清容始定为钟绍京书,其说盖本思陵于经生书不收
入内府一语,然亦未能断定为钟书也。明万历三十五年冬,董思翁得之吴用卿家,
后思翁写《莲华经》,必展阅一过,珍如球璧。庚戌岁,思翁出所写《莲华》七
卷,质于太常卿陈公增城所,每卷议值百金,而虞太常有难色,乃以《灵飞》一
册辅之。越十六年,思翁遣其子持金来索《莲华》甚急,而陈氏正在勒石,不便
遽反,往复不已。太常之子湖广参政名之伸者,遂将《灵飞》抵《莲华》以塞其
意。参政私将《灵飞》割留四十三行藏于家,意作雷焕留剑公案,而思翁竟未检
及也。至戊辰岁,参政遇思翁于西湖昭庆寺,问《灵飞》无恙否,则已作王、谢
家燕矣。自此四十三行藏于陈氏,传至体斋中丞名用敷者,亦能世守。吾乡秦味
经司寇素闻《灵飞》名,从中丞借观数四,中丞故为司寇门生,不得已,乃赠之。
司寇既得,秘不示人,殁后其子静轩太史稍稍夸于人间。中丞任安徽布政时,偶
过锡山,以计赚归,仍为陈氏所有,真艺林佳话也。余老友陈无轩学博曾载入
《寓赏编》,与余备述甚详。是细麻纸本,甚完好,都四十三行,计六百八十五
字。较诸全本,虽仅吉光片羽,而与石本对勘,则结体用笔,毫发不爽,至于精
神奕奕,自在游行,又非石本所能几及也。余年来奔走衣食,以不获一见为恨,
后见曾氏《滋蕙堂帖》,乃知即从《藏真》翻刻,故亦缺此十二行,并作赵松雪
伪跋于后,则较《藏真》有霄壤之隔矣。余前年冬在千阝上,知为吴余山文学所
购,今中书舍人谢君若农借以上石。嘉庆辛未十月廿日过枫泾镇,始观于若农斋
中,摩挲石刻几三十年,一朝得见真迹,喜不自胜。他日尚拟从余山再乞一观,
仅模此十二行以补陈、曾两家之阙,不亦大快事耶!
徐季海书《朱巨川告》,白麻纸本,高八寸五分,长五尺八寸六分,计三十
二行,前后有尚书吏部告身之印四十三方,又宣、政小玺,盖宋时尝入内府者。
其鲜于枢、张可与张宴三题之后,并书《新唐书》本传二十行,又董思翁一跋,
即《戏鸿》、《快雪》祖本也。余在毕秋帆先生家见之,后为豪贵所索,遂入京
师。
《范隋告身》,绢本,高八寸,长三尺六寸。僖宗咸通二年六月告,上署云
“将仕郎权知幽州良乡县主簿范隋”十四字,即文正公五世祖也。后有宋人跋语
二十一人,元人跋语二人。今藏吴门范氏义庄,有石刻。
怀素小草《千文》卷,黄素绢本,高九寸,长八尺七寸六分。笔法严密,字
字用意,脱去平时剑拔弩张之习,而一趋于自然。后题“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
于零陵书,时年六十有三”,字势略偏侧,正其晚年作也。后有宣、政二玺,即
《宣和书谱》所载四卷之一。卷用黄素,八方,每交接处用军司马印印之。相传
素师居永州龙兴寺,即吴吕蒙故宅,寺后浚井,得军司马印,故素师每作书必用
是印。后有文休承一题,具载始末,严分宜《冰山录》中物也。本朝康熙中,为
商丘宋中丞所得,不知何时归入明府。乾隆丙午岁,吴杜村太史购于京师,以赠
毕秋帆先生。余尝模入《经训堂帖》,较《停云》所刻,有过之无不及处。
有唐一代,墨迹、告身而外,惟佛经尚有一二,大半皆出于衲子、道流,昔
人谓之经生书。其书有瘦劲者近欧、褚,有丰腴者近颜、徐,笔笔端严,笔笔敷
畅,自头至尾,无一懈笔,此宋、元人所断断不能及者。唐代至今千余年,虽
是经生书,亦足宝贵。往时云间沈屺云司马托余集刻晋、唐小楷,为其聚唐经七
八种,一曰《心经》(即屺云所藏),一曰《郁单越经》(歙鲍席芬家所藏),
一曰《转轮王经》(繁昌鲍东方所藏),一曰《金刚经》(吴门陆谨庭所藏),
一曰《长寿王品迦那经》(宁波孙晓江所藏),一曰《大般若经》(吴门黄荛
圃所藏),一曰《莲华经》(扬州徐芝亭所藏),一曰汉阳塔中残经(张芑堂所
藏)。他如《兜沙经》(吴门叶氏所刻)、《律藏经》(王梦楼所藏)之类,生
平所见者,不一而足,乃悟《灵飞经》之非钟绍京书,不辩而自明矣。
罗昭谏尝为先武肃王镇海军掌书记,昭宗赐王铁券,时罗正在幕府,则谢表
必其手笔也。余年十九,在吴门清嘉坊书肆中见昭谏手书《谢铁券表》稿,字如
中指大,后书“乾宁四年月日臣罗隐代脱”十二宇。代脱者,代为脱稿之义也。
后有刘青田一题,考之最详。国初藏励宗万家,不知何时流落吴门。当时索价五
百金,无有售者,后为粤东一客所得,屈指四十余年,至今犹在心目。
张僧繇没骨山水一幅,绢本,上列两峰,青绿相间,其下苍松三株,白云一
道,掩映于紫翠之间,落笔雄奇,出人意表。旧为宛平王相国家所藏,画之上方
有禹鸿胪之鼎题记。
尉迟乙僧《天王像》,绢本,著色,真唐人笔法也。本立轴,作袖卷装池,
横看,自宋时已然,后有宣和、绍兴小玺及内府图书之印,并明道元年十月十日
奉圣旨审定及内侍卢道隆等官衔,又元张金界奴上进题名一行,项墨林家物也。
毕秋帆尚书以五百金得之,乾隆五十六年七月进呈,今藏内府。
◎五代
先武肃王赐崇吴院长老僧嗣匡墨牒一道,前一行有“天下都元帅”五大字,
后题“龙德二年十二月牒”,最后又大书“都元帅吴越王”六字。下有押,犹今
之画稿也。文作骈体,字径六分,绝似苏灵芝《悯忠寺碑》,盖晚唐书法皆如此。
是物自元、明以来世藏台州本家,与铁券并守。忆于乾隆辛亥岁,余在会稽同修
郡志,尝借观,为双钩一通,刻《小清秘阁帖》中。至道光癸未岁,余再至会稽,
则知为家薪溪族祖所得矣。按《姑苏志》,崇吴寺在今吴江县充浦,前临太湖,
两洞庭山在望。惟地僻乡隅,鲜有至者。他日拟再刻一通,付之寺僧,犹见五代
时牒封寺院之文也。
先忠懿王工于草书,见之史册,今藏台州白石山本家者,乃手状七行,后具
押字,余前已双钩刻石,其米元章、危太朴诸跋皆为人窃去,惟存熙宁、元丰、
元题名而已。中有贾平章观款,书法极工。癸未春三月,余往台州,因观铁券,
又复摩挲者累日。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真迹,凡八行,后有米友仁、商挺、留梦炎诸题。阮
云台宫保尝以示余,余颇疑之,未为双钩,其后卒以刻石,有跋记于后。
王齐翰《挑耳图》卷,前有徽宗御题“勘书图”三字,又“王齐翰妙笔”五
字。画一贵人自挑其耳,坐于屏幛之前,衣纹精细,设色甚工,俨然吴道子法也。
后有苏东坡、颍滨兄弟及王晋卿题跋。旧为吾乡安氏之物,嘉庆壬戌十月在扬州
吴杜村太史家见之。
世称唐小李将军之画,今所传者绝少。余尝在吴盘斋大令城署中观五代
时卫贤所画《广寒宫图》,楼台殿阁,细逾毛发,中有一宫门,上书“广寒清虚
之府”六字。离宫别馆,用笔若丝,刻划精整,几无剩意。其款两字在一石隙之
间,恐小李将军亦不能过之也。镶边绢上有梁蕉林鉴赏印记,其上又有一小玺,
模糊不辨,想是南宋故府之物。
董北苑《潇湘图》,思翁旧物也,藏毕秋帆尚书家。卷长丈许,神采焕然,
具有远山苍翠、江水潆洄景象。中流有一舟,坐朱衣乌帽一人,旁有二姝及鼓瑟
吹笙者,又岸上渔人布网漉鱼者,盖取谢宣城诗“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二
语为境耳。思翁一生画学得力于此。前后有三跋,《随笔》中亦载之。后为豪贵
夺去,今不知所归。
◎宋
高宗赐岳忠武墨敕草书十四行,在朱色云龙笺上,有“皇帝上用”“书诏之
宝”两玺。此敕旧藏西湖岳庙,为奉祀孙世守。乾隆六十年,汪稼门先生为浙江
布政使,始为装池,题一诗一跋,刻诸石上,嵌于庙壁。时余在转运使署,因将
拓本寄翁覃溪先生,先生欣然赋诗见寄,余乃请方伯并刻之。自此海内之士,题
咏遂遍,近已满卷如牛腰矣。
高、孝二陵墨迹,一高宗草书,在团扇上,书“芳草西池路,柴荆三四家,
忆曾骑款段,随意入桃花”一首,后用德寿朱文玺,当为高宗晚年笔;一孝宗书
“春云初起拂青林,冉冉因风度碧岑,既解从龙作霖雨,油然出岫岂无心”廿八
字,合装一册,为仁和赵晋斋文学所藏。近时士大夫题咏甚多,余亦题二绝云:
“石经剥落长苔痕,遗恨冬青不足论。留得二陵真迹在,蓬门犹识赵王孙。”
“焚香再拜启题封,想见挥豪德寿宫。龙凤升天陵谷改,尚余文翰扇清风。”
陈简斋诗卷,纸本,凡一百零一行,计诗二十三首。旧有张宣公标题,今不
存。后朱晦庵、刘西台、危太朴诸跋,具在。案《宋史》,简斋名去非,高宗时
为资政殿大学士。太朴跋语具详始末。
蔡忠惠《谢赐御书诗表》,字如指大,结构精严,后有文与可、米元章二跋。
按《续书断》载仁宗深爱君谟书,尝以御笔书“君谟”两大字并诗以宠异之,君
谟乃作《诗表》谢,即此卷也。往时见€南周氏刻入《春雨楼帖》,后见墨迹,
在五柳居陶蕴辉家,索价五百金,无有售者。
又忠惠自书诗稿,计八页,每页十行,共七十三行。第一行书诗之三下书
“皇五年二月”,正忠惠自福州入京一路纪行之作也。其第二页《题龙纪僧居
室》之下有“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九字,则欧阳永叔亲笔也。是册南宋时曾入
贾似道家,前后俱有“悦生葫芦”及长字印记,又有杨龟山、张正民、蒋璨、张
天雨、张枢、胡粹中诸题。其书虽草草不经意,实君谟妙墨也。
苏文忠书,余所见者不下十余种,真伪参半。按崇宁、大观间蔡京用事,以
党借禁苏、黄文词,并墨迹而毁之,至政和间始弛其禁,故后世传者少也。曩在
京师,见翁覃溪先生家有大书《偃松屏赞》,乃其谪惠州时为书示其子过者,第
绢本毁滥不全,余集其数句刻入《小清秘阁帖》。又有《九歌》六段,是从家恬
斋方伯处得,双钩上石,未见真迹。
又文忠书四十二章经真迹,余于乾隆六十年二月在福州观于汪筠庄明府斋中,
书在绢素,织成朱丝阑。高九寸许,长七尺二寸。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
行,前有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有宋僧悟静、元王原吉、孛存素、
石羊山樵四跋。吾友陈无轩载入《寓赏编》,兹不复赘。后为筠庄子元度携于行
箧,在晋陵舟中遇贼窃去。越二十余年,京口杨子坚忽于友人家见之,今不知所
在,惜哉!
又文忠《橘颂》卷,有赵松雪题跋,向藏洞庭山席氏。乾隆丙午,有沈某兄
弟二人善作伪书,以售于人,遂借以双钩,与原迹无二,以示毕秋帆先生。时先
生为河南巡抚,竟以千金得之,实伪迹也。
黄文节《松风阁》诗卷,高九寸余,纸本,三接,长六尺三寸,无款印。元
至治间为皇姊大长公主收藏,不择人而题者十四人,大半皆有官衔。乾隆己酉春
三月,观于镇洋毕涧飞家。
又文节书刘禹锡《伏波神祠》诗卷,明时为严分宜旧物,有张于湖、范石湖
两题,今藏诸城刘文清公家。信芳尚书尝以示余,生平所见山谷墨迹,此为第一。
米礼部书《宗室崇国公墓志铭》,郑居中撰文,几二千字。余所见者有大小
两本,绝似褚河南哀册。后有袁桷、邓文原、黄氵晋、柳贯、揭汯、叶盛、吴宽
七跋。其一今藏婺源齐梅麓员外家,其一藏扬州鲍氏。按米襄阳《志林》,当时
临模米书酷肖可以乱真者有二人焉,一吴云壑名琚,一陈伯修之子陈寺丞,礼部
俱授以作字提笔之法,或两人所临也。
又礼部《虹县旧题》真迹卷,无款,有俨斋秘玩图书,是华亭王氏之物。后
有金大定间刘仲游、元好问两题。€南周氏、曲阜孔氏皆钩模入帖。
又礼部书杜诗《王宰山水歌》墨迹卷,绢本。后有徐守和两跋。云南周氏曾
刻《春雨楼帖》,今藏吴门汪省吾茂材家。
朱文公注经草稿真迹,余见者有二种,一为嘉善谢若农中翰所藏,《易·系
辞》自“无咎者善补过也”起,至“凡三百有六十句”止,计六十一行;一为吴
门陆谨庭孝廉所藏,《论语》“颜渊问仁”至“司马牛问仁”,计五页。近日又
有人刻集注稿,行款尺寸大约相同,当是文公一手书者。
朱文公《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北平孙退谷侍郎所藏,前有李宾之篆书
“晦翁手泽”四字,后有干文传、黄氵晋、于渊、李东阳、吴宽、周木、陆简、
何乔新、董越、李士实、张元桢、费宏十二人题跋,杨铁崖和诗,后又有陈白沙、
谢肇浙、徐渤三题。其黄氵晋《书城南斋记》称常熟钱君伯广早从其乡先达尚书
干先生游,先生守婺源时,得朱子手书《城南斋二十咏》而宝爱之,卒乃归诸伯
广,遂即所居东偏构一斋,扁曰城南,且以城南自号焉。按虞山谱,伯广讳广,
千一公七世孙,柳溪先生宽之胞兄也。
庚辰十月廿六日,偶晤赵季由太守于吴门寓斋,出示吴云壑书《归去来辞》
真迹,笔笔飞舞,全用米法。后有董思翁一题,倾倒殊甚。惜其物已经落水,有
斑痕,墨光亦退矣。
文信国书“慈幼堂”三字,为吴中颅〈囟页〉医陈仲和所得,即以名其堂。后
有陈继、王鏊、刘吉、邱、费誾、吴宽、杨士奇、胡氵荧、杨荣、金幼孜、李
东阳、杨翥、马绍荣、王恕、耿裕、白昂、倪岳、陈镒、朱仲阳、张、靳贵、
刘忠、毛澄、杨守址、吴俨、李杰、杨廷和、陆简、宋二十九人题跋。此吴门
陆谨庭孝廉所藏,尝倩同邑陶君名赓考诸人名号爵里甚详,有小记附于后。
马远《松阴高士图》,吾乡李芥轩先生所藏,阅百年矣。嘉庆庚申,从子有
谷持以示余。按远画本师李唐,用焦墨作树石,笔力矫矫,千古独绝,吴小仙所
从出也。
李营丘《秋山行旅》,吴门缪武子家藏。凡宋人大幅画绢素狭,俱是双摒,
此仅存半幅矣。乾隆戊申岁,毕秋帆先生为河南巡抚,闻其名,为物色之,有客
携至汴梁者。余时在节署,因获观焉。
米元晖《云山图》卷,纸本,款题“绍兴十一年九月五日懒拙米元晖戏作”
十六字,后有元人韩性、王逢、杨遵、顾禄、宇文公谅、朱文瑛、陶九成诸题,
道光乙酉四月偶于汪氏见之。
◎元
赵荣禄书《寿春堂记》,大楷书,是绢本屏幅,剪装巨册者。嘉庆元年,余
客两浙转运使幕中,云间陈古华太守携以见示,同海丰张穆庵都转、乌程陈无轩
学博披览一过,后阮云台先生尝刻石武林。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乌丝方格,字大迳寸,前有篆书八大字,作四行本,
文计六十三行,每行八字,有董思白、李日华两跋,钱塘梁文庄公家藏物也。嘉
庆元年二月,余谒山舟先生,始观此卷。曲阜孔氏既刻《鉴真帖》,而长白煦斋
相国见而爱之,因介余往钱塘双钩,又收入《松雪斋帖》。
二赞二图诗卷,凡二百三十二字,后有卞华伯、王州、董思白、陈眉公、
文湛持五跋。思翁谓是卷学颜鲁公《送蔡明远叙》,兼米海岳用笔,迥异平日之
作,洵至论也。向藏毕秋帆尚书家,余尝钩刻入《经训堂帖》。嘉庆己巳,偶游
京师,知为刘文清得之,今又为煦斋相国所有矣。
《汲黯传》小楷,用欧笔,烂漫千余言,当为松雪平生杰作。惟余近年所见
者已三本,俱有文衡山补书,绢纸相杂,真赝莫辨。甚矣哉,作伪之人也!
《天冠山》诗,本廿八首,今陕刻只廿四首。乾隆戊申、己酉间,北平翁覃
溪先生督学江西,得一本,纸墨完好。后松雪自题云:“道士祝丹阳示余《天冠
山图》,求赋诗,为作此廿八首。”按其时是延二年,松雪在京师,官集贤学
士,未尝至此山也。陕刻跋云:“予昨游天冠山,且谓山在丹阳郡,不知是山在
江西贵溪。”丹阳乃道士号,足证陕刻之不真。然用笔自佳,非近世人所能为之,
或曰文待诏少年作也。
小楷《过秦论》三篇,刻于《戏鸿堂帖》者惟一篇耳。嘉庆乙亥,嫠源齐梅
麓员外宰吾邑,偶谈此卷,云真迹在其同乡董小楂编修处,越数年果得之,既而
董又取去,且云五年后当惠赠也。梅麓赋诗云:“鸥波妙墨世原稀,况复香光论
入微。赵璧竟从千里去,吴钩今许五年归。米颠豪夺真无赖,季布盟言岂有违。
寄语山灵好呵护,莫教化作朵云飞。”他日此卷竟来,余当为员外一并上石,以
与《戏鸿》、《滋蕙》两刻抗衡,亦快事也。
《洛神赋》,松雪平生临本最多,相传松雪曾见过王子敬墨迹者。余曩在京
师,见司马达甫中翰家一本,纸墨如新,今为孙制府平叔氏所藏。粤东吴荷屋方
伯亦有一本,惜前缺数行,乞诒晋主人补书之。其余如梁蕉林所藏刻入《秋碧堂》
者,尚是真迹,至《经训堂帖》所刻楷书本,则伪矣。而学者甚多,有翻刻盛行
于世,异哉!
《头陀寺碑》文,吴门蒋氏所藏,余于己卯三月在斌笠耕观察舟中见之,用
笔在《洛神》、《枯树》之间,可宝也。
《神仙篇》五首,一张正见,二卢思道,三王融,四陈思王,五郭景纯,后
书“大德改元三月廿六日水精宫道人书”。字如中指大,灵和峭拔,当似松雪中
年得意之笔。然观其卷中如“亿”之作“忆”,“娥”之作“蛾”,“阿谁”作
“何谁”,“进趋”作“进趣”,恐松雪未必至此,其为伪本无疑。今在英相国
家。
旧闻当湖家梦庐处有松雪临《黄庭经》卷,思之十年,不得一见。道光丙戌
春日,偶于梅麓员外寓斋阅之,后无年月可考,审其结体用笔,实松雪早年书,
殊乏英俊之气。有邓善之、杨载等十六人题跋,皆真。
临褚河南《枯树赋》卷,白宋笺本,长洲宋小岩编修所藏,后归毕秋帆先生。
有赵孟淳、白、陈深、龚肃、周天球、黄姬水、彭年、文嘉、王世贞、文伯
仁、黎民表诸题,最后有太仆寺印及抚治郧阳等处关防,是明时王敬美家旧物。
“快雪时晴”四大字,乃是题张伯雨临右军帖前者,后有徐幼文山水一幅,
今藏查小山比部家。
《仇府君墓碑》,字与《寿春堂记》相等,前篆额六行,计廿四字,内两行
为后人重补。此卷今藏笠耕少仆家,惜文中阙数行,失去仇公讳字,后有倪钲一
跋,云仇字彦中,又见虞道园《书仇公墓志》,始知仇名锷也。
嘉庆己未春,余在京师,过质郡王府,见松雪画陶靖节像,阔袖幅巾,手携
一杖,翩翩欲仙,上书《归去来辞》小楷十二行,真妙笔也。郡王薨后,世子尚
幼,惜不能再见矣。
孙平叔制府家有松雪小楷《归去来辞》,是毕氏广堪斋旧物,余尝模入《集
珍帖》中,审其用笔,当为中年之作。
松雪所题《兰亭十三跋》墨迹,并《定武兰亭》,余尝于吴杜村太史家见之,
所谓独孤长老本是也。尚有吴傅朋、钱舜举及柯九思二跋。为商丘陈望之中丞所
藏,后德清谈韬华观察得之。谈没后被火,图籍俱失,惟此卷尚存数字,今在英
相国家。
吴门陆谨庭尝得松雪画《李太白庐山观瀑图》,青绿山水,一纸皆满,无空
隙处,而一种幽深玄远之趣,溢于尺寸间,非松雪妙笔,不能传之也。后有元、
明人题识甚多,其姚公绶一跋最长,惜为后人妄加“赵氏子昂”四字朱文印,真
为蛇足。
庚戌三月,余往娄东,在毕涧飞员外家见魏公自绘小像,纸本,长尺许,阔
七寸,作一镜。像居其中,仅画半身,头戴一笠,身著月白氅衣,面圆而俊伟,
丰神奕奕,微须,真元世祖所称神仙中人也。上惟有仲穆书赞两行。又在友人处
见一像,有自题七律云:“致君泽物已无由,梦想田园水头。老子难同韩子传,
齐人终困楚人咻。濯缨久判从渔父,束带宁堪见督邮?准拟新年弃官去,百无拘
系似沙鸥。”后题“大德二年正月人日赵孟頫自题”,又一行云“至治二年八月
男雍拜装”。观魏公此诗,其出山服官,非素所愿,然亦何苦作此白之玷也。
赵松雪尝拜中峰和尚为师,为画一小像甚妙,盘椅一张,师横卧其上,朱履
一双脱在椅前。此种画法,古所未见。后有偈云:“身如天目山,寂然不动尊。
慈云洒法雨,遍满十方界。化身千百亿,非幻亦非真。觅赞不可得,为师作赞竟。
至大二年正月人日弟子吴兴赵孟頫焚香谨赞。”此幅往在吴门陆白斋先生家见之,
曾倩南浔陆梅圃临过一幅,后为友人攫去。观此两像皆画于正月人日,或命意有
在也。
世所传管仲姬墨竹最多,而真者绝少。忆于甲寅三月,余在钱塘晤鲍绿饮先
生于西湖寓中,见一卷,当是夫人生平杰作。后有夫人之姊名道杲者嫁于姚,居
南浔,一诗一跋,写作俱妙,题云:“绿窗无长物,树蕙与滋兰。光风布淑气,
扬扬畹亩闲。窗外何所有?修竹千万竿。密叶敷下阴,劲节当岁寒。方欣同臭味,
且以报平安。吾妹忽来过,绿纱生薄寒。幔结贻佩纟襄,重之青琅。写真一挥
洒,翰墨犹未干。古意镇长在,高风渺难攀。况有斐媲德,懿名垂不刊。”后跋
云:“至大二年四月二日,吾妹魏国夫人仲姬见访于南浔里第,燕坐君子轩。夫
人笑曰:‘君子名轩,何以无竹?’爰使女奴磨墨,写此幅于轩中。夫妇人之事,
箕帚中馈刺绣之外,无余事矣,而吾妹则无所不能,得非所谓女丈夫乎?为吾子
孙者,可不宝诸?俟他日妹丈松雪来看,当又乞题咏也。姚管道杲识。”
赵仲穆书画,昔人称其克绍家风,然用笔太重,重则近俗,无复有乃翁秀色。
因知笔墨一道,各有天分存乎其间,虽父子不能传也。余弱冠时在吴门见仲穆手
书长卷,所录古今体乐府小词共计三十五首,后题“延六年春正月寄吴德琏姊
丈一观”云云,后有文衡山、许初两题,皆精。衡山跋谓德琏者即王国器,魏公
长婿也。德琏长于新乐府,当时为杨铁崖所称,故此卷所书乐府为多,岂亦投其
所好耶?
虞文靖公书其先世宋丞相雍国忠肃公允文所撰《诛蚊赋》,桂花纹白绫本,
共计七十二行,最后十七行参错书在纸上,盖应其方外交闲上人所请也。后有鲁
威、柯九思、苏大年、王敬方、郑元、杨椿并元书刻石疏共七题。此卷明时
藏沈石田家,后归吾乡华东沙氏,至本朝又为梁蕉林所得,毕氏《经训堂帖》始
刻之。
饶介之号醉翁,本籍江西,以元末乱隐居姑苏,跌宕自喜,尝与云林生往来。
工草书,宗怀素。余尝见其《蕉池积雪》诗卷,童梧冈侍郎所藏也。后有金问、
魏瀚、吕{常心}、吴昂、王淮、朱应祥、蒋宗谊、姚公绶、鲍浩、马时正十人题
跋,并卞令之、安鹿村书画印记,惜为后人填墨,殊失真面目矣。
张伯雨书,实出自松雪翁,而又有一种逸韵,与柯丹邱异曲同工。曩从王梦
楼太守案头见所书《台仙阁记》,殊妙,竟似松雪矣。其片缣短幅,平生所见甚
多,一时难以悉记。
赵大年《江村秋晓图》,绢本,无款,前后有元初人图书印三方,后有龚
肃、吴讷、赵孟頫、陈敬宗四题,真迹也。
高房山山水简澹超逸,可与二米相伯仲。余尝见其墨竹一幅,亦可与吴仲圭、
顾定之相伯仲矣。有赵松雪一诗题其下,云:“高侯落笔有生意,特立两竿烟雨
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
黄子久与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俱为有元一代名家,惟子久清真秀拔,烦
简得中,不特为三公之冠,实可越房山、松雪而上之。余曩时所见画幅甚多,惟
在京师内务府胡某家见《浮岚暖翠》一幅为最妙。
王叔明为松雪外孙,画宗李,而皴法少异,其品在松雪、大痴之间,万壑
千岩,长松修竹,又是一种迳。余尝见叔明画《紫云山图》真迹,出笔奇古,
与平时所作迥异,固知名家一丘一壑,无不臻妙境也。
叔明尝为陶九成作《南村真逸图》,余在秋帆先生家见之,高八寸,长三尺
许,纸本,不著名款,惟用“黄鹤山樵印”一方,后附孙作撰传,王掖撰序,胡
俨撰记,金声跋语,皆一时名手。张丑题云:“万历戊午春获于长洲吴氏,是原
博太史故物也。”又云:“叔明与九成为中表兄弟,每过南村,辄流连不忍去,
兴酣落笔,郁深至,可一扫丹青故习,非《松风阁》、《听雨楼》、《琴鹤轩》
诸卷所可比伦也。旧时尚有叔明自题篆书五字,今失去。”
倪高士《懒游窝》图卷,纸本,高六寸五分,长一尺四寸。后有记二十行,
书法类右军《东方先生画像赞》。题款曰“壬寅九日句吴倪瓒为安素先生写”,
最后有彭敬叔、徐乘二诗。按《云林集》载此文,文中所谓金君安素者,实先世
永谦公也。至正末年人,洪武初累荐辟,以人材科将授官,以疾引退,改姓金氏,
字曰安素,耕读堠山之阳以终其身,距云林所居甚近,家谱所载。是卷昔尝见于
陆白斋先生家,既又见一幅,有记无图,毕秋帆尚书所藏,曾刻入《经训堂帖》
者,实伪本也。
又尝见云林《溪亭山色》一幅,款题“丁未五月东海倪瓒画”。后有吴匏庵、
卞华伯二诗,吴云:“听松庵里试茶还,第二泉边更看山。独有去年诗兴在,云
林清墨斑斑。”卞和云:“倪迂仙去几时还?留得溪亭对远山。老我今为亭上
客,啜茶闲试鹧鸪斑。”俱是真迹。
梅花道人书画俱妙,余所见不下一二十种,画竹尤多于山水。嘉善家黼堂少
宰有大幅竹最妙,次则斌笠耕少仆所藏之绢本雨竹,皆仲圭生平杰作也。又道人
有草书《心经》一卷,为诒晋斋主人所藏,后赠少宰,以少宰是嘉善人,与道人
同里也。少宰遂属余刻石梅花庵,有跋记之。
顾安字定之,善画墨竹,吴仲圭以苍老胜,定之以秀色胜也。扬州吴杜村观
察有小幅立轴,余曾双钩刻石,赠江元卿员外。又吴门王月轩所藏长卷中有折竹
一枝,殊妙。又在钱塘赵氏见一幅,后有屈生题云:“海内人传顾定之,生平画
竹发清奇。披图记得湘江夜,翠影参差月下时。”
僧大书《七宝泉开山顺庵主行实》并道衍书《顺庵主塔铭》合卷,有钱仁
夫、李应祯、戴冠三题,吴县光福寺中旧物也。按道衍即姚恭靖,书时在洪武十
三年,是未见成祖之前。
元僧善继三世血书《华严经》八十一卷,在今虎丘半塘桥龙寿山房。相传金
华宋景濂是善继后身,今有景濂一跋,在第二卷后。明人题跋观款散题于诸卷上
者凡数十处,不能尽记也。
有元一代,书法大约俱由松雪门迳,如柯丹邱、白湛渊、郭天锡、张伯雨、
仇山村、俞紫芝是也。亦有独自成家者,如虞伯生、鲜于困学、康里子山、邓善
之、周公瑾、杨铁崖、陆宅之是也。
有元一代画家全讲气韵,不名一格,实能超出唐、宋人刻画之习。黄、王、
倪、吴无论矣,生平所见者,山水则朱泽民、高房山、盛子昭、方方壶、曹云西
诸家,花卉人物则王若水、王元章、钱玉潭、孟玉涧诸家,兰竹则郑所南、李仲
芳、苏昌龄、顾定之、李息斋及其子遵道诸家,如过眼云烟,不能悉记,皆所谓
以气韵胜人者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