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王艮

 

  〖王艮〗(1483-1541年)字汝止,号新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王氏出生于世代灶户(国家对盐业生产者进行户口编制的特称)的家庭。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为自学时期(三十七岁以前)。艮七岁受书乡塾,因贫不能竟学。从父经商于山东,常衔《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难。学无师承。二为从学时期(三十八岁至四十六岁)。正德十五年(1520),艮拜见王守仁,相与辩难,折服于王守仁而拜其为师。在此期间,曾北行讲学。三为自立门户的讲学时期,从而形成泰州学派。王多年游于江、浙间,晚年则居家讲学,从学者甚众。王艮一方面承继了王学传统,另一方面又汇集四方之学,熔铸新说,从而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和学术风格。他虽受业于王守仁,又时时不满其师说,持论益高远,出于释老二氏,讲说经书,多发明自得,不泥传注。在哲学方面,他继承了王学传统。自入王门拜师之始,即服膺“简易直截”的“良知”之教。陆王心学是王艮哲学思想的核心和道德伦理思想及社会政治学说的前提。他椐王守仁“心外无物”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身本”思想。王艮认为,天地万物为一体,人性之“体”就是天性之“体”,而“天性之体”本诸自然,人人皆同,不假安排,不涉外物。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只是致良知便是。他提出,尧、舜执中之传,以至孔子,无非明明德、亲民之学,独未知安身一义,乃未有能止至善者。止至善。即安身;安身,即为立天下之大本。故身为天地万物之本,而天地万物本身为末。知身为本,才能明明德而亲民。身未安,本则不立;本不治,则末愈乱。安身以安家而家齐,安身以安国而国立,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王艮讲“安身”,要求满足人的一定物质生活条件。认为人如困于贫而冻馁其身,则失其本而非学;另外,也要求尊身、爱身、保身,避免辱身、害身、失身。他认为“身”与“道”都是天地间的“至尊者”,道尊则身尊,身尊则道尊。所以他提醒人们“必爱身如宝”。又由此推及他人,提出“内不失己,外不失人,成己成物”的主张。王艮的“格物”论,即所谓“淮南格物”,正是在其“安身立本”论基础上提出来,并为“安身立本”论服务的。他认为,身与天下国家为一物。唯一物而有本末之谓。“格物”就是“格”此“物”。“格”乃□度之义,□度于本末之间,而知“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即通过格物“知本”。“知本”,乃“知之至”。故修身者,立本之谓;立本者,安身之谓。王艮力倡“百姓日用之道”,“百姓”,包括士、农、工、商,甚至也包括“愚夫愚妇”等下层群众。认为“百姓日用”是“道”的中心内容,也是检验“道”的标准,“圣人之道”也是以“百姓日用”为旨归的,谓“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王氏的“百姓日用之道”多少反映了平民的要求和特点。王氏依据其“百姓日用之学”及“格物”论,为“王者”设计出“治天下”的蓝图,构想了一个“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世界。在传统的“王道”思想的形式下,王艮企图通过“教养之道”实现他社会改革的要求。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反对酷虐的刑罚,实现周初式的理想的“王道”社会。而“养之有道,教之有方”则为实现这一理想的根本途径。在经济方面,主张“务本而节用”,即“众皆归农”,“去天下虚縻无益之费”,另外他还提出均田定制的要求。在文教方面,王艮主张注重道德教育,“先德行而后文艺”,批评科举制度败坏社会风气,提出了以“乡举里选”的选举制度取而代之的设想。同时。他积极从事平民教育,曾提出“愚夫愚妇皆知所以为学”的理想。王艮生平不喜著述,晚年作《格物要旨》、《勉仁方》、《乐学歌》、《大成歌》等,门人弟子辑其语录、年谱等为《王心斋集》。王艮为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其学具有独特风旨,自成一家。他以布衣狂士,“毅然崛起于草莽鱼盐之中,以道统自任,一时天下之士,率翕然从之,风动宇内,绵绵数百年不绝”(《王心斋先生遗集附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